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是什麼?心理學家發現:想快樂、提升幸福感,這個狀態是關鍵

2020-12-19 牛牛職場攻略

人的能量有限,通常,我們工作會隨著時間拉長,愈來愈累;但有沒有工作會讓人「打完收工」後反而神清氣爽?有的!這次就來談談愈做愈不累背後的秘密。我們理解能量(意志力)是一個有限的系統,但在這裡,我要來打破它,聊一聊心理學上有點違反常理,令人不解的現象──心流。

首先,我要介紹一位來自匈牙利的心理學者,他被視為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者之一,我相信,他應該也是擁有最難拼音的心理學者,他的名字是米哈裡奇克森特米海伊。以下,我稱他為米哈裡教授。

心理學家發現,有種人精神能量源源不絕

米哈裡教授在1970 年代時發現:多數人工作一天之後筋疲力盡,但是,有些人會工作一整天之後,竟然還精神抖擻。你應該會疑惑:這些人不是在工作嗎?應該會消耗能量才對啊?精神能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於是他開始研究特別有創造力的人,例如頂尖運動員、音樂家、學者每個人都會提到自己有時候會有那些精神抖擻的狀態,當時,米哈裡教授訪問了一位著名的鋼琴作曲家,作曲家描述了他在創作時候的心情:

我會進入到狂喜的狀態,在那個時候,我感覺不到自己,我好像根本就不存在,我的手好像跟我的意志無關,我坐在那裡,帶著崇敬和平靜的心情,音樂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從我手中流瀉而出。It 「flows」 from my hand.

心流狀態:效率、創造力高,忘記時間、飢餓

1975年,米哈裡教授首次發表了他對於這個神秘現象的研究,並給它一個很傳神的名字心流

什麼是心流?它是特殊的精神狀態,當你在極度專注時,完全沉浸其中,效率和創造力提高,讓你忘記時間、忘記飢餓、甚至忘記所有不相干的身體訊號。

一旦你從這個狀態出來,你可能會覺得口渴、肚子餓,但精神依舊很好,心情也很愉快;換句話說,雖然肉體消耗了能量,心靈反而補充了能量,不只是在創作、運動領域,甚至在職場上,心流也有可能發生。

研究發現,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重複且規律地進入心流狀態,也能夠提升你整體的幸福感、生活品質,令你更快樂,生活更積極;如今,心流是積極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要如何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目前研究歸納出以下五個條件:

(1)你要熱愛你所做的事。(2)你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對你做的事有主控的能力。(3)要有挑戰性,但不會太有挑戰,難度大概微微超過你當下的能力( 10% )。(4)要有階段性的回饋和獎勵。(5)要有明確的目標,並且知道大致的步驟。這五個條件都具備的時候,你所做的事情,將更容易讓你進入心流狀態;有一個產業,完全理解這個道理,也運用這個道理來設計產品,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曾經使用過這產品,你知道是什麼嗎?

答案是電玩遊戲。

如果你曾經迷過電玩,你也許擁有廢寢忘食、完全投入的體驗吧!為什麼打電動會有這樣的魅力呢?

我們來一一檢視:首先,電玩很有趣,感官設計很刺激,故事性強,你會玩它,因為你喜歡;二、電玩的設計上,讓你很有主控感,得以快速上手操作;三、電玩會設定難度,還會不斷調升難度,讓你覺得有挑戰性;四、過了特定關卡之後,你會得到獎勵;五、你會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像是打魔王、搜集寶物、過關等。

發現了嗎?這跟心流的條件完全吻合,難怪打電動那麼引人入勝,還會上癮;如果電動遊戲能夠按照心流的原理設計,讓你獲得心流的好感,給你更多動力,甚至主動想要玩它,我們是否能按照心流的原理,設計自己的工作呢?

好好思考一下,讓工作變得像小遊戲,玩翻你的工作,給自己設計一些樂趣,一邊工作,一邊進入心流狀態。

進入心流狀態,愈做愈不累,此時仍要依隨番茄鍾準則,定期休息?還是隨著心流做多久是多久?

我想了一下,還真是個好問題。我認為,這要看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如果你在創作過程中進入心流,你當然可以隨著能量繼續創作,但從一個長遠的角度來說,大腦這部機器仍需要固定休息。

以我個人的經驗,當身體習慣了某一種間歇模式,大腦反而更容易在該專心的時候進入心流,時間到了,大腦也會習慣性地自動換檔,讓你休息片刻。

所以,對於一般工作來說,我還是覺得固定的休息(番茄鍾)很重要,而在專注的時間內,我們則要設法讓自己達到FLOW。

透過5 個練習,把工作變得像遊戲一樣好玩

英國程式設計師尼克佩林在2002 年發明了遊戲化一詞,遊戲化的意思是:

在非遊戲的場合,譬如工作,使用遊戲的元素,遊戲化的目標並非找樂子,而是將遊戲中吸引人著迷的元素,

應用在非遊戲的場合中,激勵人們達到一定的目標,並感到有趣。

我也常常在工作中找樂子,譬如處理電子郵件,我會坐在書房裡的電腦前,設定好目標,面對每天上百封email,並非每一封都要回覆,一見到滿滿的inbox,我會把VIP 的電子郵件放入資料夾內,

