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班教室裡,大屏幕展現著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伴隨著帶有小鳥叫聲的輕音樂,學生們聲情並茂地朗讀《鳥的天堂》,身臨其境感受文本。
這是大朗鎮巷頭小學運用信息化技術教學的一幕。近年來,該校運用網際網路信息化技術打造「創e教育」品牌,從智慧管理、智慧課程、智慧課堂、智慧評價、智慧環境等方面豐富了鄉鎮小學的新內涵,走出了鄉鎮小學的突圍之路,呈現了鄉鎮小學新樣態。
日前,大朗鎮巷頭小學開展2020年「創e教育」品牌學校展示活動,探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鄉鎮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樣態。
鄉鎮小學「創e教育」突圍
緣何提出「創e教育」品牌的建設?
大朗鎮巷頭小學校長葉豔蘭說,主要是基於新時代教育內涵發展的現實需要、源於學校歷史厚積之下個性薄發的選擇、對接東莞區域教育改革的特色主張等三大背景而做出的選擇。
葉豔蘭校長
作為一所在東莞中部地區有著較好辦學效益和辦學質量的省一級學校,巷頭小學也面臨著辦學理念亟待提煉、生源背景複雜、教師職業倦怠明顯等諸多困境。如何創造性地在學校的辦學行為中培育好學生的核心素養,亟待個性化的應答與創造性的實踐。
另一方面,巷頭小學有著超過九秩的辦學歷史,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如何在90餘年的「厚積」之上找到學校突破的「薄發」方向,將老校辦出新貌,切實加快學校現代化的進程,成為學校必須直面的現實命題。
最有利的天時是2014年東莞提出在教育系統全面實施「網際網路+教育」戰略,全力推進「東莞慧教育」建設。從近年的莞式慕課、大朗推進平板教學實驗班工程來看,信息化不僅引起了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更引起了教育從目標、內容、結構、時空、評價等的連鎖變化。
基於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教育宏觀語境下,「創e教育」應運而生。
培養未來社會「創 e 人」
巷頭小學堅持「老校新辦創特色,立本朗行樹品牌」的思路,全力打造「創e教育」的學校品牌,重新定義了鄉鎮小學的內涵。
在「創e教育」理念下,該校以目標清晰引領、內容重點拓展、實施路徑創新、評價體系科學為課程運行機制,學校的課程文本化、活動化、數位化多種樣態並存,線上線下、室內室外、雙線雙師、長短微課融合展開。
葉豔蘭介紹,雖然各個學科的課堂模式不盡相同,但都追求「創e慧學課堂六要素」:讓學生有先學的行為、教給學生行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有活躍思維的有效對話、有充滿童趣的學科活動、有主題明確的小組分享、有現代媒體手段的應用。
「創e教育」如何落地?
從學校層面來講,共建學習環境,實現無線校園、移動物聯網的校園網、創e教室、泛在學習空間、智能安防校園;共享服務體系,建設個性化網絡學習空間、體系化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協同學習社群;共融特色項目,開發AR/VR科學創e項目、STEAM教育創e項目、創客課程創e項目和雙線雙師課程創e項目。
對於教師而言,通過創意教學應用和創意教研模式的變革,讓教師的數位化學習能力、網絡研修能力、社群協作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項目式教學能力、數據分析與應用能力等信息技術能力素養突出。
通過學校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通過尚德立行、樂學開智、強體健身、審美雅趣、慧創致用五大舉措培養「569」未來社會「創e人」。
設施設備建設處於省市領先水平
雖然巷頭小學的品牌集中培育期只有一年的時間,但是品牌學校建設一直是巷頭小學的追求。葉豔蘭說,這一年的時間裡,學校主要做了借智高端、問計專家學者等工作,推進學校的軟硬體建設。
據介紹,目前該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進一步梳理了辦學思想、完善了學校的頂層設計,學校辦學環境更優,泛在、靈動、智能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應用模式已初步建立。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水平更高了,增加了一位市教學能手。值得一提的是,巷頭小學擁有鎮級以上教學能手,佔全校老師59.5%,屬於全鎮之首。
目前,巷頭小學21個教學班全部安裝教學一體機和班級智能電子班務欄;擁有6個班的平板教學設備(學生一人一部平板)、教師人手兩臺電腦(一臺平板、一臺桌上型電腦);學校配置了多功能室、電腦室、網絡主控室、自動錄播室、音樂室、美術室、隊部室、醒獅室等配套功能室共16間,以及機器人創新室、模型活動室、科學創客室、AR創意實驗室等創新實驗室4間。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功能室均配備了教學平臺,學校網絡、WIFI全覆蓋,校園內實現萬兆網絡到桌面並將網際網路出口速率升至千兆,為信息化教學提供了課程設備支持。此外,該校建立了8個教學與管理應用平臺,例如翻轉課堂應用平臺、電子班務欄班級管理平臺、教育資源雲平臺、寫字教學平臺、釘釘辦公軟體等。目前,該校的硬體基礎完備,設施設備建設處於省市領先水平。
「巷頭小學品牌學校的建設目標非常明晰,建設策略非常的系統,建設的成果也非常的豐碩。」在現場觀摩了品牌展示課的廣東省高校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華南師範大學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謝幼如說,學校通過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和創新應用,展現了一所鄉鎮小學的成長創新發展之路。她建議巷頭小學發揮品牌效應,把握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努力構建後疫情時代創新的智慧課堂。
品牌開放日活動當日,崇文小學、黃草朗小學與巷頭小學三校籤訂了信息化聯盟校協議。
■ 對話
未來:多層面、全方位
推進信息化技術和思維的運用
記者:學校在品牌創建過程中提出「創e教育」,具體有什麼內涵?
大朗鎮巷頭小學校長葉豔蘭:我們的「創e教育」,「創」一指創新,國家的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二指開創,學校所處地巷頭社區有著敢為人先的開創精神;三指創意,學校自身90多年辦學歷程,一直守正出新,做創意之事。
「e」也有三層意思,一是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的代言詞,寓意信息意識和技術運用能力強;二是單詞Enjoy的第一個字母,寓意享受探索、學習、創造的樂趣;三是諧音「意」,寓意「創意」,學校會全力給每一位師生提供富有創意的學習與生活。
「創e教育」就是運用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建設以兒童發展為中心的創e教學支撐環境,探索泛在、靈動、智能的教育教學新環境與應用模式,讓兒童更多地享受學習與創造的樂趣。用「創e教育」呈現面向未來的鄉鎮小學新樣態,培養具備「五有六能九個一」的未來社會「創e人」。
記者:在品牌學校培育深入推進階段,學校如何在尋求更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的突破?未來的發展設想如何?
大朗鎮巷頭小學校長葉豔蘭:未來,巷頭小學將不忘立德初心,牢記樹人使命,通過不斷釐定和完善學校的理念體系,推動學校文化實現深度重構,從而引領學校辦學舉措的持續創新,在管理、德育、課程、教學、環境等多層面全方位深入推進信息化技術和思維的運用,大力培養師生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關鍵能力和綜合素養,系統詮釋未來優質「創e」學校的基本樣態與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創e」品牌的輻射引領作用,為我國廣大鄉鎮學校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參照與示範。
文字:潘少婷
攝影:黃鈞波 視頻:黃鈞波
編輯:鍾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