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周平王東遷以後,感覺周朝就大不如從前了?連天子都淪為傀儡

2020-12-19 世間人說

稍微了解周朝這段歷史的同學大概都會有一種很明顯的感覺,自從周平王東遷以後,感覺周朝從此就進入了衰落期,不僅國力不如從前,就連歷代周天子也成為傀儡,難道僅僅遷一個都就把周朝給遷跨了?

下面我來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周平王遷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結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周平王只是遷了一下都,周天子從此就不如其他諸侯了」——這屬於因果倒置的說法,把因果關係搞反了。

眾所周知,周朝不是於秦朝之後的那種大一統式王朝。由於周王室先天實力不強,再加上當時生產力落後,所以周天子統治方式不是中央集權,從上至下授權的統治模式,而是靠「宗法制」+周天子相對較強的實力。

所謂宗法制,就是周天子認識到自身實力不足以控制整個中原,所以大封諸侯,讓諸侯去外地建國,形成屏藩之勢,拱衛王室。由於當時被分封的姬姓諸侯多,天下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姬姓諸侯手裡。所以在宗法制度之下,異姓諸侯無法動搖周天子和姬氏一族的統治地位。

當然了,光靠姬姓諸侯的拱衛也不行。畢竟姬姓諸侯也是有可能造反的。所以周朝在建國之初,周天子就把當時開發程度最高的兩塊富庶之地——關中平原和洛陽盆地,留給了自己。

也就是說,周王室雖沒有佔盡中原之地,但憑藉關中平原和洛陽盆地的資源優勢,周天子仍然可以因為在土地、人口、兵力對諸侯國的全方位優勢,維持王室的統治地位。

不過由於是封建制度,各諸侯國和周天子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君臣關係和地方與中央的附屬關係。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周天子其實跟諸侯是一樣的,他也是一個諸侯,只不過他是最大的那個而已。他也要通過後續的發展,繼續保持對諸侯的實力優勢。否則優勢不在,諸侯就不服他了。

西周早期,周天子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周王室的優勢始終都有。但是隨著昏君上臺,這種優勢就逐漸不在了。好,那麼,昏君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呢?是在周朝建國大約150年開始出現的。

公元前900,周懿王繼位。這位周王在歷史上的評價很低。由於他生性懦弱,導致周王室在他繼位後,朝政日趨腐敗,國勢不斷衰落,在與西戎的交戰中屢屢吃虧。為了躲避西戎的入侵,他甚至選擇了遷都,讓周王室的威信大跌。(遷至現在的陝西興平)

周懿王死後,他兒子周夷王也是昏君,由於夷王聽信讒言,殺了齊國國君齊哀公(用大鍋把齊哀公煮熟了),搞的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嚴重激化。一些異姓諸侯國,比如楚國就開始不聽周天子的號令了(齊國也是異姓諸侯國),明目張胆的跟周天子對著幹。

周夷王死後,繼位的可不得了,這位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暴君——周厲王。周厲王時期,由於厲王想改革,改變西周的權力結構,扭轉西周的頹勢。因而他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傷害了很多人的利益。

這些既得利益者不滿厲王的所作所為,便鼓動國人暴動,把厲王趕下了臺。(現代學者認為周厲王不是昏君,是有為之君,只不過因為改革過於激進被趕下了臺)周厲王被趕走後,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歷史上稱為共和時代。不過周公和召公也沒有逆轉王室的下滑,西周國勢繼續衰落。

在當時,由於沒有天子了嘛。原本歸屬天子的財產,比如周天子的主力軍團,也就是著名西六師,被王室近支諸侯紛紛瓜分。諸侯們就像打土豪分田地一樣,瘋狂地攫取王室財產。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後來導致西周滅亡的大禍害鄭桓公。

