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分析

2020-12-23 健康一線視頻網

依魯替尼是由Pharmacyclics公司原研,並由強生製藥合作銷售的全球首個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下文簡稱BTK激酶)抑制劑,最早於2013年11月獲FDA批准,目前的適應證包括:套細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白血病(SLL)、特發性巨球蛋白血症與外套層淋巴瘤。2017年10月,FDA批准了第二個BTK激酶抑制劑acalabrutinib(商品名Calquence),用於治療MCL。

BTK激酶是一種胞漿蛋白,屬於非受體酪氨酸激酶Tec家族,主要在B細胞中表達,分布於淋巴系統造血及血液系統,參與調控B細胞的增殖、分化與凋亡,並在多個信號通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BTK激酶與B細胞發育密切相關,其功能障礙常常導致嚴重的免疫缺陷。研究表明,BTK激酶是B細胞發育成熟並行使其免疫功能的關鍵因素;BTK激酶在B細胞的增殖及凋亡事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BTK激酶還參與過敏反應的過程,在肥大細胞參與的IgE介導的過敏反應中行使主要功能。BTK激酶還在炎症反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與人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以及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功能均有關聯; 已有的研究提示,BTK激酶可能是治療血液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個理想靶點。

目前,國內外許多製藥公司將目光投向BTK激酶,尋找其有效的抑制劑用於治療自身免疫疾病與血液惡性腫瘤。本文通過PCT化合物專利的檢索與分析,探討了BTK激酶抑制劑開發的趨勢,並總結了BTK激酶抑制劑中常用的結構母核。

1、專利檢索與分析方法

1)資料庫:WIPO的Patentscope資料庫

2)檢索式:

式①:EN_TI:(BTK or Bruton) AND IC:c07 AND OF:WO;

式②:EN_TI:(BTK or Bruton) AND IC:c07 AND OF:WO

3)數據處理與信息提取

合併式①與式②檢索得到的專利信息,採用EXCEL去重,閱讀專利名稱與摘要,篩選出化合物專利,提取以下信息:申請號(含有申請年信息)、主分類號、申請人錄入EXCEL表格,採用數據透視表進行分析。

2、結果

1)申請數量趨勢分析

通過本文所述方法檢索並篩選出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的年度申請量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圖1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年度申請量變化趨勢

通過本文所述方法檢索並篩選出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最早於1999年申請(WO1999054286),申請人為Parker Hughes Institute,此後直至2005年的年度申請量一直處於低位運行,有起伏也有中斷,說明這一時期的BTK激酶抑制劑的開發尚處於萌芽階段。

2006年的申請量出現第一次驟增,此後直至2011年的年度申請量亦有起伏,但整體上顯著高於1999年~2005年的水平。這一時期包括了依魯替尼的化合物專利WO2008039218。

2012年的申請量出現第二次驟增,其增長勢態一直保持至2014年,說明這一時期的BTK激酶抑制劑開發進入了高速增長期。雖然2014年以後的申請量持續走低,但每年的申請量仍然保持在30件以上,而且考慮到PCT專利從申請到公開尚需要6~18月的時間,因此2017年的申請量可能會高於2016年,所以BTK激酶抑制劑的開發是否已經進入成熟期或衰退期尚無定論。

2)申請人分析

根據本文所述方法檢索與篩選出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總申請量排名前10的申請人及其申請活躍時間如表1所示。

表1 申請人分析

從上表1可以看出,除了布局較早的CGI公司與IRM已經自2009年以後再無化合物專利申請,其他公司的研發活動一直保持至近兩年。

3、化合物結構特徵分析

1)TOP5分析

根據本文所述方法檢索並篩選出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引用最多的4種主分類號及其代表的結構如表下所述。

① C07D487/04

70件專利以此為主分類號,該分類號代表在稠環系中含有氮原子作為僅有的雜環原子的雜環化合物,不包含在C07D 451/00至C07D 477/00組中,而且是含有兩個雜環的稠合體系。

以C07D487/04為主分類號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年度申請量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

圖2以C07D487/04為主分類號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年度申請趨勢

圖2所示的化合物專利中申請時間最晚的是WO2018130213,其代表化合物結構如下所示。

② C07D401/14

24件專利以此為主分類號。該分類號具體代表:含有3個或更多個雜環的雜環化合物,而且以氮原子作為僅有的雜環原子,至少有1個環是僅含有1個氮原子的六元環。

以C07D401/14為主分類號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的年度申請趨勢如圖3所示。

