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回應負面的同儕壓力?

2021-02-13 康培思文化

青少年逐漸脫離父母而獨立,在尋求獨立的過程中,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逐漸減少,同儕的影響力則增加。他們很有可能學到不當的行為,以致父母常會抱怨:我的孩子本來很乖,都是因為交到壞朋友才會變成這樣……青少年輟學或蹺家,也多半受到同儕的影響。

若沒有同儕群體,孩童就無法脫離對父母親的依賴,走向成年人的獨立。因此,群聚是青少年進入成年階段之前的社交方式,它提供青少年所需的聯結、支持與安全感。青少年渴望尋找人際關係的歸屬感,以至於不用擔心被人忽略、利用或排擠。只是群聚一旦形成,個人的最高價值將轉變成忠於自己選擇認同的族群,為了爭取同儕團體的接納,他們甚至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對團體的價值觀也都照單全收,群體的協議更重於個人的道德規範。

「凡敬畏你、守你訓詞的人,我都與他作伴。」(《詩篇》119篇63節)《聖經》中提到交朋友的原則是只要懂得敬畏耶和華、以神的話語為生活準則的人,都值得我們交往。本單元期待提升青少年建立道德標準與是非判斷的能力,並且在應拒絕時勇於說「不」,不因同儕團體的壓力而盲從。

一、如何回應負面的同儕壓力?

青少年階段非常注重同儕之間的關係,進而衍生成一種無形的拘束力。例如:許多青少年為了尋求同輩朋友的認同感,常會打扮成與同輩朋友相同的樣式或追逐同一位偶像明星。但如果交友不慎,可能「成群結黨」地陷入幫派、飈車、抽菸、吸毒、濫交、蹺家、械鬥等不當的行為。如果覺得模仿別人的行為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就要勇敢地拒絕。

《聖經》裡有許多勇敢拒絕的例子,例如,約瑟主人的妻子引誘約瑟犯罪時,他就很明白地告訴她:「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創世記》39章9節)我們要學習用堅定、不猶豫的聲音來婉轉地拒絕,不必覺得有罪惡感,因為拒絕同儕壓力並不會傷害到任何人。

以下四種拒絕方式可供參考:

(一)轉換話題

當談到不喜歡的話題時,設法轉換另一個新話題。例如:「你們知道最近哪一部電影最好看嗎?」

(二)速離現場

當朋友邀約一起去做觸犯校規、法律或道德的事情時,在明確拒絕後,立即找藉口離開現場。例如:「對不起!我爸媽要我在6點以前回到家,我先走了!」

(三)自我解嘲

順應朋友的嘲笑,也拿自己開玩笑,以幽默的方式緩和氣氛與壓力。例如:「對啊!就是膽小得像一隻老鼠!」

(四)堅決拒絕

以誠懇的態度表示重視彼此的友誼,但不希望做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此時,可面帶微笑、語氣堅定地說「不」,甚至不必作任何解釋,也不要繼續和朋友們爭辯。

二、尋求長輩的協助

在同儕壓力的影響下,單靠一個人很難對抗,這時候不必一定要靠自己獨力解決問題不可,可以尋求長輩的協助。請老師、家長或資歷深的人出面,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而是一種聰明的表現,就好像迷路的時候,找人問路或查地圖才能有效地找到正確的方向。

教會中有許多資源,所以遇見困難時如果不方便向父母親開口,也可以找比較能聊得來的輔導談談。他們的人生經驗比我們豐富,向他們討教想必會得到滿意的解決方法!

