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裡有哪些細思恐極的情節?

2020-12-10 騰訊網

文/李娜

首發:娜姐的光影筆記

劉嘉玲和蔣欣的新版《半生緣》上線了,主辦方估計也很心虛,換了個名字叫《情深緣起》,但也沒有逃出被群嘲的命運。張愛玲的小說確實難拍,而且在一個浮躁的,追求「爽劇」的市場環境下,更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

不過,因為這樣的由頭,最近我又重溫了一遍原著,這次我用喜馬拉雅聽的有聲劇,以為會比較慢,但幾天也就聽完了一本書。這次的感受是,很多日常的,平淡的,細碎的,很容易一帶而過的情節,卻令人細思恐極。

隨手舉幾個例子。

01 關於顧太太

以前我很討厭顧太太這個角色,覺得她懦弱愚蠢,顧曼楨被姐姐設計,讓姐夫強姦了,把她囚禁起來。顧太太作為母親居然就認了,認了!

重溫這個故事才發現她的生活處境多麼艱辛又無奈。她的丈夫死了,要獨自撫養六個小孩,還要養著婆婆,在上海的這樣的地方,生活根本就是風雨飄搖,沒有出路了。為了一家人不餓死,只能讓大女兒去做舞女。

一個細節是,曼璐給了顧太太一些錢,那個時候曼楨也已經工作了,她發現了,就很生氣,讓母親不要再拿姐姐的錢了。

顧太太的反應是怎樣的呢?她唯唯諾諾不敢爭辯,張愛玲說,人年紀大了倒開始怕自己的兒女。

這個「怕」字真的令人心驚。

其實現實中也是如此。很多父母年紀大了會對自己的兒女所有忌憚,那本質上是弱者對強者的忌憚,對於衰老的無能為力,一種恐懼,無奈,又不得不依賴的心理。人生真的就是這麼殘酷的。

另一個細節是,一家人在飯桌上吃飯,顧太太的一個小兒子,聊起來自己在學校演的話劇,說得很激動,繪聲繪色,而顧太太卻只注意到兒子的嘴邊,粘了一粒白飯。

兒子在興致勃勃談論話劇,顧太太提醒他嘴邊的飯粒子。這樣卻激怒了這個少年!

我的天,看到這裡我嚇了一跳!我十幾歲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嗎?跟父母聊流行音樂,他們不懂,也不感興趣,只注意到我臉沒洗乾淨,讓我重新洗臉,我氣炸了。

這樣的「怒氣」,一方面來自於自己沒有被看見和回應;另一方面是對於中年人的世俗瑣碎,不關心藝術和審美的憤怒和掃興。

少年人是瞧不起中年人的,只是因為他們還沒領略人生的真實面貌,沒有吃過生活的苦,沒有被現實狠狠蹂躪過啊!

02 關於曼璐

曼璐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角色。她對家人是極致的愛,所以為了保全他們自我犧牲,她對家人又有極致的恨,也是因為自我犧牲,那幾乎是用她全部的人生做祭品。

讓我細思恐極的情節不是她裝病害曼楨被強姦,那是戲劇化的,離奇的,生活中不常見的。而那些很小的,普通的,生活化的細節,更會讓人心裡咯噔一下。

一個細節是,曼璐曾經的訂婚對象張豫瑾來上海,看上了曼楨,家裡人也希望曼楨能嫁給張豫瑾,因為他的事業和前途,比沈世均更好。

曼璐的心理是怎樣的?很複雜。

一方面,她也希望曼楨嫁給張豫瑾,她以為豫瑾看上曼楨,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他對自己還念念不忘,所以把這份感情轉移到妹妹身上。如果他們能夠結合,也可以彌補自己對豫瑾的虧欠。

另一方面,她又很憤怒!因為母親和她討論曼楨,那口氣就像兩個長輩在討論晚輩的婚事。

「像兩個長輩在討論晚輩」,張愛玲的這個比喻絕了!

