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看金華

2021-01-11 中國發展網

中國經濟導報訊記者沈貞海報導  一趟趟中歐班列,打開了中國與歐洲經貿往來的陸路快速通道;一艘艘滿載貨櫃的巨輪,往返穿梭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各大港口……穿越城市、沙漠、古鎮、港口、鐵路、工廠,一路西行,中國與世界再一次深情相擁。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國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應者雲集,全球矚目。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在「一帶一路」全面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作為聯通沿線各國民心的教育交流,正在集中發力,使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而中國的「國學教育」再一次在「一帶一路」的驅動下,引起了全球矚目。

「國學教育」是一種綜合素養

在著力踐行「國學教育」的倪軍健看來:「國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瑰寶,「國學教育」更應該融入到現代教育當中,要將「國學教育」與「義務教育」相融合,真正培養學生「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綜合素養。

倪軍健是金華市柳湖教育集團總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浙師大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十佳創新型校長,全國首屆新課改傑出校長,全國傳統文化教育先進工作者,主要學術成就有專著《博雅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小學數學教學與探索》。在其帶領下,柳湖教育集團全體師生,學習國學,踐行國學。

2016年柳湖小學被授予中國希賢教育基金會全國首家示範學校,其優秀經驗在全國被廣泛推廣!

「國學教育」是一種綜合素養!倪軍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同學吸毒,他跟不跟著效仿?同學搞兩性亂派隊,他參不參與?是否有定力?顯而易見,一棵樹根扎得深,任由風雨飄搖,否則隨波逐流。

倪軍健強調,要讓我們的孩子做一個有根的孩子,「國學教育」就是通過根植中華傳統文化精髓融入到孩子的思想意識當中,讓孩子能夠明辨是非,能夠自己管好自己,明晰「德「是我們最為重要的根本,「德」同時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不然,學音樂也好,舞蹈也罷,缺失了德行的教育,肯定是不完整的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在倪軍健的努力下,金華柳湖小學、金華中聖學校正在努力踐行「國學教育」,以期通過努力,將「國學教育」真正深入人心,也為全國的「國學教育」打造示範樣版。

據了解,「國學」是金華中聖學校的特色。中聖學校依循聖賢教育之道,以孝敬生發教育,因材施教,以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為目標,回報祖國,服務社會。

中聖學校遵循當代智者的指導,依古聖先賢「一門深入,長時燻修」的教學方法,以「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為教學綱領,來培養大才。

金華中聖學校,是一所以 「國學教育」為特色的高起點名牌優質學校。金華中聖學校因「國學教育」特色而倍受當地乃至全國關注,吸引來自全國各地家長、學生前來學校參觀考察並最終將孩子交付給中聖學校,他們將孩子「寓國學於教育,寓道德於內心」的希望寄托在中聖學校身上。

「國學教育」為什麼這麼重視呢?

據倪軍健介紹,「國學教育」就是讓孩子在大腦發育最迅速的年齡階段,通過接觸代表人類最高智慧的中國傳統文化,開發其高度智力,培養其健全人格,為孩子的成才奠定堅實基礎的一種教育方法

秉承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中國的「國學經典」更是倍受推崇。「國學經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識領域的原創性著作,是被歷史證明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有《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老子》、《易經》、《弟子規》、《千字文》等重要著作。

金華市柳湖教育集團旗下的金華中聖學校深入踐行「國學教育」,融入到現代教育當中,要求一年級新生須熟讀任意兩部經典(例如《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孝經》等),而這只是一年級新生在「國學教育」上的啟萌。

金華中聖學校的老師認為,內心的寧靜,安詳,是專注的前提。經常進行誦讀經典的訓練,會逐漸形成精神集中專一、頭腦裡少雜念、靜心的良好讀書習慣,從而使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

