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一對夫妻返鄉當「羊倌」 變廢為寶發「羊財」

2020-12-22 安徽網

張崗村,位於長豐縣羅塘鄉,初冬裡,順著進村硬化水泥路,一路大棚連片。快到村口,一座規模尚可的生態養殖場出現在記者眼前。養殖場內羊兒「咩咩」的叫聲響徹田野,走進去,一座座鋼結構二層小樓便是「羊樓」,對於農場主李建福和楊秀芝而言,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事業,也是一份美好的田園鄉愁。

外出打工多年 回歸鄉野當「羊倌」

從小在農村長大,年輕時長期在外務工,由於缺乏技能,李建福夫婦一直沒有找到致富的門路。

李建福年輕時一直在外以開拉土車為生。跑車生活雖然收入尚可,但對於李建福來說,背井離鄉到處跑,照顧不到一家老小也不是個事情。李建福說,他是農民的兒子,對農村有著一種特別的感情,不管在外多久,最後還是想回到農村。特別是兒子、女兒出生後,這種想法也更加迫切。

2013年,在外務工的李建福看到巢湖地區家家戶戶養殖湖羊發家致富。通過考察了解到,湖羊抗病強,繁殖快,技術門檻低,且湖羊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供不應求,是一個絕佳的養殖項目。這一下子激起了埋在他心中多年的返鄉創業夢,他再也按捺不住。瞞著妻子,拿著賣掉拉土車的十多萬元,買回幾十隻繁殖母羊,李建福踏上了返鄉養殖湖羊創業路。

艱苦創業不服輸 湖羊養殖步入正軌

「養羊我們沒經驗,他沒打我招呼直接賣掉車回來養羊我是肯定不贊成的。」妻子楊秀芝的反對並沒有打退丈夫的創業念頭,對於李建福來說,這一決定雖然大膽,但卻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李建福發現,羅塘鄉特色種植業很發達,每年都產生大量秸稈,他發展畜牧養殖就可以變廢棄秸稈為飼料,而且羊糞是優質有機肥,可以出售給種植農戶,是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好產業。

理想雖然豐滿,但創業從來都是充滿艱辛的。正當李建福養羊事業漸有起色之時,恰巧趕上15年、16年連續兩年羊肉市場行情低迷,李建福夫婦養羊兩年欠帳30多萬。但憑著不服輸的韌勁和對農村的喜愛,李建福和楊秀芝夫婦埋下頭苦幹實幹,頂著生活困難、經濟拮据等諸多壓力,一直堅守著養羊致富的信念。

採得百花釀成蜜。如今,李建福的湖羊養殖已步入正軌,目前養殖場已發展到年出欄育肥羊600頭以上,年淨利潤20萬左右。而善於學習,肯鑽研的李建福楊秀芝夫婦也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專業「羊倌」。

攜手發「羊財」 共同奔小康

「李建福和楊秀芝夫婦發展養殖業不僅解決了村裡秸稈回收難題,而且致富不忘鄉鄰,村裡沒人不誇的。」張崗村婦聯主席孟橋說,這兩年,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和羊只的增加,李建福經常僱傭村裡貧困戶幫自己餵養、收集廢棄秸稈。此外還主動帶動村民搞養殖,並在購買飼料、引進種羊、疏通銷路、提供技術服務等方面提供幫助。

「現在政府對我們的扶持很大,我這個養殖場光糞汙改造就扶持了我兩萬多元。我準備再擴大規模,吸納更多農戶一起致富。」對於未來,李建福充滿信心。李建福說,今後他要和其他養殖戶一起擴規模、建協會,共同帶動全村群眾發「羊財」奔小康。(記者 戴磊 通訊員 宋瓊 文/圖)