孩子多的家庭,很多老大都有這樣的委屈感吧,父母把生活的責任,養育子女的責任,其實是轉移了一部分到老大身上的。他們總是擔憂更小的孩子,總是和老大討論老小的學習啊,前途啊,婚姻啊,那真的就是兩個長輩討論晚輩的口吻。

這樣會激發出老大的委屈感的,因為委屈而憤怒!那原本並不是她的責任啊!其實想想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也終究無法公平,父母可以有很多孩子,孩子卻只有一個父母。有的時候,孩子也並不欠你。

03 關於曼楨

曼楨總體上是個單純,正義,並且責任心的女孩。她對於姐姐的付出, 一直是感恩的,她讓母親不要再用曼璐的錢,也是出於對姐姐的心疼。她放緩和沈世均的戀愛節奏,根本原因就是她想晚一點結婚,這樣就可以多幫幫家裡。

但是我也看到一個很恐怖的細節。

那次她和沈世均吵架了,沈父認出了她長得像上海一個舞女,所以沈家對她很戒備。

這個時候,曼璐病重,曼楨去看她,心裡想,就算姐姐死了也沒用,因為她和沈世均之間的裂痕並不全是因為姐姐。

這樣想之後,她自己也嚇了一跳!有那麼一些瞬間,她潛意識裡是希望曼璐死掉的。多麼可怕。人們理性上愛一個人,可是在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時候,或者他給自己帶來巨大痛苦的時候,可能潛意識裡會很絕情的。

人終究還是自私的,更愛自己的,不管什麼樣的關係裡,人總是愛自己更多,這是本能。

另外一個細節,是曼楨住院生孩子。她趁機逃跑了,幫助她的,是隔壁床的一對夫妻,那對夫妻自己很窮,聽了她的遭遇,非常同情,就設法冒險幫助她。他們把曼楨接到自己家,地方很小,男主人要去親戚家住,才能騰出地方給曼楨。

張愛玲是這麼寫的,「她不知道窮人在危難中互相照顧不算什麼的,他們永遠生活在風雨飄搖中,所以對遭難的人特別能夠同情,而他們的同情心也不像有錢的人一樣,為種種顧忌所鉗制著。」

曼楨最後還是嫁給了姐夫祝鴻才,那個她憎惡至極,毀掉她人生的人。

這一點也是細思恐極的:短短幾年時間,曼楨失去了親情,愛情,和對生活的希望!這個世界上唯一讓她牽絆的,就是孩子那點骨血了。所以為了孩子,她對自己今後人生是完全放棄打算了。