鄭桓公能把王室的財產往自家搬,是因為他是周王室的卿士。也就是說,他有雙重身份,他既是鄭國國君,同時還兼任周朝的宰相。這種愚蠢的權力分配,其結果必然就是養了一堆「搬倉鼠」。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周平王東遷,鄭國也跟著周王室一起東遷。當時的鄭武公也是個厲害角色,即便是跑到洛陽了,他也沒忘了繼續薅周王室的羊毛。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繼位後。由於關中平原的資源已經被近支宗室瓜分完畢。因此周宣王就不得不把重心挪到洛陽。(周宣王繼位後,曾經想收回關中地區的控制權,但貴族們紛紛抵制,宣王害怕重蹈厲王覆轍,便不了了之)

周宣王振興王室失敗後,繼位的周王的又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昏君——周幽王。關於周幽王,歷史上對他的記載,最有名的就是烽火戲諸侯。有一些人認為,烽火戲諸侯是後世虛構的,不存在。但是不管有沒有這件荒唐事,周幽王是被犬戎殺掉的,這是不能改變的歷史事實。

周幽王死後,西周的歷史結束。從周懿王到周幽王,一共129年。在這一百多年中,我們可以發現:周王室的昏君可謂是前赴後繼的出現。這些周天子對外不能遏制西戎的入侵,對內不能限制自己的叔伯子侄蠶食王室資產。周王室內外交困,這要是不衰落,都是見了鬼了。

周幽王被殺後,他的兒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

周平王繼位的時候,周王室對關中地區已經完全失去了掌控。一方面,周平王無力抵禦犬戎的威脅;另一方面,因常年的戰爭,關中平原從富饒之地被打成了殘山剩水,不再適宜王室生存。最重要的一點,當時關中平原實質上已經被姬姓諸侯瓜分完了,周平王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因此,周平王繼位之後,他才想要東遷。注意了,不是周平王想遷都,而是現實情況逼得他不得不遷都。這就好比鳩佔鵲巢,自己的家被別人佔了,除了搬家,別無選擇。

遷都之後,周平王起初很有進取心。他希望重塑王室的威望。但是兩個原因制約他的發展,導致他振興王業的舉措最終破產。這兩個原因的第一點是周平王得位不正,他是靠坑死周幽王才上位的,給全國人民帶來了極壞的影響,諸侯們都不願意搭理他。

第二點就是周平王的能力不夠,他是文的也不行,武的也不行,完全就是個庸人。空有想法,但完全沒有執行力。由於周平王也跟西周晚期那些昏君一樣,所以東遷之後,周王室的頹勢一點沒變。諸侯對王室的蠶食也一點沒變。

這就等於說,周平王東遷之前,姬姓諸侯跟周天子在關中搶地盤。東遷之後,姬姓諸侯跟周天子在河南搶地盤。模式沒有變,只不過地點變了。這樣一來,周王也就根本沒有復興的可能性了。

周平王死後,繼位的周桓王更無能,諸侯對王室的蠶食更厲害。比如周王室在洛陽的機動部隊,也就是東八師,就在周平王死後被諸侯瓜分了。軍隊都沒了,周天子還怎麼振興?周桓王死後,周王室的國力越來越弱,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小。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形同虛設。它是既不能號令諸侯,也不能保護諸侯小國。

但是,作為一個封建制的社會,天下也不能沒有周天子這張名牌。所以後來齊桓公橫空出世時,就依管仲之策,打出「尊王攘夷」的稱號,名義上是替周天子維護秩序,實際上是取代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周天子的權威也就徹底的淪喪了。之後的天子雖然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但實際上只是一個二等諸侯國的國君。

親,如果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讚收藏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

