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牟平廣播電視臺」可以關注我們!
更多資訊盡在「視覺牟平」「便民牟平」「互動牟平」!
今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目公布後,山東人不淡定了,絲瓜藤還算知道是啥,這肉豆須到底是個什麼鬼?
作文原題:
絲瓜藤和肉豆須
具體為: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藤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開的。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裡絲瓜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挑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他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要求考生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問題特徵鮮明。
@回憶專用小馬甲:山西的作文材料:父親在高速上開車打電話,孩子勸,他不聽,孩子最終報警。作文要求可以選擇給這個違章的父親寫封信。山東的作文材料:絲瓜藤和肉豆須纏在一起,小孩要拆開,父親不讓,理由是不要強行改變,反正它們長大了都能吃…都能吃……講真,我覺得更有必要給這位山東的父親寫封信……
@曉曉的nana:作為一個出生在山東,並在這長了20年而且爺爺奶奶也住得很近的人,我並不能看懂這是什麼東西
@壞--先--生:肉豆須是什麼鬼,不要坑我,我從農村來,為啥沒聽說這玩意
@我知道你的快樂:我也是醉了,鄉下人真會玩
@人原泰山:我是鄉下人,也不知道肉豆是啥玩意兒!出題老師是農大畢業的?
@崔春溪:目測是山東濟南藍翔技校師烹飪班傅出的題
@流浪阿飛_ing:還好畢業的早,不過,相信我山東考生,隨便一寫還是可以800字的。。
@愛如空氣的懶貓:山東的題目真是喪心病狂啊真是難為了這些城裡的孩紙。
@小畢1991:山東農村人我也不知道什麼是肉豆須
@神樂吶吶:絲瓜藤這玩意我家就有,作為山東人,真的不知道肉豆絲是什麼鬼
萬事不明有度娘!!「肉豆」立刻成了高頻詞
很多人在微博吐槽:「百度後發現,肉豆原來是紅豆啊!直接說紅豆不就好了!」
為啥是紅豆?原來百度「肉豆」第一個出來的是這個:
對於這些人,我為你們捉急啊!沒有你們這麼檢索知識的。
首先,錯漏百出的百度百科能隨便信麼?
其次,你們明顯是不認識紅蔻、良姜子這些名,於是只挑出個紅豆,以為就是平時吃的那個紅豆了。可是你平時管吃的那個紅豆叫「良姜子」麼?你們管結紅豆的藤蔓叫「大高良姜」麼?這意味著此紅豆可能並非彼紅豆,所以不能下結論,還要繼續查。
既然百科說,是「大高良姜」的果實,那就看看大高良姜長啥樣唄:
【大高良姜的正名叫「紅豆蔻」。攝影/李曉東。來源: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看,就是這麼一叢大草,哪有什麼「莖須」可以和絲瓜藤分不清?所以,作文裡的「肉豆」並不是紅豆,也不是大高良姜,只是由於大高良姜的果實像一粒紅豆豆,所以俗名恰好和紅豆重名了。
既然有纏繞的藤蔓,又是庭院中的蔬菜,那麼「肉豆」應該是一種常見的豆類菜。所以我們放棄姜科,轉投豆科吧。
其實,「肉豆」是幾種豆的不常見俗名,比如這種豆: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就是這種菜市場最常見的豆,有的地方叫四季豆,有的叫芸豆,有的叫龍牙豆,有的叫豆角,有的叫扁豆,有的叫肉豆……但它的中文正式名是「菜豆」。
菜豆有500多個品種,外觀變化極大。菜市場兩種完全不像的豆莢,可能都屬於菜豆。它主要分為莢用和粒用。莢用就是連豆莢一起吃,粒用就是光吃豆。比如臘八粥裡那種帶花紋的芸豆,就是粒用的。
【粒用的菜豆,即「芸豆」。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但我們還是不能放心,畢竟管這個叫「肉豆」的人實在太少了,不能服眾。那麼不妨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這句俗語入手,這是哪裡的俗語呢?
一查,竟發現,這段作文材料全部引自臺灣人林清玄的《無風絮自飛》一文:
在我們家鄉有一句話,叫:「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莖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無法分辨的……因為絲瓜與肉豆在鄉間是最平凡的植物,幾乎家家都有種植。我幼年時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種了許多絲瓜和肉豆……有一次我想要徹底地分辨兩者的不同,卻把絲瓜和肉豆的莖葉都扯斷了。父親看見了覺得很好笑,就對我說:「即使你能分辨這兩株植物又有什麼意義呢……等到絲瓜和肉豆長出來,摘下來吃就好了,絲瓜和肉豆都是種來食用的,不是種來分辨的呀!」
林清玄雖然祖籍福建,但他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幼年時正趕上五六十年代的兩岸緊張期,應該沒去過大陸。所以,這句俗語應該是高雄一帶常說的,那麼「肉豆」也就是臺灣人對某種豆的俗稱了。
這樣就好找了:
【來源:臺灣生態與工程生態習性資料庫】
【來源:http://www.ttvs.cy.edu.tw】
看來,臺灣人口中的「肉豆」指的就是拉丁文學名Lablab purpureus的這種豆了。這種豆在中國植物志裡的正式名稱叫「扁豆」。
【扁豆Lablab purpureus有全綠的,有紫綠相間的,還有全紫的。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你可能會說:「我去,我們這兒說的扁豆不長這樣啊!」那沒辦法,中文正式名是最權威的,地方俗名就算用的人再多,也只能靠邊站。
【由於在枝頭的樣子像鵲鳥,所以扁豆又俗稱「鵲豆」。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這種豆,應該在荷蘭時期就被引入臺灣,是當地極為常見的蔬菜,臺灣人喜歡在荒地上種,既可保持水土,又可隨時充當綠肥和飼料。有些地方甚至已經逃逸為野生種群,和林清玄文中「鄉下最常見,家家都種植」相符。
這時,我們再查一下百度百科「鵲豆」詞條:
看見沒有?別稱肉豆。百度百科是在這個時候用的,是有八成把握之後,作為一條旁證出現的(圖中的拉丁學名Dolichos lablab是已經廢棄的曾用名)。
實際上,不僅臺灣,華南一帶也有人管扁豆叫「肉豆」。
到此,雖沒得到林清玄親口指認,但我們已經有九成把握認為,2015年山東作文題中的「肉豆」應該指的是Lablab purpureus,中文正式名:扁豆。
【文章來源於:大小新聞】
公眾微信號:mptvxmt1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
微信熱線:0535--4285287
新聞熱線:0535--4285277
廣告熱線:0535--4285218
開心熱線:0535--428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