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育人」方婷婷:教育資助為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2020-09-14 二三裡資訊長春

受訪者簡介:方婷婷,中共黨員,國際教師教育學院教師,遼寧師範大學教育學在讀博士。曾獲長春師範大學2018-2019年度「資助育人」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教育扶貧,扶的不應僅僅是經濟上的貧困,更應該是學生精神世界的貧瘠」


狄更斯在《遠大前程》中有一句話,「我有個原則:想到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做的徹底。」自從萌生資助育人的念頭,它便如春草般瘋長,成為方婷婷老師教書育人路上的重要指針。

教師如何開展資助育人?在認真思考與規劃後,2017年暑期,方婷婷組織2014級小學教育專業學生2人,通過西部愛心公益網到山東省泰安市泗皋小學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志願支教活動。他們為當地100多名不同年級、不同科目的學生進行課業輔導,課程涉及音樂、英語、數學,將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傳遞給了當地的教師,幫助他們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在這次支教活動中,兩名學生的教學能力與素養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們明白了教育可以以資助的方式改變和影響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2018年7月,方婷婷發起了「雲上的孩子」資助雲南省普洱市龍坎村219名留守兒童公益活動。在當地的西盟一中創辦英語社團,便於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用好捐贈資金,設立獎學金,用以資助成績優異的學生,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解決生活問題;開展物資捐贈,向資助對象捐贈棉被、衣物等生活用品,書本、文具等學習用品。這次公益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為這些肯於努力的孩子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方婷婷在做這項工作,學院的其他教師和學生也積極參與其中。2019年初,經由學院及校外愛心團體的幫助,長春師範大學「雲上的孩子」教育資助團與龍坎村取得聯繫,形成了結對幫扶的資助活動。6月,資助團為對口援助村募捐了棉被、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百餘件,15級、16級、17級學生近百人參與,幫扶這裡的留守兒童。為確保資助效果最優化,他們悉心制定了資助標準,對不同困難程度的學生進行精準資助。通過與資助對象實時、緊密溝通做到資助透明化,確保捐贈物品能夠到達捐助者手中。此外,他們還通過微信與資助對象形成「一對一」幫扶對子,真正將資助全程化、全員化。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我們原有的生活節奏。作為教育一線的工作者和未來的準教師,教育者要首先走在前列。國際教師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同學們紛紛走向一線,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感悟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他們走進社區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奔赴火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輔助工作人員進行人員排查和場所消毒工作,他們通過網絡在線教學,為遠在疫情地區、無法回到課堂的學生免費進行學業輔導,等等。發揮優勢、盡己所能,躬身實踐、服務人民,這是準教師們在與人民共患難中的使命擔當。

通過支教、捐贈、社會實踐、網絡教學等多種形式引領學生深入到貧困小學、貧困地區、社區、網絡課堂等空間場所開展相關的教育資助活動,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參與社會資助的熱情和奉獻社會的自覺意識,使他們深刻感悟到社會責任,努力成長為內心有溫度、思想有高度的新時代大學生。

「教育資助不是簡單的單向灌輸,而是要通過教育滋養學生的心靈」


2016年,方婷婷來到長春師範大學國際教師教育學院任教。「親其師,信其道」是方婷婷堅守的教育信條。教師,不僅要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重任,還擔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只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撒下助人的種子,將來一定會在他們心底生根發芽。

她機緣巧合地了解到了雲南省普洱市龍坎村的情況。2018年末,她隨團出發走訪了龍坎村。龍坎村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由翁嘎科鄉到村裡的道路是土路,遇到下雨天,人要蹚著沒過腳脖的泥水進村。村民居住的房子裡也只有簡易的床鋪和簡單的家具、家電。



「寨子裡,只有一個兩平米左右的小賣部(全寨子唯一的脫貧戶),商品都是不到一元錢的食品,店裡只有阿爾卑斯棒棒糖是市面上見過的,其他的有過期的,有不知名廠家的。無奈之下,我只給孩子們買了些糖,小傢伙們非常熱情,只要我們說要去誰家,就給帶路,分到糖吃就超級開心。」村裡這些孩子們基本都是留守兒童。

「這裡的村民們都十分淳樸,當我們一行人來到寨子時,村民們拿出了招待最尊敬的客人的飯菜——現殺的雞和米一起熬的稀飯,唯一的菜是辣子拌黃瓜。我們吃飯的時候小孩子都是在門口看著的,剩下的,他們才能吃。雖然他們沒有什麼,但村民們卻把自己認為最珍貴的拿出來給我們。」

