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與路——「太陽花」指引下的狩獵民族的小康路

2020-12-22 活力內蒙古

「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和基層領導幹部,我倍感振奮的同時,也在深入思考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作為政協委員如何助力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信心,不停頓、不放鬆,結合實際工作,集智聚力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踐行好委員的使命擔當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取得最後勝利。

雄峻草原,妍輝綺彩,林峰蒼莽,馴鹿點點——這是位於大興安嶺南麓的我的第二故鄉——內蒙古呼倫貝爾扎蘭屯市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獵民村,一個清幽靜美的北國小村落。

作為一名鄂溫克族的全國政協委員,在我的眼中,綠意草原、白雲故鄉,不止是詩情,更多的是在詩情之外,那些曾崇拜太陽、執槍狩獵、逐鹿而居的同族,究竟是怎樣生活的。我的民族鄂溫克族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共有30587人。本世紀初鄂溫克族放下獵槍,生產方式由狩獵轉產為農耕和畜牧業。我在深入鄂溫克族自治旗和八個鄂溫克民族鄉調研後,了解到由於歷史欠帳多、底子薄、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等多種原因,面臨產業轉型壓力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尤其是民族地區地方財政困難問題突出,財政支撐經濟建設、支撐社會公共服務發展力度明顯不足。但鄂溫克族人的性格像鹿一樣,在山林裡向著陽光自由奔跑,卻從沒有放棄過明亮的希望,哪怕在零下30多度的黑暗密林裡,依然記得太陽的方向。執著、倔強、堅強,生活的困頓,從沒澆滅對未來的希望。

鹿對於鄂溫克人的意義是什麼?鹿是鄂溫克人的圖騰。野生的鹿是我們民族狩獵的目標,但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讓世代鄂溫克獵人狩獵時只允許打公鹿,不許打母鹿。家裡養殖的馴鹿是使鹿部落獵人賴以生存的工具和朋友。我記得我曾和採訪過我的記者說,「以前,獵民早晨見面時,最先問候對方家裡的馴鹿。」在國家出臺禁獵措施之前,如果馴鹿沒有回家,鄂溫克人會帶著列巴背著獵槍,沿著鹿蹄印到森林裡去尋找,經常需要幾天或者更久的時間……故事感人,現實卻是殘酷的。如何保護中國最後的馴鹿物種種群?如何改善獵民生活?如何傳承民族文化?在脫貧攻堅的路上,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

習近平總書記曾講到「要緊緊圍繞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多搞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當脫貧攻堅戰打響,借著內蒙古自治區精準扶貧如火如荼的草原春風,應當因地制宜,在大興安嶺北部地區的使鹿部落建

立馴鹿的養殖、繁育、保護基地,同時落實好馴鹿的養殖補貼和保險制度。在大興安嶺南麓地區,建立梅花鹿養殖示範區。激勵新一代的年輕人學習鄂溫克語和飼養鹿的知識,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

在今天也是當地脫貧攻堅的前線,我來到薩馬街鄂溫克族獵民村,看著村幹部指給我的方向:透過夏日午後的點點陽光,一處木刻楞房子在幾間高大的紅磚大瓦房的映襯下,顯出一種桀驁挺拔。恍惚間,竟然有一種遠古和現代交相輝映的悠遠感覺。但我意識到,我可不是欣賞詩情畫意美景的,「這是不是韓志明家?」「是啊,看這個木刻楞就知道了」村幹部笑著說道。「韓志明,木刻楞……」我想到了幾年前第一次見到他的情景,當時我的視線久久沒有從他臉上移開……

韓志明,瘦得眼睛深深陷進眼眶。光線昏暗的木刻楞裡,兩個孩子的衣服和身後的土牆一樣斑駁。見到我,孩子們有些不知所措,緊挨著站在一起,左腳搓著右腳。家裡沒一件值錢的家當,幾床被子攤在床上,破爛得像蜘蛛網。地上丟著幾個籮筐,大大小小20來個土豆就是全家人的口糧。

