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來一次心靈的心流體驗之旅,提高你的幸福感

2020-12-22 不斷奔跑的孩子

2012年時,央視曾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走進基層提問"你幸福嗎?"。"幸福"成了紅極一時的網絡熱詞,不少人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陷入了對幸福的深入思考。

據節目組調查結果表明:越高層次的人越不容易感到幸福,相反,層次越低幸福感越強。換而言之,隨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幸福指數反而降低了。

這究竟是為什麼?

身邊不少人雖每日光鮮亮麗、穿梭於CBD辦公樓,卻越來越焦慮,時常感到迷茫。還有的人,每日美味佳餚,呼朋喚友,推杯換盞,歌舞昇平,卻感到孤獨。也有的人,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飯、日子卻過得和和美美。由此可見,幸福和物質、環境並不相關,而是源於內心的感受。

而《心流》能帶給你的,不只有幸福感,還有價值更高的東西。

《心流》這本書由心理理論之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編寫,他用30年的時間,做了大量真人實驗研究基礎上,開創了「心流」的這一概念的先河。《心流》是一部特別偉大的書籍,我們熟知的《少有人走的路》《思考,快與慢》《身心合一的力量》等都是以本書中心流這一概念為基礎,進一步作出研究得出的結果。

《心流:最優心理學體驗》是本書的全稱,它除了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學基礎理論素材,對大眾讀者來說,更是一本提高幸福指數的行動指南。喜歡心理類書籍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的一本心理學奠基之作。

書中提出「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件事時,能夠達到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比如我們做一道題,完全沉浸在答題的世界當中,忘卻了時間、空間的存在,當解題完畢後,你會由衷感到喜悅與滿足感。這種內心湧動,好似被一股洪流帶領著我的感覺就被稱之為「心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心流」就是這種狀態。

本書名詞:

熵:是熱力學中的一個概念熵增:當內心極度混亂,毫無秩序感,這時候就是熵增反熵:只有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才會出現精神熵:內心趨於平靜,創造出新秩序,慢慢獲得幸福感

所謂心流在哪裡找到?

當我們用學術的詞彙提出心流這一概念,不少人第一反應都是很懵,感覺可遇不可求。其實他就在你的身邊。

1、工作中產生的精神熵

很多人都把工作當做一種痛苦的事,不得不做,硬著頭皮做的感覺。其實越是如果感覺,就是熵增的過程,這就離幸福感越來越遠。作者在書中指出,人們在工作中感受到的精神熵最為容易。

也許有人就會說,我都快恨死這份工作了,怎麼會有幸福感?

那就是你的思維方式錯了,既然這份工作讓你如此痛苦,你為什麼還不趕快離開,還要繼續痛上加痛呢。不用問他肯定回答,我要生活,我要養家餬口,我要。。。。。。。

其實既然他對你如此重要,你為什麼不愛他,感謝他給你帶來了這麼便利。

首先,當你痛恨他,肯定不會有幸福感,心態要轉變

其次,你改變不了,那就試著接受他,其實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壞。

最後,既然接受了,那就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做

這時,精神熵就離你不遠了。

你會在工作中感受到「心流」的體驗,在你獲得一次進步時是最為明顯。當你能慢慢的感受到「心流」,接受挑戰,那你離成功之路也不會太遠了。

2、感官體驗中的精神熵

人,食色性也。感官中的精神熵最為明顯。但是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經常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心裡想著這事,手裡幹著另外一件事,這就是熵增。要想體驗精神熵,就是專注,全然的去感受,用感官去體驗。比如吃一碗麵條,當你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停留在麵條上,不看電視畫面,耳邊聽不見喧囂嘈雜的聲音,鼻子,舌尖,齒間只有面帶給你的觸覺,味覺,在咀嚼的過程中不斷回味面的清香、滷的鮮甜。吃麵條能吃到如此的境界,你就絕對能找到幸福感。

3、獨處中的精神熵

我了解現在的人很怕孤獨,在外呼朋喚友,成群結隊,回家後手機、電視、ipad全開。周末一天就在微信、微博、王者榮耀、吃雞中過去了,等到天黑,才想起來問「時間都去哪了?

