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學】何玉鳳|學習共同體促進課堂教學公平

2021-02-13 哲思驛站

      在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以實現課堂教學公平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進行了以下的探索與嘗試,並取得了一些成效。 

      1. 智慧課堂教學保證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差異性公平。在高中政治課堂學習共同體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在個人能力、天賦和生存環境等方面都必然存在差異。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公平即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合理的態度和方法公正平等地對待不同差異的學生,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感受自身存在的價值,獲得身份的認同,幸福感和成就感得到滿足。所以只有構建尊重差異、多層參與的課堂學習共同體,才能從實質上解決課堂教學的差異性公平,而智慧課堂教學正好能較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智慧課堂教學,就是基於網絡學習空間,利用電子書包、IPad、微課等數位化資源進行智慧教學的方式。智慧課堂教學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全面融合,突破了教育資源的限制,使課堂實施因材施教成為可能。智慧課堂以其一對 一、一對多、多對一的多樣化學習方式,為不同學習者提供了進入課堂學習共同體的不同路徑,其交互性和能實時控制的優點,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多層次參與提供了條件,從而保證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差異性公平。 

      在高中政治必修三「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這節課中,我的教學設計就是基於智慧課堂和課堂學習共同體,藉助智慧課堂的互動功能,運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將 IPad 與政治教學有效融合,實現網絡情境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教與學。在「課前準備」環節,我從學情出發,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精心設計這一教學內容,收集生活中與中華民族精神這一知識點有關的資料視頻,製作有助於突破本課重難點的微課視頻《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在「課前導學」環節,我利用電子書包搶答功能開展「民族脊梁」知識搶答。這一環節可以檢閱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同時調動、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英雄楷模事跡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從而導入新課。在「教學實施」環節,我充分給予每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成員 思考和交流時空。同時利用電子書包拍照上傳的功能、答題功能、學生演示功能、彈幕功能讓課堂學習 共同體的成員盡情釋放自己的天性,讓學生代表用自己的方法和智慧去進行匯報、講解、展示與中華民族精神相關的成語、詩句、典故,檢驗學生對中華民族精神基本內涵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在思辨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理性愛國。 

      2. 項目式學習促進高中政治課堂資源共享的公平性。項目式學習即 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 ,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在課堂學習共同體中,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選擇、計劃、提出一個項目問題即項目,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共同體內的小組分工合作與完成展示等多種方式主動探索並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更有效率地獲得更深刻的學科知識、方法技能和社會情感。其中,提出問題( Propose) 、規劃方案( Plan) 、解決問題( Execute) 和評價和反思( Judge) 是項目式學習的基本關鍵環節。學生希望自己在項目式學習共同體中起到作用,很願意分享自己所享有的知識並互相幫助,得到其他成員和教師認可,由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和歸屬感。由於學生的社會背景和習得知識等方面存在差異,學生之 間知識共享有利於課堂資源公平的實現。教師也希望通過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因而在項目式學習過程當中,構建基於項目學習的學習共同體可以對解決課堂教學資源不公平現象起到實質意義上的幫助,從而在課堂上形成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 

      在「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這節課中,我設置「感悟中華民族精神」這一項目,提出「結合家鄉人民長期奮鬥的歷史,調查了解中國人民的奮鬥歷程,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把握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 這一問題,引導班級不同政治學習共同體通過走進博物館進行實地調查、深入生活採訪企業家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結束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調研報告,並推選四個共同體組長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分享課前探究實踐成果,帶領全體共同體成員一起感悟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最後教師和同學再給予評價改進。在這一項目學習中,共同體成員共享了「感悟中華民族精神」這一學習資源,實踐了課堂資源共享的公平性。 

      3. 師生互評保障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評價的公平性。有效的評價對課堂教學、對師生個人的成長有著導向、調控、激勵、監督、診斷和促進的作用。因此,筆者在高中政治學習共同體中,嘗試推行新型的師生互評運行機制,有助於保障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評價的公平性。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師生互評是指政治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評價只看學生考試分數的做法,遵循學科特色,樹立責任意識和社會意識,依 據規定標準對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發展水平進行價值判斷。同時也改變以往學校單純以學生的分數作為考量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轉向讓學生也依據規定的標準對政治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育 教學工作態度、工作作風、教師人格和教師間的實際差異等一些教師公正合理的行為進行價值判斷。這樣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師生互評機制的運行既有利於政治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質,做出全面合理 公正的評價,也有利於學校、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做出公正合理的評價。只有進行師生互評,才能形成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從而使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評價的公平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例如,在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我時刻關注學生的政治知識掌握情況、政治學習習慣方法態度、政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並給予及時、恰當、個性化、公平的評價。同時,我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後也及時把自己政治課學習的收穫和困惑反饋給教師,以供教師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 改進教學工作。學生也對我的政治課堂教學及時做出評價並提出建議。這些評價和建議能及時調整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真正提高和改進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也促進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公平。 

