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付瑞霞/新華社
2016-09-13 12:02 來源:澎湃新聞
9月10日清晨,延安革命紀念館的長徵史實展覽前,62歲的陳德忠凝神佇立,一筆一畫地在筆記本上抄寫著展覽詞。
「親眼看到當年紅軍穿過的草鞋、用過的皮帶,我更加體會到長徵的不易。我要把這些資料記下來帶回家去,讓家人也接受教育。」專程從雲南昆明趕來的他說。
陳德忠的身旁,遊客人頭攢動。紅軍長徵路線圖展板下、直羅鎮戰役圖片前,許多參觀者駐足凝視,仔細聆聽講解員的敘述,不時提出問題。延安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付玲莉說,今年是長徵勝利80周年,不少遊客遠道而來,就是為了了解這場中國革命史和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
作為中央紅軍長徵落腳之地,延安也是中國革命的聖地。黨中央在延安13年,為這裡留下了豐富的紅色革命遺蹟。如今,遍布延安全市的445處革命舊址吸引著八方來客,亦成為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大課堂。
手持筆記本,身背小馬扎,在窯洞內外若有所思,一路上討論個不停……在延安各處革命舊址內,不時可見各地前來接受教育的黨員幹部。他們在紅色遺址內接受現場體驗式教學,親身感受革命先輩創業之艱辛。
王家坪是延安時期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作為本年度延安市青年幹部培訓班學員之一,38歲的延安市城鄉規劃局規劃科科長王強,就對在王家坪革命舊址的一次現場教學印象深刻。
在這裡,老師向他們講起一段往事:毛岸英剛剛從蘇聯回到延安,就被毛主席派到農村去當農民,去上中國的「勞動大學」。置身於歷史的發生地,腦海中浮現出當年的情景,王強凝神遐想,感觸一新。
「那一瞬間,我突然理解了延安精神,那就是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體到我自己,就是要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王強說,這樣的震撼感「前所未有」。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0萬名黨政幹部在延安接受各類紅色教育。延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亞萍說,延安將楊家嶺、棗園、鳳凰山麓、南泥灣等16處革命舊址確定為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設計出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教學主題。
「如在吳起長徵勝利紀念園重點講述長徵精神,在棗園舊址突出體現延安時期的黨群幹群關係、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在楊家嶺舊址著重教學新民主主義理論;在南泥灣舊址講授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等。」每年為數千名黨員幹部現場教學上百次的延安市委黨校教授劉延生介紹說。
劉延生說:「看實物、聽史實,了解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引發精神共鳴。無論對黨員幹部還是普通群眾而言,紅色革命遺址都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課堂。」
(原題為《延安紅色遺址成為理想信念教育大課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長徵路,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