三、不要以朋友為生活的重心

青少年時期的生活重心,最常放在與朋友的關係、受歡迎的程度上。以朋友為生活重心看似好事,但因為朋友是不完美、不穩定的,有時還需要面對他們的情緒及群體的壓力,因此,生活會變得無所適從。

相反的,若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原則為生活重心,例如:誠實、尊重、負責、《聖經》真理等,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僅能成為別人的好朋友,也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他們會欣賞你內心的安全感與自信心,並樂於聽你用原則來判斷是非。

四、認識神的愛

青少年未能獲得同儕接納時,往往產生被遺棄的感覺,此時,格外需要認識神的愛與救贖——神的愛與接納是無條件的,不會因為不受接納而失去自我的價值。

五、堅持聖經的原則

是非、對錯的判斷標準是良心,而不是多數人的決定,較多人選擇的那一方不見得是對的,基督徒應該要憑著神所賜的清潔的良心去做事,正如《聖經》所說:「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神坦然無懼了。」(《約翰一書》3章21節)

別人無法為我們的行為負責,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行為,後果也必須由自己承擔。所以當大家都說要怎麼做的時候,不要盲目地跟著去做,要先靜下來想想:我這麼做,對得起神所賜給我的良心嗎?

與主更親近——《創世記》37章4~36節

約瑟的十位哥哥們常做壞事,又嫉妒爸爸偏愛他,於是心生憎恨。有次哥哥們在野地牧羊,他們趁著約瑟離開爸爸前來探視的機會,共同商議要殺死約瑟。

流便是大哥,這時應該挺身而出、阻止弟弟們做出可怕的惡事,但是流便可能有所顧忌,不敢仗義執言,雖然暫時阻止他們殺約瑟,但並不反對先把約瑟丟在坑裡,正因如此,讓弟弟們後來找到把約瑟賣給商人當奴隸的機會,從此使得約瑟流落埃及。

流便原本想私下將約瑟帶回爸爸身邊的好意,也就這麼破碎了,即使他本來懷有好意,卻因為懼怕自己的弟弟們,而假裝自己也要對約瑟不利。因為他屈服於同儕壓力之下,最後還是造成了約瑟與父親骨肉分離多年的結果。

許多初、高中生也可能遇見類似的經驗,就是「同儕影響力大過一切」,比較在乎的是「大家是不是都這樣!」有時明知自己有不同意見,最後卻不敵友伴強大壓力,選擇了「同流合汙」。

同儕的影響力,造成「不是你影響別人,就是你被人影響」的差異,儘管我們需要朋友的支持,但仍要注意自己是否因為朋友的壓力,而做出不當的選擇;另一方面,更應以堅持信仰原則活出基督徒的生命。

求神賞賜我們智慧,分辨哪些好的朋友值得交往,哪些不良的朋友應該保持距離,並求他賜給我說「不」的勇氣與影響力,活出美好的生命去影響他人。

(摘自《玩出好關係》,洪中夫/著)

相關閱讀:

青少年聚會安排與教材選擇

營會資源包:如何籌備營會?