圖片中的最外面的小女孩是我們走訪當日見過的唯一穿著鞋的小孩兒

「村兒裡有一所學校,十幾名老師。儘管教學環境與縣、市比較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卻被老師們對教育的執著所感動。校舍的牆是老師們自己刷的,學校的圍欄是男老師自己裝的,路是老師們集體鋪的,白天上課,下午幹活,學校有兩個蔬菜大棚,正在建兩個豬圈是他們自己弄的,帶我們參觀校園的時候,他們自豪極了。這裡每位老師都身兼數職,男老師教數學、體育、地理、美術、計算機……」

「在我們走訪的幾天裡,村民們的淳樸、孩子們的可愛以及這裡的一切觸動了所有人。」通過對龍坎村的實地走訪,我更加堅定了教育資助這裡的孩子走出大山的信念。從雲南回來後,我們便發起了「雲上的孩子」資助項目。

「用『雲』字,一是資助對象是雲南的孩子;二是留守兒童本是大山裡的孩子,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被深深地鎖在了原生的土地上,我們要通過教育資助的方式,幫助他們擺脫這種代代相傳、苦守土地的輪迴,翻過大山、登上雲端,去展望這個世界更大的地方,去發現更值得奮鬥的目標,去實現命運更多的選擇。」

「我願在這條路上為這些肯於努力的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群可愛的孩子。」方婷婷堅定地口吻傳遞著她內心的堅毅。

春去冬來,2019年初,當得知孩子們在寒冷的冬天,只能靠一床棉被過冬時,方婷婷立即組織學院的學生開展愛心捐贈活動,通過朋友圈轉發、班級群信息發布,很多學生積極參與到此次活動中。


2015級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卞子航在自己的札記中寫道:「這是第一次參加公益活動,讓我感觸頗深。大學的最後一個假期,恰逢畢業季,老師朋友圈裡的幾張照片把我的目光帶到了幾千公裡之外。照片裡,幾個孩子面容憨態可掬,衣著卻十分破舊,目光裡透著不同於城市孩子的無助。從老師口中得知,這些孩子來自雲南的大山。相比城市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對於他們來說,能夠吃飽穿暖,便是最大的幸福。現實是,他們連最基礎的生活也不能得到保障。這次志願活動中,我捐了一些物品。對於我來說,這次活動的意義不在於物質上的奉獻,更重要的是喚起了大家對善的認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更多地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些事,把愛傳遞下去。」參與活動全程的於思宇同學說:「看到了他們的生活環境,我更多的是心疼。為這些孩子捐贈了一些棉被和衣服,我們體會到助人的快樂,這也讓我們有了堅持做公益的決心——懷著奉獻的心,真誠地對待公益,把關愛傳給更多人。」

從捐助活動的宣傳到行李郵寄的每個環節,同學們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教育公益社會的熱愛。

方婷婷始終與這所小學的王校長保持著良好的溝通。王校長說:「物資捐助極大地改善了孩子們的生活條件,但對於孩子來說真正缺乏的是教育,他們多才多藝,卻沒有專門的老師對他們進行指導,帶領他們走出精神的貧瘠。」

路途遙遠也不能阻礙資助關愛的到達。儘管方婷婷與同學們不能長期駐紮到雲南當地去,但她卻一直通過微信關注著孩子們的成長,她正著手建立「一對一」教育資助的線上網絡平臺,以期對孩子們進行遠程輔導。

培養師範生資助社會的情懷,履行教育服務社會的使命。通過教育資助貧困山區的孩子,開闊他們的眼界,增長見識,同時也讓教育資助社會、貢獻社會的情懷融入到師範生培養的過程中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踐行師範生的教育責任和使命。

「堅持做好資助育人,一定會改變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學生、感化學生、激勵學生;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適當的教育方式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教育資助的效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是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見分曉。加強思想引導和價值引領,培養學生高尚品德,這在方婷婷看來,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具體事兒。涓涓細流,終能匯成江河。

在方婷婷工作的幾年間,每一件小事、每一次行動都是她資助育人理念的具體實踐。她鼓勵學生到貧困地區參加支教服務活動,組織成立支教團,定期去貧困地區開展義務支教活動。同時,她與學院優秀教師一道與貧困地區的教師結成「一對一」的教育幫扶對子,通過網絡幫助貧困地區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指導貧困地區的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這樣一群優秀教師的引領下,國際教師教育學院培養優秀師資隊伍的工作目標更加清晰,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強化課程思政,把先進教學理念傳遞給學生,增強師範生的時代使命感。從最初的教學喚醒到現在師生共同投入,國際教師教育學院的教育資助行動逐步步入常態化,資助育人的教育理念也深植師範生內心。方婷婷篤定,「堅持做好資助育人,一定會改變更多人的精神世界」。教育資助的行動仍在繼續,育人的效果在不斷發酵,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直到所有靈魂的整體喚醒。

