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蒙漢三合教科書》是清末民初內蒙古、東北部分地區學校所使用的初級教科書。
清朝自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改書院,設學校」的新政策。清末最後10年,在「廢科舉,興學校」的影響之下,各地相繼興辦起一些學堂和書院等新的教育設施,卻普遍存在教師缺乏、無教科書等現象。
當時京師和東北的八旗學堂、滿蒙學堂亟需新式教材。於是東三省總督錫良、奉天巡撫程德全委託旗人學者榮德等,將學部審定、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刊行的漢文初級教科書譯成滿蒙文,經過2年編成,定書名為《滿蒙漢三合教科書》,宣統元年出版。
《滿蒙漢三文合璧教科書》共10冊,作為八旗學堂、滿蒙學堂的滿蒙文教材直到民國時期。
該《教材》第三冊23課有一篇課文,名為「中國」,是為當時官方宣諭幼童的「中國」觀念之體現。奇文共賞,本文目前僅對滿文部分試做整理,如何看待,見仁見智,歡迎討論。
滿文錄入:
更正:滿文錄入bolgokan應為bulukan。
拉丁轉寫:
Orin ilaqi taqibure kiqen:dulimbai gurun
Musei dulimbai gurun ya si ya jubki i dergi ergide bihebi.sukdun fonde bulukan hvwaliyasun,ba na onqo ambula,niyalma irgen largin geren,sunja minggan aniyai onggolo,xu wen de emgeri neifi,ba muhaliyan i ninggude umesi gebungge julgei gurun ombikai.musei fukjin mafa qi ebsi,ere bade teme,ere bade etume,ere bade jeme,jalan halame ulandufi,musei beyede isitala,muse dulimbai gurun i niyalma oho manggi,ainu dulimbai gurun be hairarakvqi ombini.
漢文翻譯:
第二十三課:中國
我中國居亞洲之東,氣候溫和,土地廣博,人民繁多。五千年前,文化已開,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國也。自我遠祖以來,居於是,衣於是,世世相傳,以及吾身。吾既為中國之人,安可不愛中國也。
生詞:
Dulimbai gurun 中國;ya si ya jubki 亞細亞洲(亞洲);dergi ergi 東方;sukdun fonde 氣候;bulukan hvwaliyasun 溫和;onqo ambula 廣博;niyalma irgen 人民;xu wen 文化;ba muhaliyan 地球;fukjin mafa 始祖;ulandumbi 流傳;hairambi 愛;...qi ebsi 自...以來。...qi ombi 可以做...;ainu 為什麼。
書影:
其實,清朝皇帝的中國觀,清人中國觀,何為「中國」,很多學者都在探討,相關成果也比較多。至少有一點比較確定,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中國」的觀念,在清代已經形成。清代之大一統格局,對中國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意義,巨大而深遠。
牛兒,你說是不是?哈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