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國學,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是古代的夫子,其次是年過花甲的老學者。可隨著近幾年「國學熱」的興起和發展,不僅讓以《中國詩詞大會》為首的文化益智節目從眾多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也讓國學教育正式走進青少年乃至幼童的教育體系中。
從耄耋之年到青年孺子,國學文化影響廣泛
據一點資訊發布的《國學青年閱讀大數據報告》顯示,90後、00後學習國學的人數在調查總人數中的佔比已經過半,且內容多以古詩詞為主。中國古詩詞濃縮了漢語的精華,用其特有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繼中老一代之後,新一代青少年終於也成為了國學的忠實擁躉。
當然,除古詩詞之外,國學文化還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曲、賦、散文、小說等文體中都閃爍著國學經典的光輝。如果能從詩詞出發,引起兒童對古文化的興趣,就能藉此機會讓兒童在不知不覺的薰陶中全面、真切地了解國學。
國學教育的繼承和發揚,除了要把這個知識體系傳下去之外,還要讓它融入我們現代教育體系,融入生活中。從兒童的牙牙學語,到學者們引經據典,國學已經實實在在的滲透進了當今社會。
從傳統文化到動畫IP,國學教育始於啟蒙
2017年相關部門出臺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其中提到,要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貫穿於兒童啟蒙教育之中,通過編寫中華文化幼兒讀物、創作系列繪本、童謠、兒歌、動畫等內容為兒童構建早期的國學教育體系。
而《三字經》、《弟子規》等蒙學讀本,對於幼童來說還是太過拗口,死記硬背之後未必能讀懂其中的道理,甚至還有可能產生厭煩情緒。為此,眾樂童樂(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攜手騰訊少兒,在原有熱門動畫IP《豆樂兒歌》的基礎上,衍伸製作了一部以弘揚國學文化為核心的兒童動畫作品——《豆樂國學小劇場》。
豆樂國學小劇場,三大特點看不夠
1 兒童視角解讀傳統國學
學習本身是一件很難堅持的事情,更不要說讓孩子們學通篇古文的國學。為了能讓小朋友們感覺到國學其實離我們很近,眾樂童樂在製作《豆樂國學小劇場》時特地從兒童視角出發,把國學文化的內涵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再用孩子的聲音把知識傳遞給孩子聽,讓學習國學的過程變得更加有趣,也能加深印象。
這種動畫IP+國學教育的形式,不僅以白話的方式更好地為小朋友詮釋出了國學的深意,還能激發小朋友們學習國學的興趣,讓國學在新一代兒童身上展現更強的生命力。
2 打破傳統新風格
在動畫內容上,眾樂童樂一如既往的延續了《豆樂兒歌》系列的特色,主打用遊戲和兒歌的形式來幫助兒童更好的記憶。一本正經的給小朋友擺事實講道理常常會激起他們的厭煩情緒,而用歡快的節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詞設計把國學的內容唱出來,不僅能增大孩子們對國學的接受度,還能加深印象。
在背景音樂上,眾樂童樂再一次打破傳統兒童動畫的曲風特點,添加了電子、民謠、爵士以及搖滾的因素,曲風新穎,旋律感超強。場景畫面也採用了兒童比較喜歡的手繪水彩風,營造出一個輕鬆明快的學習氛圍,很適合小朋友們觀看。
3 隔輩教育引關注
眾樂童樂在製作《豆樂國學小劇場》時,除了希望通過國學的學習讓小朋友們學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想藉機為孩子家長們糾正一些教育誤區,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們健康成長。在這其中,老人對孩子的隔輩教育尤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人們常說「老人喜孩」,意思是說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會對孩子格外的喜愛,但與此同時也會造成在教育孩子時太過溺愛的情況。所以《豆樂國學小劇場》在教小朋友學國學的同時也會借用國學裡的內容,引導爺爺奶奶們學會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小朋友。
對於3-10歲的兒童來說,啟蒙教育至關重要,而眾樂童樂在兒童啟蒙教育方面已經不是首次發力。2017年,眾樂童樂聚焦國內親子教育問題,以陪伴、娛樂、啟智為三大核心要素製作了百集親子互動新兒歌《豆樂兒歌》,在騰訊視頻少兒頻道同質性作品中排名第一。
此次《豆樂國學小劇場》的發布,是在《豆樂兒歌》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國學文化和教育內涵。眾樂童樂期望以此加強孩子們的國學啟蒙教育,從而提高道德文化修養,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提倡國學教育的普及,是出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發揚,讓孩子們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從小積澱國學底蘊,作為載體讓這些國學佳作永世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