購買紙質書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如何面對同儕壓力
    不僅在綜藝中,在現實生活中,優秀的同輩們總是讓我們感到一定的壓力,甚至是焦慮,這些情緒就是同儕壓力最直接的表現。同儕壓力(Peer pressure),指的是同儕施加的一種影響力。同儕指年齡、地位、興趣、價值觀等方面相近的同輩人。同儕壓力指產生於同儕關係之中受到相同代際的平輩影響而產生的壓力。西方學術界往往將同儕壓力解釋為因為害怕被同伴排擠而順應他人做出選擇的心理壓力。
  • 青少年壓力大,如何學會將壓力轉為動力?
    壓力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負面詞,所以都會儘量減少對孩子的壓力。我們可將壓力分為基本的和多餘的,很明顯多餘的壓力就是不健康的,會給人帶來不舒適感,嚴重的還會有痛苦的感覺,正因為多餘的壓力,所以導致目前出現各種各樣的青少年成長問題,比如厭學,早戀,網絡成癮等。
  • 15%青少年用自殘、自傷面對情緒危機
    海苔熊指出,青少年生活中感受到的許多壓力會導致情緒問題,但自殘行為產生的「痛覺」,可以壓過情緒造成的痛苦,當劇烈的情緒來襲,他們透過自傷得到舒緩感、釋放腦內激素,就轉移掉了心理的疼痛。黃宇銳建議,家長和老師應提高警覺看待自傷問題,若發現孩子有自傷行為,可以採取下述6點,來回應孩子們行為底下潛藏的求救訊號:1、理解並同理孩子:青少年知道自己被理解了,就能慢慢說出心裡的話。不要過度強硬或是著急,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講心裡的話。
  • 如何應對壓力帶來的負面情緒
    我們知道過度的壓力會帶來負面反應,出現消極情緒。如何來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呢?當遇到壓力時我們需要找到自我調節的方法,用積極的角度看問題,從壓力中找到生機,化壓力為動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呢?
  • 留學生的同儕壓力究竟有多大?
    在眾多壓力中,peer pressure(同伴壓力)尤為特殊,它似乎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卻不願直面的一種「隱形」壓力,已成為了留學生們的「難言之隱」。知乎上給出了關於同伴壓力的定義是「發現自己在做一件不願意或者讓自己沒有安全感的事情,但是由於你的朋友都去做了,所以你自己雖然不願意可還是去做了」。同伴壓力又分為兩類:從眾型同伴壓力和競爭型同伴壓力從眾型同伴壓力指的是迫使你和你的同伴「保持一致」的壓力。
  • 老師:最大障礙其實是同儕壓力...
    日本人不地道的英語發音在圈子裡是出了名的,很多人把它歸咎於學校與學生習慣用日文片假名英語或是聽力不好的結果,然而最近有位日本高中老師發文批評「同儕壓力」其實也是英語教育的一大問題!推主shira自稱是高中老師,他撰文批評日本喜歡打出頭鳥的社會文化嚴重拖累英語教育,讓許多想要提升英語發音的同學,或是原本就在國外住過,已經練就道地發音的同學,一旦在日本學校上起英語課都會備感壓力
  • 老師:最大障礙其實是同儕壓力……
    日本人不地道的英語發音在圈子裡是出了名的,很多人把它歸咎於學校與學生習慣用日文片假名英語或是聽力不好的結果,然而最近有位日本高中老師發文批評「同儕壓力」其實也是英語教育的一大問題!推主shira自稱是高中老師,他撰文批評日本喜歡打出頭鳥的社會文化嚴重拖累英語教育,讓許多想要提升英語發音的同學,或是原本就在國外住過,已經練就道地發音的同學,一旦在日本學校上起英語課都會備感壓力。
  • 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幫助青少年疏導心理壓力
    其中,不乏有一些青少年因沉迷於網絡,導致學業荒廢、道德缺失,甚至誘發青少年犯罪。全媒體時代的負面影響逐漸成為家長、學校以及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值得肯定的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全社會在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的同時,更應該抵制和消除網絡汙染,建立健全適合青少年成長的學習的平臺,通過科學引導,讓青少年走出網絡「陰霾」,健康茁壯成長。
  • 「媽媽 ,我活得太累了」,青少年抗壓力差,其實壓力可以變成力量
    匈牙利的內分泌學家漢斯·塞利做過一項研究,就是壓力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根據研究發現,適當的壓力可以喚醒我們的大腦,而長期高強度的壓力卻是有害的,尤其是對青少年。 在極端的壓力下,人大腦中會釋放一種壓力激素叫皮質醇,而這種壓力激素反應在青少年的大腦比兒童或者成年人更強烈,持續的時間也更長。
  • 愛·分享丨兒童少年與青少年自殺防治的省思
    其與成人自殺案件最大的差別,在於成人是為了無法解決的重大創傷事件而自殺,兒少與青少年是為了可以解決的輕微創傷事件而自殺。成人把重大事件的挫敗,視之為創傷事件。少兒與青少年則把輕微事件的挫敗,當成創傷事件。所以,兒少與青少年自殺防治的第一個要項就是──不要以為孩子或家裡,沒發生什麼大事或大衝突事件,所以孩子不可能……。抱歉!大人為大事自殺,小孩為小事自殺。