《半生緣》真是一個恐怖至極的故事啊。

★原創不易,點個「關注」,就當鼓勵我了~

★作者:李娜,坐標北京,一個水瓶座少女,和她性感的大腦。

END

相關焦點

  • 《喜羊羊與灰太狼》那些細思恐極的情節,灰太狼從來沒吃過羊
    《喜羊羊與灰太狼》那些細思恐極的情節,灰太狼從來沒吃過羊看了這麼久的動畫,日漫國漫都各自看了不少,最近因為沒有什麼好看的日漫,所以我開始看一些老番,也不知道為啥,我看到了《喜羊羊與灰太狼》,講道理,這部國漫雖然現在被吐槽得這麼慘
  • 有哪些細思恐極的歌詞?
    、懸疑、有故事的歌呢?看著細思恐極的歌詞,閉上眼睛聽更有快感,體會寫歌詞的人的心情...天了嚕,我仿佛是有什麼奇怪的癖好吧...《殺手》是我開始聽「恐怖之音」的鼻祖,歌曲講了一個愛慕女孩的男孩,把女孩誘拐到家裡殺死後做成人偶娃娃的故事。JJ還親自出演了MV,不過當年很快就成了禁播MV,不過老實說故事還挺好看的。
  • 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細節之處皆顯美感,如沈世鈞般心思細膩!
    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細節之處皆顯美感,如沈世鈞般心思細膩!有些書,暌隔多年再看,總能讀出原來未曾奢望過的驚喜。直到這種經驗一遍遍加固了閱讀的信心,你便總忍不住要向故紙堆裡尋覓這種驚喜感。小編再讀張愛玲的《半生緣》,感觸頗深,心裡好像有什麼東西呼之欲出。我都知道張愛玲的作品在細節方面尤為注重,小編以為大多數讀者在看過她的書後都是這樣的感觸。
  • 隨感|關於《十八春》與《半生緣》
    大抵能看出,創作《十八春》時有些情節設置是順應潮流,卻並非張的本意,因此才會有改動。談及更喜歡哪個版本,我倒難以給出明確的答案。總體上,對於改動後的《半生緣》,我是接受的。因為這才是真正的張愛玲,不會設置圓滿結局的張愛玲,不會親手為筆下人物找出解脫方式的張愛玲,絲毫不給人物出路的張愛玲。在她的世界裡,人們沒那麼容易相互諒解,也沒那麼容易看開。
  • 粉碎半生緣
    在《半生緣》這本小說裡,有許多中國傳統色彩的名稱:焦黃、杏黃、棗紅、青白、胭脂、翠藍、寶藍和碧綠等等,可見張愛玲對色彩的認識還真是細膩、清晰。
  • 張馨予婚後首秀飾演半生緣的顧曼璐 張愛玲作品《半生緣》簡介
    張馨予婚後首秀飾演半生緣的顧曼璐 張愛玲作品《半生緣》簡介時間:2018-09-14 14: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馨予婚後首秀飾演半生緣的顧曼璐 張愛玲作品《半生緣》簡介 近日,張馨予參加電視節目的錄製,現場她以一身旗袍裝亮相,嫵媚動人,女人味十足,驚豔全
  • 劉嘉玲的新版《半生緣》3.3分,求求你們別拍了!
    前有3.5分《喜寶》魔改亦舒;後有2.9分的《鹿鼎記》「猴版韋小寶」毀童年; 如今又迎來了3.3分的新版《半生緣》——《情深緣起》。 瓊瑤兒媳何琇瓊任藝術總監;《美麗的大腳》導演楊亞洲任總導演;張叔平任造型總監;劉嘉玲、蔣欣、鄭元暢、郭曉東組成全明星卡司。
  • 那些細思恐極的童話故事
    有一篇故事叫《玫瑰花精》,大致的意思是一個姑娘愛一個青年,但這段愛情不被姑娘的哥哥接受,用劍殺了這個青年,將他的頭埋在土裡,這一切都被一個玫瑰花精看到了。他在夜晚悄悄告訴了這個姑娘。姑娘很傷心,將戀人的頭挖出,栽在家裡最大的花盆裡,不久,姑娘抑鬱而亡。姑娘的哥哥將花據為己有,也包括埋著姑娘戀人頭的花盆。
  • 《半生緣》,所有的愛到最後都帶著一絲悲涼
    張愛玲的小說一直深受導演的喜愛,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的作品有好幾部,比如由湯唯主演,李安導演的《色戒》,還有《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怨女》等等 多部小說都被搬上大熒幕。《半生緣》是張愛玲的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也是唯一一部在發表的時候沒有用原名發表的小說。小說原名《十八春》,後來張愛玲旅美期間,對小說進行了一次大修改,之後改名《半生緣》。
  • 《詩經》裡的這首小詩,讓我想起一個張愛玲《半生緣》那樣的故事
    有人說它寫的是一個大老婆和小老婆和諧共處的故事,有人說它寫的是一個下級官吏辛苦奔波的經歷,我卻覺得,它寫的是一個像《半生緣》那樣的關於兩個人的故事。世均:今天又下雪了,我好像看見一個像曼楨的女人,可是轉眼之間,她已經不見了。
  • 《半生緣》: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從小的出生環境和後來的遭遇,都在她的作品裡有所體現。儘管她活得很通透,但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還是很深刻的。她是我為數不多喜歡作者中的一個,從《傾城之戀》到《金鎖記》,從《紅玫瑰與白玫瑰》到《半生緣》。她筆下的生命或多或少都帶有她的印記。林心如版的《半生緣》看的是最揪心的。
