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胖毀所有」,這不是誇張,肥胖不只影響美觀,還常伴有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症、血脂異常、血液的高凝傾向及低度炎性狀態,是發展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個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人們通常把脂肪視為肥胖的「罪魁禍首」。
在脂肪組織中,脂肪細胞是主要的組成細胞。而你所不知道的是:我們機體含有兩種形態和功能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棕色脂肪。而人體內的棕色脂肪又分為典型的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和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
白色脂肪在我們身體裡明顯的存在著,量多且招搖過市
白色脂肪細胞是球形細胞,含有由甘油三酯組成的大的脂質液滴,佔細胞體積90%以上。它的細胞質中包含著通常被大的脂質液滴擠壓的細胞核、發育不全的高爾基體、短而孤立扁平囊組成的粗內質網和溶酶體。白色脂肪細胞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主要取決於儲存在細胞中脂滴的大小。當脂滴內的甘油三酯多了,脂肪細胞就會變大,身體就會被大量的白色脂肪緊緊包裹,就會顯得臃腫而笨重。所以,當你體態臃腫大多時候是白色脂肪的鍋。
身體囤積白色脂肪主要目的是作為備用燃料,在機體需要時被動用,參加脂肪代謝供給能量。當節食減肥時,大腦真正反饋給白色脂肪的信號是——遇到了饑荒。一旦有機會吃一點,它們就會冒死吸取、儲存更多能量。所以節食反彈,也不是沒原因的。
另外,白色脂肪主要分布於皮下和內臟周圍。其中,內臟白色脂肪對人體危害最大,其釋放出的化學物質會引起胰島素抵抗和慢性炎症,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Ω-3脂肪酸可以抵抗炎症、幫助控制血小板、降血壓和甘油三酯,日常可以適量的攝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亞麻籽油等。
棕色脂肪在我們身體裡悄悄的存在著,量少而不動聲色
棕色脂肪細胞由多腔脂肪細胞組成,其有大量線粒體,表達大量的解偶聯蛋白1,負責該組織的產熱活性,在能量消耗、產熱組織,在平衡能量代謝和對抗肥胖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燃燒」掉多餘的能量從而減少體內以脂肪形式堆積的能量。
米色脂肪細胞是2012年發現的一種與棕色脂肪細胞功能相似的新型脂肪細胞,因其外觀呈米黃色,故稱之為米色脂肪細胞。米色脂肪組織具有白色脂肪組織的形態和褐色脂肪組織的功能特性。它可以嵌入白色脂肪組織,也能燃燒能量。機體受到外界特殊刺激以後,米色脂肪的顏色就會由白色變為米黃色,細胞質中線粒體的數量會急劇增加,氧化代謝速率變快,產熱增強。成人體內同時存在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兩種產熱型脂肪,但對兩種脂肪具體區域的劃分還有一定困難。
嬰幼兒期棕色脂肪所佔比例較高,棕色脂肪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熱能,所以它能夠幫助早產寶寶驅寒保暖,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棕色脂肪量逐漸減少;成年人體內棕色脂肪的重量一般都低於體重的2%,僅分布於鎖骨、頸部和肩胛區。
棕色脂肪最主要的功效就是產熱來保持體溫,那麼可以想到,激活棕色脂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冷」。一些人便進行低溫體驗,如冰浴,以增加棕色脂肪含量,但尚無有力的證據表明它靠譜的具體效果,且這種方法對許多人來說並不舒服,建議不要輕易嘗試。
生理或病理條件下,白色脂肪細胞數量的異常增多、胞內脂質的累積過多,或棕色和米色脂肪熱功能降低導致的能量消耗異常減少,均可以導致肥胖。研究表明,成人肥胖主要是由脂肪細胞的肥大導致,青少年肥胖是由於脂肪細胞的增生而引起。成年早期脂肪細胞的數目相對穩定,但是脂肪細胞以每年約10%的速度更新,單個脂肪細胞的平均壽命為8.3年。整個機體脂肪細胞的數目被嚴密控制,以保持機體能量平衡相對穩定。脂肪組織中的細胞類型和數量隨著肥胖的發生而改變。
棕色和米色脂肪增加能量消耗,還能清除將近75%的總葡萄糖和50%的甘油三酯。在成人中,棕色脂肪活性與體重下降和改善糖脂代謝相關,並且寒冷會激活棕色脂肪細胞增加了10%的能量消耗。從長遠來看,每天10 kcal的微小差異將會導致身體脂肪的顯著差異。每天多消耗10 kcal相當於燃燒1.1g的體脂,10年就多燃燒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