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巷頭小學被認定為市品牌學校

2020-12-15 東莞日報i東莞

■學生正在認真體驗創e學習的樂趣

近日,東莞市教育局舉行第二批品牌學校暨第三批品牌學校培育對象發布儀式,發布了東莞市第二批品牌學校和第三批品牌學校培育對象名單。據了解,東莞市第二批品牌學校共有30間學校,大朗鎮巷頭小學位列其中。此前,大朗鎮中心小學已經被認定為東莞市第一批品牌學校。另外,此次發布會還公布了東莞市第三批品牌學校培育對象名單,共有60間學校入選,大朗實驗小學、大朗中學、大朗第一中學榜上有名。

據了解,巷頭小學多年來堅持塑造創e教育品牌,運用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創造鄉鎮小學新內涵,讓兒童更多地享受學習與創造的樂趣,用創e教育呈現面向未來的鄉鎮小學新樣態。該校通過推行新優質激潛慧童工程,彰顯「立本朗行」的辦學理念,進行優質學生形象設計,培育尚德行、樂學習、善思考、慧創新、強體魄,初步具有全媒體素養的未來社會創e人。運用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讓孩子們享受教育的樂趣,把學校建設成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創e教育」品牌學校。

■巷頭小學全景

先利其器

設施設備處於省市領先水平

自1929年建校以來,大朗鎮巷頭小學已經跨過了91年辦學春秋。「基於新時代教育內涵發展的現實需要,為了更好地對接東莞區域教育改革的特色主張,學校決定以『老校新辦創特色,立本朗行樹品牌』為辦學思路,通過深入探討,多方論證,集思廣益,決定全力打造『創e教育』的學校品牌。」巷頭小學校長葉豔蘭告訴記者,借力「網際網路+教育」背景,該校開始走「教育與科技同行」的內涵發展之路,以「教育信息化」為突破口促進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重新定義小學教育新內涵。

在「創e教育」品牌理念體系中,所謂「e」,一方面是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的代指,指學校的特色品牌建設既以信息化等新興技術為手段,又著重培養師生的信息化能力與思維;另一方面是指英文單詞enjoy的第一個字母,寓意學習有著其自身的樂趣,指學校的特色品牌建設遵循認知規律,將師生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體驗與感知放在重要位置。「還有最重要的一層寓意,它的諧音是『意』,寓意有創意,我們學校品牌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努力給每一位師生帶來有創意的學習與生活。」葉豔蘭笑言。

何謂「創e教育」,葉豔蘭給記者作出了更加專業的解讀。即以教育教學信息化為突破口,注重通過系統、科學、充滿樂趣又富有個性的,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的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師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思維,來引導師生做創意之事,育創新之才,求創造之成。「創e教育」可謂是學校「立本朗行」辦學理念與網際網路+融合的時代產物。

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基礎,依託各類智能設備及網絡,巷頭小學多年來積極開展「創e教育」品牌建設。目前該校19個教學班全部安裝教學一體機和班級智能電子班務欄;擁有6個班的平板教學設備(學生一人一部平板)、教師人手兩臺電腦(一臺平板、一臺桌上型電腦);學校配置了多功能室、電腦室、網絡主控室、自動錄播室、音樂室、美術室、隊部室、醒獅室等配套功能室共16間,以及機器人創新室、模型活動室、科學創客室、AR創意實驗室等創新實驗室4間。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功能室均配備了教學平臺,學校網絡、WIFI全覆蓋,校園內實現萬兆網絡到桌面並將網際網路出口速率升至千兆,為信息化教學提供了課程設備支持。此外,該校建立了8個教學與管理應用平臺,例如翻轉課堂應用平臺、電子班務欄班級管理平臺、教育資源雲平臺、寫字教學平臺、釘釘辦公軟體等。目前,該校的硬體基礎完備,設施設備建設處於省市領先水平。

■精彩的創e課堂

■學生正在認真體驗創e學習的樂趣

教學創新

構建「創e善學」課程體系

鑼愈擊愈緊,鼓愈敲愈密、人愈翻愈險、獅愈跳愈高,踢跳翻蹬、立臥滾抖、勇猛憨厚、驚險逗趣的演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由醒獅出洞,到整裝待發再到頂天立地、雙獅搶球,滿載而歸,巷頭小學醒獅團贏得了來賓的掌聲與喝彩。

