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群眾觀:集中在「根」「線」「本」三個字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學習毛澤東是對毛澤東的最好紀念

  毛澤東群眾觀的主要觀點可以集中到「根」「線」「本」三個字上

  毛澤東對群眾路線情有獨鍾,既有深刻闡述,又能付諸實踐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毛澤東同志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將永遠鼓舞激勵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中奮力前行。在新的形勢下,如何繼承和發展毛澤東同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就這一問題,記者訪問了著名黨史軍史專家、後勤學院教授邵維正。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記者:再過幾天,就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作為軍隊資深的理論工作者,您覺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該怎麼紀念毛澤東、學習毛澤東?

  邵維正:學習毛澤東是對毛澤東的最好紀念。毛澤東思想十分豐富,博大精深,要學習的內容很多。當前學習的重點,我建議學習毛澤東的群眾觀。

  這齣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一個權威性的歷史文獻,其中專門論述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明確指出:「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於上述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由此可見群眾路線的分量和地位,而群眾觀則是對人民群眾的基本看法,是群眾路線的認識基礎。二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全軍陸續展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抓好部隊的作風建設,實現黨在新形勢下強軍目標的重要舉措。學好毛澤東的群眾觀,能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理論支撐和思想武器,即使已進行過這一教育活動的單位也能得以加深和提高。

  記者:學習毛澤東的群眾觀,是一個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命題。毛澤東關於群眾路線的論述十分豐富深刻,可以說都很精彩,您認為應該如何抓住學習的重點呢?

  邵維正:毛澤東有關群眾和群眾路線的論述,內容很豐富、很精彩,我感到主要觀點可以集中到「根」「線」「本」三個字上。

  一是「根」——「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結果」。

  毛澤東一貫強調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人民群眾比喻為土地、根基、源泉。他要求共產黨人不論到什麼地方,都要與那裡的人民群眾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結果;不論在什麼時候,一定要能夠同群眾相結合,在群眾鬥爭中經風雨,在人民實踐中見世面。

  20世紀30年代後期和40年代前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已經趨於成熟,而貫穿於其間的是群眾路線。毛澤東總結了正面和反面的歷史經驗,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深刻指出:「二十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繫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脫離群眾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命令主義、尾巴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驕傲自大的工作態度等項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麼人有了這類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為它們脫離群眾。」這裡點出的七種弊病可以說是切中時弊,在黨內都是實際存在的。毛澤東認為堅持群眾路線不僅是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還關係到黨的根本宗旨。

  二是「線」——「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之所以說它是「根本」,是因為群眾路線體現於我們黨一切工作、一切任務、一切領域的全過程。從決策、運行、監督到檢驗都離不開群眾路線。我們黨的群眾路線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工作路線,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正如毛澤東所說:「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與歸宿。」出發點是始,歸宿是終,他強調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不是一時,也不是一事,而是貫穿於整個革命過程的始終。

  毛澤東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是領導藝術的大師。他創造性地歸納出堅持群眾路線的實現途徑,精闢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毛澤東把辯證唯物論與領導方法有機結合起來,體現於群眾路線的實踐操作之中,對全黨起到了重大的指導作用。

  三是「本」——「兵民是勝利之本」。

  毛澤東對人民群眾在戰爭中的重大作用有深切的體會:「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中國革命戰爭的顯著特點之一是長期處於敵強我弱的狀況。革命力量開始總是弱小的,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敵我力量十分懸殊的艱難環境中拼搏,只有也只能依靠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來推動戰爭。正是因為「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以我之強,制敵之弱,才贏得革命戰爭的勝利。

  廣大人民群眾大力支援前線,並不是自發產生、自然形成的,而是各級黨組織和根據地政府做了大量的艱苦工作的結果。實行群眾路線不是自然主義,更不是尾巴主義,而是要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滿足群眾迫切要求。群眾工作與群眾支前是因果關係,沒有前因就不會有後果。只有自覺地從關心群眾做起,就能取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毛澤東的群眾觀最顯著的特點是身體力行

  記者:您概括的三個主要方面,突出了重點,對大家領會毛澤東的群眾觀很有啟發、很有幫助。您認為毛澤東的群眾觀有什麼特點呢?

