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英語環境。很多家長就會有疑問,是不是要送到英語培訓班去學呢?當然不是,雖然培訓班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現在疫情還沒有結束,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去上學
那如何做好孩子的英語啟蒙呢?
多聽
那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英語環境呢?這就是父母要做的事了 。孩子學習英語,一定是聽力先行,讓孩子多聽,磨耳朵??,最好是父母把時間固定好,比如每天早上磨耳朵10分鐘,中午10分鐘,睡前10分鐘。剛開始一定不能把時間安排得過長,孩子的聽覺注意力不可能堅持那麼長時間,可以從10分鐘開始,後面慢慢調整到15分鐘,20分鐘。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計劃,分時間段多聽,不斷地輸入。是的,就是輸入,孩子只有輸入的足夠多的情況下,才會輸出。
在輸入的過程中家長千萬不能著急,不要要求孩子去說,也不要指著字母或單詞讓他認,要靜下心來等待。就像孩子在1歲前一直是聽家裡的人在說話,時間久了他能慢慢聽懂,你叫「寶寶」,他能抬起頭來。但是一歲以前的寶寶雖然能聽懂父母說話,但是他還不會說,等到了一歲以後,慢慢地,他就會輸出了。
英語啟蒙也是一樣的,最好在孩子6歲之前進行英語啟蒙,越小越好,這個時候英語也可以當作母語使用,完全不用擔心孩子聽不懂,你把他放到一個全英語的環境裡,那他的母語就是英語。
要記住一點,千萬不要給孩子翻譯,母語是不需要翻譯的,孩子會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習得英語,越是翻譯越把它複雜化了。
去上學
習得
很多人都以為,英語是學習獲得的,所以很多人對英語啟蒙總是走了「學得」的彎路。還有很多人,學英語總是先學26個字母或單詞音標,這是不正確的。就好像6個月的孩子,你指著筆劃讓他讀,然後要求他讀出來,並且全部筆劃學了之後要求他組詞,這是不可能的。肯定是1歲以前先「聽」,一歲以後才會開口說。所以英語也是一樣,聽力先行是一條不能顛覆的定律。聽說讀寫,一定是聽在前,說在後。
第一:給孩子一個輕鬆的語言氛圍。家長懂不懂英語不是關鍵,關鍵是家長要和孩子一樣去學,並且家長還要帶領孩子去學。平時多聽英語歌曲,看原版動畫片,買一些啟蒙性的英語讀物,隨時和孩子分享自己所學的單詞或句子,並且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孩子會給英語一個很正面的反應。
第二:不要依賴於培訓機構。很多孩子一個星期去一次甚至兩個星期去一次,去了之後忙著和老師做遊戲和同學玩耍,至於學了什麼,如果沒有一個持之以恆強有力的監督,孩子很快就會忘記。我的一個學生,現在已經上大學,小學五年級就跟我學英語,她媽媽每天上下學接送她的時候就考她這個星期的英語單詞,一直堅持到初三,這個孩子高考裡英語是一百三十五分。所以家長本人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呀。
第三:經常帶孩子去各個地方的英語角,或者是類似語言交流環境,給孩子一個充分的展示,孩子會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厲害的。
所以我建議,從零歲開始就可以進行英語啟蒙了,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那就最好在6歲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