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老外粉絲」裡卡多:在中國與唐詩結緣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巴西學者裡卡多和中國妻子譚笑的「小兒子」最近頗引人關注。在不久前公布的巴西第五十六屆哈布蒂圖書獎獲獎名單中,「他」拿到了翻譯類二等獎——「他」的名字叫《中國唐代詩選》。在此之前,還從沒有中國經典翻譯類書籍拿過這個巴西最傳統、規模最大的圖書獎。「他」還有個姐姐叫《魚玄機》,稍長兩歲,當年距離哈布蒂只有一步之遙。

  獲獎的消息公布後,網友留言給夫妻倆,「在巴西,你們是唐詩最好的葡語翻譯者」。

  11月末,在咖啡館的一隅,裡卡多給記者念起杜甫的《白帝》,語音低沉,像是中世紀的遊吟詩人。

  浮萍一道開

  在中國與唐詩結緣,駐華外交官成唐詩翻譯家

  哈布蒂獎成立於1958年,是巴西最傳統,也是規模最大、最完整、最著名的圖書獎。在巴西,收到哈布蒂的獎盃是每一個以書為生之人的理想。

  獲獎當晚,夫妻兩人相對而坐,捧著紅色封面的《中國唐代詩選》又細細看了幾遍,「真不敢相信,我們竟然做到了!」

  故事要從2003年說起。那一年,裡卡多·普裡莫·葡萄牙被派到北京工作,是巴西駐華外交官。有空的時候,他喜歡讀詩、寫詩,願意別人稱他為「詩人」。在中國,他看到了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翻譯的王維詩作,迅速被這位1000年前的中國同行徵服了。

  「他的詩寫得太棒了!短短一句話裡有很多感情,而且能在一首詩裡不斷變化場景,帶著你去很多不同的地方,太美了!」絢爛的唐詩世界為裡卡多開啟了大門。

  然而漫步其中,他發現能讀到的葡語版本少得可憐。

  「你能讀到英語的、法語的、德語的、西班牙語的唐詩翻譯,但是葡語版本卻不多。即使有,也大都是葡萄牙葡語,而不是巴西葡語。」裡卡多遺憾地說。

  他開始嘗試著自己翻譯,「剛開始沒想出版,就是因為喜歡,翻譯給自己看。」2008年,裡卡多在上海遇到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譚笑,「我把自己翻譯的一些唐詩給她看,她覺得挺好。」譚笑是地道的中國人,從小讀著唐詩長大,她的評價給了裡卡多很多信心。

  「我是個懂葡語的詩人,她精通中文和葡語,為什麼我們不做點什麼呢?」他們決定從代表「中國古代文化最高水平」的唐詩入手,將它們翻譯成葡語並出版。

  2012年,他們的第一部作品《魚玄機》在巴西付梓。「選擇魚玄機是因為我喜歡她,欣賞她的獨立。」譚笑把這本書稱作自己的「大女兒」。兩年後,他們的「小兒子」《中國唐代詩選》問世,收錄了32位唐朝詩人的208首作品。

  白頭搔更短

  為推敲譯作的形式與意境,常與中國妻子爭論

  他們的工作模式通常是這樣的:裡卡多將唐詩翻譯成葡語,妻子譚笑則負責修改。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早就說過,詩歌就是在翻譯中失去的東西。

  「詩歌是最難翻譯的文學形態之一。你要做的並不是把它從一種語言變成另一種語言,而是從一首詩歌到另一首詩歌。所以首先,你自己必須也是一個詩人。」裡卡多說:「然後你必須很好地統籌詩歌的內涵和它的形式。」他解釋,前者包含了詩歌的字面意思,後者則包含了文字的讀音、詩句的韻律、整首詩的節奏和音樂感。

  而這個過程,甚至會讓原本感情很好的夫婦「分裂」成互不相讓的兩個陣營。

  「一般來說,五言唐詩我們會翻譯成每句10音節的葡語詩,七言則會譯成每句12音節。」對裡卡多而言,保持葡語詩歌的形式和結構非常重要,而譚笑則擔心過於追求形式會損失信息的傳遞。