這個電子信息化的時代,電子產品無處不在的偷走你的碎片化時間,壓榨著你的視覺體驗。而我們卻在這個喧囂中失去了自我,迷失了自我。不知道我為何物,只能跟著大眾、廣告走、唄各種博主、播主牽著鼻子走。

人只有在靜下來時,才能尋找到內心深處的自己。

問問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該怎麼做

不要害怕獨處,因為只有在這時你才能整頓真實的內心世界。

心流體驗,才能達到心靈的成長

每個人都想獲得成長,但是在重複的工作中容易感到厭煩,對於複雜的工作又會恐懼、焦慮,只有在有一點點挑戰,你專注用心的去做,就可以到達的高度時,就會得到成長。內心的那種感受就是「心流」體驗,是身心合一的心靈成長。這時不必說,幸福感就會爆棚,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你的成功之果。

這就是「心靈」體驗帶給你的幸福感,價值感,成就感。

做自己的主人翁

當你能夠掌控自己的內心,尋找到丟失的自我,就是自己的主人翁。

當家做主的感受,幸福嗎?無論何時都要明白,幸福只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不必執著於結果。

「心流」就會隨時伴著你,幸福感也在你身邊。

相關焦點

  • 《心流》:幸福感的最優體驗是擁有有序的一生
    而讀完《心流》這本書時,覺得作者米哈裡想要表達的是生命的意義是和哲學、宗教、意識、幸福感等交集在一起。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出三個核心詞:1幸福、2最優體驗(心流)、3精神熵。我會通過這三個核心詞,和大家分享關於我對本書的理解。
  • 心流:保持專注高效和幸福感翻倍的科學
    心流概念的提出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特別強調「心流不是雞湯,而是讓你保持專注、高效、幸福感翻倍的科學。」part1 「心流」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對於「幸福」二字,我們每一代人甚至每個人都要重新思考,重新來過。米哈裡認為,幸福是一種內在狀態,而非外在狀態,通過創造心流——創造那些完全專注於艱巨但可行任務的高光時刻,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幸福感與創造力。
  • 如何利用心流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樂趣,提升幸福感
    而當目標細化時,你會發現這種達成目標的滿足感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在日常的生活中。02 如何用心流提升幸福感那麼在這個浮躁的生活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心流模式,找到樂趣,提升滿足,幸福感呢?捫心自問下:多久沒有去公園看看正在綻放的花朵,感受它們的驚豔,聞聞它們能洗滌心靈的幽香?多久沒有聽聽悠揚的樂曲,哼哼優美的旋律?所以說,生活不是沒有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想像一下如果你財務自由,你可能會陷入空虛還是會感到真正的幸福?在一個當今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每天看段子,哈哈哈地轉發,是否就意味著獲得幸福?弗洛伊德說「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是工作和愛」,我們如何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本書作者米哈裡·契合森米哈賴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提出了幸福就是獲得最優體驗,這種最優體驗就是心流。讀完這本書,我們將會對幸福有更深的理解。
  • 讀書|心流,體驗過程之美
    心流這個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提出來的,他曾擔任芝加哥大學心理系主任,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並寫了《心流》這本著作。本周,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閱讀心得。什麼是心流呢?簡單來說,心流就是讓你能夠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情,對所做的事產生最優體驗。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產生幸福感。
  • 心流模型和精力模型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感
    初識兩個模型 1.1 心流體驗模型對於他們,需要的是體能的恢復、健康的回歸、心靈的撫慰,有意義的選擇(選擇這一詞,甚至很奢侈)。心流體驗模型(圖片來自《心流》)心流體驗模型,採用了二維平臺進行展示。面對挑戰時,會大概率主動構思戰勝挑戰的方法,即提升技巧(技能),規避精神熵出現,易進入心流體驗。心流狀態下,我們更高效,外人看到的是你的繁忙,而你卻樂在其中,享受著這一切的滿足和快樂。目標達成,意義感自然出現,一個正向的循環完成,周而復始。
  • 什麼是心流,如何在學習工作中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是一種把專注力發揮到極致時的最優體驗,它是當你全神貫注投入、沉浸在充滿創造力或樂趣的活動中時,體驗到渾然忘我的一種感受。《心流》一書的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 ,主要研究領域是「正向心理學」。他觀察到卓越的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在進行活動時的共同特徵,就是能達到有意識的心流狀態。
  • 心流是什麼?如何達到心流狀態?
    之前我在一個公益讀書會分享了一本名叫《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的書,這本書我目前還沒有看完,只是速讀了1/3。