在中聖學校所在的浙江省金華市,有著「江南鄒魯」美譽。

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文風鼎勝:「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詩名畫手皆奇絕」的五代詩僧和書畫家貫休,宋代抗金名將宗澤,南宋「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呂祖謙、陳亮,金元四大名醫之一的朱丹溪,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明清之際東渡扶桑傳經授藝、被日本尊為「篆刻之開祖」的東皋心越禪師,清初戲劇家、人稱中國莎士比亞的李漁,國畫大師黃賓虹、張書旗、吳茀之、張振鐸,新聞學家、一代報人邵飄萍,史學家、教育家何炳松,現代思想家、文學家陳望道,文壇理論家馮雪峰,歷史學家吳晗,著名詩人潘漠華、艾青(他是我國自由詩成就最高的詩人,被譽為和聶魯達、希克梅特並列的現代世界三位偉大的人民詩人),當代攝影大師郎靜山,傑出科學家嚴濟慈、蔡希陶等。

孔子學院全球開花,「國學教育」更應落地

「國學教育」在國內義務教育體系中剛剛興起,而提起孔子學院,很多外國朋友都知道。

孔子學院( 英文:Confucius Institute ),是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教育的文化交流機構。

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規範、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提供最正規、最主要的漢語教學渠道。同時,宣傳和推廣中國的「國學教育」。

全球首家孔子學院2004年在韓國首爾正式設立,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個國家(地區)建立512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孔子課堂。

在孔子學院在全球遍地開花的同時,中國本土的「國學教育」卻並不容樂觀。看到了這一點,金華市柳湖教育集團總校長倪軍健毅然在柳湖小學推出和深入踐行「國學教育」,希望把「國學教育」與「體制內教育」完美融合。

金華中聖學校以傳統文化經典為國學課程,重視德行教育,落實《弟子規》,本著「教育無小事,生活無處不教育」的思想,把德育滲透到學習和生活的每個環節。把孝敬教育,生命教育,生活禮儀教育,感恩教育,立志教育,安全教育,培養好習慣等貫穿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希望培育出德才兼修、知書達禮、心胸開闊、體魄健全的孩子。

中聖學校:義務教育與國學教育不是矛盾體

「義務教育與國學教育,沒有矛盾之處,只有相融之點。當下,很多培訓機構在這一點上的引導,誤導了很多家長認為國學教育與義務教育只能二選一。國學教育是對孩子綜合素養和良好習慣的綜合培養,會助力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學習與成長,是相融相生的。」倪軍健表示。

在這一點上,金華中聖學校實現了「國學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真正落地。

以金華中聖學校為例,該校的課程設置包括多個方面:國家課程(語、數、英、科、體、音、美等);國學課程(讀經解經、中醫養生、太極拳、習慣養成、琴棋書畫等);科創課程(機器人、3D、動漫、航模等);實踐活動(習勞、木工、電動工具、遠足、遊學、露營等)……

可以說,金華中聖學校的教育課程設置兼顧了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真正做到在「求知與成才」雙發展。

在倪軍健的帶領下,金華中聖學校在完成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基礎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教育相結合,重視生命教育、德行禮儀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好基礎。

立志做中國「國學教育」的標杆

習近平主席說:「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

在金華中聖學校,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差異化待遇,老師與學生吃同樣的菜、喝同樣的湯,學校從細節入手,真正做到「讓家長安心工作、讓學生放心學習」。

「讓你的孩子在中聖學校得到全方面的成長,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學習。」一位正在與學生一起在學校食堂用餐的老師表示。

金華中聖學校的教師,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懷揣「淡泊名利,奉獻教育」的情懷,帶著承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培養人才的使命,默默地在中聖學校任教,教師們的好學精神,自然而然形成了學習傳統文化的共修氛圍,激勵著老師們的快速成長;老師們的愛心與付出,言教與身教,得到社會的認可,家長們的讚許。

據介紹,金華中聖學校有省特級教師,省、市名師、國學名家、北派吳氏太極拳傳人和骨幹老師組成的精英團隊,有清華大學特聘導師、全國著名國學大師鄧松林,中國關工委國學教育專家、指導中心特聘專家倪敏達等組成的導師團隊。

「國學教育」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我們要繼承之,發揚之,融合之,真正使「國學教育」從我們的學生教育抓起,融入了我們的國民素質綜合提升當中,更作為中國走向世界的強大「軟實力」和「助推劑」!作為中國「國學教育與義務教育」的融合踐行者,倪軍健如是而言。

