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梅:回首來路,我們的浙裡時光|40年 · 管院記憶

2020-12-17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

文 | 夏一梅 浙大管院1985級工業管理工程本科班

浙江大學之江校區
1985年的招生面試通知書

1985年的冬天仿佛格外溫暖,還記得那天,同學們在三分部(現在的之江校區)一起包餃子,那是為我和另一位只大我兩天的同學一起過大學時代的第一個生日。

那年的生日祝福

當年自己是班級最小的一個,可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如今在很多場合自己已經變成了最年長的那一個。

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母校、管院這些年也是在飛速地進步。

當年沒有網際網路,孤陋寡聞的我,偶然之下我把浙大當作了第一志願。只因班主任老師的一句話,也只問清了這個學校在杭州。三十多年過去,如今的浙大已經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梯隊,「天下誰人不識君」。

「我」的杭州記憶

初入浙大時,還沒有管院,有的只是只有一個專業,每年只招一個本科班的管理系。我們是第三屆--只有"在產品",沒有"產成品"。那時的管理系幾乎是全校最小的系,現在的管院已然是全校最大的學院之一了。

連續三年蟬聯浙江大學先進校班集體

當年的我們只有一個專業,但課程設置很綜合,既有工科的基礎課,也有經濟管理類,印象最深的是校黨委副書記朱深潮親自講授的創造力開發,為我們開啟了全新的視野,還有左軍老師給我們開的談判課,大家在課堂上熱火朝天地討價還價「賣自行車」,在課外分工包幹章節翻譯英文專業書籍。

也許正是得益於當年的複合教育,同學們在實業外貿、金融投資、政府高校各顯身手,也為個人職業生涯中作跑道轉換提供了便利,記得在做酒店項目時,大家奇怪我怎麼看得懂建築圖紙,我不謙虛地告訴他們:「我們當年學過的機械製圖比這圖可複雜精細多了!」

我們本科生基本是應屆畢業的十七八歲的孩子,對管理並無感性認識。但管院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接觸社會的機會,例如八十年代全國著名的海鹽襯衫總廠的步鑫生,就是幹部專修班的同學,和我們一起食堂吃麵條(他胃不好),學院還為我們創造了很多走進一線的實踐機會,去過不少工廠企業,因股份制的畢業課題我和同學們還得以走訪飛樂音響、電真空等中國最早的上市公司。

在浙大,我作為當年「高考全國一張卷,地區八個縣的高考狀元」,一下子掉進了學霸群,第一次體驗到從第一名到倒數第一名的滋味,讓我從此面對任何困境都能夠泰然自若;

在浙大,第一塊肥皂,是小賣部的售貨員破例照顧賣給我的(當年還是計劃經濟,剛報到還沒有領到票);在浙大,我第一次吃到了極難運到大西北的香蕉;在浙大,收到了人生第一支口紅;在浙大,我參加了杭州市的首次無償獻血活動;

1988年10月參加杭州市首次無償獻血

回望來路,浙大管院對我的意義,是這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為一個來自偏遠山區的懵懂少年,打開了社會化的大門。

1989屆畢業生紀念冊

之前整理書房,發現不少老物件還靜靜地躺著,承載著過去的時光,包括這本有點特殊的畢業證。相信絕大多數的同學畢業證上面都只有校長的一個名字,而且是蓋上去的姓名印章,而我的這本上面可有兩個。

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上海遇到時任中科院院長的路甬祥老師,我跟他打招呼:「老校長好!」他笑著問我:「你是哪個浙大的呀?」(前一年剛剛四校合併)聽到我的答覆「反正我的畢業證上有您的名字」,他爽快地應我的要求在我的畢業證上補了一個親筆籤名,兩個「路甬祥」時隔十年。

畢業證上的兩個「路甬祥」

當年的時光裡,我們來不及意識到,後來發芽成蔭的很多苗與樹,是源於浙大管院種下的種子。

曾經的同學、校友,成了並肩的合伙人、同事戰友、業務合作夥伴,因為共同的基因,大家有著更低的溝通成本,更高的信任和默契度。

1985級管理工程班合影

作者簡介夏一梅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工程1985級本科校友

浙大上海校友會常務副秘書長

浙江大學上海校友經管分會常務副會長

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投資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使用。)

