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 南通大學堅持「以生為本,實現精準資助為目標,資助育人有機結合」的工作理念,不斷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探討,完善各類資助項目和教育引導的工作制度,創立滿足當代大學生發展需求的資助育人工作格局,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夢想啟航提供保障。
推進「三不愁」,提升資助工作「溫度」。入學前不用愁,面向貧困地區、災區的學生進行宣傳,多維度解讀資助政策,確保做到關心新生到位、熱線電話到位、安全提醒到位、尊重隱私到位等「四個到位」。入學時不用愁,確保做到「綠色通道」暢通,簡化「綠色通道」審批流程,做到專項補助現場發放,資助政策現場解釋,助學貸款申請現場審核等,確保學生順利步入大學生活。入學後不用愁,學校建立和完善獎、貸、助、勤、補、減「六位一體」的資助體系,以獎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以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等為輔助,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部納入資助範圍,確保「一個對象也不能少」;將所有資助項目落實到位,確保「一個項目也不能少」;將資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確保「一分錢也不能少」。
把好認定關,提升資助工作「準度」。學校成立由校領導任組長的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生四級認定工作機制,開發設計了基於家庭情況量化測評指標的困難學生管理系統,採取貧困生在線申請認定,系統量化評分、輔導員(班主任)及學院負責人在線覆核和認定,學校主管部門在線審核批覆等一系列認定流程,實現貧困生系統化的動態管理,必要時採取信函、家訪等形式進行調查,規範工作流程,精準識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夯實精準資助的工作基礎,確保資助工作更具規範性、針對性、實效性。
樹榜樣標杆,提升資助育人的「高度」。學校積極探索如何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相結合,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發展型模式。積極開闢校內助教、助研、助管等勤工助學崗位,以「愛倍加」學生志願服務隊、伯藜學社為載體,為學生自助、互助、助人搭建有效平臺,幫助受助學生解除受助壓力。學校實踐「跟進式教育」理論,進一步走進學生群體、貼近學生需求,引導學生開展暑期支教活動、社會公益服務等活動,幫助樹立自強自立、感恩守信的良好品質,使得資助育人工作有載體、成體系、見成效。
【來源:南通大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