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是很多人的主食,在以前大家也是比較喜愛吃米飯的,中午做一點米飯,剩下的米飯晚上可以用來煮米粥或者炒乾飯,白米飯和麵粉,幾乎就是主食的代表。
可能有些人一天不吃白米飯,總感覺好像少了點什麼,擔心自己會吃不飽,或者營養不良,但是當大家需要控制體重時,就會發現主食從白米飯,換成了其他的雜糧,基本上在減肥健身的菜譜中,都看不見白米飯的身影。
從醫學角度看,為何白米飯成了「最差」的主食?醫生具體分析
很多人都會感到好奇,自己也天天吃白米飯,幾十年都過來了,也沒見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啊,而且水稻也不是現代才開始種植的,古時候就有種植水稻的傳統,為什麼現在白米飯反而變成了「最差」的主食呢?其實一些營養學家會說白米飯是「最差」主食,主要是因為白米飯的營養含量比較低,而且營養種類比較單一。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大家所說的白米飯,基本上都是經過精心製作的大米,米粒的外殼都已經被去掉了,這時的白米飯,碳水化合物佔到80%,所以白米飯裡面基本上都是澱粉,這些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比較快,升糖指數也會比較高,除了這些碳水化合物,剩下10%左右的水分、7%左右的蛋白質,還有一些其他的物質,在白米飯裡面,幾乎看不見脂肪的身影,而且在這7%的蛋白質裡面,胺基酸的組成比較差,不是優質蛋白,100克大米中,只能提供成年人一天對營養需求的10%,總體來講,白米飯的營養含量是比較缺乏的,如果只是但從營養成分來考慮,說白米飯是「最差的主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並不是說白米飯就是垃圾食品。
除了吃白米飯,大家吃了其他哪些東西,吃了多少等等,這都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對於大部分人來講,米飯裡面的澱粉,可以給身體提供能量,身體需要它,它就不是垃圾食品,只有說當身體不需要這些物質時,才需要對主食進行更換或者調整,例如想要給自己的身體補充更多的營養,就可以在大米中加入黑米、小米等等,豐富自己的營養來源,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攝入的營養比較單一,一鍋飯裡面,大米的含量差不多是其他米的兩倍左右即可,注意其他的米可能會比較硬,需要提前浸泡,煮飯時間也要加長,調成正常的煮飯模式,大概40分鐘左右,吃起來米飯的口感就會比較好,不會出現有硬有軟的情況。
當身體出現糖尿病的情況,白米飯對患者來講,就屬於「最差」主食,因為這時身體已經不需要它了,如果單純吃白米飯,裡面的含糖量過高,不利於身體恢復,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吃雜糧飯或者其他食物,有些人喜歡在米飯裡面加入紅豆、黃豆等豆類,豆類裡面嘌呤含量比較高,痛風患者不適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