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崗村,位於長豐縣羅塘鄉,初冬裡,順著進村硬化水泥路,一路大棚連片。快到村口,一座規模尚可的生態養殖場出現在記者眼前。養殖場內羊兒「咩咩」的叫聲響徹田野,走進去,一座座鋼結構二層小樓便是「羊樓」,對於農場主李建福和楊秀芝而言,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事業,也是一份美好的田園鄉愁。
外出打工多年 回歸鄉野當「羊倌」
從小在農村長大,年輕時長期在外務工,由於缺乏技能,李建福夫婦一直沒有找到致富的門路。
李建福年輕時一直在外以開拉土車為生。跑車生活雖然收入尚可,但對於李建福來說,背井離鄉到處跑,照顧不到一家老小也不是個事情。李建福說,他是農民的兒子,對農村有著一種特別的感情,不管在外多久,最後還是想回到農村。特別是兒子、女兒出生後,這種想法也更加迫切。
2013年,在外務工的李建福看到巢湖地區家家戶戶養殖湖羊發家致富。通過考察了解到,湖羊抗病強,繁殖快,技術門檻低,且湖羊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供不應求,是一個絕佳的養殖項目。這一下子激起了埋在他心中多年的返鄉創業夢,他再也按捺不住。瞞著妻子,拿著賣掉拉土車的十多萬元,買回幾十隻繁殖母羊,李建福踏上了返鄉養殖湖羊創業路。
艱苦創業不服輸 湖羊養殖步入正軌
「養羊我們沒經驗,他沒打我招呼直接賣掉車回來養羊我是肯定不贊成的。」妻子楊秀芝的反對並沒有打退丈夫的創業念頭,對於李建福來說,這一決定雖然大膽,但卻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李建福發現,羅塘鄉特色種植業很發達,每年都產生大量秸稈,他發展畜牧養殖就可以變廢棄秸稈為飼料,而且羊糞是優質有機肥,可以出售給種植農戶,是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好產業。
理想雖然豐滿,但創業從來都是充滿艱辛的。正當李建福養羊事業漸有起色之時,恰巧趕上15年、16年連續兩年羊肉市場行情低迷,李建福夫婦養羊兩年欠帳30多萬。但憑著不服輸的韌勁和對農村的喜愛,李建福和楊秀芝夫婦埋下頭苦幹實幹,頂著生活困難、經濟拮据等諸多壓力,一直堅守著養羊致富的信念。
採得百花釀成蜜。如今,李建福的湖羊養殖已步入正軌,目前養殖場已發展到年出欄育肥羊600頭以上,年淨利潤20萬左右。而善於學習,肯鑽研的李建福楊秀芝夫婦也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專業「羊倌」。
攜手發「羊財」 共同奔小康
「李建福和楊秀芝夫婦發展養殖業不僅解決了村裡秸稈回收難題,而且致富不忘鄉鄰,村裡沒人不誇的。」張崗村婦聯主席孟橋說,這兩年,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和羊只的增加,李建福經常僱傭村裡貧困戶幫自己餵養、收集廢棄秸稈。此外還主動帶動村民搞養殖,並在購買飼料、引進種羊、疏通銷路、提供技術服務等方面提供幫助。
「現在政府對我們的扶持很大,我這個養殖場光糞汙改造就扶持了我兩萬多元。我準備再擴大規模,吸納更多農戶一起致富。」對於未來,李建福充滿信心。李建福說,今後他要和其他養殖戶一起擴規模、建協會,共同帶動全村群眾發「羊財」奔小康。(記者 戴磊 通訊員 宋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