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淑珍:年輕時名滿天下,為什麼老了和丈夫住進了養老院?

2020-12-17 我是麗麗的小貓咪呀

於淑珍是我國著名的歌唱家。她的歌聲甜美清澈,就和她演唱的歌曲《泉水叮咚》一樣。只要你聽,她的歌聲就會不知不覺地流進你心裡去。《泉水叮咚》《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等耳熟能詳細的歌曲都是來自於她的演唱。

01、從工人到歌唱演員

於淑珍1936年出生。最早是在天津一個儀表廠當工人。因為儀表廠人少,大家喜歡一邊聽著收音機一邊幹活。那天,正好聽見收音機裡播放了藝術館招聘歌唱演員的通知。大家都對她說,你平時那麼喜歡唱歌,唱得也好聽,你去試試唄。於是,於淑珍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參加了考試。就這樣,於淑珍踏上了自己的藝術之路。於淑珍的先天條件不錯,但是她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她的嗓音不夠大,不像其他女歌唱家那樣開闊和洪亮。她發現,自己如果要唱得氣勢磅礴,自己的嗓子就會破音。所以,她採取了以情緒為主的方式來處理歌曲,就這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到了1963年,於淑珍的演唱技巧已經很成熟了。那年她灌制了自己的第一張唱片《新剪窗花》和《李雙雙小唱》,反響非常好。1959年,於淑珍也還參與了歌劇《向秀麗》的表演。但她真正走向全國則是因為一部電影。

02、正直的歌唱家

1979年,我國上映了一部電影,叫做《甜蜜的事業》。影片講述的是一位農村婦女,通過群眾和幹部的幫助改變落後觀念的故事。這部影片裡有著名演員李秀明和凌元。整部影片的基調輕鬆幽默。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謝添。和於淑珍同為天津人的謝添在錄製電影主題曲的時候想到了於淑珍。於是便將於淑珍借到了北京錄音。於淑珍甜美輕快的聲線和演唱風格與電影非常搭配。電影一播出,這首歌就很快地傳遍了大街小巷。甚至後來很多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也都會唱這首歌。隨著歌曲的走紅,於淑珍也迅速走紅。這首歌還被被選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音樂教材。

後來,《月光下的鳳尾竹》《泉水叮咚響》等歌曲也是經她的演繹傳遍了全國。於淑珍對工作極為認真,不論成名前後,都絕對不搞特殊。如果他們去演出,無論是給的禮物還是待遇,於淑珍首先要問的就是團裡其他人有沒有。如果沒有,她就堅決不接受。曾經在2009年的時候,有一次,她下午心臟病發,晚上還堅持演出。於淑珍演出有個剛性要求,就是她不假唱。除非是電視節目,有時候為了照顧節目效果,她接受提前錄播,但也得是自己真唱。要是在現場,她寧可有瑕疵也絕不假唱。

要唱就得真唱。假唱絕對不行,那樣做是愚弄觀眾。如果說是照顧我年紀大了,讓我假唱,我還是接受不了,寧可出點紕漏。

有一次在外地,她曾經因為歌劇《宦娘》和演唱會超負荷運轉,導致了聲帶充血,不能演唱。但票已經售出了,她不唱就要退票給觀眾,這樣對觀眾不好。要是等她嗓音恢復,那團裡的同志就要等很久才能回天津。為了觀眾和同事們,她帶著受損的聲帶上臺演出,要知道,這樣有可能會斷送她的歌唱生涯。當她唱完,同事們也都提心弔膽的擔心她的聲帶。當大家讚揚她的時候,她說:

「不光是我,大家都會這樣選擇的。」

於淑珍非常正直。在80、90年代,於淑珍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明星。有很多演出邀請她,但她一次都沒有因為私利參加商業演出。她認為,一個演員唱了一些好歌,即使聲名鵲起,也是工作帶來的,不能以此為資本。她女兒到了要找工作的年紀,她從未動用過自己的影響力幫一點忙。工作忙孩子沒人帶,就把兒子送到別人家代為照看,這一下,就是8年。她從來沒有要求過照顧。1998年,於淑珍退休了。因為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一直沒有上大學非常遺憾,所以,退休之後,她去上了老年大學。學習書畫,過得很充實,她過得就是普通退休老人的生活。

