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是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食物,或許大家平時是早上喝白粥,中午和晚上都以白米飯作為主食,大家都覺得這樣才吃的營養健康,不過,其實白米飯中營養很差,這樣吃的話很傷身,是「最差主食」。
對此有人看你會有不同意見了,自己吃了一輩子的白米飯,身體也健健康康的,怎麼說就是「最差主食」呢?具體怎麼回事,今天醫生就來大家好好聊一聊。
白米飯是「最差主食」,看看醫生怎麼說
為什麼我們說白米飯是「最差主食」,大家可能覺得醫生在瞎說,其實通過一份簡單的數據我們就可以得知。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中營養成分有哪些:麵條作為常見的主食之一,每一百克有能量272大卡,碳水化合物60.7克,蛋白質8.9克,而米飯中只有116大卡能量,25.9克碳水化合物,2.6克的蛋白質,麵條幾乎是白米飯的兩倍,即使是我們很少作為主食的玉米中的營養也是差不多的水平。可以說白米飯比起其他的主食來說,是營養含量是比較缺乏的,所以說白米飯是營養最差的主食不無道理。
此外,國際知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經出刊報導,經常吃白米飯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78%,這一報導一出來就受到各方面的質疑,不過確實東亞地區作為米飯食用較多的地方,這裡的人們患有糖尿病的機率明顯高於歐美地區的人群。
具體來說是因為現在我們食用的米飯大多是精米,米粒中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大多存在精米的糙米外殼中,糙米通過磨殼後就會成為精米,而精米中大多含有較多的澱粉,所以我們經常使用白米飯就會使得餐後血糖增加,這樣我們的糖尿病風險就會變高。所以白米飯不僅營養含量比較低,而且確實會帶來患病的風險,說它是「最差主食」還真沒有冤枉它。
米飯這樣吃,身體或許更加健康
不過也不說我們就要放棄白米飯,不把它作為主食來吃,只不過平時要注意換一種方式來吃。這樣或許能讓我們的身體補充更多的營養,身體更加健康。
首先可以在煮白米飯的時候加一些穀物,把大米中加入一定量的黑米、燕麥、小米等,具體的比例是大米是其他每一種穀物的兩倍,提前泡好,再進行烹煮,不過要注意,要比平時的煮飯時間長一些,大約花費40分鐘就可以得到一鍋營養豐富的主食。
其次可以在米飯中加入一些雜豆來吃,同樣的比例,加入紅豆、綠豆、黑豆幾種豆類,浸泡後放到鍋裡一起煮,這樣一起煮到40分鐘就可以揭開鍋,不僅味道不錯,而且富含我們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此外還可以在米飯中加入適量的薯類,例如紫薯,在煮飯的時候,把適量紫薯切成塊加入到米飯中,而且不需要我們有什麼改變,按照平時的煮飯模式來蒸煮即可,總而言之,既然米飯營養少,那麼我們就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增加米飯中的營養物質,這樣長期下來我們的身體自然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