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周朝是我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了,可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過,為什麼周朝會取國號叫周呢?為什麼不用其它字或者君王的姓氏來作為國號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開這些疑惑,
周的起源需要從甲骨文方面來進行解釋,說起來周的祖先也是非常有名的,周的始祖,姓姬,名棄號后稷。
他和伏羲的出生方式大致一樣,他的母親姜原原來是帝嚳的妃子,有一天在路邊看到一個巨人的腳印,好奇便踩了上去,然後就又雙叒的和伏羲的母親一樣——懷孕了!
後來產下姬棄,便認為是不祥徵兆,便把他找了個巷子扔了。可是令人驚奇的是,來往的牛馬都避著姬棄使他不被踩到。姜原看到這種情況,又把他扔到溝渠的冰上面,天上的鳥兒看到後便用自己的翅膀給姬棄保暖。這讓姜原感到很吃驚,以為這是神仙轉世,便決定好好撫養,因為多次被拋棄,便給他起名叫姬棄。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遠古時期,但凡一個名人都有一個神秘的身世傳說,你看伏羲 黃帝還有姬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這就是當時母系社會的特徵。而在姬棄為起點往前的都是母系社會,往後的都是父系社會。從姬棄之後呢,開始實行傳子制度。
所以姬棄使本族父權制度的第一人,後世也都把姬棄作為始祖。這就是母系氏族制讓位於父系氏族制的結果。「周族名號,自從姬棄開始」也就是從姬棄開始,才有了周這個族名。那麼可能大家就會想到,為什麼姬棄會號后稷呢?
其實這是因為姬棄在稷(糧食)的培育、選種、豐產過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姬棄就被後人尊稱為「后稷」(意為稷王)
而「稷」則是周族的圖騰。上文我們說過周的起源要從甲骨文說起,而甲骨文的「周」字便與這個圖騰「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甲骨文中「周」字的寫法非常像現在農田的田字,而「稷」的圖案也和甲骨文「周」字極為相像。所以說「周」字,就是當時周族的圖騰符號。這就是周的起源了,正是因為姬棄對於「稷」的突出貢獻,讓周族自始祖姬棄以來,就是一個重視農業生產的民族。所以說,這個以農耕文化為特色的民族,把代表農業種植的周字作為族名,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先周的歷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姜原生姬棄到不窋,第二階段是從不窋到公孫,共經歷了三世。不窋因逃避夏亂而跑到了戎狄之間,也就是如今的甘肅慶陽市,第三階段是從公劉到古公亶父,共經歷了十世。第四階段是從古公亶父遷居岐下到武王滅紂,
共經歷了四世。之後大家就熟悉了,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32代37王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階段。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河南洛陽,以平王東遷為界,以前的11代12王為「西周」,以後的21代25王為東周。在西周時王室強大,周天子於名於實,是當時天下的共主。而東周則不一樣,當時王室衰敗,諸侯專政,周天子名存實亡。
而周朝之所以能夠一步步崛起,擊敗商超一統天下。主要原因就是農業發展的好,也就是稷。這也就是為什麼周會把社稷(社代表土地,稷引申為莊稼或糧食的總稱)。作為國家的象徵,與農業為根基周朝才能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政治完備、武力強大,最終由弱小的城邦成長為強盛大國,並最終成為天下之主。所以說周朝以代表農業屬性的「周」字作為國號,可以說再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