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夠產生心流的感覺?有三點經驗分享,讓人生更加有幸福感

2020-10-08 十八點心理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語叫心流。所謂的心流就是人們在專注某一件事時所呈現出來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可以讓人產生興奮感和成就感,就比如說此時此刻的我正在鍵盤上打字一樣。每一次在鍵盤上打字時,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就忘記了,此時此刻就會讓自己完全沉浸在當前的環境中來。

心流最重要的一種感受就是可以讓自己忘記時間。當自己忘記時間的時候,那麼外界發生的什麼事情跟自己無關,自己的注意力就在當前的這件事上,因為當前的這件事可以讓自己內心安定,也能夠讓自己感受到生活的真正體驗是什麼。


我在做諮詢的時候也問過不少來訪者,自己是否會產生心流狀態,不少來訪者都說很少,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麼,而且是一種莫名其妙的焦慮感產生,談何心流。確實是如此,如果來訪者能夠體驗到心流的感覺,那麼很多心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以延伸一個話題:來訪者在做諮詢的時候產生心流了嗎?如果諮詢的結果是好的,那麼勢必就產生了心流,因為心流可以讓自己想要改變,並且是積極的改變。改變目前的狀態,改變目前的心態,從而在諮詢師的幫助下,解決困擾自己已久的心理問題。


那麼心流的感覺很難產生,是不是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心流產生呢?有幾點小經驗分享下:

第一點:專注於當前的狀態。比如此時此刻我在鍵盤上敲字,那麼此時此刻其它任何事都可以放在一邊,只需要好好寫文字就行。這時候心流的感覺就會慢慢放出來。如果此時一邊敲打文字,一邊想一些其它的事情,很難有心流體驗產生。自己在工作的時候,還在想著如何去旅遊度假,那麼就產生了分神,從而難以引起心流體驗。一心一意去做,正如李大釗教導子女一樣:踏踏實實去學習,盡興愉快去玩耍。

第二點:刻意培養自己的意志力。我們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很多小思緒會困擾自己,來幹擾自己,來引誘自己,這時候如果自己意志力不堅定,那麼就會前功盡棄。讀書的時候都有這樣經驗:把所有的書籍都帶回家,周末一定要在家裡好好學習,結果到了周一原封不動帶回來了,書包就沒有打開過,隨即產生了後悔之情。這時候就要用自己的靈魂去支配自己的身體,嚴格要求自己周末學習的時間,在什麼階段什麼時刻去做。在執行的過程中,心流就會慢慢釋放出來,自己是能夠感受到的。

第三點:學會適應並享受心流的感覺。人在體驗到快樂的感受時,就會想要繼續去做。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抽菸喝酒?關鍵可以從中體驗到那種愉快感。那麼我們在充分體驗到心流的感覺時,就需要自己去體驗和享受,這樣在下一次投入時,就會心無旁貸。比如讀書很辛苦,但是讀書之後通過分享讓更多人知道了知識,並且誇讚自己很博學,這時候在繼續看書時,就會格外認真,並且心流感受隨時產生,繼續強化讀書的意識。


心流的感覺,是一種幸福的感覺。人在意識到自己需要做什麼,就會想辦法引領自己向前出發,並且能夠帶領自己不斷有新的突破和新的提升。人生的狀態是什麼?是一種自我修煉的過程,並且在修煉中不斷開悟的過程。當一個人覺醒了,那麼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認知覺醒,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多多體驗心流的感覺,專注於自己喜歡的領域,然後踏踏實實做一點事。

