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用心做事之後,是「人間值得」的大徹大悟

2021-01-08 涓涓育兒記

在給孩子要進行英語啟蒙的時候,老師告訴我這個時期主要是給孩子培養英語思維。

那英語思維是什麼呢?思維是什麼呢?

我理解的英語思維,就是用英語說話的語感。其實就是在大量的英語輸入後,存入大腦的訊息,而如何用英語,則是運用這些訊息對人對物對事進行理解和表達。

不難看出:思維其實就是外界信息進入大腦後,所形成的感覺,想法,思想,即意識。

0101 意識讓我們懂得「人間值得」

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不重要,關鍵是對個人產生的影響,因為只有改變才能帶來新的意識。

比如,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發現了地心引力,而其他人看到後,就只是知道了一個蘋果落在了地上。

再比如,剛剛在《中國好聲音2020》奪冠的寶藏女孩單依純,在比賽過程中,演唱歌曲《給電影人的情書》時,出現情緒失控,聲音哽咽,以致有句歌詞無法唱出,但結果拿了高分。不過也引起了巨大爭議。有人認為這有失公允,而有人卻認為她的演唱堪稱人歌合一,是歌者與歌曲進行了靈魂對話,流淚是情至深處的自然流露,而且配合歌曲的旋律和意境,畫面感極美。

同樣的一件事情,為什麼因為理解不同,而產生差異這麼大呢?從心理學上來說,這跟記憶相關,也就是跟人的人生閱歷和經驗有關。

可以說,在這些記憶存儲著我們的知識、經驗、幸福快樂、痛苦悲傷、樂趣、品味、成就感和挫敗感等一切人生體驗。

積極心理學米哈裡認為,心流模式是幸福快樂的源泉,也就是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專注地做一件事情時,完成之後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只有進入心流模式的意識,才會讓我們覺得人間值得。

0202 意識加速心流模式的進程

心流是幸福快樂等一切正能量的來源,這種意識也促使我們不斷地想要進入心流模式。

所以心流模式和正能量的記憶相關,也就是,它來源於我們的正能量記憶,也是我們正能量記憶的來源,它們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是一種良性循環 。

更直白地說,幸福讓我們更多地去感受幸福,而悲傷讓我們更多地去感受到悲傷。

所以心流是我們的思維之光,也是我們的生活之光。

不過,米哈裡也認為,心靈的混沌狀態下,也就是資訊進入大腦後,形成的思維意識,如果不經過思考和梳理,大腦會是一片混亂,處在心靈失序的狀態。他認為這種失序狀態是普通人的常態。

而心流狀態則是一種全身心投入下的有序狀態。所以拋棄沒有秩序的意識,也是進入心流模式的必經之路。

這是因為,我們處在信息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競爭壓力如此之大,再加上不好的成長經歷造成的心理傷痛,要想心靈如此井然有序,並不那麼簡單。

所以,想要擁抱幸福,就要意識開始改變,讓意識主動接近心流。

0303該如何進入心流模式

那麼我們該如何快速進入心流模式呢?除了不斷地思考和梳理我們的大腦,還要讓心靈由失序狀態,轉為有序狀態。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做起:

第一,意識的覺醒,即進入心流的意願。

我以前總覺得我是一個被幸運之神拋棄的人,在差不多三分一的人生中,幾件大事都不順利,高考,戀愛,生子,都經歷坎坷,他們給了我太多的負能量,帶著這些沉重的負擔,我的生活暗淡無光,一團糟。

直到後來,我找到了自己的光,而改變的動力就來源於我的女兒,正是女兒帶來的安慰,讓我一度晦暗的生活有了光芒,從此也更相信自己足可以應付生活、工作以及各方面的挑戰。

想要改變的動力來自於我的女兒,我是一個媽媽。可以說我的改變,首先是從意識開始的,因為我想讓我的女兒幸福快樂,所以我要用行動告訴她,沒有困難不能戰勝。

而《心流》這本書就是那束光,它指引我走出無望。讓我從根上找到自己的問題,也就是從改變意識開始。

所以說,希望從來都在,就看你想改變的意願有多大。

第二,控制意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

控制意識,不沉溺於消極情緒。多讀書,讀書不僅可以增加知識,拓展思維意識,讓行為的限制得到延展,還可以讓我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第三,挑戰和技能相匹配。米哈裡認為,當挑戰和技能處在黃金比例時,心流就會出現。

