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縣的羊——甘肅省舍飼養殖第一縣羊產業發展觀察

2020-12-19 每日甘肅

環縣的羊

——全省舍飼養殖第一縣羊產業發展觀察

飼草種植已成為環縣羊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薛巍敏 劉華東

環縣的羊,過去因為肉好吃聞名天下。今天環縣的羊,是因為飼養規模大、現代化產業鏈長、農民增收快而聞名全國。無論從餵養的草料到衛生防疫,還是從精準化育肥到優良繁殖,環縣的羊產業已經成為全省養殖產業中農民致富最快最穩的「鐵桿莊稼」。

環縣有天然草場870萬畝,紫花苜蓿留存面積100萬畝,立足草場資源優勢,環縣歷屆政府利用10年時間,一張藍圖繪到底,把種草養羊作為脫貧攻堅的首位產業,把發展養羊作為富民增收的主導渠道,大力推行「331+」產業扶貧模式,形成了「種養加銷」一條龍全產業鏈條,目前經濟效益初步顯現。 2014年以來,環縣累計脫貧31717戶136487人,出列貧困村200個,而到了2019年就實現整縣摘帽退出。目前,全縣剩餘貧困村15個,貧困人口1013戶3560人,貧困發生率從39.28%降為1.1%。這些變化最大程度上是羊產業快速發展壯大帶來的。

環縣大力提升種羊繁育科技水平。 薛巍敏 攝

駱軍發正在精心照顧自家種羊。薛巍敏 攝

念好羊經發羊財

「我們編制『環縣羊經』,制定『環縣標準』,完善『環縣配方』,為羊產業創新發展強基賦能,為產業脫貧創經驗,為鄉村振興探路子。」環縣縣委常委、副縣長魏凱選告訴記者,環縣堅持創建10億元產值養羊專業鄉、億元產值專業村、5萬元以上產值專業戶的目標同步推進,計劃用3到5年時間發展專業鄉10個、專業村100個、專業戶2萬戶,打造百億元級產業集群。

為實現這一目標,環縣按照「糧飼統籌、種養結合,羊隨草走、草隨羊種」的思路,持續推進壓糧擴草,調優種養結構。整修梯田233萬畝,以高產田、生物肥廣種有機草,扶持龍頭企業集中連片種好商品草,合作社就近流轉土地種好訂單草,千家萬戶種好自用草,每年種植飼草70萬畝以上,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積達到120萬畝。購置投放1.4萬臺(套)牧草種收機械,組建了65個專業服務隊,全程機械作業提效率,飼草畝產效益較種糧提高了1.6倍。

同時,從育好羊抓起,大力推廣先進雜交繁育模式。建成全省「獨一家」的高科技慶環肉羊制種基地,篩選引進南丘羊、無角陶賽特羊、白頭薩福克羊等世界最優良種75隻、凍精8000份、胚胎1000枚,培育環州肉羊新品種,每年提供優質父本種羊1萬隻以上,開展湖羊良種純繁選育,今年底湖羊飼養量可達85萬隻。二級雜交生產。依託244個「331+」養殖合作社和6萬隻商品肉羊標準化生產基地,示範帶動養殖專業戶開展二元雜交,提高產肉性能,通過直線育肥,縮短養殖周期,獲取最佳效益。

目前環縣已建成育肥場4個,年出欄規模40萬隻,規劃分期建設12個標準化規模育肥場,形成211、341國道線兩條「百公裡、百萬隻」育成示範帶,打造全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標準化肉羊生產基地縣。

環縣積極探索羊肉品牌化發展道路,支持中盛公司擴大產能,開發「中盛環有」系列產品80多種,年銷售收入可達5億元以上,並通過一鮮到底配送,中盛公司成為百勝集團優質羊肉供應商,產品暢銷全國、遠銷香港、出口杜拜,每年出口創匯千萬元以上。「環縣羊羔肉」和「中盛環有」羊肉榮登全國十佳羊肉品牌榜首,獲得全國綠色農業十佳畜牧地標品牌,成為第四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指定產品和上榜品牌,帶動環縣羊肉平均溢價20%以上。