  比如在翻譯杜甫的《天末懷李白》末兩句「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時,裡卡多把「汨羅」直接翻譯成了「河」。

  「你不能就這麼簡單地翻譯,汨羅不是一條普通的河,它背後有屈原投江的典故,不講清楚這個,杜甫寫這句詩就沒有意義了。」譚笑爭辯。

  「我要保證詩句的結構,總共才7個音節,怎麼能講得清這麼複雜的典故?」裡卡多不同意。

  兩人為此「大吵了一架」。最終的解決辦法是:用注釋,在注釋裡講清楚背景。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唐詩裡的典故太多,比如「紅豆」代表相思,「青梅竹馬」指代兩小無猜。「這樣的翻譯就像帶著鐐銬跳舞,有很多限制。」譚笑說,「而且注釋不是萬金油,是實在沒有辦法的辦法,你不能把所有信息傳遞的工作都交給注釋。」

  為了儘量向「信達雅」靠近,他們買了許多書。「只要看到跟唐詩、跟詩人有關的書就買回來看。要翻譯好一首詩,你至少得了解詩人是個怎樣的人,這首詩是在什麼樣的背景裡寫的,詩裡提到的那些意象、符號意味著什麼。」譚笑說。

  潤物細無聲

  最愛杜甫,希望美好的詩句能被更多巴西人欣賞

  在這幾年的翻譯中,最難的一首是杜甫的《白帝》。「前後大概花了5個月時間才完成。」裡卡多回憶。雖然難,但他從沒想過就此罷手,「實在太喜歡了!再說要當詩歌翻譯者,你必須要有耐心。」

  杜甫的詩最難翻譯,但杜甫卻是他最愛的中國詩人。

  「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也許只有莎士比亞、但丁才能和他比肩。他的每首詩都像罕見的、完美的寶石,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說起偶像,他的眼睛熠熠發光。

  他喜歡杜甫挑戰詩歌語言表達的各種可能,喜歡杜詩中濃密的意象聚集,喜歡杜詩中厚重的情感表達,也喜歡大聲朗讀才能體會到的那種節奏和韻律。

  「我覺得,我現在的詩歌寫得更好了,我跟他學到了很多。」隔著1200多年的時光,他向杜甫執弟子禮。

  「這些美好的詩句應該被更多巴西人欣賞和了解。」裡卡多說,「可惜對很多巴西人來說,他們甚至沒聽過中國的唐詩,更別說去欣賞和學習了。」

  如今,中國是巴西第一大貿易夥伴,而巴西是中國第九大貿易夥伴、也是拉美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在裡卡多看來,與中巴兩國愈發密切的經濟關係相比,文化之間的交流仍需努力。

  《魚玄機》和《中國唐代詩選》的出版因此更顯珍貴。兩本書皆是由中國國家漢辦資助,由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和聖保羅州立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是中巴合作的產物。」裡卡多說,「我們已經開始第二輯的翻譯工作了,等唐詩翻譯完了,我們還想繼續譯宋詞。那也是美麗的文字。」(侯露露)