相關焦點

  • 金華第二屆國學 論壇在婺城舉行
    3月16日,「樹家風創文明」浙江金華第二屆國學論壇暨「德行天下幸福中華」第67期善德家風公益大講堂活動在浙江師範大學舉行。金華市教育局局長樓偉民,婺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蘇榮兵,浙師大繼續教育學院、婺城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浙師大附屬小學教育集團、德行天下第69期主辦單位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名國學文化愛好者及120名志願服務工作者參加活動。
  • 柳湖小學,讓國學教育在學校生根發芽
    當時李利並不知道柳湖小學的國學教育,於是倪軍健便毛遂自薦,敲開李利的房門說:「我們學校也是做傳統文化教育的,能否和你交流一下?」聽此話,李利並沒有在意,而是說:「具體的事情,你可以找我的秘書長去談談。」  說來也巧,基金會的秘書長樓必成是金華人。了解了柳湖小學的國學教育以後,他便很感興趣。
  • 傳承國學經典,樹立文化自信,孔子獎章教育獎委員會在漢成立
    武漢晚報8月21日訊(記者施政 通訊員劉振宇) 為了更好地傳承國學經典,樹立文化自信,8月20日,孔子獎章教育獎委員會在武漢成立。首屆孔子獎章教育獎於2019年在浙江金華「全國國學教育大會」上首次頒發,目的是在教育領域表彰那些為弘揚與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出貢獻的集體與個人,以此來推動中華經典國學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讓中國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20日,孔子獎章教育獎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湖北楓葉教育大區武漢校區舉行。
  • 婺城創辦省內首家國學特色民辦小學
    經婺城區教育局批准,由柳湖小學教育集團領銜創辦的一所以「國學」教育為特色的新民辦小學———金華中聖學校將於今年9月開學。據介紹,以「國學」教育為辦學特色的民辦學校在省內尚屬首次,全國鮮見。  牆內開花牆外香,國學經典教育是柳湖小學最大的特色。該校校長、省特級教師倪軍健認為:「大道至簡,追本溯源,教育的根本唯二而已———一教做人、二教做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 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教育的特點
    他通過講習會培養出了大批國學人才,其中有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黃侃、語言改革活動家錢玄同、教育家許壽裳、經學家吳承仕、教育家姚奠中、語言學家湯炳正、史學家朱希祖等。這些章門弟子不僅傳續了章太炎淵博的國學知識,也繼承了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同時,能不拘泥於舊見,敢於創新。顯然,章氏國學教育方式之效用是明顯的。
  • 弘揚國學文化,眾樂童樂重磅推出國學教育新動畫,三大特色看不夠
    談及國學,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是古代的夫子,其次是年過花甲的老學者。可隨著近幾年「國學熱」的興起和發展,不僅讓以《中國詩詞大會》為首的文化益智節目從眾多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也讓國學教育正式走進青少年乃至幼童的教育體系中。
  • 國學教育導讀
    「太易齋」(taiyizhai)微信平臺推出國學教育導讀系列,包括國學基本知識、教育理念、學國學門徑、經典導讀等
  • 張海濤:從傳統國學看當代教育 重視子女獨立性提升教育幸福感
    又到一年開學季,親子關係和子女教育的話題又重新提上熱議榜單,此次,我們請到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業模式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匯之閣國學院院長張海濤先生來談一談從傳統國學角度看代當代子女教育以及如何提升教育的幸福感等大家關注的話題。
  • 學習國學對小學教育的好處,還不明白國學重要性的家長請看過來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我給大家介紹了小學生為什麼要學習國學,那麼在今天的內容裡面,我將給大家講解一下學習國學的好處。學習國學的好處: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古人們就開始重視嬰兒時期注重身體、幼兒時期注重性格、少年時期注重行為、青年時期注重志向、成年時期注重道德、老年時期注重享福的教育理論,將人的一生都規劃在道德教化的過程中。
  • 國學幼教:記北師大幼兒國學研修班|幼兒園|教學|教育|啟蒙_網易訂閱
    在果雪兒國學幼兒園聯盟發起人、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執行會長鄧衛東介紹了幼兒國學的時代背景後,我們知道當前斷層的國學教育更應該從小做起,自我養成,也意識到傳統文化基因紮根的重要性。  下午張燕玲教授具體的闡述了幼兒國學教育的價值,尤其是對一個人品格的養成,即「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塑造一生好的行為習慣。  張紅星教授更是在幽默詼諧的講授中傳輸給老師們幼兒國學的一些理論應用,不時的歡笑也是不時的教學啟迪。