相關焦點

  • 心流:幸福的感覺是可以被量化的
    這樣的生活並不是幸福的,那真正的幸福是什麼,那又如何去得到幸福呢,我在《心流》裡找到了答案,看完它,我明白為什麼自己曾經特別高興又沉浸的感覺,原來那個就是心流的體驗,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幸福。簡單來理解心流,當你能沉浸一件事,專注做一件事,而忘記了別的一切事情,這個過程就是心流體驗,曾經自己看書得到了自己的心流體驗,那種感覺特別舒心,感覺能和作者交流,有種感深受的感覺。
  • 《心流》:幸福感的最優體驗是擁有有序的一生
    而讀完《心流》這本書時,覺得作者米哈裡想要表達的是生命的意義是和哲學、宗教、意識、幸福感等交集在一起。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出三個核心詞:1幸福、2最優體驗(心流)、3精神熵。我會通過這三個核心詞,和大家分享關於我對本書的理解。
  • 《心流》:心流狀態下的人生,是比月入過萬更高級的活法
    仔細想想,自己之前有沒有過心流體驗的感覺,相信大多數人都能舉出一二,但卻無法籠統的概括如何做到這種心流體驗的,以及如何持續保持心流體驗的感覺。這裡推薦一本書叫做《心流》,作者是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也是第一個提出心流的概念,並且以科學的視角對這種狀態進行探究和討論的人。歷史上,曾經妥善運用過心流的人,都是被後世銘記的偉人。
  • 心流是什麼?如何達到心流狀態?
    在分享這本書之前,我思考了一個問題:「在自己平時工作或學習中我是否有過全情投入從而忘記時間流逝的經歷?這種經歷發生的頻率有多高?」回想上次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已經是讀書時期的事情了,在那之後我一直是處於多任務處理的狀態,注意力也再也無法高度集中。
  • 心流:保持專注高效和幸福感翻倍的科學
    然而,在心流的狀態下該區域會處於暫時失活狀態,可能引發時間感扭曲,失去自我意識。米哈裡採訪了運動員、音樂家和藝術家,想知道他們何時能夠達到最佳表現水平以及在這些體驗中的感受。米哈裡希望能發現是什麼激發了創造力和幸福感。大多數有意識的行為都需要動機,並且有兩種基本的動機類型:內在和外在。內在動機,是因為你喜歡某件事而做。
  • 《心流》:來一次心靈的心流體驗之旅,提高你的幸福感
    書中提出「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件事時,能夠達到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比如我們做一道題,完全沉浸在答題的世界當中,忘卻了時間、空間的存在,當解題完畢後,你會由衷感到喜悅與滿足感。這種內心湧動,好似被一股洪流帶領著我的感覺就被稱之為「心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心流」就是這種狀態。
  • 什麼是心流,如何在學習工作中進入心流狀態?
    他指出:知道如何控制內在體驗的人們將有能力決定自己的人生質量。當一個人進入心流體驗的時間越多,就越能提升自己本身的幸福感、加深對目標的堅持、擁有更積極的心態。心流的5個主要特徵/條件:1、要熱愛你所做的事。熱愛會讓你擁有全神貫注的忘我感,會讓你自發地去行動。2、要有控制感。
  • 如何利用心流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樂趣,提升幸福感
    這就出現了幸福感越來越低,能感受到的樂趣越來越少。01 為什麼人們會越來越浮躁在物質如此豐富的現代社會,本應該如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那樣一片祥和,人人友愛,平和,幸福感爆棚。02 如何用心流提升幸福感那麼在這個浮躁的生活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心流模式,找到樂趣,提升滿足,幸福感呢?
  • 心流:產生心流的基本步驟(P2)
    接著聊《心流》這本書,之前看豆瓣評論有一條印象很深,「從未見過如此多推薦序的書」。是的,這本書有6個推薦序。能理解光是看序就翻了幾十頁那種心情。今天偶然間翻到「心流的步驟」,雖然只有短短幾行,感覺確實如獲至寶。
  • 日常生活中的最優體驗——發現心流|電子書
    ,就會東想西想、心神不寧,很難覺得幸福;當最優體驗,也就是心流出現的時候,人類能夠進入一種專注忘我的狀態,人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到當下的事情中,不會因為分心而攪亂內心寧靜,一直處在有序狀態,這個時候就是最接近幸福的狀態。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心理學自誕生以來,就承擔著三個方面的使命:治療各類心理疾病、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幸福、培養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弗洛伊德說「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是工作和愛」,我們如何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本書作者米哈裡·契合森米哈賴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提出了幸福就是獲得最優體驗,這種最優體驗就是心流。讀完這本書,我們將會對幸福有更深的理解。
