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外語只是涉外工作人員需要掌握的語言工具,而與其他人關係不太大。這種觀念一般產生在相對封閉式的社會環境之中,人們沒有接觸外國人的環境和必要,也就沒有對外語有太大的需求,即使學校學習了,工作以後也基本用不上。然而,現代社會是一個越來越開放的社會,「地球村」的概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士所認可。不難想像,假如不懂外語,或者只懂一點可憐的外語,我們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就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也不可能準確地理解對方,從而做出迅速且正確的判斷。
猶太人對此早有認識,認為多學一門外語,就能多做一份生意!作為「世界第一商人」,猶太人在生意上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國際商務談判。在進行國際商務談判時,如果只是藉助翻譯,就肯定會影響判斷速度和準確性,從而最終影響到商務談判本身。因此,精明的猶太人認為,要想在國際商務談判牢牢佔據主動,最好的辦法還是要讀懂對方的語言,並且能用外語與對方交流。
的確,國際商務談判中,假如不懂外語,是很容易吃大虧的。比如,猶太人的常用英語中有「NIBBLER」這一詞,這是從動詞「NIBBLE」中延伸出來的。「尼布」本來的意思是釣魚時,表示魚吃魚餌的情形,魚吃魚餌結果一般有兩種,不是將魚餌吃掉後逃走,就是被魚鉤鉤住。吃掉魚餌而逃走的魚被稱為「尼布拉」。
在猶太人的生活中,則把「尼布拉」的意義進行引申,以此比喻那些「吃掉魚餌而逃走」的生意人。在漢語、日語等亞洲語中,根本法有相同的語詞來表示這一意思。在這種情況下,只懂得漢語的中國生意人在與猶太商人打交道時,就不可能理解「尼布拉」的意義,就會很容易遭到「尼布拉」的欺矇,不是白白丟失魚餌,就是被其釣走利益。
英語是國際通用的「世界語」,在國際商貿中,英語也是最為通行的基本語言。因此,做生意想要賺大錢,很有必要把英語先學好,至少要能做到用英語自由自在地交談。做到「說自己想說的話,而不是說自己會說的話」,即暢所欲言。猶太人甚至認為,「能講一口流暢的英語,是賺大錢的第一條件」,每個猶太人,幾乎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因此他們在世界「流浪」時才得以暢通無阻。猶太人錢包裡的錢,有絕大一部分應歸功於英語。沒有英語,猶太人就會寸步難行,根本談不上賺錢。在猶太人的眼中,英語和金錢是兩位一體、不可分割的。
不過,猶太人學外語從不嫌多,其學外語的原則就是多多益善!猶太人認為,多學一門外語,就能多做一份生意,所以,除了英語外,根據自身情況,猶太人一般至少還要再學兩三門外語,多種外語的掌握,非常有助於猶太人擴展業務,直接與多國進行貿易合作和商品交易,為賺大錢提供了更多的途徑。(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