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升:我終生難忘的一句話:保險是「人才」做的

2020-12-17 搜狐網

  陳東升:我終生難忘的一句話:保險是「人才」做的

  理財周報特邀陳東升親筆撰述

  陳東升,生於1950年代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

  陳東升曾長期在對外經濟貿易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國家宏觀經濟研究部們從事經濟研究工作。1993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具有國際概念的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1996年創辦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執行長至今。

  關於保險:汶川地震帶來的沉思

  時間回到2008年5月16日,汶川地震4天後,我在都江堰拍了一張照片。那張照片拍的是泰康人壽在汶川地震理賠的最大一單,受益人是一對離異的夫婦,當時兩個人還不願意跟對方說話。

  他們有一個女兒,23歲,花了200多塊錢買了泰康的一份保險。這個女兒很細心,因為父母離異了,大概在地震前一個星期到我們保全部門做了受益人變更,理賠金父母一人一半。這個女孩在商店當售貨員,地震的時候她已經跑出來了,還差0.01秒她就可以存活下來,但商店的門梁倒塌了,女孩就被砸在了下面。

  泰康理賠了12萬元,我把錢分兩份,交給他父母,牽著他們兩個的手,拍下了那張照片。

  在那一剎那間,從我的血液裡,從我的骨髓裡,從我的心中迸出一個觀念:買保險就是尊重生命。

  就是這樣的一個場景,讓我永生難忘,讓我體會到了保險有多麼偉大。但這樣一個偉大的保險,在一場巨大災難的面前,卻沒有發揮它偉大的功效,我們感到無助和無力。為什麼?因為大家知道,汶川地震發生在邊遠地區,人們的保險意識還不那麼強。在德陽、綿陽、廣元,還有都江堰地區,泰康人壽大概有八十萬客戶,地震後我們做了很迅速的研究、排查。我們估計應該賠一個億,後來我們又統計,應該賠三千萬,最後的結果只賠了五百萬。作為泰康人壽的負責人,我願意賠一個億,但是我沒有賠出這一個億,因為很多人沒有買保險。

  我有一個論斷,21世紀的三大件就是買車、買房、買保險。不管什麼時候在任何地方演講,當我說到買保險的時候,下面一定是哄堂大笑,說:陳東升,你又在王婆賣瓜。因為這個故事,現在我見了所有的人,我都會說一定要買保險,買保險就是尊重生命,保險讓不確定的生命有了確定的價值。所以我從此再沒有羞澀,在任何場合,我都敢理直氣壯地講,要買保險,一定要買保險,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保險是必須要擁有的產品。

  關於創業:源於一句終生難忘的言語

  泰康的人都知道我的創業故事,1990年,我還是30出頭的年輕人,作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的常務副總編,隨中國青年代表團一行五十人出國考察。那是第一次大規模去西方國家訪問的代表團。

  當我們踏上日本的時候,到處掛著「火災保險」「生命保險」的牌子,我就想為什麼日本人把火災跟保險聯繫起來,把生命和保險聯繫在一起。回來之後我就鑽研成立人壽保險公司。

  從1990年著手思考到現在,我在這個行業裡面22年的摸爬滾打,22年的努力中,我有很多的觀點和心得。但是所有的觀點、所有的心得唯有這句話這麼震撼,唯有這句話讓我那麼有力量,唯有這句話讓我充滿了動力,唯有這句話讓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堅持不懈地前行,那就是:買保險就是尊重生命。

  保險在今天已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都認為要買,都知道應該參與這個產業。記得剛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臺灣人告訴我:保險不是人做的,我覺得很奇怪,當我在疑惑的時候,他們又說:保險是「人才」做的。

  這句話我終生難忘。

  他們也告訴我,保險不僅僅是賣一張保單,更重要的是賣一份愛心,一份責任,一份希望,一份幸福,這些理念如今已經深入所有保險人的心中,我作為一個長期的宏觀經濟研究人,也作為三家企業的創業者,作為泰康人壽的掌門人,帶領泰康從兩個人開始,走到今天將近30萬員工的這樣一家大型的保險企業。

