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膜系統——流動的細胞器,生命活動區域化的小房間

2020-12-10 小二侃大山

了解生命歷史,認識生命本質,探索生活真諦。大家好,我是小二,上期我們說到線粒體和有氧呼吸,但可別忘了當初的好氧菌不過是在古菌體內「租了個單間」,那時候細胞膜內陷才剛剛開始,後來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知道的「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等」完善的內膜系統。#科普#

01內質網

內膜系統大家可能較為陌生,但提到「生物膜系統」大家可能就比較熟悉了,初高中生物課上學的生物膜系統包括了細胞膜和核膜以及它們中間的內質網、高爾基體和溶酶體等,內膜系統是細胞膜內陷所形成的,所以並不包括細胞膜。而在整個內模系統中,有一個佔據「C位」的「大咖」,它就是內質網。

內質網模式圖

內質網的面積佔據了整個內膜系統的一半左右,它內連核膜外聯細胞膜,在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不同的形態結構特徵,內質網又可分為光滑(滑面)內質網和粗糙(糙面)內質網,其中粗糙內質網上附著著核糖體。核糖體是所有細胞生物都具有的細胞器,它被稱為細胞中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實際上中心法則中「翻譯」的過程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核糖體的工作模式圖

02蛋白質工廠

那核糖體為什麼要附著在內質網上呢?眾所周知蛋白質是一種結構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而在核糖體上合成出來的「蛋白質」並不成熟,它們只是按照信使RNA的信息排列起來的一大串胺基酸,這一大串胺基酸被稱為肽鏈,要向變成具有一定性質和功能的蛋白質,這些肽鏈還必須具有一些複雜的空間結構。而結構簡單的核糖體顯然不能對這些肽鏈進行複雜加工,因此這些「副產品」就會被送到「代工廠」裡再加工,這個「代工廠」就是粗糙內質網。粗糙內質網的扁囊狀結構會賦予通過它的肽鏈一些空間結構,使其成為「較成熟的蛋白質」。

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03高爾基體

現代經濟全球化正盛,一個產品往往要經過設計、原材料採購、初加工、精加工等等程序才能走向市場。作為細胞中最複雜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加工當然也要經歷多層次的加工,粗糙內質網會利用「囊泡」把「較成熟的蛋白質」送往高爾基體進一步加工。高爾基體看上去很像粗糙內質網,實際上它主要由扁平膜囊、大囊泡和小囊泡構成,除了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深加工,它還能利用囊泡對這些蛋白質進行包裝、分類和運輸。

高爾基體模式圖

高爾基體通過囊泡把蛋白質送往細胞膜,在囊泡和細胞膜融合的過程中把蛋白質釋放到細胞外,因此高爾基體往往與植物細胞壁以及動物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在分泌蛋白形成的過程中,粗糙內質網把囊泡傳給高爾基體,高爾基體又把囊泡傳給細胞膜,這種動態性質是內膜系統的最大特點。