魏凱選告訴記者,圍繞奶業振興,環縣支持建辦18萬噸乳製品加工場,建成全國最大純進口良種奶山羊繁育基地,進口擴繁薩能奶山羊1萬隻,力爭用五年時間達到20萬隻規模,打造西北最大的純進口奶山羊繁育基地,形成60億元級有機高端羊乳產業鏈。

2019年,環縣羊產業持續發展壯大,羊只飼養量達到189萬隻,全縣羊業收入超過3萬元的達到2.5萬戶,農民人均來自種草養羊收入達到4500元,通過發展產業脫貧的佔到81%。

下一步,環縣將繼續堅持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全循環鏈、全價值鏈共建齊抓,全縣上下眾口一詞念羊經,一心一意興羊業,大力推行「331+」產業扶貧模式,通過構建現代羊產業發展體系,打造國內一流肉羊生產基地,最終實現千家萬戶發羊財,助力推進鄉村振興。魏凱選說:「到2021年,全縣羊只飼養量突破300萬隻,羊業產值突破50億元,農民人均來自羊產業收入突破6000元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如今,環縣的大學生「羊倌」也能熟練做好羊群的看護工作。 薛巍敏 攝

大學生組成拉拉隊

在傳統觀念裡,「羊倌」與大學生從來就不搭調,然而當記者來到環縣中盛羊業發展有限公司見到95後大學畢業生許霞時,才知道大學生也能當個好「羊倌」。

2018年畢業於湖南司法警官學院的許霞雖然從小在農村長大,但她從來沒有接觸過羊。大學畢業後,她曾想回到家鄉當一名警察,可參加了兩次考試,都差了一點。2019年,環縣中盛公司招聘大學生「羊倌」,她經過斟酌決定報名試試:「先有一份工作,有一份收入,不再向父母伸手要錢。」

起初,她只把這份工作當作「過渡」。2019年4月,許霞來到環縣城東塬養殖場實地培訓,「開始進入羊場,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畢竟我小時候沒接觸過羊,不太喜歡羊。」說到第一次進羊場的體驗,許霞邊捂著鼻子邊說,那種場面至今記憶猶新。

第一次踏進羊舍的時候,羊身上散發的氣味使她作嘔;羊的嚎叫聲不時在耳畔作響;第一次捉羊時,羊糞沾在她手上;從羊棚裡出來,一雙白鞋變成黑色;吃飯前,用熱水消毒,使勁地搓手;端起碗,滿腦子都是羊聲、羊糞……儘管如此,從警校畢業的她還是堅持了下來。

憑藉著這股韌性和出色的表現,同年7月底,許霞順利通過了培訓時期的各項檢測,被安排到環城鎮冉旗寨合作社擔任場長。當時的冉旗寨合作社有200隻基礎母羊,幾乎要靠她一人照料,「來到這裡當場長,一切都從零開始,不僅要克服工作上的困難,還要克服生活上的不適應。」

冉旗寨合作社較為偏遠,尤其是晚上,地勢空曠遼闊,她一個人巡圈、上衛生間等還是很膽怯,起初她還給母親打視頻電話給她「做伴」,幾天後,她漸漸適應了這種環境,獨自一人行走在黑夜裡。

日復一日地巡圈、打草、撒草,留意羊的變化。時間長了,許霞也不覺得苦和累了,反而覺得餵羊就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離不開羊,羊也離不開她,尤其是春季,羊發病率高,為了保證羊的安全,她儘量不外出,工作一個月休假兩天回一趟家。在她的努力下,冉旗寨從開始的200隻羊發展到400多隻。如今已被調往中盛羊業辦公室從事人事工作的許霞回憶起當初養羊的點點滴滴仍是記憶猶新:「那段日子有苦有甜,已經成為我面對未來生活最寶貴的經驗。」

