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於淑珍:與老伴搬進老年公寓,說不想麻煩子女,讓親友不解

2020-12-17 一壺濁酒一根煙

「親愛的人啊攜手前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於淑珍演唱的一首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是那個時代的流行經典。

從業已逾六十餘年,餘淑珍雖已經滿頭白髮,但她仍然聲音甜美,大方雍容,令人羨慕。退休後的她一方面沒有忘記觀眾和舞臺,另一方面與愛人過著屬於自己的精彩生活。

耀眼的歌壇生涯

16歲的於淑珍還只是工廠的一名學徒工,但憑著對唱歌的喜愛和天賦,她報名了文化館,1956年於淑珍一首名叫《美麗的姑娘》的新疆民歌拿了獎,被天津人民劇院歌舞團選為正式演員,並走上了從藝之路。

1979年她演唱了電影《甜蜜的事業》中的主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電影還沒有正式得到放映,她唱的這首主題曲的歌就已經流行開來了。

許多觀眾因為這首歌而專程去看電影,幾年後,《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走出了國門,享譽海外,被評為聯合國教材文組織亞太地區音樂教材。

這也讓於淑珍得以成名。她帶著這首歌走上了198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甜美的歌聲、動人的旋律讓全國觀眾念念不忘。從此以後,更多的觀眾認識了她,她的名字也隨著甜美的歌聲傳遍了大江南北。

於淑珍在演唱事業上對自己是高標準的要求,她的職業操守特別地讓人敬佩。有一次在西安巡演時,她的嗓子突然充血了。順延演出和退票都會造成很大的麻煩,作為一名專業的歌唱家,她堅持住用清新甜美的聲音每場真唱,給當時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同行們十分敬佩。

2015年初夏,「珍韻流芳——歌唱家於淑珍訪談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舉行。當已過古稀之年的於淑珍得知到場的粉絲不僅有自己的同齡人,還有70後、80後,甚至90後時,她感慨地說:「我之前認為只有一些老年的觀眾喜歡我的歌曲,現在看到了還有許多的年輕朋友們,這會給予我特別大的鼓勵……這麼多年來,我對掌聲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被大家的熱情感動了。」於淑珍還向現場的觀眾們鞠了一躬,表示他們遠道而來的辛苦。

這足以證明,哪怕時間再流逝,她永遠是歌壇一顆閃耀的星。

感人的愛情故事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於淑珍和她的愛人用信任、付出和相互扶持,同舟共濟,一同從青年走到了暮年。

60年代,於淑珍在進歌舞團不久後,就和追求她的丈夫組成了家庭,兩人養育了一兒一女。身為歌唱明星的於淑珍十分忙碌,丈夫便主動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家庭,好讓妻子於淑珍可以安心她自己的事業。

有時候在全國各地忙著演出,於淑珍或許幾個月不能回家,家裡全靠他的愛人一個人打理,兩人都毫無嫌隙和怨言。

有一次,於淑珍正在家裡休息,她的愛人在外面忙完後,擔心回家影響於淑珍,便在外面好個小時才回家,還輕聲為她做了早餐後才叫於淑珍起床。

這種愛與寬容真是讓人感動,他們倆可謂成就了一段美麗傳奇的愛情故事。

全新的退休生活

1998年,於淑珍戀戀不捨地告別了絢麗的舞臺。在退休後,她與別的歌唱家、演員有些不同,他不教學生也不帶徒弟。

一些年輕人仰慕於淑珍的大名,想成為她的徒弟,她都全部拒絕了。她是這麼講的,自己沒有正式進過音樂學院,沒有學習過專業知識,聲樂功底不夠紮實。她是能唱好,但不一定是一位好老師。帶徒弟,要負很大的責任,她很謙虛,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所以就不去做。

雖然不帶徒弟,但她並沒放下對音樂的喜愛和堅持。她去音樂學院開設了多次講座,並喜歡和年輕人多說心裡話,她認為年輕人不能只學那麼一首歌,一定要多去嘗試新鮮的作品,還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原創作品。

現在的民族聲樂演員個性不夠強。有她的歌迷表示,如果一群人在唱歌,哪一句是於淑珍唱的,大家其實閉著眼睛就能區分出來,這讓她感到驕傲。

也就是說,不論是唱什麼歌曲,歌手總需要唱出自己的特色,如果連自己的特色和味道都沒有的話,在藝術上是難以成功的。

退休後的她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去上學。她在天津老年大學報了名,並對周圍的人說她不是來教課的,是來學習當學生的。

她認真地學習書法和繪畫,把牡丹梅花畫得有模有樣。書法和國畫讓她愉悅了心情,提高了個人修養。他還有個愛好是喜歡積累格言警句,時常閱讀、抄錄、溫習、思索、理解。

2006年,她和愛人來到了天津,但是於淑珍拒絕住在女兒家,而是和愛人一起搬進了老年公寓。

身邊的親朋好友自然是十分不解,她的兒女們也不贊同。兒女們覺得就該由自己照顧父母,這是天經地義自己的事兒。但她和愛人表示明白女兒的孝心,但是堅持自己要住進老年公寓的決定。