內膜系統出了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還有溶酶體等,甚至包括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外膜,這些細胞器我會在後面繼續講解。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討論,或是回憶初高中生物課堂,或是鞏固你正在學習的知識,或是單純了解我們的身體,我更希望我的文章能引起大家對生命的思考,讓我們更尊重生命更勇敢的面對生活。感謝大家閱讀,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第二節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高考的重點:1.細胞內的主要細胞器和結構功能。2.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和各個細胞器的聯繫。1、葉綠體與線粒體(1)葉綠體:主要分布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內。①內膜沒有摺疊,選擇性很強。內質網(2)核糖體:電鏡下呈橢圓形小體,游離分布在細胞質基質中或附著在內質網上。成分是RNA和蛋白質。作用: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 細胞蛇:細胞器家族的新成員
    維持秩序是生命有別於非生命的一個重要特徵,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秩序是通過細胞內區域化實現的。核內含有細胞中大多數遺傳物質DNA,它是細胞遺傳與代謝的調控中心,對維持基因的完整性發揮著重要作用,也藉由調控基因表達來影響細胞活動。細胞間期的細胞核由雙層膜結構的核被膜包裹,其中外膜與細胞質中的內質網相連,內膜靠近核面,分布有網狀結構核纖層。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細胞質基質的成分和功能。  2.細胞器的基本結構與主要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明了放大幾十萬倍甚至幾百萬倍的電子顯微鏡,在電子顯微鏡下細胞質中不僅有液態的基質,還有一定形狀和結構的細胞器。它們處於不斷流動的狀態。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電子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細胞質。  講述:細胞質基質是除去細胞器以外的膠狀物質,呈液態,含有水、無機鹽、脂類、糖類、胺基酸、核苷酸和酶等多種物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 【教師用書】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3章《第2節 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
    為了說明這些細胞器是真實存在的,教材特別安排了「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的實驗,強調通過學生的親身觀察,說明細胞器的真實存在和細胞質的流動這種生命現象。作為系統,不僅體現在組成系統的部分之間存在分工,還體現系統組分之間的協調配合。所以接著教材安排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的討論活動。
  • 高中生物《細胞器——系統的分工合作》答辯
    提問前兩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存疑思考,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以及對細胞的觀察,可以說出「分工合作」這一關鍵詞,並且通過類比,學生能更形象地認識細胞內的各個「車間」——細胞器。對於第三個問題,學生可能無法準確回答,此時便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我順勢板書課題:動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二、簡要概述本節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策略或教學設計。
  • 教招考試中生物膜系統相關知識
    4.生物膜的重要作用生物膜系統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作用極為重要。首先,細胞膜不僅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同時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第三,細胞內的生物膜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如同一個個小的區室,這樣就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互相干擾,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二、習題訓練1.下列關於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 高中生物必修一: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高中生物必修一:八大細胞器的比較對於即將升入高中的同學來說,高中生物裡高一知識點總結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八大細胞器的比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高中生物必修一相關概念: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
  • 高中生物《細胞器——系統的分工合作》說課稿
    二、說學情學生雖然學過了高倍鏡的使用和細胞膜,但由於線粒體等細胞器比較小,它們的內部結構很難細緻的觀察到,並且功能也較抽象,因此這節課採用顯微投影、動畫等直觀方式深入學習,以降低這節的教學難度。三、說教學目標1.能舉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能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
  • 打破認知—細菌也有細胞器,研究它們可以了解複雜的細胞如何進化
    但這種說法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在過去幾十年裡,研究人員一直在悄悄地揭示原核生物內部的許多複雜結構,包括膜結合細胞器。真核生物都有一套共同的細胞器,與之相反,不同的原核生物群體展示了它們自己的特殊區域。1979年發現的一種細菌細胞器,本質上是一個包裹在脂質包裹中的小磁鐵;另一種宿主有一系列對能量代謝至關重要的反應;還有一些作為營養物質的小儲存單元。
  • 浙大林愛福團隊建立細胞器非編碼RNA圖譜,並解析其功能
    線粒體、溶酶體、內質網等多種細胞器組成的結構相對獨立、功能緊密聯繫的細胞內膜系統,高效支撐了機體正常生理活動功能。細胞內膜系統失調導致細胞代謝穩態失衡,胞內信號網絡調節異常,造成不可控的細胞惡性調控,促使腫瘤等惡性疾病發生。不同細胞器具有各自獨特的核酸、蛋白、代謝物質組成,促進了各類生化反應的高效運轉,支持其各自獨特能量代謝等功能。
  • Trends Plant Sci |中國農業大學發表細胞內膜系統蛋白質跨膜運輸的新方法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iPlants近日,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生理與生化重點實驗室陳豔梅老師團隊在膜系統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細胞膜及細胞器、細胞核專題匯總
    下列有關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  )A.白細胞與紅細胞的功能不同,凋亡的速率也不同B.用稍帶些葉肉的菠菜葉下表皮能觀察到表皮細胞中的葉綠體C.細胞中的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D.代謝旺盛的細胞核孔數較多
  • 科學家發現多能性獲得中細胞器重塑的亞細胞水平事件
    該研究以Yamanaka三因子介導的體細胞重編程為研究模型,在亞細胞水平發現了多能性獲得中內涵體、自噬體、線粒體等細胞內膜系統膜轉運,進行細胞器組分重塑和功能變化的規律。   「相濡以沫」,出自《莊子•大宗師》,指泉水幹了,魚之間吐沫互相潤溼。細胞由具有豐富膜結構的細胞器構成,而多能幹細胞在命運轉變中細胞器之間如何相濡以「膜」,一直不清楚。
  • 生物膜與細胞器的概述
    【生物膜】生命總是(有別於機器)時刻處在運動中,自然組成生命的物質也是可流動性的。膜的「流動性」不僅是膜的基本特性之一,也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而近10年來的基因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中有1/3是用來編碼膜蛋白的,其中種類繁多超出想像。因此,衍生出了膜生物學,相關內容:(1)蛋白質在物質間的跨膜運輸、信息跨膜傳遞、能量轉換和細胞識別等諸多過程中的功能。
  • 細胞質的流動
    為了使細胞質的流動概念更具體和完整,筆者就細胞質流動的方式作如下綜述。以供教學參考。生活的細胞中,細胞質是均勻透明的膠狀物質,其基質處於不斷的運動狀態,從而能帶動其中的細胞器在細胞內做有規則的持續流動,這種運動就稱為胞質運動。胞質運動是一種消耗能量的生命現象,其速度與細胞生理狀態有密切關係,一旦細胞死亡,流動也隨之停止。
  • 地球生命誕生之謎
    生命起源說 生命是地球上最複雜的一種現象。生命是怎樣起源的?這是一個至今尚未完全解決的科學問題。1924年,蘇聯著名的生物化學家奧巴林首先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生命起源說,即團聚體學說。這些聚合體與海洋中的有機物作用,產生膜的結構,最後形成了原始生命。更可靠的生命起源證據來自化石記錄。化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生命起源初期的形式,比如原始藻類、細菌類的化石以及沉積學等領域的一些研究。最早的藻類化石主要是疊層石,形成這些疊層石的藻類可以追溯到距今35億年。
  • 官渡這個社區區域化團建活動有特色
    近日,官渡區吳井街道團工委聯合吳井新村社區黨總支、吳井新村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昆明市紅嘴鷗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等共同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吳井新村社區區域化團建五四青年志願服務主題活動」。活動現場。
  • 北京市團委:推動區域化團建 服務引導青年
    原標題:推動區域化團建 服務引導青年   共青團北京市十三屆六次全委(擴大)會12日召開,會議全面部署在全市青少年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落實市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北京少先隊工作的意見》文件、開展區域化團建試點工作、組織全市共青團員積極參加志願服務等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