低挑戰、低技能時,當挑戰大於技能,會擔憂 、焦慮,挑戰低於技能,則會厭倦、冷漠。隨著技能的增強,當挑戰繼續大於技能時,會意識覺醒,繼續增強技能,直到心流出現。

也就是挑戰和技能的黃金比例。接著技能大於挑戰,會有掌控感和放鬆的狀態。

所以說,要想不斷地進入心流,就要挑戰和技能相匹配。

第四,從小事情做起。這也是從挑戰和技能的關係得出的經驗。從小事做起,挑戰和技能更容易相匹配,就能不斷地進入心流,積累心流體驗,改善體驗品質,又促使我們不斷提高技能,轉向更高挑戰。

0404結語

李誕說:「人間不值得。」,這句話不知道稱了多少文藝青年的心意。的確,有時痛苦和悲傷,更能讓我們感知生活的真諦。

但是,心流讓我們知道「人間值得」,只不過它屬於那些,在知道生活的真相後,仍舊對它充滿熱愛的人。

涓涓育兒記,用文字記錄成長,文字背後有顆溫暖的心,關注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三心二意怎麼辦?提高專注力,要學會進入「心流狀態」
    只不過有些家長卻非常擔心,因為孩子做事總是三心二意,完全無法聚精會神投入到眼前的事情上。 對此,就有育兒專家表示:孩子做事三心二意怎麼辦?其實可以學會進入"心流狀態"提高專注力。
  • 《心流》:想要成功,這個因素很關鍵
    這是《心流》中引用維克多·弗蘭克說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成功並不是追求就能得到,也可以說成功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並將自己置之度外時,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這種成功路徑就叫心流。01什麼是心流先來看一下心流的概念,所謂心流簡單來說就是注意力和專注力。
  • 什麼是心流,如何在學習工作中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是一種把專注力發揮到極致時的最優體驗,它是當你全神貫注投入、沉浸在充滿創造力或樂趣的活動中時,體驗到渾然忘我的一種感受。《心流》一書的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 ,主要研究領域是「正向心理學」。他觀察到卓越的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在進行活動時的共同特徵,就是能達到有意識的心流狀態。
  • 《心流》:來一次心靈的心流體驗之旅,提高你的幸福感
    而《心流》能帶給你的,不只有幸福感,還有價值更高的東西。《心流》這本書由心理理論之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編寫,他用30年的時間,做了大量真人實驗研究基礎上,開創了「心流」的這一概念的先河。
  • 真學習,讓「心流」汩汩
    而日常生活中的沉浸式學習,可以讓「心流」汩汩,讓我痛並快樂著。沉浸式學習,讓「心流」流動幸福洋溢積極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心流」(Flow),說得就是一種一以貫之、超然物外的沉浸感,就像流水一樣。當你持續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面,這種感受就是幸福。在生活、工作、交際、情感中,都可以獲得這種「心流」。
  • 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工作的前三個月,一定要養成認真做事和用心做事的良好習慣。養成這兩個職業習慣,才能夠保證自己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天天進步,月月提高,年年長進。認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對一、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做事之前,要想清楚:(1)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本書作者米哈裡·契合森米哈賴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提出了幸福就是獲得最優體驗,這種最優體驗就是心流。讀完這本書,我們將會對幸福有更深的理解。米哈裡·契合森米哈賴,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與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於2000年共同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標誌著積極心理學的問世,同時他也是心流研究的先驅。
  • 《心流》:心流狀態下的人生,是比月入過萬更高級的活法
    《心流》:比月入過萬更高級的活法,是活在當下,感悟生活心流體驗是什麼?心流體驗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感,它讓你感覺舒適非常,感覺一切都走在正軌上。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達到忘我的狀態,並且整個過程中內心十分有秩序且安定,即表示你達到了心流的狀態。
  • 心流是什麼?如何達到心流狀態?
    回想上次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已經是讀書時期的事情了,在那之後我一直是處於多任務處理的狀態,注意力也再也無法高度集中。我想有很多小夥伴應該也有這方面的困擾吧,畢竟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訊息不斷影響著我們專注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導致很多人都容易因為精力分散而降低工作效率以及生活幸福感。如果你沒有這方的困擾,那真的要恭喜你,因為你能夠享受到人類最理想的思維狀態——心流。
  • 家長別輕易打擾,安靜「心流」是好事!