醒獅和木偶戲等表演性非遺項目,是巷頭小學精心開發的拓展型課程。圍繞「塑創e教育品牌,辦面向未來的創e學校,培養未來社會的創e人(具有信息技術能力和思維的創新人才)」的發展目標,大朗鎮巷頭小學探索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創e課程。除了設置了語文、數學等基礎性課程,該校還設置了統攝性課程,包括AR\VR科學課程、STEAM課程、創客課程、雙線雙師課程、學科校本開發課程。此外,巷頭小學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辦學理念,設置了涵蓋大拇指習慣養成課程、德育特色活動課程、校外研學式課程、巷頭文化體驗式課程、走班式社團活動課程、萌獅節文化課程等拓展性課程。

「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在特色課程裡鍛鍊動手動腦能力,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改善學習方法,學會認識自我、表達自我、發展自我,努力成長為一個與時俱進的全面發展的創e人。」大隊輔導員劉寶富說。據了解,從2005年起,巷頭社區和巷頭小學共同努力,率先在巷頭小學普及醒獅技藝,並成立武術醒獅社團,聘請了具有「兩廣獅王」「國際金獅王」之稱的中山永寧龍獅武術團團長郭謙榮師傅主教至今,此舉在全市尚屬首例。而大朗木偶戲項目則邀請該非遺項目傳承人陳紹初教學。陳紹初從18歲開始學習木偶戲,與木偶戲結緣超過半個世紀,在木偶戲傳承和創新上作出了巨大貢獻。

堅持「以兒童發展為中心」的課程價值觀,通過信息技術環境的打造、技術的運用,巷頭小學努力推動課程體系建設的科學化、泛在化、智能化、融合化。在技術手段上,該校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優勢,打造「學科課程+微課、慕課、電子書包教學和一體機技術創新運用」的課程實施新路徑。從2017年起,該校積極探索大數據課堂模式、借力雙線雙師開展英語主題學習、引進學科APP,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學科融合創新模式等,創新了慕課課堂教學。

巷頭小學通過國家課程打基礎,校本課程育特長,活動課程展風採,致力整合課程,形成了創e特色課程體系。據統計,該校每學期平板常態應用課共計300多節次,逐步建構起基於主題學習的小學語文新課堂模式、基於翻轉課堂的小學數學新課堂模式、基於雙線雙師的小學英語新課堂模式等學科教學新模式,使得學生成長路徑日趨多元。

重視科研

建設「創e明師」成長機制

在近期東莞市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培訓第1期骨幹教師培訓活動教學成果挑戰賽中,東莞市第四批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巷頭小學的老師程馬峰所帶領的教師隊伍過關斬將,一舉拿下了冠軍。據了解,每場挑戰賽分為1分鐘自動運行階段和4分鐘手動運行階段。在自動程序比賽環節中,程馬峰編程控制的工程車以獨特路線迅速為隊友取得彈藥支持,讓「敵方」吃盡苦頭。

東莞市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培訓第1期骨幹教師培訓活動為東莞的人工智慧教育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程馬峰在培訓中積極主動學習前沿的人工智慧知識,為學校培養出能遵循信息化學習的文明規劃、能運用信息化手段主動自學、能在信息化環境下與他人積極互動、能藉助信息化技術探索與解決相關的學習問題、能在信息化環境下發展與展示自己的興趣與特長、能在創e學習中嘗試創新並有所呈現的「六能」創e人打下堅實基礎。

為了培養創e型教師,巷頭小學推進信息技術與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從融合應用到創新應用轉變,探索基於翻轉課堂的基礎上泛在、靈動、智能的教育教學應用模式。此外,推動教育信息化學習共同體和學科建設和交叉學科建設,探索基於平臺的區域教研模式。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不斷地提升,德藝雙馨的專業化教師團隊正在形成。截至2020年,該校共有52名教師,市學科帶頭人3人,市教學能手10人,鎮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鎮學科帶頭人12人,鎮教學能手7人。學校數學、英語、信息技術教研組均被評為東莞市先進學科教研組。

該校歷來重視教育科研工作,以課題帶動教學研究,全校科研氣氛濃厚。2015年,巷頭小學課題《「網際網路+」背景下鄉鎮小學「5N」教育信息化的實踐研究》入選東莞市第二批精品課題。三年來,學校抓住課題研究項目,從科技環境新體驗、學生學習新方式、學校管理新策略、課程建設新體系、課堂教學新模式等展開實踐研究。在研究中,巷頭小學延伸了眾多全國、省、市、鎮立項課題。

「2009年至2019年期間,我們學校鎮級立項課題14個,市級立項課題14項,省級立項課題3項,國家級立項課題2項。」葉豔蘭說。2017年,課題《基於資源服務體系的小學學科微課教學模式研究》入選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的應用模式創新與規模化推廣策略研究》的子課題。近三年,巷頭小學獲獎論文市級以上26篇,鎮級29篇,發表各級報刊、論文10篇。每年教師慕課、微課、課例、論文、教學設計等個人獲獎、稱號近200人次。