  邵維正:毛澤東歷來強調理論聯繫實際,素有創造精神。他的群眾觀也頗具特色,我感到最顯著的特點是身體力行,嫻熟運用。

  青年毛澤東懷著滿腔熱情,尋找各種機會,自覺紮根於群眾之中,投身到實踐中去,傾聽工農大眾的心聲。1917年7月中旬,毛澤東利用暑假,以「遊學」形式,用一個多月的時間,走了九百多裡,遊歷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的不少鄉鎮。每到一處給農民作詩、寫字,吃住大多在農民家裡,結識了許多農民、船工,把沿途所見所聞寫成筆記,並記下自己的感想。事後,他對同學說,我們不僅要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把深入群眾當成課堂之外的學習。這些活動使作為青年學生的毛澤東與人民群眾貼得更近了,有利於把握國情、社情、民情。正由於有這樣的觀念和基礎,後來他在大革命高潮中發起兩湖農民運動,內戰初期創建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獨具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也就十分自然了。

  毛澤東對群眾路線情有獨鍾,既有深刻闡述,又能付諸實踐。早在紅軍初創時期,毛澤東特別注意官兵關係和軍民關係的調整和重建,將其作為建設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標誌。他把紅軍士兵當成人民軍隊的群眾基礎,戰士是扛起槍的農民。《古田會議決議》明確規定,紅軍官兵政治上是平等的,生活上也是平等的。通過艱苦細緻的工作,紅軍建立起與一切舊軍隊完全不同的新型官兵關係。在此基礎上,紅軍普遍建立起士兵會,實行政治民主、軍事民主、經濟民主,使群眾路線在人民軍隊的建設上發揮重大作用。

  難能可貴的是,毛澤東能從群眾過激言行中傾聽群眾心聲,反思、調整黨和政府的政策。1941年6月3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召開縣長聯席會議,布置公糧徵集問題。當天正打雷下雨,延川代縣長李彩雲突遭雷擊身亡。有個農民藉此咒罵毛澤東,被邊區保衛部門抓起來。這件事傳到毛澤東那裡,他一邊叫放人,一邊調查事情的緣由,原來是徵糧過多引起的。毛澤東立即與邊區政府商量,把應徵公糧數額減少20%,接著又抓了兩件大事,一是積極開展軍民大生產運動,二是實行精兵簡政。經過黨政軍民的共同努力,逐步實現生產自給或半自給,減輕了群眾負擔,得到了邊區人民的擁護。

  對毛澤東的群眾觀要學以致用

  記者: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是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原則,怎麼使學習毛澤東的群眾觀收到成效呢?

  邵維正:毛澤東曾經說過:「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我們學習毛澤東,就要遵照他的教導去做。

  學習毛澤東的群眾觀,牢固確立群眾觀念。牢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一歷史唯物論觀點,重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紮根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使群眾觀念在思想上打下烙印,並在人民群眾實踐中磨練、發展、提高。

  學習毛澤東的群眾觀,推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遵照中央的統一部署,結合軍隊自身特點和建設規律,以整風的精神,紮實推進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官兵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落實行動上見成效,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培育為民務實清廉的純正風氣,形成和發展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內部關係,鞏固和增強軍政一致、軍民一致的外部關係,以好的作風促進軍隊的全面建設。

  學習毛澤東的群眾觀,為實現強軍目標作貢獻。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也是黨對軍隊的總要求,軍隊現階段的一切活動和工作都必須圍繞強軍目標來進行,聚集到提高戰鬥力上,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努力實現強軍夢,為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貢獻力量。

  (邵維正,黨史軍史專家、後勤學院教授;文/黃崑崙)

