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的話本小說與文學戲仿
時間:
7月24日(周五)19:00-20:30
地點:
ZOOM會議(ID:95221886982)
嘉賓:
張潔(美國三立大學外文系副教授)、郭英德(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講座聚焦李漁(1611-1680)自1656到1658年間發表的話本小說,重點分析這些作品如何對士大夫文化與文學傳統進行戲仿。第一部份闡述李漁小說的文體特徵如何體現了文學戲仿的特色。第二部份探討李漁與其讀者(特別是杜浚)的互動,提出戲仿也是透視明清之際文人際遇和身份認同問題的必要角度。
窺探欲望網際網路——中國網絡空間的色情文化變遷史
時間:
7月24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騰訊會議(ID:365201318)
主講人:
吳靖(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吳靖教授將與大家分享她關於中國網絡色情文化的研究。在此次講座中,吳靖教授試圖回答,中國網絡空間的色情文化變遷史是怎樣的?作為當代社會意識形態重要症候的色情文化,又是如何參與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社會整體性變遷之中的?
文學與戰爭:體驗、記憶與認知
時間:
7月24日(周五)19:30-22:00
地點:
騰訊會議(ID:242860308)、嗶哩嗶哩
嘉賓:
張箭飛(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升遠(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
周五晚,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張箭飛、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王升遠將與大家聊聊文學作品中的戰爭體驗和戰爭記憶。
鄉村振興難在哪兒
時間:
7月24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國際公益學院直播間
主講人:
李小雲(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名譽院長)
快速的城市化導致鄉村人才、資本和資源向城市轉移,大量的鄉村土地變成城市用地,鄉村生產與再生產積累的資本也大多通過不同形式流入城市,鄉村人才在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教育體系下,也從鄉村流向城市。這造成了某種程度的鄉村的衰竭景觀。鄉村振興難在哪裡?7月24日晚,中國農業大學資深文科講席教授、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名譽院長、小雲助貧中心創始人李小雲教授將做客「慈展會·鄉村振興」課程直播間,為學員詳解。
雲上先鋒·詩歌站第三站:孤掌能鳴——香港詩與詩香港
時間:
7月24日(周五)20:00
地點:
天貓直播
嘉賓:
韓東(詩人、作家)、翟永明(詩人)、于堅(詩人)、阿多尼斯(詩人)、柏樺(詩人)、北島(詩人)等
「雲上先鋒·詩歌站」是先鋒書店為讀者打造的詩意空間,先鋒邀請了33位詩人,這33位詩人中會有任意7位詩人進入到本次活動的直播間,跨越四座城市,與讀者見面。第三站談談香港詩歌。
中國區域社會史研究的若干理論思考
時間:
7月25日(周六)10:00-12:00
地點:
嗶哩嗶哩、華中師範大學雲會堂直播間、鬥魚直播
主講人:
陳春聲(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講座以韓江流域傳統地域社會研究為例,提出關於中國區域社會歷史研究的若干問題的理論思考。講者強調大一統中國歷史發展的內在一致性,實際上是以其相互密切聯繫的區域發展的巨大的時空差異為前提的。若將「區域」視為一種分析工具,那麼,在具體的研究實踐中,以下判斷可能具有方法論層面的意義:「區域」的界定應該與人的活動和認知相聯繫;「區域」本身也是一個社會歷史的過程;「區域」必須有其發展脈絡與內在運作機制;「區域」可被視為「國家」話語的具體表達形式;「區域」的界鄰地區往往自成一個區域。從國家與地域社會發展的關係角度看,真切理解「天下」「朝廷」「官府」「禮法」和「教化」等具有本土意義的概念,對深化中國區域社會史研究具有特殊的價值。
雅正與靈性相融的典範——從《愛書來:揚之水存谷林信札》談起
時間:
7月25日(周六)14:00-15:30
地點:
新浪微博直播平臺、鳳凰風直播
主講人:
