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高一的同學們也會進入期末考試階段。一般學校在這個時候會安排學生分科,也就是文理兩科的選擇。那麼,該如何選擇呢?這裡小編提出一些方法原則,供大家參考。
第一,根據科目優勢來選擇。也就是說,看孩子在高中這一年中,數理化的成績和史地政的成績哪一類更好一些。同時看孩子的思維方式是理性思維還是感性思維?孩子的知識面更偏向於文科類的還是理科類的?從這三個方面來判斷孩子優勢的科目。
在這裡要注意孩子的科目潛力問題。有些孩子在文科或理科上花費的時間並不多,但取得的效果相比於花費的精力要好得多,這說證明孩子在這一方面是有很大潛力可挖掘的。
還有些同學各科都比較均衡,沒有特別突出,也沒有特別差的科目,那就可文可理,選擇範圍就靈活些了。
第二,根據孩子自我認識特點來進行選擇。就是考慮孩子的興趣、能力、價值觀、性格等等,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當然,主要突出考慮他的興趣和能力這兩方面。
孩子要有比較清醒的自我認識,自己究竟擅長於哪方面?自己的興趣究竟在哪方面?畢竟這是決定自己未來的一個重要選擇。家長在這方面切記大包大攬的替孩子做出選擇,還是要尊重孩子的一些看法。
第三,根據家庭背景和父母職業來進行選擇。一般來說,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比較深刻的。父母的職業對孩子選擇他將來所從事的行業也有一定的影響。這就所謂的子承父業。父親從事哪一行,孩子再從事該行業的可能性就很大。父親可以為孩子提供很多行業內的經驗教訓,孩子可以避免走許多彎路,在這個行業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第四,結合自己未來所願從事的職業進行選擇。有些孩子從小就喜歡某項職業,那麼在實現自己的理想過程中,可以根據你所希望從事的職業,反向來推專業、學業和文理兩科中的哪一科。
在職業的選擇上,我們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因為現在社會的發展非常快,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等新技術的應用,對於職業的消亡和產生有著巨大的作用。很多職業可能逐漸的消失了,當然也會產生大量全新的職業。
在選擇讀文科還是理科的過程中,也要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第一,理科面廣,易於就業。有些家長認為理科的選擇面非常的多,各行各業都會用到理科的知識,所以選擇理科,將來在就業方面會。有很大的優勢。
各行各業確實會用到理科的知識,但孩子只是讀理科中的某一個專業。至於這個專業本身是否就業良好,不是現在就能確定的。因為社會的變化非常快,誰也說不準六年甚至九年之後,這個專業在就業市場的情況。
第二,男生適合學理科女生適合學文科。這是最常見到的一個偏見。根據性別來確定學文還是學理是一個最大的荒謬的事情。究竟誰更適合於學文和學理,這是要具體到不同的人身上的。因此這種說法是很荒唐的。
第三,文科比理科簡單易學。很多理科學不好的孩子會跑去學習文科,因為文科主要是記憶和背誦的內容。這似乎是大家公認的看法。可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呢?這兩年文科的題目在靈活性、實用性等方面越來越強,與實際生活結合得非常密切,不是光記住書本上的知識,就足夠了。
另外,根據統計也發現文科高分段的人數相比於理科要少,而中分數段的學生量非常大。這就說明在文科考試中取得高分並不容易。
總之,孩子究竟學文還是學理?不僅是他個人的願望,也是他自身能力興趣所要支持的。這一次選擇更是說明了,「努力重要,選擇更重要」這句話的意義。希望各位同學找到自己感興趣,並且有能力學好的科目,為兩年後的高考奠定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