於淑珍表示兩代人要分開住,要為對方留下自己的空間,她不希望女兒每天來來回回地為他們辛苦地跑。公寓條件也很好,她和愛人能照顧好自己。

有很多人都會問他,退休後住老年公寓是否會感到寂寞。她的回答是老年人一定要想得開,到什麼時候做什麼事,能唱的話就唱,不能換的話可以學點別的,這很好啊。這種心態十分讓人羨慕。

我們時常認為老人最大的福氣就是平平安安,兒女常伴身邊。但人們的生活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因為這個世界本應是豐富多彩的。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只要一個人她覺得自己過得舒心,按她想要的方式度過這一生。那對她來講,這就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於淑珍:從學徒工到歌唱家,丈夫成就了她,晚年兩人同住老年公寓
    說起歌手和歌唱家,雖然這兩個職業同樣是唱歌的,但他們在大眾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歌手在人們心中是可以顯而易見的人,但歌唱家更多的是代表著人們一種崇高的敬意。歌壇有很多了不起的歌唱家,今天要說的是家喻戶曉的女高音歌唱家於淑珍。
  • 84歲女歌唱家於淑珍,退休後帶老伴住養老院,不給兒女添麻煩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老問題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即使光鮮亮麗的明星在晚年時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84歲的歌唱家於淑珍就自己晚年問題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於淑珍在退休之後,很少出現在歌唱舞臺,為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她帶著自己的老伴兩人一起住進了養老院,此舉當時引發了巨大爭議,但她本人的想法很明確,她只是不想給兒女添麻煩。
  • 女歌唱家於淑珍:與老伴的晚年抉擇,差點讓兒女背負罵名
    可以說,於淑珍老師的歌聲,裝扮了那個風清氣正的年代!1984年的央視春晚舞臺上,於淑珍一連演唱了《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照著太湖水》等經典曲目 ,一時間聲名大振。據了解,於淑珍的丈夫本來也是一名男高音歌唱演員,是為了支持她的事業才退居幕後。
  • 84歲歌唱家於淑珍住養老院:人到晚年,少生病,少拖累孩子
    於淑珍於淑珍,出生於1936年,今年84歲。她是國家一級演員,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劇演員。八十年代她的歌紅遍大江南北,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丈夫說:舞臺四五點就搭好下班了,但我怕我回來吵到你睡覺,在外邊大街上溜達了兩個多小時才回來。年輕時,丈夫給了於淑珍最好的支持,讓她能全身心拼事業。等老了,丈夫一身病痛,她決定停下來,好好照顧老伴。
  • 84歲於淑珍近況曝光,演唱歌曲為前線英雄助力,和老伴同住養老院
    今年84歲高齡的老表演藝術家於淑珍與天津近百位藝術家同唱《與愛同行》,為前線英雄助力,參與演唱的都是業內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他們的歌聲真摯,表達出滿腔赤誠。於淑珍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劇演員,也是國家一級演員。大家熟悉的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也是由於淑珍演唱。
  • 於淑珍為事業曾害16歲兒子無家可歸,老年住養老院
    ,讓人聽過不忘的,當屬著名歌唱家於淑珍演唱的版本了。  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歌唱家。  於淑珍的音樂成就有很高,在個人生活作風上也很清明,在我們外人看來,這是一位近乎完美的老藝術家,但是對于于淑珍來說,對於自己兒子卻滿是愧疚。
  • 於淑珍為事業曾「害」16歲兒子無家可歸,老年住養老院引爭議
    ,讓人聽過不忘的,當屬著名歌唱家於淑珍演唱的版本了。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歌唱家。於淑珍的音樂成就有很高,在個人生活作風上也很清明,在我們外人看來,這是一位近乎完美的老藝術家,但是對于于淑珍來說,對於自己兒子卻滿是愧疚。於淑珍最先是一位儀表廠的工人,因為熱愛唱歌,在一次機緣巧合的契機下,去參加了藝術館的招聘考試。
  • 於淑珍:年輕時名滿天下,為什麼老了和丈夫住進了養老院?