特長培養

實施「創e慧童」工程

巷頭小學聚焦「創e教育」品牌,在國家課程和學科教學之外,主要以五大策略促進學生在全面規範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個性提升和特長發展,培育五育並舉的「五本六能九個一」未來社會「創e人」。

「5」即「學生綜合素養五本」,包括德、智、體、美、勞;「6」即「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六能」,能自覺遵守信息化環境下的文明規範,正確地評價、甄別信息,藉助信息技術探索和解決相關的學習問題,在信息化環境下發展和展示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具備符合資訊時代的國際視野和理解能力,創造性地使用信息技術實現特定目標。「9」即學生學科素養培育側重「九個一」量化,有一顆善良友愛之心、寫一手好字、掌握一種思維方法、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懂得1到2項體育技能、學會1到2種藝術技能、有一項得意的小發明、深入研究一項毛織主題、熟練應用1到2種電腦軟體。

其中「五本」是對應五育並舉要求下學生綜合素養的校本化表達,「六能」是基於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呼應學校「創e」品牌建設和培育目標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要求,「九個一」是學生學科素養側重的量化要求。

此外,巷頭小學通過對信息技術軟硬體的科學應用,開發和完善促進學生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發展的「346創e課堂」。「3」即在課堂教學流程上抓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拓展學習;「4」即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大力培養學生的認知、合作、創新、職業能力;「6」即在課堂教學的要素上切實做到六個要:一要讓學生有先學的行為,二要教給學生行而有效的學習方法,三要有活躍思維的有效對話,四要有充滿童趣的學科活動,五要有主題明確的小組分享,六要有現代媒體的手段。

「346創e課堂」培養學生使用省市建設的網絡學習空間。鼓勵學生開設個性化網絡學習空間,讓學生根據興趣加入專業學習社群,如喜歡3D創作的學生,可在3Done青少年三維創意社區中交流,發布自己的作品,欣賞他人作品。

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路徑和體系日漸完善,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信息技術能力不斷提升。每年師生參賽獲獎近500人次,取得優異的成績。2015年該校接受央館互聯創未來項目專家測評,師生的微課應用、課前學習、優化教學形式、個性化學習、教學信息管理、過程性評價等均高於項目學校均值。

作為一所普通鄉鎮小學,巷頭小學聚焦信息技術,被評為「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全國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培訓基地」「央館互聯創未來聯盟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等。經過多年的發展,巷頭小學「創e教育」辦學理念體系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接下來,該校將會為建設成為「東莞市中部地區素質教育標杆學校」的辦學目標繼續堅定前行。

知多D

品牌學校是在現有的特色學校基礎上培育起來的一批兼具先進辦學理念、鮮明辦學特色、內涵發展、辦學成效、良好社會口碑的學校。品牌學校培育是東莞教育擴容提質系列工作的一項重點,目的在於整體提升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真正讓老百姓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項目自2018年啟動,至今已遴選出120所品牌學校培育對象、認定60所品牌學校,湧現出一批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成效突出、內涵式發展、社會口碑良好的品牌學校,並在實現品牌輸出、輻射帶動發展方面做出有益探索。此前,大朗鎮中心小學已經被認定為東莞市第一批品牌學校。