相關焦點

  • 屬於我和浙大的「傾城時光」|40年 · 管院記憶
    今天 一起穿梭時空回到屬於我們的青春時光01 文 | 王嵩 2007級財務管理本科校友很多年以後,王嵩靠在上海辦公室的沙發上,準會想起窩在角落裡聽隨著時光流逝,他才慢慢地明白了,只有存在的東西才會消失,不管是城市,青春,還是愛人。而時間流逝的目的只有一個,這也是管理學院課程教給我們的:讓感覺和思想穩定下來,成熟起來,擺脫一切急躁或者須臾的偶然變化。令年輕王嵩反感的,遠不是世界的醜陋,而是這個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 那些年,我們在管幹院讀書
    (⊙o⊙) 小關先帶大家認識一下管幹院吧~ "管幹院"的全稱是中國海關管理幹部學院,1984年5月26日,由海關總署決定成立,並批准於1985年9月正式開學。學院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葫蘆崗,是當時海關系統唯一的一所培訓在職海關幹部的大專院校,學制兩年。
  • 回首來路啟新程:北投集團承建的「世界第一拱」平南三橋明天通車
    回首來路啟新程:北投集團承建的「世界第一拱」平南三橋明天通車 2020-12-27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5年,浙工大、浙師大、浙理工、浙傳學子接力講述 | 我和我的...
    踏入校園 我們在成長中感受變化 這些年,我們記憶深刻 追夢未來 我們在奮鬥中創造明天 2035,我們信心十足 微言教育專欄
  • 原諒時光,記住愛:時光博物館裡你們寫下的40個故事
    人民日報新媒體精心打造的「時光博物館」昨日(10月26日)在三裡屯開館。「時光博物館」把記憶實體化,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國民衣食住行的經典場景。開館第一天,已經是人山人海,先發幾張現場圖讓各位感受下。不過別擔心,展覽還將延續到下周二(30日),歡迎手機屏幕前的你儘快來「打卡」。
  • 江大管院 | 回眸,2020年管院之青的成長
    江大管院 | 管理學院馬研會舉辦「情系兩會,放飛中國夢」活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 管院學子勇擔當我們在行動 | @管院學子 手寫加油接力江大管院 | 綠色發展與環境治理,我們在路上江大管院 | 來了來了!他們來了!2020年管院的老師們全面發展
  • 好歌賞析,聽歌學英語The Way We Were我們的來路
    今天要分享的歌曲「The Way We Were 我們的 來路」,開頭的第一個字是 「Memory 記憶」;而 「記憶」 是我們人生組成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我們要學習歷史,吸取教訓;也要不忘初心,並珍惜每一段緣分。
  • 記憶中的收音機,流淌在舊時光裡的廣播聲
    筆者也是聽著收音機廣播長大的一代,最近幾年看電腦手機眼睛越來越疲勞,喜歡閉上眼睛聽手機裡的廣播app。突然想起還有收音機這麼個信息傳播工具,不禁有些感慨時光飛逝,大概有二十年沒關注過收音機這種東西了。記憶中的收音機不論硬體軟體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印象,當時用過的最後一款收音機忘了具體什麼牌子型號,有些類似德生r9710的樣子,對硬體不感興趣也沒研究過,當時追求是不論什麼收音機只要能聽到愛聽的節目就行。
  • 腰椎間盤突出十幾年,沒想到是椎管裡長了「串珠」樣的瘤子
    腰椎間盤突出十幾年,沒想到是椎管裡長了「串珠」樣的瘤子 2020-05-08 0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畢業心語——謝明宇:三年回首,終難忘母校時光
    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乘風破浪的同學們也收穫了自己的大學夢。三年時間,如白駒過隙,猶記得三年前同學們那滿臉的青澀和稚嫩。回首過去的三年,在這裡留下了同學們成長的故事,留下了同學們青春的印記;這裡留下了同學們的歡樂憂傷,留下了同學們的榮耀夢想。
  • 幸福在「浙」裡