    於是,於淑珍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參加了考試。就這樣,於淑珍踏上了自己的藝術之路。於淑珍的先天條件不錯,但是她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她的嗓音不夠大,不像其他女歌唱家那樣開闊和洪亮。她發現,自己如果要唱得氣勢磅礴,自己的嗓子就會破音。所以,她採取了以情緒為主的方式來處理歌曲,就這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 85歲的國家一級演員,住老年公寓撿舊衣服,兒子卻是我們熟悉的他
    想必說到國家一級演員,大家的印象都是端莊有禮,氣質非凡,過著人們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比如張國立、倪萍等等!其實,再往年齡大點的演員們看齊時,他們的生活突破人們對國家一級演員的定義。在他心中,演戲才是他的追求,他願意花時間去突破自己的演技,也不想去做些沒有意義的宣傳,他是娛樂圈當之無愧的老戲骨。85歲的他已經成為國家一級演員,但卻還不退休,依舊活躍在熒幕上。
  • 南京民營老年公寓入住率很低 收費高成主因
    其實很多老年人不是不想進養老院,普通民營養老院一個月也要2000元左右的費用,高檔老年公寓則要四五千元,對不少老人來說,入院難啊。「大家都說養老是朝陽產業,但實際狀況,只有進入這個行業的才清楚。」邵女士說。  老年公寓投資似乎出現了「圍城」現象。在下關伍佰村路1號,2012年6月份新開了一家幸福天地老年公寓,而在附近的五塘新村1號,有一家開了13年的幕府康復護理院。
  • 蘇州首現「高端」養老 老年公寓月租萬元(圖)
    設施齊全的精裝老年公寓   精裝公寓、拎包入住,老年大學、影劇院、遊泳館一應俱全,管家24小時候命……這便是昨天首度向公眾揭開面紗的園區樂齡公寓  今年71歲的方女士,在女兒的軟磨硬泡下,昨天住進了樂齡公寓。  方女士說,她和老伴每月退休金加在一起1.5萬,並不缺錢花,只是獨生女常住香港,他們老兩口很孤獨。女兒一片孝心,希望他們能在這裡找到更多同齡玩伴,排解寂寞。  對於樂齡公寓的目標人群,市場銷售部經理徐敏毫不避諱:公寓是純商業運營,針對的就是經濟寬裕,更看重精神文化需求滿足的老人。
  • 人到老年,有房有存款,73歲大爺:餘生不找老伴找保姆相伴就好
    而且那些獨居老人都不選擇找老伴,尤其是那些特退休金又有房的。因為他們覺得想找一個真心的老伴沒有那麼容易而,而且很多人都是有目的而來的,在一起只會讓自己吃虧,所以為了避免這些不必要的麻煩,很多老年男人,都寧願請保姆,也不想找老伴。
  • 濟南老年公寓入住率不足6成 花費高成「攔路虎」
    據濟南市民政局統計,目前,全市老年公寓共69家,床位7820張,從床位上看,100床位張以上的老年公寓共有16家,佔總數的3成;從地理位置看,有三分之一的老年公寓在城郊結合部。並且,絕大部分為個體經營。
  • 鄧玉華、卞小貞 、耿蓮鳳、於淑珍同臺聯唱經典老歌,難得一見!
    鄧玉華 簡介:鄧玉華,滿族,1942年11月6日出生,國家一級演員,女高音歌唱家。 鄧玉華、卞小貞 、耿蓮鳳、於淑珍同臺聯唱經典老歌
  • 「老伴一去,子女們都嫌棄我」60歲老人的遭遇讓人心酸又無奈
    我們一起來看看:鄰居劉阿姨,今年60歲了,前段時間老伴突發疾病去世了。自從老伴走後,她天天無精打採,坐著發呆。而一兒一女都成家了,平時工作都很忙,根本沒空來看她。後來,劉阿姨挨個兒打電話,讓子女回家看她。兒子說太忙來不了,女兒來了,嫌她天天不收拾家裡,穿衣打扮也不講究,甚至還說她「作」,一點都不體諒子女上班辛苦。
  • 老人手裡有錢沒錢,子女是截然不同的態度,只有老伴和自己靠得住
    按照我國的標準,到了60歲,就算是步入老年階段了,我朋友的父親,就是在剛剛步入老年階段的時候,開始抗癌,最終離世。朋友的父親,我們村子的人都叫他老張,生前喜歡抽菸喝酒,吃東西也不忌口,在60歲的時候,被查出肺癌,經過將近一年的折騰,做手術,將癌變的那部分給切除掉,算是手術成功了,大家也皆大歡喜。
  • 呂藝鎮老年公寓:不花一分錢吃住都不愁1700萬福彩公益金探索農村...
    公寓著力打造養老、醫療保障、文化娛樂等多功能一體的「幸福之家」,是山東省內的大型綜合性養老機構。參觀過程中,記者觀察到老年公寓是採用標準化設計,家具家電一應俱全,房間內設有床、櫥櫃、沙發、茶几、電視、熱水器、電磁爐、抽油煙機等,老人們拎包入住即可。房屋構造有一大一小兩間臥室,方便子女看望陪護。
  • 赤峰老年公寓殺人案再調查:村民眼中的81歲殺人嫌犯
    7月9日晚,內蒙古赤峰,一家再普通不過的老年公寓內,一位八旬老人持剪刀行兇,一夜之間,造成三死四傷的後果。近日,記者實地探訪老人王有林(化名)的家鄉,赤峰市老府鎮某村。村裡人說,很多年前,他就和老伴去城裡住了,「走之前,賣掉了老房子」。
  • 任城區土城社區建起老年公寓 四合院裡老人一家親
    入住的老人基本上都是生活能自理的,也有個別癱瘓在床的老人,有子女在此照顧。樓層的安排上,年紀大、行動不方便的老人住在一、二層,年輕一些的老年人住在三、四樓。「在這裡住的不只是獨居老人,也有老兩口一起來住的。」土城社區黨支部書記田華今年五十多歲了,問起建老年公寓的初衷,快人快語的田華打開了話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