相關焦點

  • 80後陶許衝當起「羊倌」發「羊」財
    80後陶許衝當起「羊倌」發「羊」財 2016-11-09 16:32:53   來源:皖江在線
  • 【榜樣在身邊】念「羊」經,發「羊」財,古浪這個「羊倌」不簡單...
    日前,記者剛踏入古浪縣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羊場大門,便被羊場管理員叫到門口排隊消毒。當走進羊場,記者被眼前規模龐大、乾淨整潔的羊棚深深震撼了。還沒等記者回過神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又引起了記者注意,不遠處,一位穿著白大褂、身材魁梧的漢子正在給羊場工人說著什麼。「他就是我們的『大羊倌』——胡從斌董事長。」管理員邊說邊把記者領到了胡從斌身邊。
  • 來了新「羊倌」 旺了羊產業(人民眼·人才下鄉)
    圖①:甘肅環縣一名大學畢業生「羊倌」正在進行羊舍消毒。 圖②:一名大學畢業生「羊倌」在給羊餵料。 圖③:甘肅慶環肉羊制種公司技術人員在給懷孕母羊做B超。 本報記者 王錦濤攝 圖④:甘肅環縣中盛羊業發展有限公司陳湯塬育肥場全景。
  • 「夫妻羊倌」創新湖羊經營模式 走上生態養殖致富路
    日前,當記者來到南潯區練市鎮雅克湖羊家庭農場時,穿著藍色工作服的謝偉和顧瑾嫻夫妻倆和工人們一起在羊圈裡餵養湖羊。 4年前,小兩口放棄了在杭州舒適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鄉辦起了雅克湖羊家庭農場,當起了「現代羊倌」。圖片來源於網絡。回歸田園的這些年,讓他們改變了許多。遠遠望去,穿著工作服的謝偉,和身邊的工人沒什麼區別,很難讓人把他與之前的物流老闆聯繫在一起。
  • 脫貧路上發「羊財」餘杭鹹豐協作共建生態牧場
    「共享生態牧場」是餘杭-鹹豐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之一,通過湖羊養殖業發展,成為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而黃金洞鄉水杉坪村的梁明權正是第一撥趕上發「羊財」的人。 共享牧業,餘杭湖羊安家鹹豐梁明權記得很清楚,2019年冬天他賣掉了8隻湖羊,換來了9000元的進帳。
  • 農村俗語:「食醋餵瘦羊,羊倌不用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食醋餵瘦羊,羊倌不用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感到很好奇,因為我沒有聽說過食醋可以餵羊,所以,就由不得我不好奇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便在網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通過對資料的查閱,我才知道食醋是可以用來餵羊的。
  • 當塗縣湖陽鎮:「漁民後浪」上岸發「羊財」
    「一隻羊目前售價是1800元左右,今年出欄2400頭。」11月24日,在當塗縣湖陽鎮的友國湖羊養殖場,羊倌倪友國報出的一組數據,讓漁民長輩們對這位「後浪」刮目相看。小倪出生於1992年,雖然沒有捕過一天魚,卻是典型的漁民後代。遠的不說,爺爺輩就是靠捕魚維持生計,到了父輩,因為漁業資源日漸枯竭,便改行搞起了水上運輸。到小倪懂事的年紀,因為禁釆江砂,水上運輸也開始走下坡路。
  • 甘肅環縣發展現代畜牧業吸引一批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就業 來了新...
    圖①:甘肅環縣一名大學畢業生「羊倌」正在進行羊舍消毒。  圖②:一名大學畢業生「羊倌」在給羊餵料。  圖③:甘肅慶環肉羊制種公司技術人員在給懷孕母羊做B超。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環縣把發展羊產業作為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從2013年發布「招賢令」,再到成立甘肅省首個縣級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環縣打出扶持政策組合拳,至今吸引約600名大學畢業生返鄉投身養殖業發展,推動傳統羊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 「羊倌」韓長富的幸福夢想
    11月4日,記者在汝南縣常興鎮常興居委會採訪「羊倌」韓長富時,他一邊給羊餵水一邊幽默地說。韓長富今年64歲,家住常興居委會小韓莊自然村。3間平房坐北朝南,院內用石棉瓦搭起的棚子不高,棚下餵有大大小小40多隻槐山羊和波爾山羊,「大的有120斤左右,小的是剛下的羊崽兒,這可是俺家的銀行,一年收入五六萬元呢。」韓長富笑呵呵地說。韓長富一家有3口人,愛人有智力障礙,女兒出嫁。
