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幸福的感覺是可以被量化的

2020-12-20 畫境江湖

你幸福嗎?

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它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有的人認為有錢有時間就是幸福,有的認為家庭和睦就很幸福等等,其中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不幸福,大部分都會說,生活太苦,錢難掙,不斷的在發覺掙錢的項目,然後好好的享受生活。

有這樣一個現象,讓你在舒適的沙發上刷短視頻,開始會特別的興奮,隨著時間流逝,負罪感就會慢慢上升,有太多這樣的朋友,卸載短視頻APP,過一段時間在下載,然後如此重複。

也有的人也在不斷地追求自己的物質生活,給自己買想要的東西,買一個汽車,買房子,然後買更好的車,在沒有車的時候,覺得有一個車代步就可以了,當有了車後,就會想有更好的車子,得到了還會想更好的,欲望是無窮的,不斷的陷入的死循環。

這樣的生活並不是幸福的,那真正的幸福是什麼,那又如何去得到幸福呢,我在《心流》裡找到了答案,看完它,我明白為什麼自己曾經特別高興又沉浸的感覺,原來那個就是心流的體驗,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幸福。簡單來理解心流,當你能沉浸一件事,專注做一件事,而忘記了別的一切事情,這個過程就是心流體驗,曾經自己看書得到了自己的心流體驗,那種感覺特別舒心,感覺能和作者交流,有種感深受的感覺。

那心流的養成都有什麼構成要素呢,首先就是做一些有挑戰性的活動,如果做一些自己非常熟練的東西,自己的就會有厭煩的心裡,並不會產生心流,要有知行合一的動作,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及時的反饋,比如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會有一定的成就感就會有心流體驗。要全身心的投入進入,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可以高專注的投入自己的問題,幾個小時,自己也不會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在這個過程中,自身是在成長的。

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分析,心流體驗中產生最多的是在工作過程中,而不是我們認為的家庭裡休閒時光,不過很多人都認為,工作是痛苦的,只想著休息,人的一生中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工作,如果工作都是痛苦了,那就不說明了人生的三分之一都是痛苦的,有這麼長的時間工作,為什麼不能愉快的工作的,只要轉變的這個思維,在工作中也能產生心流體驗,從而獲得幸福感,避免情緒的熵增。有時適當的挫折也能有處於自己的提升。