每十封email 為一個單位,給自己半小時回覆,按馬表是非常必要的儀式,不按就很容易分心,半小時KO 這些電子郵件後,看到空空的信箱,我就覺得神清氣爽,然後,我會好好獎賞自己,譬如放空分神一下,或跟小孩玩,不準讓自己看螢幕。

於是,明明是例行瑣碎的工作,一旦成了遊戲,也能有心流的感覺,請留意,在你的生活裡,什麼時候會進入心流的狀態?如何能夠將心流狀態複製到生活其他的地方?請透過以下導引練習。

1.專注時間

關掉手機與電腦的訊息提醒。切斷幹擾源,給自己一段不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

2.訂定目標

為工作訂定明確的目標,參考之前練習,試問自己:如何知道我完成了?

3.工作挑戰

讓工作有所挑戰,而這挑戰需要高出你的能力約10%。這樣的難度下,你需要專注努力,又非完全達不到。

4.設定關卡

把給自己的挑戰、執行計畫和目標,明確定義出來。告訴自己有幾件事情要完成?關卡、裡程碑在哪裡?愈清楚愈好,這是一天的任務,每天都做更新。

5.即時獎勵

給自己設計即時的回饋獎勵。例如:完成了小階段,可以向同事或主管要回饋,或是自己好好犒賞自己一番。

相關焦點

  • 心流是什麼?如何達到心流狀態?
    回想上次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已經是讀書時期的事情了,在那之後我一直是處於多任務處理的狀態,注意力也再也無法高度集中。我想有很多小夥伴應該也有這方面的困擾吧,畢竟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訊息不斷影響著我們專注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導致很多人都容易因為精力分散而降低工作效率以及生活幸福感。如果你沒有這方的困擾,那真的要恭喜你,因為你能夠享受到人類最理想的思維狀態——心流。
  • 心流:保持專注高效和幸福感翻倍的科學
    然而,在心流的狀態下該區域會處於暫時失活狀態,可能引發時間感扭曲,失去自我意識。米哈裡採訪了運動員、音樂家和藝術家,想知道他們何時能夠達到最佳表現水平以及在這些體驗中的感受。米哈裡希望能發現是什麼激發了創造力和幸福感。大多數有意識的行為都需要動機,並且有兩種基本的動機類型:內在和外在。內在動機,是因為你喜歡某件事而做。
  • 《心流》:心流狀態下的人生,是比月入過萬更高級的活法
    《心流》:比月入過萬更高級的活法,是活在當下,感悟生活心流體驗是什麼?心流體驗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感,它讓你感覺舒適非常,感覺一切都走在正軌上。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達到忘我的狀態,並且整個過程中內心十分有秩序且安定,即表示你達到了心流的狀態。
  • 什麼是心流,如何在學習工作中進入心流狀態?
    當一個人進入心流體驗的時間越多,就越能提升自己本身的幸福感、加深對目標的堅持、擁有更積極的心態。心流的5個主要特徵/條件:1、要熱愛你所做的事。熱愛會讓你擁有全神貫注的忘我感,會讓你自發地去行動。2、要有控制感。
  •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什麼是心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高效率的做事?心流 是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定義的一種專注的狀態,這是一種完全投入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投入者會有一種高度的充實感和興奮感,而這種狀態下的效率也是最高的。當我們投入全力去做一件事,忘記時間流逝,那種感覺很好的那種狀態。
  • 《心流》:來一次心靈的心流體驗之旅,提高你的幸福感
    據節目組調查結果表明:越高層次的人越不容易感到幸福,相反,層次越低幸福感越強。換而言之,隨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幸福指數反而降低了。這究竟是為什麼?書中提出「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件事時,能夠達到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比如我們做一道題,完全沉浸在答題的世界當中,忘卻了時間、空間的存在,當解題完畢後,你會由衷感到喜悅與滿足感。這種內心湧動,好似被一股洪流帶領著我的感覺就被稱之為「心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心流」就是這種狀態。
  • 《心流》:幸福感的最優體驗是擁有有序的一生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這個問題,每個人被他人問過也問過自己。阿德勒說過:活著就是不斷擺脫自卑感追求優越感的過程。而讀完《心流》這本書時,覺得作者米哈裡想要表達的是生命的意義是和哲學、宗教、意識、幸福感等交集在一起。
  • 日常生活中的最優體驗——發現心流|電子書
    ,就會東想西想、心神不寧,很難覺得幸福;當最優體驗,也就是心流出現的時候,人類能夠進入一種專注忘我的狀態,人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到當下的事情中,不會因為分心而攪亂內心寧靜,一直處在有序狀態,這個時候就是最接近幸福的狀態。
  • 如何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幸福到底和什麼有關係?我們又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呢?作者泰勒,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導師,寫了兩本關於幸福的書——《幸福的方法1+2》,不僅從科學角度拆解幸福的原理,也給出了很多實用的幸福小秘訣。直播之前不如先通過以下的核心要點,快速了解這兩本書:什麼是幸福作者泰勒認為,幸福本質就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但這個情緒是可以起伏的,有歡樂有悲傷,但在整體上保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 如何利用心流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樂趣,提升幸福感