作為臨夏和政人的馬文換,雖然學習的是獸醫畜牧專業,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大學畢業後能和環縣的羊「打交道」。

「自己大學時期的女朋友是環縣人,畢業後就想和她一同到環縣發展,起初家裡覺得我讀完大學去環縣『放羊』,真是太丟人了。」馬文換頂住家裡的壓力,靠著自己的專業技術和吃苦耐勞,不到30歲就成為環縣城東塬養殖場的場長,管理著場區內1.2萬隻羊。

現在的馬文換每個月工資有七千多元,年底還有獎金,去年和女朋成了婚,在縣城也買了屬於自己的新房,事業家庭雙豐收的他直言,「這一切都離不開羊」。

環縣是養羊大縣,家家戶戶歷來都有養羊的習慣,周期長、見效慢、科技含量低一直是傳統「環縣養羊人」的難題。去年,環縣憑藉大學生回鄉養羊的群體優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養殖業社會組織——環縣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403名大學生領辦、加入養殖合作社,加快羊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邁進。

「過去從環縣走出去的大學生,沒幾個真正願意再回來。」33歲的姬永鋒是環縣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的會長。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他2013年回到環縣時,大學生回鄉「放羊」還是一件新鮮事。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願意加入到我們的隊伍,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姬永鋒表示,協會通過培訓、示範、協調等舉措,搭好臺子,幫助有意願的大學生更好地就業、創業。

記者了解到,從2019年至今,由環縣人社、農業農村、畜牧獸醫、扶貧、財政等部門聯合中盛羊業公司共舉辦9期培訓班,培訓並安排494名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到中盛等養羊龍頭企業及湖羊養殖示範合作社就業,目前在崗大專及以上學歷365人。

至此,環縣大學生養羊熱潮全面掀起,這為環縣養羊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農民養羊觀念。

在環縣,家家戶戶種植曬乾飼草降低養殖成本。 薛巍敏 攝

「億元村」有大夢想

初秋的環縣,風和日麗。來到曲子鎮西溝村,不時能聽到羊的啼叫聲,處處充滿生機。

一走進村民駱軍發的家,最顯眼最「豪華」的就是家裡新修的羊舍。他告訴記者,這裡的小羊崽每隻能收入1000多元,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上半年賣羊的毛收入只有四萬多元,但下半年行情逐漸好轉,預計全年能賣到十二萬元左右,「現在養羊日子比以前好多哩,收入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駱軍發在養羊的同時還把26畝地全部改種紫花苜蓿,一年下來養羊的飼料成本就能節省五萬餘元,「這些省下來的錢就是咱自己口袋裡的了」。

如今駱軍發自家的羊存欄達到130隻,一年下來淨收入七八萬元不成問題,對他而言,脫貧致富奔小康已不再遙遠。

駱軍發就是西溝村發展「養羊」產業的縮影。從2018年開始,西溝村按照70%土地種草、70%在家農戶養羊、70%農民收入來自於草羊業模式,開展以產業興旺帶動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試點,為產業扶貧創經驗,為鄉村振興探新路。

西溝村村支書劉小兵說:「我們充分發揮黨組織統領經濟發展的優勢,探索推行『黨支部+聯合社+合作社+社員』的村社合一模式,通過組織凝聚黨員、黨員推動產業、產業助推群眾致富的黨建引領脫貧致富新格局,促進產業壯大、農民增收、黨建提標。」

西溝村動員675戶農戶全部加入草產業合作社,291戶養殖戶全部按就近原則加入7個養殖專業合作社,實現產業關聯農戶入社全覆蓋,真正把群眾組織起來搞生產。同時,為了提高村裡養羊舍飼化水平,推動生產標準化,西溝村圍繞好地、好肥、好草、好料、好羊「五好標準」,緊盯繁育、育肥、推廣「三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管控,著力構建全村統一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和全鏈條的產業體系。