教育資助,要解決貧困學生在資金上的貧困,更要解決學生精神世界的貧瘠。為了改善貧困地區學生的物質生活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遠的未來,方婷婷積極投身公益資助活動,還主動走出去、聯繫社會公益組織,組織學生假期開展教育資助活動,正如她所說,「教育資助讓學生心中充滿愛,更能傳遞愛,將會影響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記者手記:大資助觀,是相較於校內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小資助觀」而言的,高等師範教育要樹立「大資助觀」,要培養師範生的資助情懷,要放眼全國乃至更大範圍落後地區對經濟困難與精神貧瘠學生開展教育資助行動,以實在的教育資助行為激發師範生資助情懷養成,在師範生心靈樹立教育資助社會、奉獻社會的育人理念,從而進一步明晰師範生的責任與使命。

(來源: 長春師範大學)

相關焦點

  • 【學習達人】遊婷婷:資助與幫助,交接夢想的接力棒
    今年九月,教育學部的遊婷婷同學在學習強國上發布了文章《當你扶起我的夢想時》。遊婷婷一點也不吝嗇對祖國表達感情,「我的祖國,感謝你對我的一路支持與陪伴。」文章中多次對偉大祖國的資助表達由衷的感謝,字裡行間裡的堅定,無不彰顯熾熱的愛國情懷。婷婷的生活條件比我們很多人要艱苦。家在重慶,小學的時候,家裡五口人,只能靠務農維生。
  •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河西中學:為孩子插上飛向夢想的翅膀
    河西中學:為孩子插上飛向夢想的翅膀開發區河西中學是一所集小學、初中於一體的可寄宿公辦學校,校園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近年來,在國家提高民生保障、大力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需求的大背景下,學校抓住機遇,經過幾屆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共同努力,克服了建校晚、底子薄、生源差等諸多因素,河西中學這顆冉冉新星已走上正軌。
  • 資助「添翼」 育人飛翔
    ,切實發揮學生資助育人功效,努力提升學生資助科學化水平。」同時,學校結合「三全育人」工作模式,以「資助育人」工作體系為重點,在給予學生物質資助的同時,實現「扶貧」與「扶志」和「扶智」的有機融合,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從而充分發揮資助工作的育人效能。在這一工作理念的引領下,學校不斷探索提升「建檔立卡」、「城鄉低保」、「特困救助」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養的工作新模式。
  • 強化精準資助 促進資助育人——運城中學2020年學生資助工作回顧
    我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學生資助工作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學生資助工作穩步開展,進一步強化精準資助,大力促進資助育人,全面助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促進我校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我校堅持育人導向,創新工作思路,通過構建「入戶走訪、搭建平臺、全員參與」機制,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
  • 「鋒」採短視頻 | 金可澤:為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鋒」採短視頻 | 金可澤:為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2020-07-03 0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夢想插上翅膀 觀山湖區關工委助力47名大學生圓夢大學
    為夢想插上翅膀 觀山湖區關工委助力47名大學生圓夢大學 2020-12-14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通大學深化資助育人工作
    >begin--> 南通大學堅持「以生為本,實現精準資助為目標,資助育人有機結合」的工作理念,不斷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探討,完善各類資助項目和教育引導的工作制度,創立滿足當代大學生發展需求的資助育人工作格局,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夢想啟航提供保障
  • 童謠——為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為提高作品質量,我市文聯、作協的專家以及知名作家將為大家講解童謠創作技巧。本期,為大家講解童謠創作技巧的是段明貴老師(筆名凡夫)。他現為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作協副主席、市作協主席。小時候,最喜歡聽大人們唱兒歌。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視,連收音機也沒有。每到晚上,和小夥伴們跑鬧完回家後,就依偎在媽媽身邊,聽她哼唱各種各樣的兒童歌謠。
  • 聊城大學六大舉措搭建全方位資助育人體系
    聊城大學始終堅持資助與育人相結合,堅守「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牢固樹立「服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本,物質上幫助學生,精神上培育學生,能力上鍛鍊學生,情感上激勵學生」的資助工作理念,實施六大舉措,建立健全了以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為主,以獎學金、助學金、困難補助、學費減免、「綠色通道」為重點,以積極爭取社會資助為輔助,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分類教育與指導、資助理論研究為特色的全方位資助育人體系