我眼裡看著,心中生出酸澀。幾百戶村民,三分之一都是家中破爛不堪。貧窮,這是歷史曾留下的一道難題,也是我們現在必須解決並跨過的一道關口。

「如果讓你生活變得好起來,你打算怎麼做?」

「想貸款買梅花鹿,發展養殖業!」

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獵民村黨支部書記白鐵生的回答有些急切,仿佛給他幾頭梅花鹿,立刻就能讓它們立在院裡吃草奔跑。

「除了貸款,你還需要別的幫助嗎?」

「不需要,別人能做的我一樣能做。」

這句話的聲音不大,可是卻在我心裡激起了一陣震蕩,這個村黨支部書記頓時在我眼裡變得高大起來。

和韓志明一樣的很多獵民村村民,在村委會和扶貧幹部的指導扶持下,充分利用國家民族政策壯大集體經濟。2019年該村利用少數民族發展項目50萬元資金,在原有特種養殖基礎上購入種公鹿及基礎母鹿,發展梅花鹿養殖,目前產值達到10萬元。

民族文化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獵民村兩委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找對路子」的思路,在落實好各項扶貧政策的同時,積極探索和傳承民族文化,助力貧困群眾致富增收。鄂溫克族崇拜太陽,狩獵文化和森林文化深深地根植於社會生活中。用牛、羊等各種皮毛製作的「太陽花」寓意溫暖吉祥。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獵民村鄂溫克族女同胞組建了這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通過走出去學習,學會後創新的思路,從小小的「太陽花」製作開始,先後創作出太陽花、撮羅子、樺皮盒、皮毛畫等6個系列、13個品種的民族手工藝品,帶動13名婦女就業。獵民村黨支部書記白鐵生給我們算了一筆帳,就拿「太陽花」製作來說,合作社提供原材料,小花5塊錢、大一點的是15塊錢成本,每個人一天除去收拾家務,最少都做十二三個,一天就能掙個百八十元。尤其是合作社還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研製出「十四冬」系列主題太陽花飾品,還根據客戶需求量身訂製珠子、寶石、玉石等高中低檔產品,滿足不同消費需求。

生活在改善,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斷傳承,這就是獵民村源源不斷的希望。精準扶貧,就要靠一個「幹」字,這是在我身邊的很多當地扶貧幹部經常說的一句話。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挺起時代的脊梁,黨領導的新時代長徵在獵民村同樣磅礴。學校、醫務室建起來了,昔日的土路被公路替代,新建的混凝土磚瓦房鱗次櫛比。用了3年時間,獵民村整體跨越了三四十年,成了一個脫胎換骨的新村。

如今,在「太陽花」的引領下,通過養鹿找到小康路的獵民村村民,在蓋起新居時,有些人依然保留了那個曾經住了很久的木刻楞,詩意之美和現實之思,文化傳承和守正創新正在這樣融合起來,融為一體——「情」與「美」,「魂」與「新」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支持和民族文化的水乳之交。在黨的民族政策的扶持下,聰明、勤勞、勇敢的鄂溫克族群眾已逐步摸索尋找到適合的生產方式,萬家燈火、富庶清平也孕育了新時代鄂溫克民族新的時代之美。

「米替尼古榮,額日額都,米替尼阿米德日樂,俄日埃呀……」(鄂溫克語音譯: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富裕起來的鄂溫克族同胞向我講述內心的幸福。我將和我的族人一起見證:整體告別貧困,全面邁入小康。此情此景,讓我不勝感慨。

——美哉,太陽花、鹿與路!

——壯哉,歷史跨越之後的民族進步!

——偉哉,人類脫貧的傳奇!