    這就出現了幸福感越來越低,能感受到的樂趣越來越少。01 為什麼人們會越來越浮躁在物質如此豐富的現代社會,本應該如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那樣一片祥和,人人友愛,平和,幸福感爆棚。而當目標細化時,你會發現這種達成目標的滿足感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在日常的生活中。02 如何用心流提升幸福感那麼在這個浮躁的生活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心流模式,找到樂趣,提升滿足,幸福感呢?
  • 「心流」就是一種自我陶醉忘我的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
    在這種狀態下,人們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當完成這件事之後,會從內心湧現出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當人們在做自己特別感興趣,並且有挑戰的事情時,沉浸其中,分析鑽研,會更容易體驗到心流。給自己的心一個喘息的時間,讓心流來治癒那些你沒有注意過的創傷。我想起來一位老師傅說過的話「人要想長壽,不僅是要養身,還需要養心」,心流本身沒有快樂悲傷之分,進入心流,是進入了一種忘我的狀態,是心流結束後,那種全身心投入的付出感和充盈感,才能帶來強烈的快感。
  • 什麼是心流?
    米哈裡引用了弗蘭克,寫《活出意義來》的著名心理家的話說:「事實上,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為目標而浮現於人們的追求面前,而只不過表現為目標既達的某種副產品。然而在神經官能症患者那裡,這種原初的追求似乎都被扭曲到對幸福的一種直接性追求,扭曲為快樂意志。……快樂成了注意力的唯一內容和對象。
  • 《心流》:想要成功,這個因素很關鍵
    這是《心流》中引用維克多·弗蘭克說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成功並不是追求就能得到,也可以說成功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並將自己置之度外時,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這種成功路徑就叫心流。01什麼是心流先來看一下心流的概念,所謂心流簡單來說就是注意力和專注力。
  • 6個小妙招幫你快速找到心流狀態
    心流是一種很神奇的心理狀態,進入心流,體驗當下的幸福感,那是人們專注於當下的最好狀態,在那一刻,你的靈感會源源不斷,有一種特別順暢的感覺,你完全融入到那個境界裡,會感覺特別興奮和充實,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是很討厭被打擾到的。
  • 【365研究】快樂學習的迷思及「心流經驗」
    他們抱怨學校很無聊,但你要他們別念了出去玩,他們還會問:「那要玩什麼?」缺乏動機、被動、受創的學習經驗,讓學習欲望普遍低落。  在我們身邊何嘗不聽到家長們在這樣談關於孩子的功課和學習?通過臺灣這十幾年的嘗試,給我們的經驗是,只是一味強調「快樂」為目的的學習,最終卻無法促成學習,抱持這樣觀點的家長,不得不深省一下。持久的學習力是否真的能通過簡單的快樂來完成?
  • 說工作使人快樂的人,他們是認真的!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此概念對於我們理解積極心理學是不可或缺的,並且也是我們理解「工作使人快樂」這句話不可或缺的。心理學家米哈裡 契克森米哈頓通過對各行各業從業者的研究,提出了「心流」這個概念。
  • 哈佛積極心理學課教你五種方法,提升人生幸福感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真正的幸福,卻不一定和你心中想的一樣。就比如,有人以為金錢能帶來幸福。但是,有研究數據表明,在滿足基本的生活條件後,富人的幸福感並沒有比窮人高。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要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 一種可以帶來極致生活體驗的狀態:心流
    有學者對他專門進行了研究,發現Len的生活中一直體驗著心流的狀態。他在期權交易公司從早上9:30上班,到交易所關閉,他能全心投入到心流的狀態中。 到他下班以後,他又繼續玩橋牌,而玩橋牌的過程又接著讓他繼續體驗心流的狀態。 這個心流到底是什麼 心流是指一個人心無旁騖的投入到某項活動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挑戰時的感受。
  • 心流:幸福的感覺是可以被量化的
    這樣的生活並不是幸福的,那真正的幸福是什麼,那又如何去得到幸福呢,我在《心流》裡找到了答案,看完它,我明白為什麼自己曾經特別高興又沉浸的感覺,原來那個就是心流的體驗,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幸福。簡單來理解心流,當你能沉浸一件事,專注做一件事,而忘記了別的一切事情,這個過程就是心流體驗,曾經自己看書得到了自己的心流體驗,那種感覺特別舒心,感覺能和作者交流,有種感深受的感覺。
  • 美國心理學家最新研究:長久的婚姻並不能提升人生的整體幸福感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William Chopik的課題組在最新的研究中對7532位實驗對象展開心理學調查後發現:當實驗對象在生命盡頭,讓他們回顧一生時,人們並沒有發現婚姻為自己的人生帶來了明顯的幸福感;在對比失婚者和單身者時,William Chopik教授發現,失婚者並不比終身單身的人幸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