  • 心流是什麼?心理學家發現:想快樂、提升幸福感,這個狀態是關鍵
    研究發現,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重複且規律地進入心流狀態,也能夠提升你整體的幸福感、生活品質,令你更快樂,生活更積極;如今,心流是積極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要如何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目前研究歸納出以下五個條件:(1)你要熱愛你所做的事。
  • 如何利用心流模式戰勝壞情緒
    昨天的文章發表出去以後,獲得很多好評,有位朋友告訴我說內容很好,不是雞湯,沒有吶喊,有種看不見的力量,潤物細無聲地流過心田,發人深省,給人啟示。後來問我一個問題,如何用心流模式與負面情緒對抗?舉例說明,我們去採訪一下由賊窩搬進高檔住宅小區的居民,是不是住在高檔小區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極強。
  • 讀書|心流,體驗過程之美
    心流這個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提出來的,他曾擔任芝加哥大學心理系主任,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並寫了《心流》這本著作。本周,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閱讀心得。什麼是心流呢?簡單來說,心流就是讓你能夠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情,對所做的事產生最優體驗。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產生幸福感。
  • 「心流」幫你找回心跳時刻
    而在心流狀態結束後,我們還能收穫副產品:幸福感。其實不只是遊戲,我們在做很多事情上都會產生「心流」,從而收穫幸福感。比如做菜。在網上看視頻、買食材、準備佐料、跟著教程學習。03<br>這個時候就有人問了,我們如何才能在工作中產生心流體驗呢?
  • 你必須足夠努力,才配享有心流體驗
    活動的主要環節就是,由我為來自不同公司的20位HR和職場精英做一場如何提升職場情商的主題分享。 考慮到這次活動可以認識很多HR,順便可以了解不少行業知識,或許對學生們未來的求職和就業會有所幫助,所以我就愉快的接受了邀請。 但是,不得不說,要給職場精英和HR們上一堂課,我感覺自己的壓力真的好大。
  • 什麼是心流?
    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三個關鍵詞第一,幸福第二,最優體驗,米哈裡稱之為心流,Flow第三,是精神熵幸福,一票難求,但也有方法可試作者認為,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這三門學科,對幸福研究貢獻最大要緊的不是目標是什麼,只要目標能將他的注意力集中於此;第三,有即時的回饋;第四,因為全神貫注於目標,忘記、屏蔽掉了日常惱人的瑣事;第五,進入忘我境界。作者米哈裡舉了攀巖愛好者、外科醫生、詩人、劇作家等各種職業人的例子,一位攀巖選手描述自己的感受時說:「越來越完美的自我控制,產生一種痛快的感覺。
  • 做好一件事情,獲得心流是什麼樣的感覺?
    認真工作前段時間,看到樊登分享成功人士在工作當中會產生心流。當時沒有聽明白,什麼是心流,產生後會什麼樣的體驗?是那種廢寢忘食,忘記時間流逝的那種感覺嗎?為了找到這個答案,我在百度百科專門查找這個心流的專業知識的介紹。心流:在心理學中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通常在這樣的狀態下,不願被人打擾,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產生心流,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以及充實感。
  •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什麼是心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高效率的做事?心流 是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定義的一種專注的狀態,這是一種完全投入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投入者會有一種高度的充實感和興奮感,而這種狀態下的效率也是最高的。當我們投入全力去做一件事,忘記時間流逝,那種感覺很好的那種狀態。
  • 葉武濱:有哪些快速進入心流狀態(flow)的方法?
    心流,一般是指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達到的那種忘我的狀態,心流的產生依賴於個人能力與事件難度的匹配程度。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一般你會在什麼時候會進入心流的狀態?我個人的經驗是:1、做自己喜歡的事:例如玩一個自己很喜歡的遊戲,這個遊戲通關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也不至於讓你智商受挫玩不動,尤其在最後打大boss的時候,那種即將勝利的愉快忘我的狀態就是心流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