  • 李娟:80後女"羊倌"
    在壽陽縣上湖鄉河三村裡,有一位回鄉創業的80後「羊倌」,她叫李娟。   李娟從小生活在農村,在選擇回鄉創業之前,曾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但為了家鄉建設,她毅然選擇回鄉,用自己多年打拼積攢的資金開始了她的創業夢。   「回鄉創業的想法很早就有了。」
  • 「科技羊倌」身殘志堅 用畢生精力服務農民
    「科技羊倌」身殘志堅 用畢生精力服務農民 原標題:   「這是我們自己培育的新品種——蘇白山羊,這種羊不僅外形秀美、產羔率和出肉率也高。」
  • 羊年發羊財 河南首次引進近3000隻澳大利亞優質種羊
    羊年發羊財 河南首次引進近3000隻澳大利亞優質種羊 來源:人民網-河南分網    2015年03月20日16:59   這批種羊引進從申請至今,先後經歷了隔離場考核許可、進境種羊審批許可、預檢獸醫國外預檢、入境口岸現場檢疫、45天隔離檢疫、實驗室檢測等六個重要環節。   河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廖衍介紹,引進種羊是一項風險很高的工作。此次種羊進境時間又是澳大利亞與我國溫差最大的嚴冬,檢疫監管難度很大。
  • 環縣的羊——甘肅省舍飼養殖第一縣羊產業發展觀察
    薛巍敏 攝念好羊經發羊財「我們編制『環縣羊經』,制定『環縣標準』,完善『環縣配方』,為羊產業創新發展強基賦能,為產業脫貧創經驗,為鄉村振興探路子。」下一步,環縣將繼續堅持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全循環鏈、全價值鏈共建齊抓,全縣上下眾口一詞念羊經,一心一意興羊業,大力推行「331+」產業扶貧模式,通過構建現代羊產業發展體系,打造國內一流肉羊生產基地,最終實現千家萬戶發羊財,助力推進鄉村振興。
  • 陝西銅川市印臺區柳樹臺村:從「吃天飯」到「發羊財」
    2020年,他精心餵養的450餘只湖羊已經出欄,讓這位「職業羊倌」越幹越有勁。在位於印臺區金鎖關鎮西北部的柳樹臺村,有耕地面積3800餘畝,農戶202戶75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175人。過去,該村主要以發展玉米、核桃、幹雜果產業為主。「一年四季,大夥都在圍著土地轉,這一年要是風調雨順,還能掙點錢。要是趕上乾旱、冰雹年頭,一年白忙活不算,連投入的種子化肥錢都收不回來。」
  • 90後「羊倌」創新養殖 他的羊兒不吃草價還特別高
    他是養殖這群羊兒的「羊倌」,一個1992年出生的小夥子俞樂敏。8年前他回鄉紮根農村,鑽研養羊技術,創新中藥渣發酵飼料餵養羊群。經過他的一番「操作」,山羊成活率提高至90%,體態也比一般羊要大,羊肉在品質和銷量上都遠超其他羊。如今28歲的他與村民們分享養羊知識和技巧,成了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 山南隆子錯那數萬牛羊「大返鄉」
    羊倌扎西頓珠激動地說。10月31日下午,記者由隆子縣驅車前往錯那縣採訪的途中,在亞堆拉山腳下河谷中一個公路彎道,忽然遇見扎西頓珠和他龐大的羊群。    今年27歲的扎西頓珠是西藏自治區隆子縣日當鎮白尼村人,10月26日夜暴風雪驟然襲來時,他正與本村的羅布在距離村子60公裡外的草場上看護羊群。當晚,大片大片的雪花噼噼啪啪地在帳篷頂上傾砸不止。
  • 長豐縣下塘鎮:「羊倌」陶存紅脫貧記
    火紅的八月,天氣悶熱,陶存紅把花生秧從地裡拖回來,看著羊大口地吃草,他的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在長豐縣下塘鎮的顧圩村,陶存紅是出了名的羊倌,他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把自家的羊養得膘肥體壯。
  • 上山奔小康 慈利返鄉夫妻六年成高山牧場主
    上山奔小康 慈利返鄉夫妻六年成高山牧場主 2020-08-12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學生回村當「羊倌」 兩年摘掉窮帽子
    在平魯區阻虎鄉大乾溝村,有一位大學生「羊倌」,他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藉助金融扶貧政策堅持搞養殖,兩年下來不僅讓家裡脫了貧,而且成功致富。其實,當年為了還債,老倆口也養了羊,但是沒有成功,一年還得賠一兩萬。從賠錢到掙錢的轉折點,是在兒子王曉斌放棄打工回村後。在附近山上,記者見到了正趕著羊群回家的王曉斌。32歲的他臉色黝黑,大聲吆喝著兩條狗攆羊,只有一副黑框眼鏡能看出他與別的羊倌有所不同。其實,他大學畢業後並沒有想過回村,更沒有預料到要從事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