作者:杜明燕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副市長

來源:中國政協雜誌

相關焦點

  • 文學梗-路在腳下(鹿在蕉下)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啦啦…---摘自電視劇《西遊記》主題曲有高人把《紅樓夢》和《西遊記》混搭著玩。諧音神轉折---「敢問鹿在何方?」「鹿在蕉下。」黛玉笑道:「古人曾雲『蕉葉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隻鹿了?快做了鹿脯來。」眾人聽了都笑起來。路在腳下,鹿在蕉下。嗯,蕉葉覆鹿,原來是死鹿一條,走頭無鹿呀。
  • 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宋仕華的非遺傳承路
    今年53歲的宋仕華從2004年開始製作皮毛畫,隨著對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她深深地喜歡上了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手工藝製作。作為非遺傳承人,她在敖魯古雅鄉開辦了訥克勒斯藝術坊,主要傳授馴鹿皮剪刻畫、樺樹皮畫、骨制飾品、太陽花、鹽袋包、北方狩獵民族傳統服飾等工藝製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班彥村開通幸福路
    以前住的是山上的土坯房,房間又矮又暗;路不好,娃娃們出門上學不方便;難得吃上新鮮蔬菜,人們天天躺在土窩窩裡都懶得動。」因為窮,人變得越來越懶;因為懶,生活變得越來越窮。班彥村村民陷入了貧窮的怪圈裡。那麼,班彥村是如何從山上搬進山下的班彥新村的?班彥村駐村第一書記、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幹部袁光平講述了增減掛鈎政策發揮的巨大作用。
  • 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的「小康路」
    張浪 攝中新網涼山8月31日電 題: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的「小康路」記者 賀劭清 張浪「以前上學天不亮就要起床,沿著陡峭山路走3個小時,才能到最近的公路搭車。」30日午後,四川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初二學生阿達麼色牛提著行李和同學在村口搭乘接她們去縣城中學開學報到的麵包車時,特意用手機拍下了村外高聳入雲群山。
  • 江蘇東海:「晶彩」農路讓小康成色更足
    如今,羽雙路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鄉村風景線。既方便了百姓出行,更帶火了各色農業經濟,讓當地農民的小康生活成色更足。  羽雙路全長9.6公裡,沿途設置了驛站服務區和停車區,為遊客提供停車、購物、如廁等多項服務。車輛和行人隨時可以停靠在這裡,休閒小憩、欣賞風景、拍照合影。因為環境好、風景美,這條農村公路已成為當地的「網紅路」,許多城裡人沿路來「打卡」。
  • 《怪物獵人 世界》&《巫師3》聯動任務 古代鹿首精狩獵心得
    《怪物獵人 世界》&《巫師3》聯動任務 古代鹿首精狩獵心得 2020-02-25 11:16  遊戲時光VGtime
  • 江西老表鄧師傅的山西晉城小康路
    (原標題:江西老表鄧師傅的山西晉城小康路)
  • 柏油路「戶戶通」霑化區把「小康路」修到家門口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柏油路戶戶通達,小康路越走越寬。」走進「中國冬棗第一村」濱州市霑化區下窪鎮東平村,首先映入眼前是一條條乾淨整潔通村柏油路,一路直下,就來到了大片冬棗採摘園。今年9月份,趕在冬棗收穫前,霑化區交通運輸局對東平村繞村通園6.15公裡道路進行了硬化升級改造,為冬棗走出去、百姓富起來鋪就了一條條富美的產業路。「東平村南北東西為330米見方,東西路3條,寬11米,南北巷8條,寬6米。村內道路3630米,已全部硬化,實現高標準戶戶通。」
  • 拉薩民族路、羅布林卡路實施交通管制
    市民族路及羅布林卡路單側進入封閉式施工階段,2018年5月18日至2018年8月5日期間,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在該路段實施交通管制。實施交通管制的具體路段為:民族路(民族路與加措路交叉路口以南至民族路與羅布林卡路交叉路口以北)西側、羅布林卡路(羅布林卡路與民族路交叉路口由東向南左轉彎車道封閉)。為此,我市部分公交線路在相關路段的行駛受到影響。拉薩市公交運營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部長表示:「在實施交通管制的路段一共有5條公交線路受到影響,分別是2、8、13、14和24路。
  • 鋪就富民小康路 ——臨汾市「四好農村路」建設記略
    、吉縣旅遊公路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目前,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正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攻堅克難的韌勁魄力,苦幹實幹巧幹加油幹,高質量高標準強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確保到2020年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農村交通運輸網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 紅領巾尋訪小康路——善成學子走進林洋能源