  在宏觀上,我對中國經濟的崛起有自己的體會。中國經濟三十年的高速成長,核心就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中產人群,中產人群才是我們保險業的最愛,貧窮的時候沒有財力來買保險,相對富有的人他的財富就是他最大的保險,只有對於中產人群來說保險才是必需品。

  所以我們牢牢地抓住中產人群崛起,抓住了中產家庭這樣一個核心,所以我們這一路走來,才有了「一張保單保全家」的經營理念和做法。

  我提出來現代社會的三大件:買車、買房、買保險,其實是在抓住家庭的概念,就是在幫助中國人,或者是體會中國人追求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把保險從愛、關愛提升到是一個中國崛起、中產人群形成的新的生活方式,所以才有了我們說的,保險就是安排人們未來健康、幸福、美滿的新生活。泰康人壽把全國的服務中心都改叫新生活廣場,這就是我們在弘揚、在宣揚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關於信仰:對專業化宗教般的崇敬

  我創辦企業的時候,就堅信一個詞:專業化。我對專業化有一種宗教般的崇敬和信仰,像一種神靈把它供奉,專業化一直是泰康人壽始終不渝的戰略。

  我曾經率領泰康人壽的董事會,在美國召開會議,同時帶董事會的成員去參觀訪問學習美國各種形態的養老社區。大家看到一個硬朗的老太太——這是我一生中見到的唯一一位百歲老人,我看到她戴著二戰時的護士帽,她還在重溫她青春時代的光彩,開懷大笑。

  人生有四個階段:童年的純真,少年的狂野,青年的瀟灑,老年的神閒。我們中國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為了後代,我們說讓老人吃一點,老人說留給孫子,讓老人穿一點,他們也說留給孫子。

  深耕壽險產業鏈,就是把人壽保險和養老社區相結合的模式,完成了人壽保險偉大崇高的一種信仰,就是真正地關愛人一生的生老病死,真正實現我們講的終極人文關愛,終極生命保障。

  我經常跟我們員工講,大的方面,節能、環保、人文關懷是本世紀的三大潮流,具體來講,從搖籃到天堂,人壽保險事業是終極的人文關懷、終極的生命保障。

  我多次講,一個男人最成功的是做金融業。在金融業裡面去做一個銀行家,這是過去時代的觀念。我從事人壽保險,我覺得我是選擇了人類最偉大的職業,終生無怨無悔。因為它是關愛人的生老病死,它是安排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未來健康、幸福、美滿的新生活。

  (更多精彩報導請關注:新浪微博@理財周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

business.sohu.com true 理財周報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210/n394682032.shtml report 2805 陳東升:我終生難忘的一句話:保險是「人才」做的理財周報特邀陳東升親筆撰述陳東升,生於1950年代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