     通過借鑑學習共同體的組織理論,遵循課堂教學公平的特徵,在課堂教學公平的基礎上,構建高中政治課堂學習共同體以促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公平的初步探索實踐,我們充分體驗到學習共同體是一種以生為本、以學為本、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並滿足差異性的新型課堂組織結構。在共同體的學習中,我們構建智慧課堂,嘗試項目學習,推行師生互評,創建公平的課堂學習環境,學生都能 看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自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得到充分滿足,使自己在原有基礎上獲得適合自己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真正公平。 

相關焦點

  • 教學研究| 混合式教學契合外語課程思政:理念與路徑
    混合式教學不能理解為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簡單相加,否則會誤以為混合式教學悖離了課程思政的內涵。混合式教學反映出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對能力、人格、品性、情操的培養與教育都是高度一致與重視的。混合式教學在育人理念、育人目標、育人環境、育人路徑等宏觀層面與課程思政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與高度統一性。
  • .| 上虞區第十二屆課堂教學藝術節小學數學「課程思政引領下的活...
    、上虞區第十二屆課堂教學藝術節小學數學「課程思政引領下的活課堂」研討活動如期在蓋北鎮小舉行。據悉,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課程思政引領下的活課堂」,活動分課例展示和課後研討兩項議程進行。第一節課由蓋北鎮棉糧小學數學教師顧婷婷展示的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
  • 讀書分享 || 學習共同體,爭做教學的研究者
    「學習共同體」一詞最早見於1995年伯耶爾《基礎學校:學習共同體》的報告。他認為學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學校中的學習共同體是指由學習者和助學者(教師、專家、輔導者和家長)構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為載體,以促進成員全面成長為目的的,強調在學習過程中以相互作用時的學習觀作指導,通過人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基層學習集體。在共同活動中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係,形成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學習集體。
  • 創新課堂教學 重構學習體驗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人生處處有體驗,體驗不只是走出校園參加到實際工作時才會發生,在課堂上、校園裡同樣可以發生與學習目標匹配的「體驗」,關鍵是如何去發掘和設計。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的體驗方法有對接第二課堂法、玩耍法、挑戰法、辯論法、角色扮演法、生涯幻遊法、訪談法等。
  • 外語課程思政(五)| 嶽曼曼、劉正光:混合式教學契合外語課程思政:理念與路徑
    摘  要:混合式教學不能理解為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簡單相加,否則會誤以為混合式教學悖離了課程思政的內涵。混合式教學反映出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對能力、人格、品性、情操的培養與教育都是高度一致與重視的。混合式教學在育人理念、育人目標、育人環境、育人路徑等宏觀層面與課程思政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與高度統一性。
  • 【專家觀點】混合式教學契合外語課程思政:理念與路徑
    即將出版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也明確提出採用「任務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這些都是混合式教學所倡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反思,鼓勵學生參與和體驗英語學習團隊活動」。混合式教學是在反覆權衡傳統課堂教學和遠程教育的優劣基礎上,綜合不同教學路徑而提出的一種新的人才培養路徑,以適應21世紀人才能力培養的需要。
  • 市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教學觀察團」走進官塘中心小學
    觀察團此行旨在深入推進基於教學質量的常態化貼地研究,從而加強校際間課堂一線的交流合作,攜手同行,促進教師的共生共長。 專家講座助成長 葉校長以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革命傳統題材課文為例,詳細剖析了「語文教學中如何巧妙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聚焦課堂明方向 問診把脈開「良方」,聽課評課促成長。共同體教學觀察團的老師們走進官小課堂,為官小教師們的課堂「問診把脈」。
  • 第三屆學習共同體大會教學研討活動舉行
    千龍網北京11月4日訊 近日,「促進課堂革新 創建學習共同體」第三屆學習共同體大會的第一天教學研討活動,在豐臺五小舉行。豐臺五小教育集團校長李磊陪同日本教育專家佐藤學,北師大教師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於莉莉,以及參與此次大會的友好校領導、教師和豐臺區名校長工作室成員近160人,走進豐臺五小51間教室,開展學習共同體課堂巡課及10節焦點課觀摩活動
  • 「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建設」專項培訓圓滿完成
    時,由「課堂派」主辦的《全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建設專題講座》在線上如期舉行。,並且以他主持的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和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為例,對課程思政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切入點、推進實施策略和案例分享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解讀,特別提出要藉助信息技術的優勢賦能課程思政,以課堂革命促進課程思政的實施和落實,