「2013年合作社剛成立時,由於缺乏經驗,我們養羊的效益並不高,打擊了一些社員的積極性。痛定思痛,2017年開始我們決心積極轉型,引進效益更好的湖羊,建立更專業的羊舍,提高標準化飼養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西溝村環縣豪順養殖專業合作社胡小東介紹,作為村辦合作社,現在存欄量已經達到1200多隻,帶動20餘戶貧困戶共同脫貧致富。

想要養好羊,飼料品質是其中關鍵一環。記者了解到,西溝村依託高標準農田項目,對全村僅剩的坡耕地進行整修提升,實現牧草種植全部梯田化。按照有機肥使用率不低於80%的目標,逐步推進化肥減量清零,動員群眾使用熟化處理的農家肥,對全村牧草地進行提壯增效,用有機肥種綠色草。截至目前,全村梯田紫花苜蓿面積1.2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76%,全縣排名第一位。

好法養好羊,好羊出好效。劉小兵表示,通過實行戶繁社育、標準管控、統收統銷的經營模式,西溝村自養戶搞繁育,合作社搞育肥,聯合社搞統售,「農戶繁育的羔羊7日齡補飼,15公斤斷奶後,統一交由合作社集中育肥,合作社按照羔羊育肥5月齡、達到45公斤同步集中出欄,聯合社負責對接屠宰場,統一出售合作社的育肥羊,按照同標同質同價,實現效益最大化。」

羊養好,底氣足。2019年底西溝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8元,其中來自於草羊產業收入7657元,佔到人均可支配收入74.3%,全縣排名第一位。

2020年,在完成全面脫貧退出的基礎上,為了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曲子鎮黨委政府把產業興旺作為首要任務,按照升級進位的總體目標,提出了「金羊富民」三年行動。

曲子鎮黨委書記段斌傑說:「我們規劃利用三年時間,到2022年西溝村人均養羊100隻、戶均養羊400隻、全村養羊10萬隻,實現人均收入過5萬、戶均收入20萬元、全村產值過億元,力爭把西溝村打造成甘肅省種草養羊億元專業村、舍飼綠色養羊第一村。」