03、相濡以沫

於淑珍和丈夫是歌舞團的同事。於淑珍當時也沒想到,拿著歌舞團錄取通知去儀表廠通知自己的小夥子後來會成為了自己的丈夫。於淑珍剛開始對這個長得帥氣,但是不愛說話的小夥子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一連來了三個媒人給於淑珍介紹對象,都是這個小夥子。一看大家都覺得這個小夥子不錯,於淑珍也動心了。

丈夫本來也是歌唱演員,但於淑珍是團裡的骨幹演員,演出任務非常重。為了支持於淑珍的事業,丈夫便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去了舞美隊,這樣有時間能照顧家庭和孩子。於淑珍家裡9個孩子,經濟非常困難,她的工資基本都補貼給了娘家。家裡就靠丈夫的工資,丈夫也從不說什麼。有時候,於淑珍去外地演出,一走幾個月,丈夫也從來沒有怨言,一直支持她。

於淑珍曾經說過一件事。有一次丈夫去團裡做舞美布置,工作完了回家的時候大約是4點左右。為了不影響於淑珍休息,丈夫沒有回家,而是在家在外面溜達了很久。等到於淑珍起床了才回家。於淑珍不會做飯,家裡的生活一直都是丈夫在打理。在漫長的歲月裡,丈夫一直盡心盡力照顧著於淑珍。丈夫比於淑珍大六歲。隨著歲月的流逝,於淑珍的丈夫身體慢慢不好了。有一次,甚至半年病了3次。於淑珍的子女一個在天津,一個在北京。每次爸爸生病兄妹兩都要過來陪伴照顧,一個白班,一個夜班。

但於淑珍覺得這樣不行,兩個孩子也都是50多歲的人了。長期這樣,父母會把孩子拖垮的。經過思考,她做出了一個決定,和丈夫去養老院。她對於人生有著很通透的看法。她說,人生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事情。年輕的時候,忙事業。老了就是要互相扶持,互相幫助。年輕的時候是丈夫照顧她,現在年紀大了,她來照顧丈夫。

到了養老院,於淑珍覺得特別好的一件事,就是養老院有食堂。她本來就不會做飯,養老院幫她解決了這個大問題。她閒時就畫畫,給老姐妹唱歌。其他的時光,就陪著老伴。雖然,她去養老院的這個舉動孩子們開始不理解,很反對。但是於淑珍心裡明白,孩子孝順是孩子的心意。但她覺得老年人也應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把全部的生活寄托在孩子身上。