如何尋找自己的心流體驗,讓自己獲得幸福感,要追尋人生的意義,培養自己的方向,下定決定,保持正念,投入其中,尋找自己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心流》:我們為何不幸福,從「心流」角度探尋幸福的方法
    人何時幸福為自己創造幸福的前提是知道人何時最幸福,這裡需要引入兩個重要的概念:心流: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最優體驗:米哈裡認為心流狀態下的體驗是最優體驗,也是接近幸福的時刻。心流狀態是全身心投入到事情中,忘記自我和周遭的環境,享受當下忘記時間的狀態。那麼,我常常在玩遊戲和看電視時感受到類似的情況,這是心流嗎?是幸福嗎?答案是否定的。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的「幸福學」
    身心俱疲的莉莉感覺自己的生活一片荒蕪,除了不斷重複的工作,沒有任何樂趣可言。只有焦慮和倦怠充斥在心頭。怎樣才能讓生活好過點兒?「幸福」的生活在現代社會的重重壓力下可以實現嗎?然而「心流」是什麼?和「幸福」又有什麼關係?這本書成功地喚起了莉莉的好奇心。 1. 「心流」和「幸福」 晚上躺在床上,莉莉打開這本書,慢慢翻看。
  • 《暖暖的心流》: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可以列數出很多的答案,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種內心的感覺,一種暖暖的心流,一種陽光與青草混合的味道,一種謙卑卻昂揚的生命姿態。看到《暖暖的心流》一書的文稿,能夠先睹為快,並能為該書作序很是欣慰。「幸福」是人們自覺追求的產物。
  • 《心流》想要獲得幸福,是要做到這一點
    按說,巴巴拉霍頓應該是過著非常幸福的王子與公主般的童話生活。但是,她生活得並不幸福,特別是晚年,非常悽涼、孤獨,財產也剩下3000美元。財富上無人能比,卻並沒有帶給她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幸福可以從哪裡獲得?
  • 幸福不止是貓吃魚,狗吃肉,更是享受每一次的《心流》!
    覺是時間過得快的人,常常感覺很幸福;而時間過很慢的人,常常不快樂。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的人經歷了心流。那換個角度來說,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無數次地體驗心流,把事情做到極致,去獲得真正的幸福呢?
  •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什麼是心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高效率的做事?心流 是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定義的一種專注的狀態,這是一種完全投入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投入者會有一種高度的充實感和興奮感,而這種狀態下的效率也是最高的。當我們投入全力去做一件事,忘記時間流逝,那種感覺很好的那種狀態。
  • 做好一件事情,獲得心流是什麼樣的感覺?
    認真工作前段時間,看到樊登分享成功人士在工作當中會產生心流。當時沒有聽明白,什麼是心流,產生後會什麼樣的體驗?是那種廢寢忘食,忘記時間流逝的那種感覺嗎?為了找到這個答案,我在百度百科專門查找這個心流的專業知識的介紹。心流:在心理學中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通常在這樣的狀態下,不願被人打擾,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產生心流,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以及充實感。
  • 《心流》: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告訴你關於幸福的秘密
    「我並不是說金錢,健康,名望與幸福無關,但這些東西只有在使我們對自我感到更滿意時才能發揮作用,否則充其量只是無關痛癢,甚至還有可能構成快樂人生的障礙。」積極心理學創始人米哈裡在《心流》中這樣說道。那麼,米哈裡所認為的快樂幸福,即心流,到底是什麼呢?答案都在這本《心流》中。
  • 《心流》:來一次心靈的心流體驗之旅,提高你的幸福感
    2012年時,央視曾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走進基層提問"你幸福嗎?"。"幸福"成了紅極一時的網絡熱詞,不少人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陷入了對幸福的深入思考。據節目組調查結果表明:越高層次的人越不容易感到幸福,相反,層次越低幸福感越強。換而言之,隨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幸福指數反而降低了。
  • 如何能夠產生心流的感覺?有三點經驗分享,讓人生更加有幸福感
    確實是如此,如果來訪者能夠體驗到心流的感覺,那麼很多心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以延伸一個話題:來訪者在做諮詢的時候產生心流了嗎?如果諮詢的結果是好的,那麼勢必就產生了心流,因為心流可以讓自己想要改變,並且是積極的改變。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普通人從內而外享受幸福的方法
    我微笑地看著他,突然有個感覺告訴我,這不就是心流嗎?!小孩子心思單純,好奇心強,他們的注意力被吸引以後,很容易產生心流。心流是什麼?在成年人追求目標的同時會產生心流嗎?前不久剛剛讀了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所著《心流》。20世紀70年代,他通過「心理體驗抽樣法」,超過10萬份來自不同職業的數據。
  • 幸福與否到底怎麼定義,從何感知?讀《心流》序
    序一(鄭也夫 北大社會學系教授)幸福源自內心的秩序這本書有三個核心詞:一是幸福 ,二是最優體驗,三是精神熵。在論述幸福以前,描述了人類與動物的區別,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差異在於神經系統過於發達。無知無畏,多知多憂,焦慮增長.然而一切平安的時候,人類又感覺枯燥無聊。
  • 什麼是心流?
    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三個關鍵詞第一,幸福第二,最優體驗,米哈裡稱之為心流,Flow第三,是精神熵幸福,一票難求,但也有方法可試作者認為,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這三門學科,對幸福研究貢獻最大這樣你面對眾多信息時便有了輕重之別,乃至可以完全屏蔽無關信息。米哈裡引用了弗蘭克,寫《活出意義來》的著名心理家的話說:「事實上,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為目標而浮現於人們的追求面前,而只不過表現為目標既達的某種副產品。然而在神經官能症患者那裡,這種原初的追求似乎都被扭曲到對幸福的一種直接性追求,扭曲為快樂意志。……快樂成了注意力的唯一內容和對象。
  • 《心流》:心流狀態下的人生,是比月入過萬更高級的活法
    《心流》:比月入過萬更高級的活法,是活在當下,感悟生活心流體驗是什麼?心流體驗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感,它讓你感覺舒適非常,感覺一切都走在正軌上。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達到忘我的狀態,並且整個過程中內心十分有秩序且安定,即表示你達到了心流的狀態。
  • 一種可以帶來極致生活體驗的狀態:心流
    心流發生時,人必須投注全副精力,達到一種忘我的狀態,意念因此得以完全協調統一,從而生命獲得極致的發揮。在任務完成後,心流的體驗會讓我們心生感激與快樂之情。 比如在生活中,讀一本有趣的書,看一部好電影,聽段相聲或脫口秀,與幾個朋友聚餐暢飲,在看喜歡的電視劇的時候,劇情可以完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沉浸在其中。
  • 《心流》:幸福感的最優體驗是擁有有序的一生
    而讀完《心流》這本書時,覺得作者米哈裡想要表達的是生命的意義是和哲學、宗教、意識、幸福感等交集在一起。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出三個核心詞:1幸福、2最優體驗(心流)、3精神熵。我會通過這三個核心詞,和大家分享關於我對本書的理解。
  • 《心流》:幸福,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
    在《心流》中作者米哈裡·契可森米哈賴提出一個理念:什麼是幸福?又該如何擁有幸福?接下來的故事會告訴你:幸福真的無處不在,而且它一直在我們身邊。然而當我們流著淚水的時候,突然在我的心裡又生出一種羨慕,一無所有的他們為什麼那麼幸福?可以說這個家庭幾乎什麼都沒有了,但是你知道,他們有愛,有親情,有思念,尤其重要的是有希望。儘管在一場災難中曾讓我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但有時候也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要惦念那些被忽略的幸福。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概要
    >《幸福:從心開始》《幸福的真意》《當下的幸福》03.《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講了什麼 《心流》出版於1990年,看完整本書,沒有發現內容與當下時代格格不入,反而對於今天追求幸福生活、快樂工作、和諧家庭關係的我們,作者書的理論、觀點、方法,具體很強的指導意義。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概要
    2.2 書名(英文,中文,曾用中文名) 英文名《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譯名《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曾譯名《幸福:從心開始》《幸福的真意》《當下的幸福》03.
  • 《心流》:用心做事之後,是「人間值得」的大徹大悟
    可以說,在這些記憶存儲著我們的知識、經驗、幸福快樂、痛苦悲傷、樂趣、品味、成就感和挫敗感等一切人生體驗。積極心理學米哈裡認為,心流模式是幸福快樂的源泉,也就是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專注地做一件事情時,完成之後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只有進入心流模式的意識,才會讓我們覺得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