相關焦點

  • 來了新「羊倌」 旺了羊產業(人民眼·人才下鄉)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環縣把發展羊產業作為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從2013年發布「招賢令」,到2019年啟動大學生養羊「三年千人計劃」,再到成立甘肅省首個縣級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環縣打出扶持政策組合拳,至今吸引約600名大學畢業生返鄉投身養殖業發展,推動傳統羊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 現代羊業助脫貧 全產業鏈促振興——慶陽市羊產業發展綜述
    現代羊業助脫貧 全產業鏈促振興——我市羊產業發展綜述隴東報記者 高於婷 通訊員 安家寧我市養羊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處於全國西北肉羊優勢區域和甘肅省隴東肉羊產業帶, 「隴東黑山羊」 「環縣羊羔肉「環縣羊羔肉」和「中盛環有」羊肉榮登全國十佳羊肉品牌榜首,獲得全國綠色農業十佳畜牧地標品牌,為第四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指定產品和上榜品牌。「山童牧歌」系列產品被認證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有機產品,獲得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主銷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環縣入選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縣,吸引全國6省17市(縣)前來考察學習養羊經驗。
  • 甘肅環縣發展現代畜牧業吸引一批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就業 來了新...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環縣把發展羊產業作為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從2013年發布「招賢令」,再到成立甘肅省首個縣級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環縣打出扶持政策組合拳,至今吸引約600名大學畢業生返鄉投身養殖業發展,推動傳統羊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 環縣正豐農牧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旗下有環縣世強養殖專業合作社、環縣六合碧養殖專業合作社、環縣久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環縣山童牧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養殖戶1000餘戶,固定資產投資2500餘萬元,員工110人的團隊。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作,形成了飼料加工、種羊繁育、生羊屠宰深加工、產品營銷、餐飲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從源頭把控食品安全。
  • 環縣網上賣羊致富故事被講到了全國 主人公劉國寧:堅定信心好好幹!
    山崗上的環縣肉羊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5月18日上午,在國新辦舉行的有關發布會上,我和鄉親們藉助電商賣羊致富的故事今天上午接受記者採訪時,環縣電商商家劉國寧表達著內心的喜悅和信心。  「農民通過電商致富,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甘肅環縣有一家農戶,父親養了一輩子的羊,過去羊只能賣給羊販子,兒子大學畢業後回鄉創業,通過電商打開了羊的銷路。
  • 羊床的含義與用途
    羊床,顧名思義就百是羊休息的地方,俗語說旱羊澇豬就是這個意思,羊喜歡乾燥的地方,度如果長時間趴在潮溼的地方羊就會出現腿瘸、腹瀉等一些症狀。使用羊床,安裝簡單、使用方便,即使地面潮溼也不怕,並且糞便可以自動下排,既保持版了床面的乾燥、又便於集中清理,使用非權常方便。
  • 賣羊時間也有講究!羊養多大出售最合理?
    羊場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根據當地條件和自身情況,尋求最佳育肥方案和最佳經濟效益。因此,肉羊育肥出售的合理時間要從羊的品種、飼養方式、育肥季節、市場需求等方面綜合考慮。 品種上通常有羔羊育肥和成年羊育肥。羔羊育肥還有引進品種、本地品種和引進品種與本地品種雜交生產的羔羊之分。
  • 羊比較溫順,學到這些方法,養殖羊也不是很難
    我們都知道羊是農村非常溫順的一種動物,許許多多農村養殖專業戶也非常喜歡養這種動物。因為羊的性格溫順再加上非常便於管理,所以有很多人喜歡養羊。對於養羊,小編也有一些自己的觀點,那麼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羊類的養殖吧。首先羊性格溫順,所以我們也需要對它們要關愛有加。
  • 甘肅環縣農戶養羊心經:「土方子」不「土」,專治羊生病