相關焦點

  • 揭秘:為毛澤東專門印製的"大字本"[組圖]
    原標題:揭秘:為毛澤東專門印製的"大字本"[組圖]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毛澤東是個終生與書為伴的人,他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無人能比。毛澤東曾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 哪三個字連起了這條線?
    哪三個字連起了這條線?福平鐵路開通在即下面請大家跟隨小編透過三個字一探福平鐵路風景一隅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
  • 【「四史」學習教育】為什麼說中共四大是黨的群眾觀形成的歷史起點?
    本文主要就中共四大對於形成群眾觀的影響和意義做出闡述。一、建黨早期與群眾觀的形成1917年11月,俄國工人、農民和士兵群眾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廣泛發動。十月革命的勝利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給予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以新的革命道路的啟示,推動他們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
  • 毛澤東畢生勤奮好學,酷愛讀書,重點強調三個字,全面突出十個點
    毛澤東一生勤奮好學,酷愛讀書,不管是萬裡長徵的崢嶸歲月,還是敵情追趕的轉戰途中,無論是緊急行軍的烽火連天,還是槍林彈雨的戰火紛飛,他的身邊從來沒有離開過書。解放以後,他在1957年10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中,特別對讀書的問題進行單獨強調論述,重點突出三個字: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夫學習。下苦功,三個字,一個叫下,一個叫苦,一個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應當把工作以外的剩餘精力主要放在學習上,養成學習的習慣。
  • 毛澤東與他生命中的「二十七個書目」
    與毛澤東有關的27個書目,比較具體地反映了他在不同時期自己閱讀和希望人們閱讀的重點,每個重點都折射出他當時集中處理的現實要務或特別感興趣的問題。 1920年,毛澤東在上海同準備建黨的陳獨秀建立聯繫後,回長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創辦股份制書店。
  • 毛澤東曾有個德國名字叫毛奇
    從公開發表的毛澤東文稿書信來看,其所署名有毛澤東、毛石三、澤東、潤之、潤、楊子任等10餘個。毛澤東這些名字是怎麼來的呢?1898年毛澤東5歲,為祈求長命富貴,母親文氏領著他來到韶山觀音石前焚香跪拜,認了「石乾娘」。因毛澤東排行第三,從此,父母家人以及鄉人都叫他為「石三」或「石三伢子」。1910年秋,毛澤東離開韶山沖去湘鄉東山高等小學讀書,因其仰慕梁啓超(號任公)的犀利思想和潑辣文筆,便以「子任」為筆名,其意為以天下為己任。
  • 名字的含義:毛澤東曾用過的26個化名
    比如毛澤東的祖父毛恩普,就是「恩」字輩,父親毛貽昌,即是「貽」字輩,毛澤東和兄弟毛澤民、毛澤覃等都是「澤」字輩,毛澤東的下一代即「遠」字輩,比如毛遠新。毛澤東一生中,除正名「毛澤東」外,還曾先後用過二十六個名字(包括化名)。第一個名字是石三伢子,即毛澤東的小名。1898年,毛澤東5歲時,為了祈求長命富貴,素信佛教的母親文氏領著他來到韶山觀音石前焚香跪拜,認了「石乾娘」。
  • 毛澤東周恩來等書法一覽:字如其人 才華了得
    書法家王羲之認為,字是書者人品的寫真;北宋文學家蘇軾也有曾表示:「觀其書,有以得其為人;則君子小人必見於書,是殆不然。」都說字如其人,正如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言:「寫字者,寫志也。」如何從字看出作者的性格、審美和品德呢?「品高則下筆妍雅」即是說,一個人若品格高尚,書法就脫俗;若品德清純,則書法瀟灑。
  • 毛澤東202封電報手稿首次集中展出 展覽在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幕
    來源標題:毛澤東202封電報手稿首次集中展出 香山革命紀念館,「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現場,工作人員正在講解。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 這根數據線真有意思,圖拉斯閃電衝一拖三數據線
    這根數據線真有意思,圖拉斯閃電衝一拖三數據線話說出門在外,誰還不攜帶幾款電子產品啊?話說目前2016年各種設備的插口可真夠亂的。比如老婆帶著LIGHTNING插口的蘋果手機,我帶著TYPE-C插口的樂視手機,背包裡面還有一個採用M-USB插口充電的平板,筆記本二合一。
  • 「毛澤東大字本」首批限量版圖書在韶山首發
    新湖南客戶端12月25日訊(記者 易禹琳)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4周年紀念日。今天上午,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大字本」首批限量版圖書在韶山舉辦首發座談會,並向韶山毛澤東圖書館捐贈了首發的3種圖書,各20套。
  • 毛澤東「三先三後」的讀書之法
