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寒味漸濃,這樣養生滋補養陽,健脾益腎(含時令飲食)

2020-12-27 南方醫Plus

本周迎來了冬至節氣

「至」有極致的意思

自冬至開始

正式進入「數九」天

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

寒冬時節該如何養生?

下面一起看看中醫專家怎麼說

飲食:溫熱滋補

冬主藏,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諺語,中醫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係。

佛山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中醫師鍾偉泉建議,人體冬季進補的時候要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可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多吃溫熱類的食物,以提高身體的耐寒能力。羊肉性溫,有助元陽、補精血的功效,冬季可以適當吃些羊肉煲或者羊肉湯。「根據體質,氣虛的人群可以再加點黨參、北芪;血虛人群加當歸、龍眼肉;陰虛人群加麥冬、天冬;陽虛的加杜仲、巴戟。」

此外,適當食用桂圓、黑棗、芝麻、黑豆等熬成的八寶粥或核桃肉等堅果類食物有助於益氣養血。體質虛弱的女性,還可適當進食阿膠,燉服母雞、蹄筋或常喝牛奶、豆漿等來增強體質。

起居:早睡晚起

在生活起居方面,鍾偉泉建議,氣溫下降時市民應及時增添衣物,保護肌體不受寒邪侵襲;開展戶外勞作和活動時要注意手、腳、耳、臉等部位防寒保暖,預防凍瘡的發生。另外,宜早睡晚起,顧衛陽氣;堅持適度鍛鍊,不過最好等待太陽光出來後再進行鍛鍊。

足部容易冰冷的女性可以選擇在睡前熱水泡腳,搓摩足底湧泉穴;或者是自行懸灸足少陰腎經之湧泉、太溪、三陰交,既能驅除寒冷,也有助於睡眠。

保健:三九天灸養陽

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這一天陽氣始生。鍾偉泉介紹,「氣始於冬至」,因此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節,此時進行天灸,可以幫助身體陽氣提升、疏通經絡、抵禦寒邪入侵,從而防治疾病。「傳統意義的三九天灸從冬至日開始,每9天一次,三九後再加強貼藥一次,共做4次。」

相關連結

寒冷的冬日,吃什麼最合適呢?以下推薦了3款時令食品給大家參考:

01

山藥甜湯圓

材料:山藥150克、糯米粉250克、紅糖150克

做法:將山藥削皮,搗碎為粉末,盛以盤子,隔水蒸熟之後拌入紅糖,作為湯圓餡。糯米粉加熱水搓成粉團,用山藥餡捏成一個個湯圓,放入鍋中以清水煮熟即可。

功效:此甜品健脾補腎,男女老少皆宜,尤其適用於腎精虧損、脾虛少食等人群。不過,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食用。

02

廣式糯米飯

材料:糯米、臘腸、臘肉、香菇、蝦米、蔥花、花生米、生抽適量。

做法:材料洗淨,將發好的香菇切丁,蝦幹泡軟切丁,臘腸、臘肉切丁;臘肉臘腸炒熟,放入香菇、蝦米炒熟,全部裝起備用;煮好的糯米飯翻拌一下,將所有材料倒入鍋裡翻拌均勻,加入適量生抽調味。

功效: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

03

肉蓯蓉羊肉湯

羊肉有補中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是冬季進補的佳品;再加上有「沙漠人參」之稱的肉蓯蓉,補腎壯陽、填精益髓,卻補而不燥。佛山市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羅文峰也向大家推薦了一款冬季時令養生湯:肉蓯蓉羊肉湯。