04、尾聲

現在的於淑珍過得很幸福。圓了自己年輕時代的大學夢。偶爾也會出來參加社會活動。在養老院,有老夥伴,平時也有朋友去看她。祝願這位優秀的歌唱家身體健康。

END

相關焦點

  • 84歲歌唱家於淑珍住養老院:人到晚年,少生病,少拖累孩子
    於淑珍的晚年,並不是和兒女生活在一起,而是和丈夫一起住進了養老院。對於養兒防老的中國人來說,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了解於老師的人生經歷,會理解一二。背後的男人最好的愛情,是年輕時的依靠,老來相伴於淑珍的丈夫,是她的同事,也曾是一名男高音。伴隨著於淑珍事業的紅火,需要到全國各地進行演出,家裡已有了一雙兒女,該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成了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 84歲於淑珍近況曝光,演唱歌曲為前線英雄助力,和老伴同住養老院
    今年84歲高齡的老表演藝術家於淑珍與天津近百位藝術家同唱《與愛同行》,為前線英雄助力,參與演唱的都是業內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他們的歌聲真摯,表達出滿腔赤誠。於淑珍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劇演員,也是國家一級演員。大家熟悉的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也是由於淑珍演唱。
  • 於淑珍為事業曾害16歲兒子無家可歸,老年住養老院
    於淑珍的音樂成就有很高,在個人生活作風上也很清明,在我們外人看來,這是一位近乎完美的老藝術家,但是對于于淑珍來說,對於自己兒子卻滿是愧疚。    於淑珍經常討教一些前輩,在同事和前輩們的幫助下,於淑珍漸漸摸索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種歌唱方法。
  • 於淑珍為事業曾「害」16歲兒子無家可歸,老年住養老院引爭議
    於淑珍的音樂成就有很高,在個人生活作風上也很清明,在我們外人看來,這是一位近乎完美的老藝術家,但是對于于淑珍來說,對於自己兒子卻滿是愧疚。於淑珍最先是一位儀表廠的工人,因為熱愛唱歌,在一次機緣巧合的契機下,去參加了藝術館的招聘考試。
  • 女歌唱家於淑珍:與老伴的晚年抉擇,差點讓兒女背負罵名
    夫妻倆育有一雙兒女,但晚年後的於淑珍夫妻倆卻住進了老年公寓,是不是有點兒說不過去呢?初遇知心愛人於淑珍,1936年出生在了河北省東光縣的一個農家小院兒。在解放之後,才隨父母搬遷到天津謀生計。她家兄弟姊妹9個,於淑珍是家裡最不受待見的老大。
  • 84歲女歌唱家於淑珍,退休後帶老伴住養老院,不給兒女添麻煩
    於淑珍在退休之後,很少出現在歌唱舞臺,為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她帶著自己的老伴兩人一起住進了養老院,此舉當時引發了巨大爭議,但她本人的想法很明確,她只是不想給兒女添麻煩。退休後帶老伴住養老院,不給兒女添麻煩於淑珍在成名初期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兩人是歌劇院的同事,結婚後丈夫全力支持妻子的發展,當於淑珍外出演出時,家中都由丈夫全心全意的打理、照顧。
  • 於淑珍:從學徒工到歌唱家,丈夫成就了她,晚年兩人同住老年公寓
    但她丈夫的事業和當時已經是劇院骨幹的於淑珍相比,稍微顯得有些平淡,於是兩人結婚後,丈夫就從舞臺上退居到了幕後工作,這樣也能更好地照顧家庭,讓於淑珍有更多自己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雖然當時於淑珍的事業發展得很好,但她的工資大多都拿來補貼娘家的生活了,丈夫也沒有絲毫怨言,他知道妻子是一個有孝心的人,便用自己的工資,養起了他們的四口之家。於淑珍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去外地演出的時間和次數越來越多,很多都替她丈夫擔心,問他妻子一天到晚在外,難道他沒有危機感嗎。
  • 「神仙愛情」丈夫為她放棄事業,包攬家務帶孩子,兒女成雙好幸福
    一位老歌唱家於淑珍與他的丈夫一直是一對開明的父母,在老年沒法照顧自己的時候,選擇住進了老年公寓。許多人對老年公寓的印象都不好,認為老人家住進那裡,都是兒女沒有盡到照顧他們的責任,不過,很多時候,那都是老人家認為最好的選擇。
  • 歌唱家於淑珍:與老伴搬進老年公寓,說不想麻煩子女,讓親友不解
    於淑珍演唱的一首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是那個時代的流行經典。從業已逾六十餘年,餘淑珍雖已經滿頭白髮,但她仍然聲音甜美,大方雍容,令人羨慕。退休後的她一方面沒有忘記觀眾和舞臺,另一方面與愛人過著屬於自己的精彩生活。