相關焦點

  • 秦國的第一位君主:護送周平王東遷,奠定秦國基業!
    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即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不過,對於這一時期的秦國,還不是周朝正式的諸侯國。而這一情況的改變,始於西周末期和東周初期。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對此,秦國君主秦襄公果斷率軍救援周王室。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
  • 周室東遷,秦襄公受封建立秦國,春秋正式開始
    他們攻入鎬京,大肆燒殺姦淫,搶奪財物,將王宮珍寶美女,搶劫一空,連申侯都心有不忍,但已無力阻攔制止可憐二三百年的西周京都,被犬戎人糟蹋成一片廢墟。 患難中的周平王見多少大國諸侯都沒前來救駕,彈丸封地的小小西垂大夫卻不辭遙遠,率兵前來,而且拼死力戰,不怕犧牲,又護駕東遷,忠心耿耿,內心很受感動。他想,看來宗周之地已經難保,不如這時送個人情,封給秦國一些領土,正式拔為諸侯,也不枉其救駕之功和片忠心。
  • 同樣是開國之初分封,周、漢、晉三朝,為何結果卻迥然不同?
    前面的三次分封,周維持有實權的西周和傀儡時代的東周更約800餘年,西漢則是在初年盛行分封制,景帝時期出現七國之亂後逐步廢止。西晉則是在開國皇帝司馬炎去世後不久引發八方之亂,最終被北方遊牧民族攻入關內,部分貴族南遷建立東晉。同樣是分封制,為何區別這麼大呢?
  • 導致「債臺高築」,連葬禮都沒錢舉行
    在西周時期,周天子控制著整個周朝最為富裕的土地,這裡不僅土壤非常肥沃,而且錢糧也是相當充足,比起諸侯國的軍隊可是強很多。而諸侯就要在規定的時間像周朝天子進貢一些寶物了。在周夷王在位時期,齊國曾兩年沒有給周朝進貢,此時紀國的國王就像周朝天子狀告,說齊國準備要造反。
  • 西周姬姓諸侯小國,東周時刺殺天子,不齒手段成為超級大國
    在唐叔虞兒子燮父時期,周天子將唐國國都收回直轄。燮父被新迫遷都晉陽,從此改稱為晉國。周成王時期,晉國只是個小國,與周成王的其他弟弟一樣。西周時期,晉國一直默默無聞。為周朝抵禦北狄侵擾,晉國都城遷到了翼城。晉國同山西境內有大戎、白狄、赤狄等很多外作戰,逐漸將疆域向北擴展。
  • 晉國的內亂為何導致周朝衰弱?又為什麼說其改變了歷史進程呢?
    並且周朝時期氣候比現在要溫潤得多,晉國領土比現在更適合農業耕作,所以晉國的人口在當時的諸侯國中,也是首屈一指。晉國不僅從地域、人口上,相對於其他諸侯國來說都具有優勢,而且晉國還是周朝的同宗。一、晉照侯分封曲沃給其叔父,曲沃實力壯大,導致晉照候被殺,但周平王召諸候討曲沃,曲沃戰敗。
  •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近800年,為何會稱為西周、東周還有春秋戰國
    周朝在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率領盟軍在牧野打敗商紂王軍隊(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商紂王在鹿臺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公元前256年被秦國軍事欺壓,又在國內欠下巨債的周赧王姬延終於憂憤而亡,成為周王朝最後一位周天子,至此周王朝覆滅,公元前249年秦國的莊襄王滅掉最後的東周國
  • 周朝末代天子有多窩囊?八十多歲被債主堵門,躲在高臺上偷偷哭泣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裡面涉及周王朝覆亡前後的史實,頗具戲劇性,也讓觀眾頗為感慨。作為周王朝的末代天子,周赧(音同南,三聲)王姬延是如何將王朝帶入絕境?亡國之前,他都經歷過什麼令人難以忘懷的經歷?最後的目的地是什麼?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兩人年紀差不多大,性格特點也極其相似,都是:倚老賣老,不自量力又十分天真。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認為秦國到處徵伐,破壞了當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於是舉天子之旗,聯絡東方六國,集50萬大軍合縱攻秦。大軍包圍秦之伊闕,秦國形勢危急。然而,秦昭襄王舉重若輕,他根本不救伊闕,也不理會西周君及六國聯軍,而是令嬴異人與嬴摎帶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陽。