圖3以C07D401/14為主分類號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年度申請趨勢

圖3所示的專利中申請時間最晚的是WO2018033556,其代表化合物的結構如下所示。

③ C07D471/04

22件專利以此為主分類號,該分類號具體代表:

C07D 471/00在稠環系中含有氮原子作為僅有的雜環原子、其中至少1個環是含有1個氮原子的六元環的雜環化合物,C07D 451/00至C07D 463/00不包括的

在稠環系中含兩個雜環

鄰位稠環系

以C07D471/04為主分類號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的年度申請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

圖4以C07D471/04為主分類號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年度申請趨勢

圖4所示專利申請時間最晚的是WO2018035080,其代表化合物結構如下所示。

④ C07D403/12

12件專利以此為主分類號,該分類號具體代表:

雜環化合物,含有兩個或更多的雜環,以氮原子作為僅有的雜環原子,C07D 401/00組不包含的

含兩個雜環〔2〕

被含有雜原子的鏈作為鍵鏈連接的〔2〕

以C07D403/12為主分類號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的年度申請趨勢如圖5所示。

圖5以C07D403/12為主分類號的BTK激酶抑制劑PCT化合物專利的年度申請趨勢

圖5所示的專利中申請最晚的是WO2018098275,其代表化合物的結構如下所示。

2)近三年內出現的新結構

近三年內(2015至今申請)出現的新主分類號與其代表結構如表2所示。

表2近5年內出現的新分類號及其代表結構

4. 結論與討論

從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BTK激酶是一種方興未艾的靶點,2014至今仍然有一定數量的化合物專利申請,而且隨著新結構的開發,相信未來的幾年內會有數種BTK激酶抑制劑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相關焦點