  • 湖南化工職院:思政教學團隊與商務英語教學團隊組建跨學科教學聯盟
    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如何進一步提煉思政元素?大學生思政課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如何更好地與專業結合?9月15日,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學團隊與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團隊舉行協同教研活動,就課程思政融入、思政課與專業課教學融合等內容展開深入討論。
  • 安順市首屆中小學「智慧課堂教學聯盟共同體」教學競賽活動閉幕
    11月28日,安順市中小學首屆「智慧課堂教學聯盟共同體」教學競賽活動閉幕。活動旨在在於進一步落實安順市加快建設新時代教育強市的意見實施「三步走」戰略,實現教育信息化「雙提升」工程,夯實安順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基礎。
  • 智慧教學課堂提升思政課效果
    科學甄別學生特徵,統籌配備師資與傳統思政課堂相比,人工智慧驅動下的思政課智慧課堂是集軟硬體智能設施、技術於一體的智慧教學新生態,旨在藉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如大數據技術、虛擬實境技術(VR)、增強現實技術(AR)、混合現實技術(MR),實現對思政課教學環境的智慧賦能,打造「AI+思政課堂」新模式,科學甄別學生特徵,統籌配備師資,精確定製課堂內容
  • 開展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首先要理解合作學習的實質,其次掌握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然後要規避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一、理解合作學習的實質是課堂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的前提。
  • 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廣西民族大學圍繞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愛知行信」協同育人理念引領,對各類課程進行梳理,有針對性地在不同課程中立項建設課程思政示範課堂,促進思政課程、專業課程、通識課程、實踐課程協調聯動,構建起「四聯四通」課程思政模式,即「部門聯動,上下聯通;課程聯動,目標貫通;教師聯動,團隊聯通;課堂聯動,評價聯通」模式,探索形成各類課程同向同行的協同育人機制。
  • 【網課案例】政治經濟學:「輕直播+雲班課」構建PBL和諧教學...
    為保證線上教學效果,經濟管理學院教師張偉華在開課前進行了充分準備,通過對學生網絡調查發現班級多名同學地處偏遠山區,網速受限,而雲班課平臺具有使用過程中流量消耗極低的特點,為使學生免受網速和流量的限制,通過對比各平臺綜合考量,創造性提出利用「輕直播+雲班課」構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諧教學共同體的教學模式
  • 皖西學院教師教學競賽激發教師活力 提升教學水平 推動課程思政建設
    本次競賽,共設課程思政教學競賽、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優賽和智慧教學競賽三大類別,經過各二級學院(部)預賽,共選拔推薦88位選手參加校級決賽。11月28日,課程思政教學競賽和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優賽理工組、文科組決賽舉行,71位教師參與角逐,評委由省校教學名師和校教學督導組成員擔任。
  • 《工程圖學》課程思政教學反思
    在原來的育人目標上進行擴充,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製造強國和大國工匠的精神實質」應在現有課程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中增加「課程思政」目標,根據「課程思政」目標設計相應教學環節,並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任務中、體現在教學評價方案中。第二、修訂公共專業基礎課程目標,實現公共專業基礎課程目標與思政目標研究有效結合。
  • 2019年「上海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結項,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同濟大學2019年「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結項,課程思政示範課堂展示首次舉行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2-22
  • 淄博「五個一批」推進思政教學改革
    淄博市通過以「推出一批優質思政課程,培養一批優秀思政課教師,打造一批名師工作室,創建一批特色實踐教育基地,培育一批優秀人才」為內容的「五個一批」項目,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該市充分發揮全市高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用,統籌教育資源,開展思政課教學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教育信息化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教育信息化在促進教育公平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時空限制、快速複製傳播、呈現手段豐富的獨特優勢,必將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長期以來,華中師範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圍繞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最後一公裡」,實施「網際網路+在地化教育」的策略,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大力提升農村教育質量,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推動新技術支持下教育的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