相關焦點

  • 唐詩的「老外粉絲」:最愛杜甫 花5個月譯「白帝」
    裡卡多與他的中國妻子譚笑。資料圖片  巴西學者裡卡多和中國妻子譚笑的「小兒子」最近頗引人關注。在不久前公布的巴西第五十六屆哈布蒂圖書獎獲獎名單中,「他」拿到了翻譯類二等獎—「他」的名字叫《中國唐代詩選》。在此之前,還從沒有中國經典翻譯類書籍拿過這個巴西最傳統、規模最大的圖書獎。
  • 中國大爺在國外車站寫毛筆字,一首唐詩讓老外徹底淪陷
    以水為墨,以地為紙,這樣練書法的方式在中國公園裡可能早就見怪不怪了,但有一名在加拿大的華人老大爺卻因這項技能走紅,讓加拿大居民們直呼「太浪漫、太驚豔」,還帶動了老外們感受了一次中國唐詩《楓橋夜泊》的意境……
  • 傻老外是怎麼學唐詩宋詞的?
    這兩天「中國詩詞大會」刷爆了朋友圈,點燃了全民誦讀古詩的熱情,甚至一部分從不看書只玩手機的文盲也加入了誦詩的大軍,可謂教化有功。我一直認為中國的古詩詞是人類在玩弄文字的過程中所能產生的最高藝術,是不可能超越的。
  • 200名老外齊誦唐詩《登鸛雀樓》
    200名老外齊誦唐詩《登鸛雀樓》 2018-03-13 10:24: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3月11日,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發生了令人驚嘆的一幕,200多名北美外教齊聲朗讀唐詩《登鸛雀樓》,標準清晰的吐字發音引發全場沸騰。200多名老外一起朗誦唐詩《登鸛雀樓》  該視頻引發了中國網民的高度關注,短短幾個小時內點擊量數十萬。網友直言「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老外一起讀唐詩,沒想到中國話在全世界這麼火」。
  • 「中國話」走俏:當唐詩走出國門,外國人如何理解其中「真意」?
    而現今的情況是,隨著漢語言文化逐漸在國際上流行,中國的唐詩,其琅琅上口,抑揚頓挫的韻調,不但中國人愛讀,甚至包括世界範圍內的一些老外他們也對中國的唐詩饒有興致,不但能讀,乾脆有些人連「吟」也都不在話下了。
  • 讓孩子愛上唐詩的最好方法是帶孩子來「玩轉」唐詩
    還記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上最小的選手6歲的宋奕橋嗎?是不是很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想著哪天自己的家孩子也能有如此豐富的詩詞量,也能站到某個比賽場上?而唐詩作為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僅《全唐詩》所收,就有詩人2200餘家,詩作48900餘首,而且還產生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傳千古的偉大詩人,所以「無詩不成唐」,那麼學詩就必學唐詩。
  • 霍尊《唐詩》出新意 英文歌詞唱中國古韻
    《唐詩》緣起探訪之旅  歌曲《唐詩》作為霍尊首張個人專輯的預熱,未上線就得到廣大歌迷的喜愛,新專輯除了霍尊自己會親手操刀創作之外,還少不了圈內眾多實力音樂人的鼎力相助。而正是因為一次機緣巧合,霍尊結識了歌曲《唐詩》的創作者陳添。
  • 西川《唐詩的讀法》:一個現代詩人眼中的唐詩
    《唐詩的讀法》西川 著北京出版社2018年3月   如何將唐詩封入神龕?以詩賦取士事實上促進了唐代社會對詩歌寫作的重視,但明清也有科舉制,為何詩歌的繁盛局面不再?近日,由詩人、翻譯家西川撰寫的《唐詩的讀法》出版,令人眼前一亮。西川在書中通過對這一系列問題的討論,將唐人寫詩的技術手段進行了一個底朝天的揭露。西川非但不是想要打倒古詩,反而是基於現代人對於唐人、唐詩乃至於自身與自身所生存時代的「無知」的痛心疾首,從而為今人提供一扇能對唐詩進行深入理解的窗口。
  • 《錢鍾書選唐詩》:這本「唐詩」不一樣
    《錢鍾書選唐詩》是一部錢鍾書先生在五萬多首唐詩中無拘無束地取捨後得出的具有獨特視角的選本;是一部超過《唐詩三百首》六倍規模、可以看見唐詩全貌的當代大型選本;是一部由楊絳先生認真日課抄錄,並且偶爾將他們夫婦日常學術互動留在紙面的唐詩選本。
  • 《六神磊磊讀唐詩》評價兩極 當唐詩成為網文新"爆款"
    原標題:當唐詩成為網文新「爆款」 「六神磊磊讀金庸」系列火了後,六神磊磊又讀起了唐詩。近日,《六神磊磊讀唐詩》 出版了,作者曝在公眾號上的對於唐詩及詩人的解讀文字變成了白紙黑字的存在,這些「10萬+」加持的文字一經集結出版,便成了「爆款」,引發不少網友熱傳熱議。
  • 劉學鍇:唐詩的知音
