山西祁縣因晉商而聞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晉商故裡。看過電視劇《喬家大院》和《大紅燈籠高高掛》於是對祁縣的喬家大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祁縣除了喬家大院這裡還有另外兩處大院,每一個都有數百年的歷史。
晉商的大院也是一個傳奇,這兩個大院一個稱為「半城」,一個和喬氏齊名並稱「三大家族」從院落的規模更是不難看出晉商的成功與傳奇,不愧是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商幫」之一。下面就帶大家探索一下晉商故裡除了喬家大院以外的另外兩座院落。不過現在是一個「風採依舊」而另一個卻曾破敗,如同「殘垣斷壁」,正是晉商輝煌與沒落的真實寫照。
渠家大院—全國首家晉商文化主題博物館
渠家大院位於祁縣昭餘古城晉商老街的東側,該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總佔地面積為2萬多平方米,是1996年正式對外開放的,現已開發並對外開放的建築佔地面積3千多平方米,這裡也是全國首家展示晉商文化的博物館。該院為五進式穿堂院(在古時進的數目決定了房子面積的大小,而越多越能體現門第大戶的尊貴大氣)。與其他大院相比顯得十分的特殊,在我國這種布局的院落也是十分的少有。而院內還有分為八個大院,和十九個的小院,房屋多達二百四十多間。
渠家大院的外觀為城堡格局,整座大院氣勢恢宏、威嚴莊重,院內的石雕欄杆院、五進式穿堂院、牌樓院、戲臺院,這四大建築被稱為「四絕」,主院與偏院主次分明,院落與院落之間錯落有致,形成了院子套院子,門連門等,園內的每一個院落,每一處建築、每一處雕刻,甚至是一草一花一木,都讓遊人駐足感嘆。這些的美妙的建築和格局,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建築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院的主人是明清以來聞名全國的晉中巨商——渠氏家族。除了這處大院之外在祁縣城內還有十多處宅院,上千間房屋,還有三座花園,土地就多達上百畝,幾乎擁有半個祁縣城,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渠半城」。渠家出過很多很多有名的財主,最為著名的有三位分別是:田喜財主(渠源潮)、旺財主(渠源湞)、金財主(渠源淦)。而這處渠家大院正是田喜財主的住宅,可見這處大院主人都身價不菲,渠家的經濟實力之雄厚,不管放到什麼時代都可以說是富甲一方。
現如今為了對古建築的保護和妥善的利用,這裡已經成為了晉商文化博物館,它是全國首家以展示晉商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中展現的內容龐雜,充分體現了晉商逐利四海、艱苦卓絕的創業精神以及顧全大局的愛國情懷。
何家大院—盡顯南北特色兼實用美觀
何家大院也是位於祁縣城南街的路東,是建於明清時期的一座深宅大院,它是繼喬家大院與渠家大院又一處深宅大院。
該大院分為主院和大門院兩處,而主院則是典型的裡外院,院門為磚頭和木頭結構的挑角門樓,下面用的是八仙石磚,裡面用的是木雕垂花門(舊時人們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中的「二門」就是指的垂花門),推門而入映入眼帘的則是一條長近百米的甬道,甬道為青石鋪設,這裡也是連接內院的通道,在甬道南側是車馬大院,北側有兩座樓院,而正對湧動的則是裡十外三的雙進四合院。進入裡院,園內有二層樓房的主樓、筒樓院、戲臺一座等等。還保留有明末清初時期戴廷式建的丹楓閣,這處建築除了珍藏書畫之外,還是傅山、閻若璩等聚會的地方。
據說,何家大院從建成之後一直到解放初期都保存完好,從來都沒有重新修建過,無論是大到門樓、窗戶,小到用來掛拍扁的炮釘、門石,甚至連大門上的門插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廁所也都是當年的樣子,經歷數百年的風風雨雨至今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可謂是一種奇蹟。
這處大院的主人是晚清時期祁縣城內第二大財主——何一鳳。在祁縣何家與喬家、梁家並成為三大家族,稱雄商界數百年。在明朝時期何家就頗有規模,甚至在北京都開有糧油商行,到清朝至民國時期達到巔峰。何家的資產遍布縣內外。除了這處大院之外,就單單在城內就有七大商號(茶莊、煙店、鐵鋪、飯館、當鋪、油坊、轉運站),可以說遍布了當時整個行業,何氏家族據說其總資產在當時達到了一千多萬,各地工人加到一起多達上千人,由此可見何家大院的主人可謂是富甲一方了。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如今的何家大院已經不復以往的風採,由於文革時期沒有妥善的保護,如今可以說是「殘垣斷壁」,正如自清朝以後晉商的沒落。這也難怪,在這個遍布晉商大院的晉商故裡,一兩處被損毀也不新鮮,遺憾的是再也看不到何家大院的宏偉與壯觀。
遊覽晉商故裡祁縣的這兩處晉商大院,你會感覺到除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建造工藝以及宅院的龐大還有當時大院主人的富足,你還能切身地感受到晉商曾經的輝煌,雖說晉商在清朝時期由於各種原因沒落了,但是遺留至今的晉商精神仍然有許多值得的們研究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