");}

相關焦點

  • 央視專訪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陳東升:目標純正,心無旁騖,做正確的事...
    財經人物周刊·人物誌——在這裡,遇見每一位值得記錄的財經人物在當下眾多的保險公司中,泰康保險集團,已為人們所熟知。說到泰康的創始人陳東升,大家不一定認識,但他所創辦的企業,可是耳熟能詳。陳東升創辦的嘉德拍賣、宅急送、泰康人壽三家企業,橫跨金融保險、藝術拍賣、物流領域,且均已成為行業翹楚。
  • 泰康保險陳東升:二十六年弄潮兒 因時而生拓荒者
    彼時,陳東升已經被調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屬的《管理世界》雜誌做副總編,策劃推動了「中國500大企業評價」。正在猶豫是科學報國、實業報國,還是教育報國的陳東升做了一個決定——實業報國。在他看來,經濟決定一切,沒有一大批世界級的企業,中國的強盛就不存在。
  • 保險巨頭們的醫療冒險:陳東升與馬明哲「背道而馳」
    各問西東 泰康把他們對醫養的熱情,追溯到了2007年董事長陳東升參加的一次婚禮。在泰康之家關於自己發展歷程的原點處,他們寫道: (2007年)3月18日,陳東升董事長在一次婚宴上感悟到中國老人養老方式必須變革,提出以如家連鎖酒店的模式改造養老院的創業構思。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思想開始形成。
  • 親身經歷:面對出生的畸形兒,他的一句話讓我終生難忘?
    昨天隔壁屋的一個孕婦,26周,嬰兒畸形,做了引流。作為人父,聽到這種消息心情也是非常沉重的。在此,我們不討論嬰兒畸形的原因,因為這種原因太多了。等各位讀者看完這篇文章,筆者想用一個親身經歷來問各位讀者一個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這是筆者親身經歷過得一件事。事情已經過去幾個月,再加上筆者只是經歷一部分,有些記憶已經模糊或者不便透露。
  • 訪泰康人壽董事長、中國精算師協會會長陳東升
    相比之下,「外行」和「企業家」這兩根軟肋,讓陳東升對於自己當選中國精算師協會會長都頗感意外,但意外並不代表不自信,「外行領導內行,也可以領導好,儘管我對精算專業是外行,但對保險行業絕對不是外行。」儘管是新官上任,但陳東升在主持當日下午研討會時顯得遊刃有餘,嘉賓發表完演講後,他周到地拉著嘉賓合影,這一情景在以往的精算師活動中並不多見,首位以企業家身份當選的會長顯然更接地氣。   不過,無論是「軟肋」亦或是「硬骨」,擔任精算師協會會長意味著必須擔負的責任,陳東升坦言:「我深感精算師協會工作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中國精算事業經歷了30多年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泰康保險集團陳東升:長壽時代泰康方案的...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東升在12月6日舉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致辭。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陳東升首先,我代表英雄的家鄉人民,歡迎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的到來,也感謝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各位同仁,為家鄉武漢疫後重振和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投資引智!
  • 陳東升新年致辭劃重點:九大關鍵詞和三大金句裱初心
    12月30日,泰康掌門人陳東升的新年致辭劃重點,其中九大關鍵詞和三大金句裱初心。2018年這一頁即將翻過。12月30日早晨9時,泰康保險集團官微準時刊發了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的新年致辭。寥寥1088字的內文,陳東升為2018年內的泰康大事劃重點,命題為《回歸初心,迎接新春天》。
  • 陳東升、雷軍、黃立等為母校喊話:「學弟學妹們,來武漢上大學,沒錯的」
    武漢大學校友、世界500強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武大改變了我的人生,年輕朋友來武大絕對不枉此生」1979年武大經濟系校友、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說。陳東升回憶,在武大求學期間,「每天論壇講演、各種學生組織,讓我們學生生活豐富多彩。
  • 陳東升當選中國精算師協會第三屆理事會會長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5月29日訊,大智慧通訊社從泰康人壽獲悉,中國精算師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周三在北京召開,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被推選為協會第三屆理事會會長,成為首位以企業家身份當選的會長。丁新民、徐敬惠、王和當選副會長。
  • 陳東升自述創業心路 五十年悟出平常心
    當時有一件事對我影響很大,1985年湖北辦了一個很有名的雜誌《青年論壇》,我是《青年論壇》北京站站長,在做《青年論壇》的過程中開始和一些思想者打交道,自己的思想就開始變了,開始思考民主、自由這些話題。  1988年我剛30歲出頭,在《管理世界》雜誌社主辦了「中國企業500強」評選,把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做對比,這個活動改變了我的人生。
  • 臺灣大學生上海尋夢:我挺羨慕大陸 終生難忘的體驗
    他們還觀察到這樣一個細節:為了適應人才市場的殘酷競爭,大陸的青年們除了工作,還會主動去學習其他技能來提升自己,而這點是一般臺灣學生不會去想的。  終生難忘的體驗  青年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未來。這樣的體驗讓他們終生難忘。  為了讓臺灣大學生更好地了解上海、了解大陸,在同學們接受職場歷練的同時,活動主辦方還安排了參觀上海城市建設成就、在上海戲劇學院觀摩中國傳統戲劇文化教育成果並與師生進行面對面交流、與臺灣青年創客互動等多項主題活動。
  • 今晚報:開國大典,讓我終生難忘