  • 數十家跨國藥企圍獵NTRK激酶抑制劑!誰是王者
    1、NTRK&TRKA-C簡介NTRK,即神經營養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NeuroTrophin Receptor Kinase),由高度同源性的激酶TRK-A、TRK-B、TRK-C組成,屬於NTRK基因編碼。
  • 氟馬替尼—國內首款第二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重磅上市
    氟馬替尼化學結構式氟馬替尼是一種酪氨酸激酶(TKI)抑制劑,是國內首款申報上市的第二代Bcr-Abl TKI抑制劑藥物。從2009年9月,首次向CFDA提交化藥1.1臨床試驗申請,到現在的成功上市,該藥的研發,歷時超過十年,投入資金也達上億元。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幹細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惡性腫瘤,佔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發病率為1.6~2/10萬。
  • 新型激酶選擇性不可逆抑制劑問世
    Gray課題組和Steve Balk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激酶選擇性不可逆抑制劑BMX-IN-1,並發現該抑制劑和另一種激酶抑制劑MK2206組合後可顯著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相關成果近日已由美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雜誌在線發表。 隨著生命醫學科學的發展,研究人員開始利用阻斷細胞信號的方法來研究新的抗腫瘤藥物。
  • 新藥研發——百時美施貴寶小分子共價BTK抑制劑BMS-986195的發現過程
    前沿: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是Tec家族非受體酪氨酸激酶的一員,在除T細胞和末期分化漿細胞外的所有造血細胞中表達。由於非催化半胱氨酸殘基(Cys481)在激酶結構域的適當位置,人們對鑑定共價結合Cys481的抑制劑特別感興趣。Ibrutinib是一種BTK的共價、不可逆抑制劑,被批准用於臨床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套膜細胞淋巴瘤、瓦爾登斯特羅姆大球蛋白血症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儘管依魯替尼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但是由於脫靶(EGFR)效應導致了副作用,如皮疹和腹瀉。
  •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誘導血壓升高:長達11年真實世界數據的回顧性研究
    引言 隨著抗腫瘤血管生成治療研究的不斷深入,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成為轉移性腎細胞癌(mRCC)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 研究目的 關注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中血壓(BP)的變化,分析比較抗高血壓治療中TKIs和血壓的多層面作用關係。
  • ...武田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Cabometyx(cabozantinib)在日本提交...
    Cabometyx的活性藥物成分為cabozantinib,這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通過靶向抑制MET、VEGFR2 及RET信號通路而發揮抗腫瘤作用,能夠殺死腫瘤細胞,減少轉移並抑制血管生成。
  • 新一代非共價BTK抑制劑!禮來LOXO-305在共價BTK抑制劑治療失敗的...
    LOXO-305是一種研究性、高度選擇性、非公價、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數據顯示,在既往接受過BTK抑制劑治療的CLL/SLL患者中,總緩解率(ORR)為62%,在隨訪10個月或更長時間的患者中,ORR提高至84%,無論先前BTK抑制劑停藥原因或BTK突變狀態如何,ORR具有一致性。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專門針對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產業的調研報告,通過對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深入分析闡述,為企業、投資者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
  • 劉青松/劉靜藥學團隊研發出新型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抑制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青松、劉靜藥學團隊研發出新型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TRK)小分子抑制劑IHMT-TRK-284。當染色體變異發生NTRK基因融合後,會導致TRK激酶被磷酸化並激活下遊信號通路,從而調控細胞的生長、分化、侵襲、遷移、凋亡等。NTRK基因融合出現在成年人和兒童的多種實體瘤中,包括乳腺癌、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以及各種肉瘤。在非小細胞肺癌和結直腸癌中有1-3%的患者發生NTRK基因融合;在罕見的癌症中,如嬰兒纖維肉瘤、乳腺分泌型癌症等,高達90%以上的患者發生了NTRK基因融合。
  • BTK抑制劑tirabrutinib申請上市,治療原發性中樞...
    2019年09月03日訊 /生物谷BIOON/ --小野製藥(Ono Pharmaceutical)近日宣布,已在日本提交BTK抑制劑tirabrutinib hydrochloride(ONO-4059,tirabrutinib)用於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PCNSL)的製造和銷售申請。
  • 艾伯維BTK抑制劑Imbruvica美國處方...
    WM是一種罕見的、不可治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此次sNDA旨在通過對III期iNNOVATE臨床試驗超過5年的數據分析,更新Imbruvica的美國處方信息。這也是一種BTK治療WM方面目前獲得的最長隨訪數據。
  • 探索PI3K抑制劑 中國藥企來了
    作者:佑怡圖一 已上市的PI3K抑制劑磷脂醯肌醇-3激酶(PI3K)是脂質激酶類的一個家族,1988年Lewis C.自2012年至2018年,已有418篇相關化學專利申報,藥物化學相關專利達到192篇,此外,Idelalisib於2014年上市,由Gilead 研發,用於慢性淋巴白血病的治療,Copanlisib於2017年上市,由Bayer開發,用於復發性濾泡淋巴瘤的治療,這兩個一類新藥均作用於PI3K。
  • 阿斯利康BTK抑制劑Calquence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此次匯總分析共涉及4項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導致停藥的心臟不良事件(AE)發生率很低。此次匯總分析包括既往未經治療的CLL患者以及復發或難治性CLL患者,這些患者來自於ELEVATE TN和ASCEND 3期試驗,以及15-H-0016 II期試驗和ACE-CL-001 I/II期試驗。
  • 伊布替尼:2018全球替尼類藥物銷冠&首個上市BTK抑制劑
    1、伊布替尼簡介伊布替尼,為首個上市的布魯頓型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由美國Pharmacyclics和美國Johnson & Johnson共同研發,2013年獲美國FDA批准上市,2014年獲歐洲EMA批准上市,2016年獲日本PMDA批准上市,2017年獲中國CFDA批准上市,商品名為Imbruvica
  • 武田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Cabometyx(卡博替尼...
    Cabometyx的活性藥物成分為cabozantinib,這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通過靶向抑制MET、VEGFR2 及RET信號通路而發揮抗腫瘤作用,能夠殺死腫瘤細胞,減少轉移並抑制血管生成。
  • 從"有意迴避"到"研發熱點" 共價抑制劑如何革新小分子藥物開發?
    這幾款在人類醫藥歷史上出現的重要藥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屬於「共價抑制劑」(covalent inhibitors)。這些化合物上的特定基團能夠與它們的生物靶點形成共價鍵,從而不可逆地改變生物靶點的功能。雖然人類醫藥歷史上多款具有重大意義的藥物包含共價作用機制,然而很久以來,藥物研發人員在選擇靶點的抑制劑時會有意避免能夠與靶點共價結合的化合物。
  • 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發現高選擇性的CSF1R抑制劑IACS-9439
    集落刺激因子受體(CSF1R)是一個膜相關的受體酪氨酸激酶,是集落刺激因子(CSF1R)的受體。而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控制ATMs的產生、增殖和功能。 應用MOE中的BREED,在BLZ945結合的CSF1R分子模型中,比較了PDB資料庫中1945個預置配體的激酶配體複合物與苯並噻唑的複合物,從而得到了既保持苯並噻唑核心位置又與激酶鉸鏈區相互作用的新型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