    事實證明,盧欣欣的眼光沒錯:《唐詩選注評鑑》(兩卷本)自2013年出版以來,廣受各界讚譽,5年內5次印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陳尚君教授稱其為「近三十年最好的唐詩大型選本」。2018年,85歲高齡的劉學鍇對該書進行修訂,中州古籍出版社於2019年5月將修訂本改版重印為十卷本。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中國家長這麼痴迷於讓孩子背誦唐詩?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而不是其他的背誦材料?背唐詩的教育方法,真的能讓孩子增強語感,加強記憶力嗎?繼相親、生娃、禿頭之後,第一波九零後繼續追隨八零後,進入帶娃「背唐詩」階段。上apple store或亞馬遜隨便搜索一下關鍵詞「背唐詩」,各種背詩材料以及背詩工具鋪面而來。唐詩生意已然成為一門大產業。若做唐詩生意的朋友們團結在一起,能借董卿的《中國詩詞大會》帶來的風口創造機遇,恐怕已經翻天覆宇。
  • 錢鍾書、楊絳伉儷的唐詩私家課,帶你「任性」讀唐詩!
    時值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一部由錢鍾書先生選定、楊絳先生抄錄的唐詩手稿,經過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四十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重要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11月21日,「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錢鍾書選唐詩》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 人人皆知唐詩好,唐詩讀法各不同
    人人皆知唐詩好,唐詩讀法各不同 2020-08-05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國學唐詩書單!學唐詩宋詞必讀的20本書(附電子版+音頻)
    --01--在中國文學史上,唐詩和宋詞這一對珠聯璧合的文學體裁,跨越唐朝與宋朝的歷史距離。唐詩宋詞以精美的文學語言,形成了唐詩的格律、宋詞的溫婉,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經久不衰、傳唱廣泛的精美佳作。
  • 霍尊推出英文歌《唐詩》 開創英文中國風
    專輯中唯一的一首英文歌曲《唐詩》尤為引人矚目。其實,早前這首歌作為電視節目《One Journey One Song一次旅行一首歌》第5期《尋找長安》的主題曲和新專輯預熱已向外公布過片段。中國風的霍尊演唱英文歌曲本就極具噱頭,加之新穎的歌詞角度、獨創性的英文演繹和恍若盛唐的音樂,隨著新專輯的發行迅速蔓延網絡並得到了一致關注。
  • 陳引馳——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巔峰,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精粹
    傳統中國文學的精粹何在?在詩。   傳統中國詩歌的精粹何在?在唐詩。   唐詩首先當然是指產生於唐代的詩。聞一多是現代中國的大詩人,也是大學者,大詩人兼大學者,才能更深切地認識一個時代的詩。   他在西南聯大開唐詩課,大聲提出:「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懂得了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
  • 讀唐詩,給孩子詩意的人生
    唐詩作為中國古典文學桂冠上的幾顆明珠之一,在中國文化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特別適合初學語言的幼兒誦讀。但《唐詩三百首》的選詩過於豐富,且其中不乏相對晦澀的詩篇。幼兒習語,應當有一本專屬於孩子、簡單易讀的詩選。
  • 如何看待唐詩宋詞對中華文學的影響,以及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至於唐詩宋詞,不過是體裁發展、題材選擇、時代進步的不同而已。從根本上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都屬於漢字文化作品。那麼漢字文字作品對中華文學影響大嗎?何止是大,它就是中華文學本身。任何一種文體都是用漢字表達,只要它有了節奏感、有了押韻、有了高低起伏,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詩。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總的來說,《唐詩三百首》相對全面,超越前人,故得廣泛流傳,不失為陶冶性情的好選本,但作為唐詩的時代象徵則有不足。  《唐詩選》  政治第一藝術第二,但瑕不掩瑜  系新中國第一部唐詩權威選本,由文學所集體編寫,歷經坎坷才得以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