    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我們是如此幸運,能夠見證這個振奮人心的重要時刻,享受幾代人努力下的累累碩果。作為少年的你,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想要表達什麼?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幾則高一學生的感悟,講述身邊的幸福生活,記錄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深切感受與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 北京理工大學管經院建院40周年:憶管經徵程,邁世界一流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何淼)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下稱管經院)於今日下午以線下活動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建院40周年紀念大會,院黨委書記顏志軍主持。他表示,40年前管經院順應改革開放浪潮和國家人才需求,從管理工程系起步建設;40年來學院砥礪奮進、不懈奮鬥,書寫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優美畫卷。這40年是學院「艱苦奮鬥、勇於擔當、開拓創新」的40年。
  • 時光留影,2020年重慶花博會之美麗鄉村,帶你重拾失去的記憶
    2020年重慶花博會於10月20日在重慶園博園開展,並於10月29日收官。前前後後十天的展期,迎來了無數本地市民跟市外遊客的遊玩。其中很多主題項目,都讓人深深觸動,紛紛稱嘆不虛此行。在眾多主題之中,一個名為美麗鄉村的展館,備受大家的青睞。
  • 首批兒童遊戲治療中心落戶浙醫兒院
    浙醫兒院副院長章偉芳介紹,Childlife兒童醫療輔導項目是國際上20多個國家的兒童醫院優質兒科醫療的標準配置。目前,浙醫兒院共配置了5個輔導室,每個輔導室內均配備1-2名醫護人員。據了解,兒童醫療輔導項目目前在中國只有少數幾家兒童醫院有引進,作為兒童專科醫院,浙醫兒院將成為最先引進該項目的兒童醫院之一。
  • 浙理120歲生日快樂!不管你身在哪裡,我在「浙理」等你!
    絲路雙甲子,浙理再出發。120年以來,我們厚德致遠,敢於擔當。120年期間,我們求知求實,創新創業。120年之際,我們與時俱進,再啟徵程。120年很長,但4年卻很短。百廿校慶,四年人生。作為靠近各條線路首發站的浙理,出門乘車我們經常有各種座位優勢。
  • 歲月無聲,檔案有痕|回望舊時光裡的棗莊一中
    時光如水,在指縫間悄悄流淌,悄無息至,觸手無痕。歲月如歌,清揚曼妙的曲調間,與時間把盞,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淡入人心。回望來路,曾經住過的小屋、走過的小巷、吃過的小店,你是否還記得?曾經陪你哭過、笑過、拼搏過的人,是否還在你身邊?
  • 三十年前的青島,那些難忘的老城記憶!
    生動的再現了三十年前青島城市風貌及民生百態的淳樸歲月,是一段珍貴的城市記憶,也不失為一段了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青島城市狀況、民俗風情的珍貴資料。  隨著城市建設腳步的不斷發展,青島發生了翻天巨變,再次編輯了這組王挺老師拍攝於1990年左右的老照片,與大家一起再次回首三十年前,那些熟悉的街景,不知是否會勾起你曾經的美好回憶......
  • 浙師校友,好久不見……
    「一起跑過,一起笑過,一起玩耍過的地方」「想起12年和室友在16幢後面堆雪人的日子」留言區裡的字句就像回憶錄一樣把大家的思緒拉回往日一段時光變成故事,一段記憶烙在心底錯過浙師初雪的你,不妨點開連結再次回味你與浙師的那些往事
  • 我們的歌》上線酷狗激活時光裡的記憶
    熟悉的畫面、難忘的旋律、脫口而出的歌詞和對白,它們仿佛是我們熟悉已久的朋友,又仿佛在時光了變換成新的模樣讓我重新認識一次,再次見面,讓人懷念卻又與以往不盡相同。 就像西瓜自帶甜味,我們的青春仿佛自帶BGM,每每重拾起某一段時光時腦海裡就會不自覺漂浮起與它相襯的音符。近日,張杰2020重繹/自選大碟《聽!
  • 40畝地上 看浙二醫如何打造創傷救治杭州模式
    日前,在國家衛健委組織的「醫療技術能力與醫療質量水平提升調研」期間,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告訴搜狐健康,浙醫二院的經驗是,在僅有的40畝地園區中,通過創新優化,創建更為高效的創傷救治體系。曾有一名福建工友,七根鋼筋穿身,輾轉612公裡趕到浙醫二院,傷者入院時已休克。穿身的七根鋼筋,根跟要命,是先拔還是先手術?在拔出時戳破大血管怎麼辦?鋼筋上有倒鉤造成二次傷害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