    近日,啟東市善成小學的師生們來到林洋能源開展「紅領巾尋訪小康路」活動,啟東市民營經濟關工委周漢忠主任、林洋能源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員出席了活動師生們在林洋能源黨委書記沈輝的帶領下,……在林洋能源電錶車間,同學們興奮不已,在工作人員的悉心講解下,孩子們心中的疑問一一得到解答。
  • 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走出靠林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走出靠林致富路內蒙古地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2014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阿爾山市考察時指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守住生態底線,保護好生態就是發展。阿爾山自然風光四季都很美,阿爾山的旅遊業一定會火起來。」
  • 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
    【江蘇消息】為讓隊員深入了解黨的十九大以來,家鄉文化、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8月22日下午,海安市白甸鎮中心小學五中隊的部分隊員在輔導員的帶領下,在輔導員的帶領下,隊員們很快來到了期待已久的尋訪第一站——甸上號子傳習所。
  • 陳清閣:一個貧困戶的小康路
    今天,分享的是一個貧困戶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從絕望走出困境、走上脫貧、邁向小康的脫貧故事。陳清閣40剛出頭,是河南省唐河縣湖陽鎮馬灣村一個貧困戶,一家三口,母親年邁多病,兒子在縣城讀高中。脫貧路上,他困難面前不低頭,自主創業謀幸福,「不等、不靠、不要」,以頑強的毅力、不屈的精神,用勤勞和智慧,巧手育出「幸福花」,雙腳趟出小康路。「是黨和政府救了我全家,給了我溫暖,給了我希望,讓我全家享受多項扶貧政策和幫扶,並給了我第二次創業機會。如今,我體面地生活,像正常人一樣用勤勞和智慧擺脫了貧困,甩掉了窮帽子,拔掉了窮根子,走上了致富路。
  • 我們的小康路:中國東部富裕村——塘栖村的小康口述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塘栖人乘時代東風,在邁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斷奔跑。從均已七旬高齡的老書記、「米塑」非遺傳承人,到率先開辦個私企業嘗「頭啖湯」的致富帶頭人、以村為家的村書記「領頭雁」、置身美麗經濟的鄉村新青年,再到來此學習致富經驗的中西部省份掛職村幹部,塘栖村的小康歷程由他們寫就並敘述,言語滿懷深切感觸。
  • 在山西永和,有這樣一條最美風景路,也是小康致富路和鄉村振興路
    在山西永和,有這樣一條最美風景路,也是小康致富路和鄉村振興路 2020-11-0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影小康路 | 無錫甜味 幸福滋味
    「蘇」影小康路 | 無錫甜味 幸福滋味 2020-12-20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原創詩歌:太陽花!
    》文/宋海英據說太陽花有七種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我說太陽花比太陽更多了一種生命的綠色不是太陽名字卻與太陽有緣不能像太陽一樣閃閃發光卻在陽光下茁壯成長太陽花啊太陽花迎著太陽開放生命的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映射著太陽的光芒孕育著一個個夢想那綠色的葉曼託起的一朵朵花蕊不正是一個個明天的太陽2、《路》文
  • ...同心共築小康夢 ——香格裡拉市虎跳峽鎮增進民族團結促進脫貧...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地處金沙江岸的香格裡拉市虎跳峽鎮處處彰顯出了「峽谷山間黨旗紅、兄弟民族一家親」的別樣風採。切實要求各族群眾牢固樹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團結一家親、牽起手來創增收」的同舟共濟新理念,創造出「脫貧路上手拉手、增收路上心連心」的團結上進強勁頭。
  • 本溪:掌握養鹿技術 帶動農民走上致富路
    「俺養鹿十幾年,雖然辛苦,但讓俺掙了大錢。遠的不說,去年俺賣鹿茸掙了20萬元,賣16頭小鹿掙了10萬元,賣11頭種鹿又掙了29萬元……」在桓仁滿族自治縣八裡甸子鎮大南溝村村民周永剛、丁志紅夫妻6000多平方米的鹿場邊,老周細數他家的養鹿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