  • 四川大學資助育人工作開展情況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在同層次高校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較高,貧困生資助工作壓力大,任務重。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發表演講時指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必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 給孩子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當科學家是無數中國孩子的夢想,我們要讓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嚮往的職業,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祖國的科技天地群英薈萃,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這一重要論述飽含殷切期望。郭守敬小學有這樣一位科學老師,自2002年來到郭守敬小學,就將「責任與奉獻」當作從教生涯的追求與目標。
  •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2020-09-07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創意美術為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
    展出作品共1000多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展示了學生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獨特的想像力,為孩子插上了夢想的翅膀。近年來,東山小學為每個孩子的發展提供舞臺,從實際出發,讓每位學生各得其所,各自吸收陽光雨露,真正形成百花爭豔、群星璀璨的教育生態。
  • 給科學夢想插上翅膀
    原標題:給科學夢想插上翅膀(新論) 當科學家是無數中國孩子的夢想,與科學家一起工作,科學家本人即是孩子們的最好示範 少年強則科技強,科技強則中國強。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無疑是國家未來科技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 資助育人,我們是認真的!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行動重點針對建檔立卡學生開展全方位、一對一專項幫扶,豐富資助工作內涵,統籌運用經濟、學業、心理、就業等幫扶手段,服務學生成長發展,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在此基礎上,拓展資助工作外延,充分發揮我校科技、人才優勢,將資助育人工作延伸至建檔立卡學生家庭,協同開展助力脫貧、防止返貧點對點幫扶,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積極力量,並通過輻射全校學生,涵養學生家國情懷
  • 高考美術集訓班我選荷馬畫室為孩子的夢想插上翅膀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希冀的院校,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去往理想的院校。在這之中,也不乏美術生的身影。他們為了能夠去往心之嚮往的彼岸,需要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兼備,因此他們也就需要更多的努力。那麼,對於我們成都的學子來說選擇一個專業的高考美術集訓班,無疑能在孩子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增添助燃劑,成都荷馬畫室顯然符合這一點需求,為孩子的夢想插上翅膀,帶孩子飛向夢想的遠方。
  • 「國珍書屋」為湘西永順孤兒插上夢想的翅膀
    、科普讀物、國學文化、童話寓言、素質教育等各類千餘冊孩子們夢寐以求的課外書籍,來到了慈愛園,給孩子們捐贈國珍書屋。現場,孩子和志願者們都精心表演了節目。  「孩子們的成長除了良好的後勤保障,更離不開讀書的幫助,一個圖書館,可以為山村的孩子們拓寬視野,增加知識面,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捐贈儀式上,園長向緒友感慨道,新時代「自立立他,德行天下」的企業文化令人感動。
  • 從「就學資助」到「就業幫扶」,這一全省性資助育人平臺呼之欲出
    為提升資助育人效果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打通「就學資助」到「就業幫扶」最後一公裡福建省教育廳聯合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建設「興才勵志成長基地」NO.1何為「興才勵志成長基地」?基地架構為將基地打造成為融「線上培訓+線下實踐」為一體的全省性資助育人平臺,基地將由「省級基地」、「二級基地」和若干個「學員培訓點」組成。(一)省級基地(總部):省級基地由福建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與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簡稱「興業消費金融」)共同建設和管理。
  • 《中國婦女報》報導學院「百人百村訪百生」精準家訪讓資助育人...
    今年,福建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出《關於深化開展高校資助育人「三行」教育活動的通知》(閩教助中心〔2018〕24號),鼓勵各界加快組織開展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在「百人百村訪百生」主題集中座談會上,優秀校友分享創業經歷和工作經驗,還為學弟學妹們「量身」提供實習崗位。協和學院副院長張鵬程表示,黨和國家歷來極其重視助學救困,在改善和解決貧困生問題上下了真功夫,花了大力氣。
  • 陝西師範大學「五處發力」 全面提升資助育人效果
    近年來,陝西師範大學緊緊圍繞深化學校綜合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秉承「受助思源、獲獎思進、傳遞愛心、回報社會」的工作理念,堅持「資助與育人相結合」的工作思路,「五處發力」助推資助育人工作,面向社會發布《本科生資助發展報告》,切實提高資助工作的精準度,努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