文/李健武 通訊員 黃偉英

大朗供圖

相關焦點

  • 大朗巷頭小學榮獲教育部2019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
    這是巷頭小學繼2012年獲得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和2017年獲得教育部「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培訓基地」之後,獲得的第三個國家教育部的殊榮。此次2019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優秀學校評選由教育部辦公廳牽頭組織,據悉,大朗鎮巷頭小學是東莞市目前唯一一所入選學校,可謂是東莞教育界的「獨苗」。
  • 中堂中學被認定為東莞市第二批品牌學校
    中堂中學被認定為東莞市第二批品牌學校;中堂鎮中心小學與中堂鎮實驗中學被認定為東莞市第三批品牌學校培育對象。品牌學校培育是推動東莞市教育擴容提質、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項目自2018年啟動,至今已遴選出120所品牌學校培育對象、認定60所品牌學校,湧現出一批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成效突出、內涵式發展、社會口碑良好的品牌學校,並在實現品牌輸出、輻射帶動發展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 品牌學校∣大朗鎮巷頭小學:借「創e教育」培養未來社會「創e人」
    日前,大朗鎮巷頭小學開展2020年「創e教育」品牌學校展示活動,探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鄉鎮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樣態。鄉鎮小學「創e教育」突圍緣何提出「創e教育」品牌的建設?通過學校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通過尚德立行、樂學開智、強體健身、審美雅趣、慧創致用五大舉措培養「569」未來社會「創e人」。設施設備建設處於省市領先水平雖然巷頭小學的品牌集中培育期只有一年的時間,但是品牌學校建設一直是巷頭小學的追求。
  • 莞村小康路④|「中國毛織第一村」大朗巷頭:40餘年產業集聚,織就...
    從20世紀80年代家庭作坊裡的手搖織機,到90年代中期廣東毛織市場建成開業,吸引全國知名原料廠商前來安營紮寨,建成較為完善的行業體系,再到2001年大朗創辦第一屆「織交會」,開始轉型升級之路,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從生產基地向現代毛織商貿城轉變……如同所有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城市一樣,在產業發展的引領之下,巷頭社區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 東莞再增30所品牌學校,有你家孩子就讀的嗎?
    品牌學校培育是推動東莞市教育擴容提質、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項目自2018年啟動,至今已遴選出120所品牌學校培育對象、認定60所品牌學校,湧現出一批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成效突出、內涵式發展、社會口碑良好的品牌學校,並在實現品牌輸出、輻射帶動發展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 中堂中學被認定為市品牌學校
    11月20日,東莞市第二批品牌學校暨第三批品牌學校培育對象發布會在東莞市教師發展中心舉行。其中,中堂中學被認定為東莞市第二批品牌學校,中堂鎮中心小學與中堂鎮實驗中學被認定為東莞市第三批品牌學校培育對象。據了解,品牌學校培育是推動東莞市教育擴容提質、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
  • 東莞市第二批品牌學校名單出爐!您家的上榜了嗎?
    資料圖東莞再增30所品牌學校 60所培育對象學校東莞市第二批品牌學校包括↓>小學(16所):莞城建設小學、橫瀝鎮中心小學、南城陽光第七小學、東城虎英小學、鳳崗鎮油甘埔小學、樟木頭鎮實驗小學、厚街鎮中心小學、大朗鎮巷頭小學、虎門鎮中心小學、南城陽光中心小學、道滘鎮新城小學、石龍鎮中心小學、塘廈第一小學、萬江中心小學、常平鎮第一小學、麻湧鎮古梅第一小學中學(14所):市第五高級中學
  • 大朗籃球獲《人民日報》點讚 「籃球名片」熠熠生輝
    記者深入了解發現,大井頭、巷頭、蔡邊、松柏朗、求富路、石廈、松木山等10多個村(社區)紛紛推出了暑期籃球公益培訓,聘請專業教練免費指導社區青少年打籃球,並從中挖掘了籃球好苗子。在籃球氣氛濃厚的大朗,公益籃球培訓大受歡迎。「今年,我們社區推出了100個免費參與籃球培訓的名額,消息一放出去,不到兩天就報滿了。」
  • 大朗巷頭社區警務室:以「情、理、法、德」化解群眾糾紛
    今年以來,大朗巷頭社區民警成功調解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35起,其中127起為較大的經濟和租賃糾紛,有力保障了轄區和諧穩定。據統計,巷頭社區各類糾紛求助類警情佔全社區接處警總量的一半以上。為切實做好社區警務工作,全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切實解決群眾所需,巷頭社區民警主動探索,結合「楓橋經驗」,創新辦法,實行「情、理、法、德」調解技戰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運用老鄉情誼 以「情」動人式調解因產業結構原因,巷頭社區有近一半人口為四川籍人員,其中又以四川廣安籍為多。