    讀書是為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毛澤東信中說的「三先三後」的「為學之道」,也是他一生遵循的讀書方法之一。湖南圖書館的圖書是很多的,毛澤東每天第一個進館,晚上最後一個離館,中午休息片刻,午飯吃上一點自帶的乾糧或買兩塊米糕,就又專心致志地一本一本讀自己從沒有見過的書。他後來回憶說:「在這段自修期間,我讀了很多書,學習了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在圖書館裡我第一次看到並以很大的興趣學習了一幅世界地圖。我讀了亞當·斯密的《原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約翰·斯·密勒的一部關於倫理學的書。
  • 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毛澤東大字本圖書產品
    學習毛主席讀書精神,傳承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毛澤東大字本圖書產品  2017年12月25日,在毛澤東主席誕辰124周年前夕,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大字本」首批限量版圖書出版發行。
  • 毛澤東一生開27個書單都列有哪些書?
    與毛澤東有關的27個書目,比較具體地反映了他在不同時期自己閱讀和希望人們閱讀的重點,每個重點都折射出他當時集中處理的現實要務或特別感興趣的問題。   1920年,毛澤東在上海同準備建黨的陳獨秀建立聯繫後,回長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創辦股份制書店。
  • 邵維正:1941年毛澤東曾從群眾過激言論中分析工作失誤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趙晶)毛澤東在中國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全面系統的群眾觀。毛澤東的群眾觀點是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重溫毛澤東的群眾觀對於我們今天貫徹落實群眾路線、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意義。今天上午,人民網黨史頻道邀請解放軍後勤學院邵維正教授做客人民網,以「學習毛澤東的群眾觀」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邵維正談到,毛澤東不僅能夠在正常情況下堅持群眾路線,傾聽群眾呼聲,特別難能可貴的,他還能夠在特殊的環境裡,能從群眾過激的言行當中,來發現群眾的呼聲,反思和調整黨的政策和政府的一些規定。
  • 毛澤東在香山時期202封電報手稿在京集中展出
    《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18日在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幕。香山革命紀念館供圖展覽位於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面積1000餘平方米,分為《高瞻遠矚,革命到底的政治遠見》《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軍事韜略》《革故鼎新,獨立自主的世界眼光》《立黨為公,從嚴治黨的領袖品格》《執政為民,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殷殷關切,情深意長的偉人風範》6大部分、17個專題。展覽展示的毛澤東電報手稿。
  • 【新版】聖學根之根雙功能不二字卡流通
    1、可高效解決孩子快速認會四五千個漢字的教學問題。2、可快速解決今人所認漢字不夠紮實的問題、用字塊反覆複習、可使漢字進入到深層記憶。如此方能形成文字敏感,建立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即是終身主動學習的能力。可抵抗各種汙染,同時思想深邃,見識高遠。3、可使成年人快速提高中文程度。4、孕婦可用此塑封膜字卡進行「胎教認字」,效果非凡。
  • 長考百日、三波兩折!70年前毛澤東作出異常艱難的決策
    8月下旬,他給遠在西安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發去一電:「德懷同志:為了應付時局,現須集中12個軍以便機動(已集中了4個軍),但此事可於9月底再作決定,那時請你來京面商。」9月中旬,美軍7萬餘人在朝鮮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戰局發生急劇變化。10月1日,南朝鮮軍越過三八線,「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發「通牒」要求朝鮮人民軍無條件「放下武器停止戰鬥」。
  • 網友:胡總書記重提「三句話、八個字」校訓給人啟迪
    我們要牢記毛主席制定的『三句話、八個字』的教育方針和校訓,永葆人民軍隊的政治本色」。(見新華社2007年12月7日電)。   在軍隊,在上了年紀的國人之中,每談到軍隊「三句話、八個字」校訓幾乎都知道其內容,這就是兼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為學校制訂的教育方針和校訓。
  • 裡程表傳感器三根線怎麼測量
    【太平洋汽車網】裡程表傳感器三根線測量有兩種辦法,方法1:拆下車速傳感器連接插頭,用萬用表電阻檔檢查傳感器兩根引線的電阻值。方法2:轉動變速器的輸出軸,用汽車示波器檢測車速傳感器兩引線間的信號電壓波形,呈交流電的波形,且波形的幅值與頻率隨輸出軸轉速的加快而增大,這表明傳感器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