  • 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一生到底有多憋屈?
    周赧王是周王朝最後一個周天子,這個在位時間長達59年的周天子,實際上從繼位開始就是一個悲劇,因為他一繼位就只是一個沒有土地只有王的頭銜的憋屈周天子。這算是姬延面對的外患,外患很嚴重,內憂同樣很嚴重,周平王當初東遷洛陽之後,周王室實際控制的土地本來就已經很少,周天子式微,而隨著諸侯國間的爭霸稱雄,周王室實際控制的土地就更少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更是搖搖欲墜,根本無法號令諸侯,倒成了諸侯國間爭霸稱雄的工具。
  • 周朝之所以能夠走過八百年,是因為它處在一個制度變革的時期
    根據這一時間表,周朝可以分為三個時期:西周、春秋和戰國。西周天子的榮耀周朝的歷史始於周武王五年(公元前1046年),但周族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史記》記載,周朝的宗室是帝齊之子啟的後代,啟在帝堯時期被封於齊。
  • 鄭莊公搶周桓公的麥子稻子,天子敢怒不敢言,引來五國伐鄭
    公元前720年,遷都洛陽的第一任東周天子周平王去世,周平王在位50多年,目睹了東周王室瀕臨崩潰的情況,可以說他一生都在政治生涯中碌碌無為。周平王去世後,應按照周朝嫡長子繼承制的禮法,由周平王的嫡長子太子姬狐繼承王位!
  • 周朝分封享國八百年,而郡縣王朝超不過三百年,分封比郡縣好嗎?
    周天子雖然有個天子的名號,但在平王東遷之前,就已經沒人再把它當回事了。而周平王為什麼要東遷?原因是自己鎬京直轄王畿,已經呆不下去了,根本沒人把他當回事。周朝的開始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周厲王被趕出鎬京的時間是公元前841年。兩相加減,是206年。所謂國人暴動,實際就是王畿內的貴族諸侯暴動。你完全可以認為是一場造反。
  • 周朝國祚近800年,最後卻一統於秦,周天子是如何漸失地位的?
    周武王伐紂滅商之後,建立了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周朝。然後,便對周室諸公子、功臣良將大行分封制。這些人都擁有自己專屬的土地、黎民百姓甚至是政權和軍隊。這樣一來,這些人手中就擁有著很大的權力,關鍵是有著很大的自主權。
  • 作為周朝最後一個周天子,周赧王的一生究竟有多憋屈?
    周赧王是周王朝最後一個周天子,這個在位時間長達59年的周天子,實際上從繼位開始就是一個悲劇,因為他一繼位就只是一個沒有土地只有王的頭銜的憋屈周天子。 這算是姬延面對的外患,外患很嚴重,內憂同樣很嚴重,周平王當初東遷洛陽之後,周王室實際控制的土地本來就已經很少,周天子式微,而隨著諸侯國間的爭霸稱雄,周王室實際控制的土地就更少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更是搖搖欲墜,根本無法號令諸侯,倒成了諸侯國間爭霸稱雄的工具。
  • 周朝的先祖不知道生父是誰?周朝的國號原來是是這般意思
    大家都知道周朝是我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了,可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過,為什麼周朝會取國號叫周呢?為什麼不用其它字或者君王的姓氏來作為國號呢?可是令人驚奇的是,來往的牛馬都避著姬棄使他不被踩到。姜原看到這種情況,又把他扔到溝渠的冰上面,天上的鳥兒看到後便用自己的翅膀給姬棄保暖。這讓姜原感到很吃驚,以為這是神仙轉世,便決定好好撫養,因為多次被拋棄,便給他起名叫姬棄。
  • 武則天稱帝時,為何定國號為「周」,「周」字有什麼講究?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則天建立的朝代,為區別於歷史上先秦時期的周朝而稱為武周。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正式掌權23年。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6萬多人上表請改國號,武則天見時機已到,遂改唐為周,定都洛陽。神龍元年(公元705),張柬之等人逼迫武則天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