    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門,但是在總結之後,發現了"快樂"的感受往往有五個共同點:1. 密切地專注於某件活動2. 活動是我們自己的選擇3.相反,平時應該儘可能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帶著孩子接觸更多新的領域和新的知識,慢慢發掘孩子的愛好的長處,這是把幫助孩子進入安靜"心流"的第一步。找到孩子的興趣之後,安靜"心流"的狀態就有了一個引導的方向。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接觸不同的體驗課,讓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留下來或者是離開。
  • 如何進入極度專注的心流狀態,讓能力發揮到最大?
    一、動機,是心流的前提強烈的動機是心流狀態的源泉。相信大家上學的時候都有過這種體驗,就是自己學習、做題的時候容易分心,但是在高考的時候肯定是很專注的。因為高考的時候,你有非常強烈的動機,想要拿到儘可能高的分數。
  • 有很多人說人間不值得,但人間真的不值得嗎?
    想必大家都聽過,人間不值得這句話。但大家並不知道,李誕真正要表達的,其實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因為人間不值得,所以我們更加要開心一點。因為人間本來就是這樣的,它不值得你難過,先照顧好自己吧。比起因為難過,因為各種事情傷害到自己,才是真正的不划算。人間不值得,但你值得。
  • 孩子做事三心二意,缺乏專注力,巧用「心流狀態」來破局
    生活中很多家長會發現很多孩子的做事情或是學習中,時常提不起注意力,做事情更是三心二意,集中不了精神來面對事情,對事情經常是抱著一知半解的態度,無法堅持下來。2.抵抗幹擾與自律性差專注力差點孩子容易因為一點點小事而破壞做事的計劃,對自己很難約束,引起分心,子什麼的自律性也開始變差。在這樣的長期成長中對社會的秩序和學校會產生很大的隔閡感,在日後的走出社會集體生存找那個更是需要巨大的心理挑戰。
  •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什麼是心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高效率的做事?心流 是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定義的一種專注的狀態,這是一種完全投入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投入者會有一種高度的充實感和興奮感,而這種狀態下的效率也是最高的。當我們投入全力去做一件事,忘記時間流逝,那種感覺很好的那種狀態。
  • 說說工作中的心流模式
    ,因為他們跟冠軍的記錄相差不大,偶爾在訓練或比賽中甚至能超過冠軍記錄,所以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能獲取持續的快感,產生心流的狀態。那麼如何能產生心流呢,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的目標比你當下技能所能實現的目標難度系統增加5個百分點即可,並且使自己達到坐定的狀態,如目標太難,容易產生挫敗感而導致放棄,任務太簡單容易沒有挑戰性,無法獲取成就感也就不會去堅持,所以5個百分點剛好合適,目標無所謂大或小,其實大的目標和小的目標現實的難易程度都一樣,所以最好還是選擇一個值得追求的宏大目標
  • 《心流》:幸福感的最優體驗是擁有有序的一生
    而讀完《心流》這本書時,覺得作者米哈裡想要表達的是生命的意義是和哲學、宗教、意識、幸福感等交集在一起。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出三個核心詞:1幸福、2最優體驗(心流)、3精神熵。我會通過這三個核心詞,和大家分享關於我對本書的理解。
  • 朱清時先生:禪定、心流與腦科學
    大家都很享受這樣的狀態,它讓人能夠全身心投入一項活動,忘記自己,忘記時間,毫不費力,不僅使人快樂,而且做事的績效也很高。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的研究人員進行過一項研究發現,那些能夠解決重要戰略難題的高層管理者,他們進入這種狀態的效率比普通人高很多倍。但是對於一般人,這種狀態可遇不可求。
  • 你必須足夠努力,才配享有心流體驗
    為了增強互動性,我還用心的設計了很多課堂討論和案例研討環節。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還為這場分享寫下了三萬多字的逐字稿。開場的時候應該說哪些話,結束的時候應該說哪些話,我都一字不落的寫了下來。為了完成這項工作,我甚至連續好幾天都沒抽出任何一點時間來看《人民的名義》。 當我做完上述準備工作之後,感到既緊張,又興奮。
  • 「心流」沉浸式體驗遊戲《Inside》值得入手
    你或許聽過「心流」的這個概念,遊戲的心流體驗大致是說我們全身心沉浸在遊戲中,忘卻了現實時間。Inside絕對符合心流的設計,在一個封閉環境裡冒險,結局引起的玩家思考卻充滿開放性。playdead對Inside故事、節奏、氛圍的打磨,無愧於獲得IGN滿分的評價,也無愧於獲得2016年TGA最佳藝術指導,最佳獨立遊戲獎。
  • 幸福不止是貓吃魚,狗吃肉,更是享受每一次的《心流》!
    因為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的人經歷了心流。著名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在許多年前,開創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並著寫了這本《心流》,為所有迷茫焦慮的人在每一次的追求過程中找到樂趣。所謂」心流「,就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慣注、投入忘我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而且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不自覺得會由心底產生出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