材料:肉蓯蓉20克,蓮子、芡實各50克,陳皮1/3個,羊肉500克,姜3片。

做法:羊肉切塊與薑片一起放入熱鍋中炒片刻出水,材料洗淨加水2500毫升煲2小時。

功效:滋陰壯陽,益腎養血。

來源:佛山市中醫院

相關焦點

  • 穀雨養生--健脾祛溼 疏肝清火
    《群芳譜》說,「穀雨,谷得雨而生」。因為春雨的滋潤,農作物的播種生長也很順利。《72物候》說,「3月中,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在這裡下雨的雨讀得是第四聲,作動詞,用雨水來滋養穀物的意思。心臟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是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 祛寒滋補、養血安神 冬季這樣吃溫暖"加持"
    枸杞子平補陰陽、滋補肝腎、益精。紅棗甘溫,長於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核桃,味甘、性溫,具有補腎固精的作用,是溫補命門之要藥。佐以辛溫的生薑,加強溫中助陽的功效。搭配溫補的牛腱肉,取其補氣血、健脾胃、補虛損的作用。
  • 秋季多喝湯潤肺去燥 推薦6種時令蔬菜煲湯最好
    原標題:秋季多喝湯潤肺去燥 推薦6種時令蔬菜煲湯最好   立秋後,早晚溫差較氣候開始乾燥,空氣中水分缺乏,很多人都容易感受到秋燥。這個時候,適宜潤肺去燥又可以稍作滋補所以喝湯成了大部分人養生的首選。那麼秋季養生如何煲湯呢?適合煲湯的蔬菜有哪些呢?   6種蔬菜適合秋季煲湯   1、白蘿蔔   白蘿蔔有益胃、順氣、消食的功效。它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其中的芥子油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
  • 時令|今日立冬,溫黃酒、吃三果,滋補靚湯喝起來
    立冬養生這樣做 ▼ 「立冬」節氣過後,就意味著冬季來臨。從中醫養生的角度,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具體該怎樣做呢?
  • ※ 1--12月怎麼養生
    中醫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黃帝內經》) 。  養生關鍵:「養腎防寒」。  注意鍛鍊、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時應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滋補」: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諺語。
  • 春養陽,從這兩方面著手!一杯元氣茶,趕走「春困」,精力充沛
    經歷了漫長的冬天,許多人開始規劃養生。人體經過一個冬季的封藏,養生的核心應是順應春季的生發特性進行推陳出新、煥發生機。人們的養生習慣也應該順應自然規律,由「秋冬養陰」轉向「春夏養陽」。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講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 時令蔬菜正新鮮,這些菜品可上桌
    不同的季節都有著不同的養生方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我們剛經歷苦夏,趁著天氣變涼可以好好補補。進補可別只吃肉,還要多吃些應季的時蔬:天氣乾燥,皮膚缺少水分,食用蔬菜可以及時補水,還能潤燥。飲食均衡、有肉有菜、不時不食,是健康的進補方式。
  • 清華長庚醫院中醫科普:立夏養陽需講究養生原則
    「春夏養陽」這一命題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原文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這句話包涵兩層意思,一是說人生活在自然界,與天地萬物的生長壯老已,息息相關,即天人相應;二是說人應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規律來養生。
  • 三伏天應順時養生,給身體補陽祛寒
    養生應以養長陽氣為主,切勿遏制損傷陽氣。養陽,就是保養陽氣。比如說夏季養陽,起碼要做到不要無謂地耗傷陽氣,比如長時間待在溫度很低的空調房,晚上在風口睡覺,大量喝冰鎮啤酒、冷飲等。再進一步的養陽,就可以叫作溫陽了。尤舒徹(太原中山醫院特聘專家)說:「在中醫的養生理念中,冬病夏治、養陽補陽是非常重要。」所以,大家應當順應天氣,給身體補陽祛寒。
  • 冬季養生小常識 推薦適合養生的13種食物
    冬季養生保健小知識  1、早睡遲起  《黃帝內經》稱「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說在冬季應該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以後再活動。  推薦冬季13種養生食物  1、鱸魚  鱸魚富含有著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糖類、無機鹽、煙酸、尼克酸、鈣、磷、鉀、鋅、銅、鐵和硒等營養成分。具有健脾胃、補肝腎、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肝腎不足的人有著很好的補益的作用。
  • 桑葚補肝益腎,黑髮明目,阿膠補血,女性滋補養顏,還需加一物
    桑葚補肝益腎,黑髮明目,阿膠補血,女性滋補養顏,還需加一物。「桑葉養蠶」在我國至少有7000年以上歷史。桑葚就是桑樹的成熟果實,外觀紫黑,形狀類似於「腎」,是我們傳統的藥食兩用食物。關於桑葚的滋補效果,《本草經疏》有比較詳細的闡述,認為它:性味甘酸而寒,入肝腎二經,能補肝益腎,常吃能令人鬚髮黑,眼目明。而桑葚的「補肝益腎、黑髮明目」之功,主要由其滋陰養血之性來決定。說到滋陰補血,很多人必然會想到「阿膠」。不錯,阿膠也是傳統的補血名藥。雖然,時至今日,關於阿膠能否補血、補血之功有沒有那麼「神乎其神」,的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 秋分養生|益肺潤燥,調和陰陽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進補才能補益身體。此功正是順應這一時令特點而制定的鍛鍊方法。具體方法:每日凌晨7點時,盤腿而坐,雙手捂住耳朵,左右方向扭身各3~5次,然後牙齒叩動36次,調息吐納,做深呼吸,津液咽入丹田9次。可治風溼積滯、腰脅麻木、腹部積水、膝蓋腫痛、胸部氣漲、外翻足以及便秘、放屁、腹脹、雙腿麻木、兩臂酸麻、口乾舌燥、胃寒氣短等。
  • 「立冬專題」立冬的由來與習俗 立冬養生飲食
    賀冬在中國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黑木耳可促進身體產熱並有效的滋補養生,木耳可對抗血小板的聚集並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常食可防止血栓的生成並預防動脈粥硬化。
  • 不生病的智慧 | 重新理解「三分飢與寒」
    老一輩們覺得孩子陽氣足、火氣旺,「這樣沒事的」。他們認為,給孩子蓋被子、穿襪子總是要踢掉,說明他們並不需要這麼保暖。,三分飢與寒」,不對嗎?中醫強調養生,強調治未病,合理的飲食、衣著護理,保證小孩脾胃納運正常,陰陽協調,氣血生化有源,正氣充沛,則病無由生也。
  • 中醫提醒:秋季飲食養生,注意這些,滋陰養陽,事半功倍
    而中醫認為春夏是養陽的最佳時期,秋冬則是以養陰為主,到這季節正是人體進補的季節。中醫講順其季節養生,可以讓身體恢復健康的程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對的養生,也會讓身體健康程度極度下滑。秋季如何養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貼秋膘不能盲目,當心貼錯傷害身體夏季由於氣溫的過度升高,很多朋友都出現了食欲不振、人見消瘦的情況,隨著氣溫逐漸的涼爽,人的食慾也開始恢復。
  • 冬季養生有四寶
    冬至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節點。在中醫的論述中,冬至是一年到頭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時節。
  • 冬至養生首先要做好這件事,這樣吃吃喝喝,補腎、健脾還補身!
    簡單地說便是冬至是陽氣開始逐漸萌發生長的時機,此時注意養生,有利於健康過冬,甚至能為來年春天的健康貯備能量。那麼,冬至節氣,該如何養生呢?一起來看看。冬至養生,暖字當先第一,根據氣溫高低及時增減衣服,不能過熱也不能受涼,始終保持身體溫暖的最佳狀態。因為,穿著過熱可能會出汗,溼氣寒氣交疊更加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