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萬物出岫。風水,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不少現代人在選擇住宅,裝修以及墓地時,會請來大師幫忙看看風水;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相信風水學說。在古代可不是這樣,大部分古人把風水看得比命還重要,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風水一詞,來源於晉代郭璞的《葬書》,書中云:「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清人範宜賓先生作注說:「無水則風到而飛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藏風之地為次等。可見風水之術也即相地之術,核心即是人們對居住或者埋葬環境進行的選擇和宇宙變化規律的處理,以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
中國有許多著名的風水建築,其中最具有風水意義的就數老北京四壇了。京有四壇,名喚:天、地、日、月,相互對照,是「皇家祭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呈對稱分布在紫禁城(故宮)的東南西北,日壇在東、月壇在西、地壇在北、天壇在南偏東,它們分別與先天八卦中乾南、坤北、離東、坎西成天南、地北、明日、夕月的方位相一致。其中天壇是號稱「天子」的古代帝王在陰極陽生的冬至日祭天的場所,其目的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連皇家都如此重視風水,可見風水學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了,那麼為什麼古人把風水看得如此重要呢?
其實,由於古代的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人們大多數是蒙昧的,出於對大自然的敬畏,古人大多認為命運是由天地主宰的。但他們並沒有放棄對自然的探索,在保持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下,古代中國人也試圖用自己的力量來影響自然,改變命運,而風水學正是他們找到的方法之一。
對於住宅的兇吉,《宅經》認為:「墓兇宅吉,子孫官祿。墓吉宅兇,子孫衣食不足。墓宅倶吉,子孫榮華,墓宅倶兇,子孫移鄉絕種。」而對於墓葬兇吉,《黃帝宅經》中這樣寫道「墓有四訣,商、角二姓,丙壬乙辛。宮、羽、徵三姓,甲庚丁癸。得的地宮,刺史王公,朱衣紫綬,世貴名雄。得得失宮,有始無終,先人受苦,子孫當兇。失地地宮,子孫不窮,雖無基業,衣食過充。 失地失宮,絕嗣無蹤,行求衣食,客氣蒿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故不可獨信命也。」
這些古文的主要意思是說宅墓風水的好壞會影響帶子孫後代的吉兇禍福,子孫命好的不可以忽視宅墓風水的影響,子孫命不好的可以通過改變宅墓風水來改變命運。
正是由於古人的這些思想,在整個古代,人們特別看重宅墓風水,使建築儘可能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期造福後世子孫。
對於風水學說,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來評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