  • 國學啟蒙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所以國學啟蒙教育對於幼兒發展是很重要,國學啟蒙教育,可以在幼兒發展階段為其形成正確思想的指導,符合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幼兒發展重要的精神食糧。接觸國學啟蒙教育可以滿足幼兒精神世界的發展,還可以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為幼兒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 德謙國學幼兒園開展國學主題教育活動
    近日,唐山市豐潤區德謙國學幼兒園聯合北京幼教學教授開展「學習經典、啟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國學教育活動。活動現場該園堅持以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為背景,結合當今社會現實需要,注重教師對於國學的學養和修養,並落實於日常教育行為,以實際的言傳身教啟發孩子對國學的關注與熱愛,以培養孩子完善的人格基礎為出發點
  • 道國學侃教育
    近年來,我國教委對中小學語文教材逐漸加大了國學教育內容,似乎現在的中小學生如果不儘可能的多掌握一些國學知識,升學考試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何為"國學"?何為"語文"?搞清楚它們是什麼關係已經成為現在教育不可忽視的問題了。 國學,是一個文化範疇,涵蓋了文學、史學、哲學。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看《國學傳承人》助力新學期
    為了更好的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傳遞經典國學文化,中國教育電視臺與北京雲之國傳媒共同出品,聯合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華夏文化促進會、中國微電影大典組委會、中國藝術節基金會影視藝術委員會、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可持續發展中心等單位,同時集合了國內優秀的欄目製作陣容,邀請最契合節目氣質的明星嘉賓,製作出了中國首檔原創青少年國學素養教育傳承節目一《國學傳承人》。
  • 止於至善——書院與國學教育研討會
    書院與國學教育研討會側記(繆麗霞)止於至善庚子孟秋,甘州府城,孔孟書院,書院與青少年國學教育文化雅集活動初秋,雨天起意,有了這次雅集,主題定位:書院與國學教育研討。止於至善甘州國學書院胡永暉院長:作為同行,感受更深,甘州國學書院從事國學和傳統文化教育
  • 攜手金華一中 打造一流智庫 麗澤教育管理研究院揭牌
    6月7日,麗澤教育管理研究院正式揭牌。這是金華開發區首個教育研究院,將匯集金華市內外優秀教育人才,打造成開發區教育規劃與戰略研究領域的重要諮詢機構、教育發展領域的一流智庫、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院和國際教育研究基地。
  • 評論:英語不阻礙國學教育
    然而,作為國學教育基礎的語文,卻長期遭到社會的短視對待,故而一直處於邊緣的狀態。以前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再到今天「學好英語,走向國際都不怕」,語文教育幾十年來處於尷尬的歷史地位,其中多少辛酸和無奈,可想而知。
  • 海亮教育正式收購金華海亮外國語學校
    ,一家中小學教育管理服務提供商,於今日宣布其於7月15日與關聯方海亮教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教育投資」)籤訂學校舉辦者變更協議,以3400萬人民幣的交易總價款來收購金華海亮外國語學校(「金華外國語」)。
  • 研習國學經典 優化家庭教育 哈爾濱舉辦國學經典與家庭教育論壇
    12月30日上午,一場致力於國學經典有機融合家庭教育的公益講堂《國學經典與家庭教育論壇》,在哈爾濱哈西大街謙源書院舉行。論壇是以專家訪談和聽眾互動形式,國學經典與家庭教育的影響及意義的解讀和聽眾實際問題的答疑解惑,會場學習氛圍濃重熱烈,受到與會家長和學生們的歡迎與好評。
  • 國學教育:回歸常識 回到經典
    現在最缺的是質量合格、數量可觀的國學教師,以及適於教師參閱、學生修習的中華經典讀本。」在日前舉行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本」出版座談會上,該書審讀委員會主任、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牟鍾鑑的一番話道出了國學教育的現狀,同時也顯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本」出版的恰逢其時和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國學經典教育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