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馬拉松是中年人最後的倔強,我想說馬拉松是我最後的救贖。
進入中年以後,我突然遭遇了創業失敗、健康崩潰、孩子叛逆、親友去世,就這樣陷入了極度抑鬱之中。那段日子,我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覺,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一個朋友拉我去跑步,在跑步中,當我大汗淋漓、多巴胺盡情釋放的時候,我進入了一種完全放鬆、全情投入、心情愉悅的狀態,也忘掉了自己的抑鬱。後來看了《心流》這本書,我才知道那可能就是心流。
所以今天我們講的《心流》這本書,對每個人都特別重要。這本書就是寫,人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如何變得幸福而不再抑鬱。作者米哈裡·契科森米哈賴,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也就是鼻祖。在這本書的第三章,米哈裡介紹了如何通過五個要素進入心流狀態。我總結就是「TaFFF」——T.A.F.F.F。T就是target目標,A就是attention注意力,三個F分別是feedback反饋、focus全神貫注、forget忘我。
具體什麼是Tafff呢?接下來我就結合自己跑馬拉松的經歷給大家講解一下。
T,target,是要有一個有挑戰性、但可以努力達到的目標。42.195公裡的馬拉松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目標,但這個目標又與我們的能力是匹配的,通過系統的訓練一般人都可以實現。心流的第一個要素就是目標。
A,attention,集中注意力。我們大部分人不是專業運動員,跑馬拉松不是和別人比而是和自己跑,跑步的主要目的是完成比賽。所以在比賽中,我們必須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節奏上,按照自己的配速計劃去跑,千萬不要被別人的節奏帶偏。注意力就是心流的第二個要素。
三個F:
Feedback即時反饋。在馬拉松比賽中,警察給我們開路,觀眾給我們助威,小朋友們伸著手臂開心地等著與我們擊掌,那種感覺特別有成就感,因此盡情地享受比賽就是最有效的反饋。你看看我這件衣服,靚爆鏡,就能體會一個中年大叔在馬拉松時是如何的歡樂,反饋就是心流的第三個要素。
Focus全神貫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馬拉松比賽,下次大家可以去看看30公裡到40公裡處的運動員,他們會進入我們內部講的「撞牆「階段,也就是生理的極限。這時候,運動員們必須全神貫注在自己的呼吸、心跳和肌肉上,不再關心周圍的任何事情。心流的第四個要素就是全身貫注。
Forget忘我,就是把自己都忘了。最後兩公裡,運動員們超越了生理極限,進入一種輕鬆、快樂跑的階段。我的感覺呢,就像汽車進入了定速巡航,時間也會變得很慢,就像一下子停止了一樣,只覺得心中有一股洪流在自動牽引著我衝向終點。忘我就是心流的第五個要素。
這就是T.A.F.F.F,運用「Tafff」,每個人都可以試著進入心流狀態,消除心中的抑鬱。我們跑界有一個很有名的跑者,萬科前副總裁毛大慶先生,他就是通過跑馬拉松治癒了自己的抑鬱症。
最後我想說,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
不在於超越別人,而在於挑戰自我;
不在於跑得更快,而在於跑得更遠;
不在於瞬間爆發,而在於隨心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