  • 老了以後,丁克夫妻和有子女的人去養老院,有什麼區別?
    很多父母覺得生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在老的時候有一個人照顧,還能有所牽掛。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業。爸媽老了之後,孩子並沒有時間照顧自己,所以很多老人可能在老了之後,會選擇去養老院。在生活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丁克。之前還沒結婚的時候就和朋友討論過,到底是要孩子還是不要孩子。要孩子之後,還是否有可能有自己的事業。
  • 我花300元住進養老院陪伴這些老人,並不僅是為了省錢
    「並非所有人都有資格住進來,是需要經過本人工作單位、團委和養老院層層把關的。」濱江團委該項目負責人說,第一期由於名額較少,志願者均由就近企業推薦而來;第二期採取社會化公開招募,有嚴格的審核標準。具體步驟有三:首先是本人工作單位核實報名信息、確認蓋章,其次由團委審核並挑選符合基本標準的候選人,再由區團委、區民政局和養老院三方共同面試,敲定人選。
  • 日本養老觀的微妙變化①:當你老去,成為養老院的一張床位
    荒木的丈夫心疼妻子,甚至對親媽發了火,但對方是病人,發火、講理都不起作用。婆婆住進護理院以後,婆媳關係倒是變好了。臨終前,婆婆道出了一聲「謝謝」,為荒木整整20年的護理生涯畫上了句點。2006年11月,荒木由美子夫婦遲到的「蜜月」旅行。結婚已經24年的兩人在澳大利亞珀斯重新舉行了婚禮。
  • 60年前的美國丁克住進養老院,用養娃的錢養老,如今他們現狀如何
    那可能是最渴望時髦和風尚的一代人了,我們看看當時人們的著裝以及藝術品位,就能了解個大概。那時候,也是畢卡索、蒙克等後現代主義藝術家崛起的年代。簡單點說,社會思想高速發展,歐美世界的物質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從追求五鬥米,變成了追求精神世界的充盈和滿足。在這種大背景下,完完全全的二人世界和所謂愛情,就演化出了"丁克"。
  • 不婚、丁克,我老了就去這樣的養老院!
    面對老一輩催婚、催子,理由中最有殺傷力的就是:你老了怎麼辦?演員焦俊豔被逼急了,最近就直接說:「為什麼年輕人一定要結婚啊,老了還可以去住養老院啊」。雖然貴,但各項服務也是殿堂級別的,像健身房和理髮室等公共設施不用出門在這裡都可以享受到。
  • 歌迷圍攏於淑珍同唱一首歌(圖)
    78歲高齡的於淑珍從進場開始,歌迷們的視線就沒有離開過她,活動一開始掌聲許久不停,於淑珍顯得頗為激動,面對歌迷深深鞠了一躬。「沒有你們鼓勵,我不會有今天。」  昨天下午,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名為「珍韻流芳」的訪談會就這樣開始了。歌迷們期待見到於淑珍,其中不少人都是上了年紀的,拄著拐杖早早前來排隊進場,就為了一睹於淑珍的樣貌。
  • 「攢錢去養老院,死也不拖累孩子」,養老院老人卻哭訴:我要回家
    沒有一個父母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過得好的,甚至在自己老去之後,為了減輕孩子們的負擔,不給孩子們添麻煩,會自願住進養老院之中。當然,還有有一部分在養老院中生活的父母,是被孩子逼迫的。每每聽到這樣的話,趙叔總是搖搖頭說:"嗨,我這不是想著多賺點養老的錢麼,等錢攢夠了就直接住進養老院,我這人就要強,到死也不能拖累孩子。"可在生活中,趙叔這樣主動想住進養老院的父母也是少數。
  • 養老院和敬老院之間有區別嗎?如何選擇養老院?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現在許多老年人都住在養老院,住在養老院並不意味著這件事不好,它只是幫我們開始了另一個人生階段。而且,當需要住進養老院時我們應該考慮最實際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養老院和敬老院又有什麼區別呢?養老院是專門為老年人而設的,他們可以照顧自己並享受老年。
  • 年輕人住進養老院,暴漲房租下的創業啟發|富日記
    解決之道就是乍聽起來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建議:讓年輕人住進養老院。老年人沒有陪伴看護,年輕人租不起房,讓他們住在一起,年輕人享受低房租,老年人有人陪伴看護,不失為一個值得嘗試的思路。這樣一來,年輕人租房壓力小了,老人有人陪了,養老院收穫了一批高學歷志願者,可謂一舉三得。這個項目被命名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 《歌聲傳奇》推"五四"專場 於淑珍追憶青春年代
    於淑珍老師為觀眾分享了歌曲背後的故事,也勾起人們對於那個年代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