  • 青少年出現抑鬱症狀,家長該如何應對?
    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危機幹預諮詢師、高級青少年素質教育培訓師張智涵老師做客節目,為大家解答:孩子出現抑鬱症狀,家長要如何應對呢?精彩內容我們一起來聆聽。 如何判斷孩子出現抑鬱症狀? 1、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
  • 9400萬抑鬱症患者,青少年自殺率飆升,我們該如何應對壓力
    數字觸目驚心,更驚心的是,這當中有很大比例是青少年,更有甚者,有報導說,中國青少年自殺率世界第一。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是我們每天所要面對的工作壓力,學習壓力,購房壓力,結婚壓力。下面就給大家講講這些精神壓力(心理應激)是怎麼樣損害我們的身體,讓996的我們一度有自殺的風險。
  • 如何釋放青少年的壓力,家長們一起來看看
    如今青少年因為學業壓力過大而導致的焦慮緊張,青少年的壓力多來源於生活學習當中,一次考試失利,人際交往的失敗,老師的批評,都有可能對青少年造成壓力,我們要多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防止壓力過大給青少年兒童造成傷害
  • 如何幫助青少年緩解考試的壓力
    孩子考試前的這些表現都是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考前學習狀態不佳,容易導致考試成績出現意外下滑。平時的考試孩子都會緊張,中高考就更不用說了。今天我將和你分享如何幫助青少年緩解中高考的壓力,幫你找到孩子有考試焦慮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
  • 為什麼青少年抑鬱症越來越普遍?你有多久沒有和孩子聊天了?
    關於青少年抑鬱症上面很多人其實都存在有很多誤解,但事實上,人們對「青少年」的理解上充滿了誤解。對於那些在初中和高中階段正處於激烈學習和競爭中的「年輕人」,這一時期心理的成長也是不容易的。然而在學校裡,都在宣揚成功和努力的意識,但可能心理成長和疏導方面就有所欠缺了。
  • 【集團共育】大坪小學教育集團召開「同儕研修」工作籌備會
    ——記大坪小學教育集團同儕研修工作籌備會2019年4月30日上午9:30大坪小學教育集團在大坪小學小會議室召開了「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區域教研模式及試點項目」的工作籌備會,會議由大坪小學副校長何毅主持,參會的是大坪小學教育集團同儕研修工作坊的全體成員,他們分別是來自大坪小學,石油路小學,紅巖小學,肖家溝小學的優秀數學教師。
  • 網癮列為精神病惹爭議 對青少年影響負面
    爭議擔心會對青少年有負面影響記者注意到,「網癮精神病獲確定,中國9大定義成世界標準」的消息一發布,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網癮人群絕大部分是青少年,而精神病這個標籤在中國是一個社會歧視短期內無法消除的病種,所以將網癮納入精神病對青少年玩家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北京啟德勵志教育中心,是北京最大的網癮戒斷機構之一。就網癮被納入精神病新病種,該中心校長助理甘老師告訴記者,該中心目前有6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癮青少年在接受矯治,他們認為網癮只是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而已。
  • 如何判斷青少年網癮程度
    現如今,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們最喜愛的事物之一,也有很多人沉迷於網絡之中,給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很大的影響。按照青少年沉迷網絡程度的不同,針對青少年戒網癮方法也是不同的。如何判斷青少年網癮程度?晨楓教育學校的教育專家為大家講解這個問題。
  • 與神對話青少年版 | 青少年的壓力
    ——奧立崗,15歲大的男孩 壓力是人生的狀況,然而,在青少年的歲月裡,你感覺到的壓力可能比你人生其他時間還來得大。總是有某人想跟你要某樣事物,如果他們要的,比你願意給的要多,或比你能做到的還要快,那麼你便感覺到壓力。即使他們只想要你所想要的,你可能在履行諾言,做你答應會去做的事,也會感覺到壓力。
  • 警惕青少年群體的社會壓力
    ……    近日,在一場主題為「青少年社會福利政策與青少年發展」的研討會上,與會的青少年問題研究專家指出,青少年在某種程度上是弱勢群體,當前我國的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都面臨轉型,亟待制定相應的青少年社會福利政策。    當天研討的背景是,青年在近期英國騷亂等群眾性社會運動中扮演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