    鍾欣 攝中新網蘭州5月22日電 (高展 李文)「羊流鼻涕、眼角有眼屎,如果吃料正常、不發燒,只需要給飼料裡加點板藍根阿莫西林就可以;羊如果原地轉圈就得注意了,這是患上腦包蟲病了,得去村上獸防站。」日前,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秦團莊鄉新峁村村民章興斌一邊清理羊舍,一邊說起羊一些常見病種要怎麼醫。
  • 天津企業在新疆和田大力發展扶貧羊產業 「丈夫跟我學養羊」
    「我們羊場能提供300個就業崗位給建檔立卡戶。按照和田地區平均1戶4口人計算,可帶動300戶共1200人脫貧。託管代養模式可以帶動于田、策勒兩縣1500個建檔立卡戶共6000人脫貧。通過養殖和品種改良,可以幫助3200個建檔立卡戶共12800人脫貧。」
  • 一心一意興羊業 環縣龍頭企業構建肉羊全產業鏈
    近年來,環縣從飼草種植、良種繁育到規模養殖、屠宰加工,再到冷鏈物流、市場營銷,肉羊產業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有龍頭企業的全力帶動。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全循環鏈、全價值鏈「四鏈」共建齊抓,各類要素、各方力量正向環縣肉羊產業集聚,實現了全縣「眾口一詞念羊經」「一心一意興羊業」。
  • 羊肉價格持續8周上漲,每斤超40元,什麼原因造成「羊貴妃」?
    近3-5年,我國羊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各地區重視羊產業發展,新建羊場和扶貧工作的推進使種羊需求旺盛,加劇了國內種羊市場的供需偏緊的情況,加上今年疫情導致羊肉進口熱度放緩,雙重因素共同推動活羊和羊肉市場價格的上漲。農業風口下企業大量收羊,羊還在羊圈裡供給偏緊,羊都去哪兒了?
  • 本地黑山羊活羊價格25元/斤了
    萬裡村.雪峰山第一,從去年春節前1個月左右,我們縣獸肉價格忽然價格暴漲。豬肉達到50元/斤,牛肉達到60元/斤,活羊去年底我公司處理價格在37元/斤。3月份,我去了別的幾個鄉收購一些羊作為本年的種羊,價格在活羊30元/斤;4月份了,價格還在25~28元/斤;估計今年年底本地活羊價格真的不敢恭維了,作為養殖戶,我們希望是合理價格,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本地獸牧業的健康發展。
  • 當塗縣湖陽鎮:「漁民後浪」上岸發「羊財」
    「一隻羊目前售價是1800元左右,今年出欄2400頭。」11月24日,在當塗縣湖陽鎮的友國湖羊養殖場,羊倌倪友國報出的一組數據,讓漁民長輩們對這位「後浪」刮目相看。小倪出生於1992年,雖然沒有捕過一天魚,卻是典型的漁民後代。遠的不說,爺爺輩就是靠捕魚維持生計,到了父輩,因為漁業資源日漸枯竭,便改行搞起了水上運輸。到小倪懂事的年紀,因為禁釆江砂,水上運輸也開始走下坡路。
  • 東鄉羊走出山區,香滿祖國大地
    碧桂園派出的扶貧工作隊在當年進駐東鄉縣開啟結對幫扶,詳細調研了當地特色資源和產業項目發展情況後,決定大力發展東鄉羊養殖加工產業。通過專業合作社共建養殖基地,協助建立東鄉羊品質標準、品種標準、飼養標準和出欄標準,成立東鄉縣養殖產業協會,帶動全縣東鄉羊養殖合作社發展,並依託自有扶貧品牌「碧鄉」的平臺資源,為東鄉羊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集中解決銷路問題。
  • 肉羊生產的終端父本——無角陶賽特羊
    產地與環境: 無角陶賽特羊原產於大洋州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該品種羊具有早熟,生長發育快,全年發情和耐熱及適應乾燥氣候等特點。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肉用綿羊品種之一。該品種遺傳力強,是理想的肉羊生產的終端父本。
  • 羊肉價格8連漲背後:我國共有33.4萬家羊養殖企業
    我國是羊肉生產大國,羊養殖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33.4萬家羊養殖相關企業,甘肅、河北分別以3.33萬家、3.30萬家排名省份前兩位。2019年,相關企業新註冊量已達到3.8萬家,今年前11月新註冊5.5萬家,同比增長66.7%。此外,全行業共有62%的企業註冊資本低於100萬。
  • 200隻澳大利亞原種種羊落戶汝州 一隻羊3.5萬元
    首批澳大利亞進口原種雙倍基因澳洲白、白頭杜泊種羊進入坤元養殖基地□記者李春特約通訊員王國鋒通訊員張鳳霞文圖本報訊為優化種群結構,改善種羊品質,促進汝州羊業發展。經過31個小時、1700多公裡的長途跋涉,首批澳大利亞進口原種雙倍基因澳洲白、白頭杜泊種羊於11月13日上午進入坤元養殖基地隔離舍,進行為期45天的隔離飼養觀察。據介紹,「澳洲白」是澳大利亞第一個利用現代基因測定手段培育的品種。
  • 環縣加快建設奶山羊繁育基地和羊奶製品加工廠
    環縣加快建設奶山羊繁育基地和羊奶製品加工廠每日甘肅網7月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解天文、楊蕊)近日,環縣從澳大利亞進口的1399隻奶山羊完成檢疫、隔離,進入毛井鎮奶山羊養殖基地飼喂,環縣奶山羊產業發展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 羊羊樂牧場養殖理財遊戲系統開發
    羊羊樂牧場養殖遊戲是專業APP開發公司開發的專業金融理財類遊戲。羊羊樂系統模式解說:A,330元可參與羊羊樂遊戲,地裡300隻羊不能交易,超出300隻之外的可以交易。羊羊每天進行預計按1%-5%的收益倍增!B,動態玩家可以通過打掃好友羊村獲得其每天產能的10%作為獎勵。每推薦滿10位獲得一個村長,最高4個村長,每獲得一個村長拆分率增加0.1%,最高增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