    我站在天安門前,以萬分激動的心情,等待著新中國開國大典這一莊嚴時刻的到來。」  開國大典當天,在毛主席講話後,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我和天安門廣場上30萬群眾親眼看到我們的子弟兵如此威武雄壯,精神煥發,特別是見到新建的海軍和空軍,心情萬分激動。」劉焱說。  劉焱回憶,在地面閱兵正在進行之際,天安門城樓的麥克風裡突然傳出急促的聲音:「看!咱們空軍的飛機飛來了!」
  • 葉飛上將:金門失利我終生難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機會喪失了!
    終生的遺憾 不可否認的是,在金門戰役前,負責此次行動的軍事主官葉飛犯下了輕敵的錯誤。他上面這短短的一句話,乃是用9086條戰士的性命換來的。 古人有詩:「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西楚霸王兵敗如山倒,都有捲土重來的可能,我解放軍自南下以來,一路所向披靡,為何沒有「捲土重來」?但是,歷史就是如此的吝嗇,很多歷史性的機會往往就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了。
  • 寒門女孩清華畢業典禮上發言: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
    推研成功以後,她決定延遲入學一年,加入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我始終記得曾經想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的懵懂初心。清華培養我們成為『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父母希望我不忘『飲水思源』,朋友們希望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我想『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
  • 聊聊和孩子分離哪一次終生難忘?
    人的一生隨著孩子長大會經歷多次分離,好像每一次都很難忘,但也總有一次記憶深刻終生難忘。 我兒子生下來一直是我帶大的,在兒子1.5歲的時候因為一些事情需要我單獨去做,於是交給奶奶帶著我就走了(走的時候偷偷走的,沒有讓孩子看到),這是兒子第一次離開我。
  • 清華大學張薇演講:我想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
    這位高度自律、不言放棄的畢業生,用堅定的聲音告訴在場的幾千位觀眾:我想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猶記得第一次去省城參加物理競賽實驗環節,我甚至沒有見過比賽所用的儀器,當我終於找到儀器開關時,實驗時間已經到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不同地域的教育差異如此巨大,短暫的失落也在我心底埋下了改變家鄉教育現狀的種子。經過高中三年的拼搏,我幸運地成為了這個園子裡的一份子。
  • 「用一年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女孩畢業感言,打動了無數人
    這位從甘肅國家級貧困縣走出來的大學生,柔弱但堅定地告訴在場的幾千位觀眾:我想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短暫的失落也在我心底埋下了改變家鄉教育現狀的種子。曾經想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的懵懂初心推研成功以後我決定延遲入學一年加入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 青年之聲③ | 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南京郵電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孫嘉寶  初識——「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2018年4月,第一次了解到學校的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這一群體  兩年來,我不斷地聽前輩們分享自己的支教時光,聽他們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祖國的大我的故事,聽他們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的回憶,感受他們成長為新時代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的經歷。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抱有最深厚的期望,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
  • 每周一星|趙威: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
    在學院畢業典禮上,趙威作為學生代表發言,他說:「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一年的時間很短,記憶卻會很長,影響會更深。」2017年7月,趙威帶領其他10名支教團成員前往貴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開始了一年的支教生活。團員們的口號: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然而,真正的支教並沒有像團員們一開始想的那樣簡單。
  • 我 浙大碩士 在華夏做保險
    ——寫在前面我叫陳彥珍,浙江大學生物學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畢業,現在是華夏保險浙江分公司的區域總經理。兩年前,一位浙江諸暨的女士在微信投保時說:「我老公感慨,浙大畢業的高材生去做保險銷售,他想不通為什麼。」 現在,我入行已經三年了,仍然有研究生同學找我買保險的第一句話是「彥珍,真沒想到你會去做保險」,當然這是在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