  • 《心流》:心流狀態下的人生,是比月入過萬更高級的活法
    《心流》:比月入過萬更高級的活法,是活在當下,感悟生活心流體驗是什麼?心流體驗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感,它讓你感覺舒適非常,感覺一切都走在正軌上。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達到忘我的狀態,並且整個過程中內心十分有秩序且安定,即表示你達到了心流的狀態。
  • 心流是什麼?心理學家發現:想快樂、提升幸福感,這個狀態是關鍵
    這次就來談談愈做愈不累背後的秘密。我們理解能量(意志力)是一個有限的系統,但在這裡,我要來打破它,聊一聊心理學上有點違反常理,令人不解的現象──心流。首先,我要介紹一位來自匈牙利的心理學者,他被視為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者之一,我相信,他應該也是擁有最難拼音的心理學者,他的名字是米哈裡奇克森特米海伊。以下,我稱他為米哈裡教授。
  • 6個小妙招幫你快速找到心流狀態
    心流是一種很神奇的心理狀態,進入心流,體驗當下的幸福感,那是人們專注於當下的最好狀態,在那一刻,你的靈感會源源不斷,有一種特別順暢的感覺,你完全融入到那個境界裡,會感覺特別興奮和充實,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是很討厭被打擾到的。
  • 心流:幸福的感覺是可以被量化的
    這樣的生活並不是幸福的,那真正的幸福是什麼,那又如何去得到幸福呢,我在《心流》裡找到了答案,看完它,我明白為什麼自己曾經特別高興又沉浸的感覺,原來那個就是心流的體驗,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幸福。簡單來理解心流,當你能沉浸一件事,專注做一件事,而忘記了別的一切事情,這個過程就是心流體驗,曾經自己看書得到了自己的心流體驗,那種感覺特別舒心,感覺能和作者交流,有種感深受的感覺。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概要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概要」開始。《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是一本什麼書2.1 出版時間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以下簡稱:《心流》),最早出版於1990年,被翻譯成30餘種文字,影響了全球千萬研究者和讀者。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概要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概要」開始。《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是一本什麼書2.1 出版時間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以下簡稱:《心流》),最早出版於1990年,被翻譯成30餘種文字,影響了全球千萬研究者和讀者。
  • 「心流」就是一種自我陶醉忘我的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
    當人們在做自己特別感興趣,並且有挑戰的事情時,沉浸其中,分析鑽研,會更容易體驗到心流。,確實,我們看待工作,就是痛苦,每天都想著儘快做完好回家,看看電影,吃好吃的,而這些看似幸福的事情卻不如在工作中真正體驗一把心流。
  • 什麼是心流?
    今天介紹一本書《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這是一本研究某種心理現象的心理學著作,這種心理現象的特徵是,當一個人全神貫注、身心兩忘地做一件事時,會獲得一種極其美好的體驗。作者把這種心理特徵稱為Flow。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三個關鍵詞第一,幸福第二,最優體驗,米哈裡稱之為心流,Flow第三,是精神熵幸福,一票難求,但也有方法可試作者認為,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這三門學科,對幸福研究貢獻最大
  • 「心流」幫你找回心跳時刻
    而在心流狀態結束後,我們還能收穫副產品:幸福感。其實不只是遊戲,我們在做很多事情上都會產生「心流」,從而收穫幸福感。比如做菜。在網上看視頻、買食材、準備佐料、跟著教程學習。但你專注於處理遇到的難題。直到菜出鍋,擺盤,拍照,發朋友圈。家人說好吃,朋友說好看。回想一下做菜的過程,內心感受到的是否是滿足和愉悅,而這正是在創造生活中的幸福感。
  • 你必須足夠努力,才配享有心流體驗
    我分明感覺到,有很多的心流體驗正在源源不斷的產生。 所謂心流體驗(英文名Flow,有時也被翻譯成「福流」),就是指一個人將精神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時所會產生的一種行雲流水、身心合一的感覺。心流體驗產生的時候,人會達到一種忘我的狀態。 當然,這種美妙的體驗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產生的。
  • 《心流》想要獲得幸福,是要做到這一點
    書中提出,"心流"指的就是一個人在專注當下做的事情時,心靈所達到的一種忘我狀態。幸福就是一個人在心流狀態時所獲得的最優體驗,是心流的副產品,要靠自己去掌控,而不是等別人來給予。因此,掌控幸福是一種能力,是有方法可以習得的。即使在逆境中,我們也可以掌控幸福。
  • 行動的枯燥和樂趣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感
    遲來的解釋--什麼是心流01.遲來的解釋--什麼是心流前幾篇讀書感想文章發布後,熱心的書友發來消息,說內容真實,但最開始缺少了對「心流」本身的集中介紹,閱讀過程中有一絲不確定的困惑。心流,全神貫注於某一事物,體驗極有樂趣的過程狀態。簡單的說,就是做事過程中,充滿了滿足、樂趣,甚至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