  • 大朗巷頭牽手樂昌助文書奔小康 5年村集體收入增幅達299.4%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自2016年大朗鎮巷頭社區與韶關樂昌市五山鎮文書村建立結對幫扶關係以來,巷頭社區因地施策,通過委派駐村幹部結合資金幫扶、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等方式助力文書村脫貧奔小康。據統計,2016年至今,大朗鎮共籌集及使用各類扶貧資金共471.37萬元,這些資金全部用於完善五山鎮文書村基礎設施及發展扶貧產業,推動文書村的集體收入從2015年末的3.63萬元提升為14.5萬元,增長幅度達299.4%。
  • 東莞每個鎮街哪些學校更好?明確了!
    」的問題  目前東莞教育局已經公布了60所品牌學校  還有60所品牌學校在培育打造中  快看看這120所學校是哪些?  東莞已認定的60所品牌學校名單  目前東莞已經正式公布了兩批品牌學校,一共32所小學,28所中學,被評為品牌學校。  什麼是品牌學校?
  • 東莞大朗萬人歡騰鬧元宵,1200個燈籠組成花燈長廊
    升級改造後的長盛南路,文明創建成效顯著。    大朗2018年鬧元宵活動精彩紛呈。龍獅、麒麟、腰鼓等表演單位擺開了陣勢,霎時間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大井頭女子龍舞隊、蔡邊麒麟表演隊、蔡邊腰鼓隊、巷頭醒獅隊、巷頭木偶劇團、表演鳴鳳小學滑輪、實驗小學武術、大朗一小鼓舞、宏育小學繩操、巷頭小學獅子、求富路舞蹈隊等文藝團隊1000多名表演者,在活動時間內不間斷輪流演出。
  • 大朗為孩子打造「七彩假期」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環保小組的小朋友們正在社工的帶領下進行環保體驗 大朗供圖在大朗,孩子們的暑假要如何度過呢?為此,大朗鎮總工會、鎮婦聯、大朗圖書館,以及各村(社區)紛紛組織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孩子們的假期填充上色,讓他們度過充實有趣的時光。
  • 風起南部④∣大朗:打造5G產業園深度對接深圳、松山湖
    區位優勢方面,大朗目前正全力配合建設東莞松山湖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快速通道,建成後將進一步縮短大朗與深圳距離,大朗到深圳的通車時間將從40分鐘縮短至20分鐘以內。另外,正火熱建設中的市軌道交通1號線途徑大朗並與深圳地鐵6號線接駁,遠期規劃的5號線連接大朗、松山湖,並計劃與深圳13號線聯通,便捷的軌道交通將進一步推動兩地的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高速流轉。
  • 品牌快車㉑|東莞第二批培育對象校園開放日啟動,這所學校展出建校90周年作品
    南方+「品牌快車」欄目為大家梳理各品牌學校動態、品牌課程培育過程,動態報導東莞品牌學校培育過程。近期又有哪些精彩,一起看看!第二批培育對象校園開放日啟動首期走進南城陽光中心小學以品牌培育位突破口,促進東莞教育擴容提質,為了更好的呈現第二批品牌培育對象學校的辦學內涵及特色,南方+「東莞品牌學校第二批培育對象校園開放日」直播繼續開啟。7月10日,首期開放日走進南城陽光中心小學。
  • 東莞將新建、擴建19所公辦學校!
    2020年至2022年,即千日攻堅行動階段,大朗鎮計劃新遷建1所初級中學(新大朗中學)、1所小學(新黃草朗小學)和4所幼兒園(實驗幼兒園、第一、第二、第三幼兒園),擴建9所小學。據了解,根據東莞市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指揮部《關於印發<東莞市公辦中小學校建設布點計劃(2020—2025年)>的通知》(東教指〔2020〕9號)精神,大朗鎮目前已計劃實施13個市教育擴容提質項目。
  • 大朗啟動2020年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們紛紛表示,社會實踐活動受益匪淺 大朗團鎮委供圖活動二 學習傳承非遺文化近日,大朗團鎮委組織大學生到該鎮蔡邊村、巷頭社區參觀體驗麒麟武術、醒獅、木偶傳統文化,了解學習傳承非物資文化遺產據悉,大朗鎮巷頭木偶粵劇團始建於20世紀初,由該社區村民陳容滿創建,其間,劇團演出影響廣泛,風靡省港澳,後多次停辦和重組,直到2006年8月巷頭社區為更好傳承和發揚這一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再次重組「巷頭木偶粵劇團」並組織社區居民重新排演劇目;2007年被東莞市文化館設為「木偶劇創作基地」。
  • 講好大朗故事!大朗全面啟動2020年百姓宣講活動
    近日(9月1日),大朗鎮在崇文小學正式啟動2020年百姓宣傳活動。目前,該鎮已組建百姓宣講團,接下來將與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講理論平臺相結合,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制度故事」「防疫抗疫」三大主題,在全鎮學校、單位、社區(村)及企業全面鋪開宣講活動,講好大朗故事,凝聚奮進力量,推動「灣區強鎮、品質大朗」建設躍上新臺階。
  • 今天,大朗各中小學有序開學
    、大朗實驗小學進行開學視察,對學校的開學準備表示認同。大朗中心小學一年級8個班的新生,領到了屬於他們的小學課本。其中中段部就以「光碟行動」為主題,以「看光碟」「說光碟」「做光碟」和「展光碟」為主線開展了別致的開學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