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台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赴石橋頭小學對台州市STEM教育種子(培育)學校進行集體調研,溫嶺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方向東和教研員、以及STEM教育種子(培育)學校的校級領導參加。溫嶺市9所台州市STEM教育種子(培育)學校就學校STEM教育課程設置、項目內容、資源建設等進行匯報。
01學校匯報 精彩紛呈
溫嶺中學江勇在《溫嶺中學STEM教育項目介紹》中從學校文化、STEM教育資源的建設、STEM教育的師資、STEM教育的課程設置入手,展示了溫嶺中學在STEM教育方面的開展情況。
溫中實驗學校朱榮華在《溫中實驗學校STEAM教育匯報》提到學校本著「拓展每一個孩子的創新思維,提升每一個孩子的科技素養」的理念,激發孩子「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將課程分為「普及型」「拓展型」和「創新型」三種類型。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課程小組骨幹力量進行培訓。
箬橫鎮中郭莜薇在《教育機器人STEM教育開展情況簡介》中從基本信息、課程理念、師資隊伍、課程設置等多方面,講述了學校開展機器人STEM教育的情況,並計劃在2021年做好實驗室建設、開發教材、等級提升、教學科研、師資培訓。
溫嶺市素質教育實踐學校鄭曉楓在《STEAM「四色」課程建設》中提出學校借鑑STEM教育理念開發的,集實踐性、探究性、開放性為一體,涵蓋綠色生態、藍色科技、紅色人文和黃色安全四大領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並對未來的2021年提出了自己學校的工作計劃。
方城小學王海勇在《2020年方城小學STEM種子學校建設匯報》中介紹了該校在這一年中關於STEM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該校建成的STEM課程群2.0(信息化背景下的STEAM課程、學科背景下的STEAM課程),希望下一年能推進五年級童心知校園之校園測繪趣味多,開發「方城梧桐」校本特色STEAM課程,實施師資隊伍提升計劃,進行課程體系框架調整,舉辦STEAM教育成果展示會。
三星小學孔美壯在《三星STEM:基於成長賦能的幸福向量》講到學校從「境課程」「情課程」與「逸課程」的三維課程體系中,突出「原生命」與「創未來」的價值導向,與水文科教相融合,穩步推進水文STEM教育。讓學習(Study)、真實(Treu)地發生,藉助網絡平臺(ePlatform),以更豐富(More)的形態持續推進STEM教育,為學生的幸福成長而傾力。
九龍學校(小學部)周秀萍在《STEAM課程建設,助力龍仔成長》中,從STEM教育的前期探索、STEM教育的獲獎成果、STEM教育的場地建設、STEM教育的課程規劃四個方面講述了該校STEM教育的做法。
潘郎小學金艇在《STEM教育工作匯報 從「0-1-X」開始,且行且思考》中從他們學校的培養目標「志德兼備 智能兼求」,學校的場館「媲美市場 動感現代」,學校的隊伍建設「愛生精業 樂教向美」,學校的課程「引用平移 融合創造」這四個方面講述了他們學校對於STEM教育的理解。
石橋頭小學郭紅燕在《文理融合 實踐創新》中圍繞「借STEM教育之意,讓孩子把興趣投向志趣;借STEM教育之意,讓孩子們把能力從融合向融創升級;借STEM教育之意,讓孩子立正之氣,立正之使」這三大理念釐清學校的STEM教育的發展脈絡,以及以後的規劃。
02專家引領 精準把脈
來自台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的專家們對九所學校進行了指導,他們對這些學校在STEM教育的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做的積極探索給予充分肯定,對在推進STEM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
最後,台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副院長郭君瑞做總結髮言。他非常贊同各校對STEM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並提出了3點建議:(1)定位要準,學校領導要做好頂層設計,做好STEM教育的發展規劃;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瞄準幾個尖子學生;要跨學科開展,適當增加科學、工程等在STEM教育中的分量。(2)項目推進,要平移一些優質STEM課程,著力打造有學校特色的STEM教育項目,促進學校STEM教育優質化、特色化發展,積極開展學校STEM教育的學生個性化評價研究。(3)資源保障,各校要依據學校實際,加大師資隊伍、STEM教育場館和課程建設等方面的投入,確保STEM教育有效實施。
03實地考察 方法指導
台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一行對石橋頭小學、方城小學和三星小學進行實地考察,對於3所學校在空間資源方面給予了很大的肯定。
STEM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一種重實踐、跨學科,區別於傳統的注重書本知識的單一學科教學的教育概念,它打破了傳統教學孤立地傳授學科知識的做法,強調跨學科學習,擺脫了傳統意義上的「課本」,轉而面向現實中的具體問題或項目,探究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強調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注重培養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