  • 細思恐極?不必對「新成語」如臨大敵
    「人艱不拆」 「細思恐極」 「累覺不愛」 「不明覺厲」……喜歡上網刷微博的蘇西對於朋友微博中的各種奇怪詞語著實有點無法理解。這些見所未見、仿佛來自外星語言一般的四字詞語,讓蘇西無奈地感慨自己跟不上「網絡時代進步的洪流」。而從誕生之日起,「新成語」就毀譽參半;也有高中語文老師對當下「新成語大熱」表示擔憂。
  • 場景泛娛樂創業園半生緣街區法國先生榮譽入選安徽省宣傳片
    進店之前,記者管不住自己熱衷於探尋美麗的腳步,先到半生緣音樂潮流街區信步遊逛了一圈。整個半生緣街區充滿文藝清新、時尚潮流的格調,這裡有街巷、廣場、院落、廊橋、街頭小品等等一應俱全,各具匠心的特色店鋪、美不勝收的陳列裝飾、個性張揚的牆繪……無不撥動著文藝青年內心的小確幸。
  • 劉嘉玲蔣欣版《半生緣》遭群嘲,張愛玲筆下的愛情該是怎樣的?
    最近開播的根據張愛玲的長篇小說《半生緣》改編的電視劇《情深緣起》,頻頻遭受詬病,豆瓣評分僅有可憐的3.2分。大家所質疑的,除了演員年齡偏大之外,還有被加進的很多瓊瑤式的戀愛橋段。這種「一見鍾情」,比起張愛玲筆下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的意境,不知道差了幾條街。
  • 《半生緣》謎一樣的選角:劉嘉玲比吳冕大六歲,吳冕卻要演媽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張愛玲給了一個細節,張豫瑾和曼璐同齡,曼璐大他三個月。這也是張豫瑾在情書中稱呼曼璐穿紫衣的姊姊」的原因。
  • 《半生緣》音樂團隊曝光 羅錕攜好萊塢音樂團隊製作
    今日,《半生緣》音樂幕後班底曝光,聽見時代攜手作曲家羅錕聯袂好萊塢眾多世界級演奏家傾力加盟。  《半生緣》匠心製作各環節 啟用國際音樂團隊做高水準原聲  《半生緣》是由上海懿合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影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數元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年代情感劇,劇作由楊亞洲執導,劉嘉玲、蔣欣、鄭元暢、郭曉東領銜主演。
  • 人類有哪些細思恐極的事情,看到第三個我都凌亂了
    1.人有能夠感知外面的器官,有眼睛能夠看到各種顏色和形狀的東西,有鼻子能夠嗅到花香等各種氣味,嘴巴能夠嘗到各種味道,耳朵可以聽到各種聲音,有時候就在想,如果某一天人類出現變異是不是也能夠長出另外一種感知器官,感知到大自然的另外一種人類未知的東西,畢竟大自然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感知不到它就不存在的
  • 《半生緣》: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愛不算什麼
    她在小說裡,基本上就沒有告訴你:愛有多麼美好,愛有多麼珍貴。她簡直就差點沒有赤果果告訴你:撤了吧,人間不值得。這與張愛玲的個人經歷有關,這也是我對胡蘭成無感的最大理由。遇到這不出世的才女,你能不能好好寵愛著?這都惟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你為什麼就給不了她?這並非是客觀使然,更多的還是這個男人不願意。
  • 《半生緣》原著:這三個細節,證明顧曼楨是真綠茶
    《半生緣》林心如電視劇版播出時,那時候我們很多人都還很小。正是由於年齡小,所以祝鴻才強暴顧曼楨那一夜,很多人都留下很大的陰影。久久不能釋懷。由於那個情節,我們對顧曼璐或多或少都是討厭的,甚至是恨的。很多年後,再看半生緣,對顧曼璐不恨了,有的只是對生活,對命運蒼涼底色的唏噓。相反,覺得顧曼楨其實有很大的綠茶屬性。而她的綠茶,直接導致了她的悲劇。顧曼楨的綠茶主要有三個方面,而這三個方面導致了她跟顧曼璐一樣的命運。
  • 新版《半生緣》造型華麗,但蔣欣的外形,確實不適合民國女學生
    新版《半生緣》造型華麗,但蔣欣的外形,確實不適合民國女學生 張愛玲筆下的愛情故事很多都被拍成了經典的電視劇,例如最近熱播的新版《半生緣》,以前也有過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就上一版林心如和蔣勤勤的《半生緣》而言,這部新版卻意外拯救了林心如的口碑,原因是,劇中顧曼璐和顧曼楨的扮演者,劉嘉玲的年齡、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