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谷林和揚之水是當代文化界具有獨特建樹與人格的學者、讀書人,其交往最見風格的就是持續近二十年的通信往來。本書首次整理匯集1990至2008年間,揚之水女史存谷林先生全部書信及揚之水致谷林先生部分書信,是兩位學者、讀書人近二十年交往和精神交流的記錄,所記以「書」(信札與書籍)為中心,談論交流讀書所得、文稿編校、書札交換及書界人情。周六下午,我們邀請陳子善老師來從《愛書來:揚之水存谷林信札》談談兩位學者。
古人如何午睡和消夏
時間:
7月25日(周六)15:00-16:00
地點:
中華書局直播間
主講人:
王宏超(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在古人的生活中,午睡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除了午睡,古人用於消夏的途徑還有很多,這些消夏方式,既講究方法,又講究養生,既有豐富的裝備用具,又有愜意的場所,背後更是有著哲思的深度和審美的情趣。從午睡及消夏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於生活、生命及時間的感受和態度,以及閒雅的生活哲學。
雲上先鋒·詩歌站第四站:語言的問題
時間:
7月25日(周六)15:00
地點:
天貓直播
嘉賓:
韓東(詩人、作家)、翟永明(詩人)、于堅(詩人)、阿多尼斯(詩人)、柏樺(詩人)、北島(詩人)等
「雲上先鋒·詩歌站」第四站,談談詩歌的語言問題。
侯麥和《夏天的故事》
時間:
7月25日(周六)15:30-16:30
地點:
上海法語培訓中心直播間
主講人:
btr(作家、譯者)
在侯麥導演誕辰100周年之際,上海法盟特邀作家、譯者、文化評論人btr做客我們的直播間,從「偶然性」出發,與觀眾一起展開一場頭腦風暴:什麼是偶然,什麼是命運?什麼是日常,什麼是奇蹟?人們應該怎樣生活,怎樣去愛?電影裡的主人公總是「蒙著眼睛」嗎?他的三角(甚至四角)戀愛是道德的嗎?《夏天的故事》既輕盈又深刻地回應了這些在侯麥創作中不斷延續的母題。
從《尋路中國》到《敖德薩的歷史》:我的非虛構翻譯探索之旅
時間:
7月25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索·恩小助理微信群、社科文獻讀者群
主講人:
李雪順(譯者)
2011年《尋路中國》中文版出版,2012年《江城》中文版被擺到了中國人的書架上,我們認識了一名叫何偉的美國人,一位叫李雪順的譯者,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非虛構文學。近十年後,何偉落腳成都,在四川大學教授非虛構寫作;李雪順譯筆不輟,將《一座夢想之城的創造與死亡:敖德薩的歷史》翻譯成書,帶領中國讀者走進這座「黑海明珠」。7月25日晚,李雪順老師做客社科文獻讀者群、索·恩讀者群以及書萌讀者群,以語音直播的方式講述他從《尋路中國》到《敖德薩的歷史》的非虛構翻譯之旅。
文明等級論在近代中國
時間:
7月25日(周六)19:00-21:30
地點:
嗶哩嗶哩
主講人:
王銳(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文明等級論」作為19世紀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意識形態,在鴉片戰爭之後開始流傳於中國,它藉由《國際法》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出使西洋的中國使臣引介、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相關論述的影響,日漸成為晚清民國士人與知識分子認識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憑藉,不少人甚至主動地參與傳播「文明等級論」。出於對中外關係的簡單化理解,不少中國知識分子服膺了「文明等級論」,將其作為自己審視中國歷史與現實的重要理論前提。與此同時,近代另一些知識分子或是出於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熱愛與對於中國主體性的堅持,或是由於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對於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的批判,開始反思與批判「文明等級論」,這是近代中國寶貴的思想遺產。
世界不在乎你的委屈,只在乎你的努力
時間:
7月25日(周六)19:00
地點:
天貓·上海文藝出版社旗艦店
主講人:
王宇昆(作家)
《世界不在乎你的委屈,只在乎你的努力》是「90後」勵志作家王宇昆的新作,周六晚,他將來到直播間分享這本新書。
《禮記》中的禮樂生活與自然天道
時間:
7月26日(周日)20:00-22:00
地點:
騰訊會議
主講人:
朱承(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廈門大學朱謙之倫理學紀念講座·特別活動第三場,邀請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朱承主講《禮記》中的禮樂生活與自然天道。
《在雪山和雪山之間》讀書分享
時間:
7月27日(周一)19:30
地點:
李辛老師讀書會微信群
嘉賓:
李辛(中醫師)、喬陽(作者)
「李辛老師讀書會」7月的閱讀書目是新書《在雪山和雪山之間》。讀書期間,我們將邀請李辛老師與該書作者喬陽進行一次直播對談,跟我們聊一聊自然與人、運動、徒步、藏地生活等。兩位老師將在帶我們走進自然、天地之大美的同時,也觸發我們對身心和生命的思考。
阿吉紐西審判與雅典民主政治
時間:
7月28日(周二)19:00-21:00
地點:
騰訊會議(ID:976926659)
主講人:
晏紹祥(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阿吉紐西審判歷來被視為民主可能破壞法治的經典案例。晏紹祥教授的論文《阿吉紐西審判與雅典民主政治》於《歷史研究》2019年第5期發表。本次直播,我們就邀請晏紹祥教授來主講阿吉紐西審判與雅典民主政治。
大師課: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
時間:
7月28日(周二)19:30-20:30
地點:
ZOOM會議
主講人:
羅伯特·席勒(耶魯大學經濟學斯特林講席教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斯特林講席教授羅伯特·席勒將於北京時間7月28日晚新書《敘事經濟學》展開一場網絡研討會,探討如何通過隨著時間推移而演變的流行經濟敘事,更好地理解和預測重大經濟事件。這些問題與假新聞、經濟信心和金融危機等息息相關。會上還有機會與席勒教授進行一對一問答。
從貨幣的角度解讀歷史
時間:
7月29日(周三)19:00-20:00
地點:
以明雲書房線上微信直播
主講人:
朱悅瑋(譯者)
宮崎市定的《世界史就是一部貨幣史》從貨幣的出現開始,講述了貨幣是如何影響人類、對人類社會的前進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動力和阻礙。7月29日,我們邀請到了本書的譯者朱悅瑋老師,帶領我們一起從貨幣的角度解讀歷史。
老子「自然」觀念的三個問題
時間:
7月29日(周三)20:00-22:00
地點:
騰訊會議
主講人:
葉樹勳(南開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廈門大學朱謙之倫理學紀念講座·特別活動第四講,邀請南開大學葉樹勳副教授主講老子「自然」觀念的三個問題。
了不起的情色文學!
時間:
7月29日(周三)20:00-21:00
地點:
大方live活動群
主講人:
倪湛舸(學者、詩人)
大方live的「進擊的GIRL POWER!」系列活動,本期邀請倪湛舸來談一談了不起的色情文學。
我們期待怎樣的大學
時間:
7月30日(周四)19:00
地點:
待定
嘉賓:
羅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袁一丹(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羅丹妮(單向空間編輯總監)
單讀新書001《把自己作為方法——與項飆談話》剛剛出版,我們組織了「對話的精神」系列圓桌論壇。本期邀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羅新、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袁一丹等,談談我們期待怎樣的大學。
附:線下活動預告
北京|像是從南方帶回的一塊冰——江汀詩集《北京和灰塵》分享會
時間:
7月25日(周六)19:30-21:00
地點:
東城區和平裡北街6號院15號樓一層碼字人書店
主講人:
江汀(詩人)
作為2020年春節後,碼字人書店恢復進行的第一個詩歌現場,我們非常欣喜地迎來江汀和他的新詩集《北京和灰塵》。7月25日晚上,江汀將和我們一起聊聊「十四行詩」,聊聊「北京」的生活和「詩歌寫作」,聊聊他自己的成長脈絡。讓我們在這北京夏夜,伸手觸摸「從南方帶回的一塊冰」。
上海|當代婚姻生活實錄:愛是打了死結的鞋帶
時間:
7月24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三樓
主講人:
彭倫(出版人)
義大利作家多梅尼科·斯塔爾諾內的小說《鞋帶》,可以說是「義大利版《婚姻故事》」。他在小說中以超乎尋常的冷峻、犀利的文字重新審視當代人的婚姻、愛情、原生家庭,將它們的細節一一剖開,展示人物的累累傷痕和生活的一地狼藉。周五晚,《鞋帶》中文版策劃人彭倫將來到思南書局,和大家一起讀這本「扎心」的小說,共同探討婚姻和人生的多種面相。
上海|雲氣·流水——《蘭亭序》水墨幻化至美新國漫
時間:
7月25日(周六)13:00-15:00
地點:
松江區廣富林路3088弄7棟22號朵雲書院二樓雲間雅舍
主講人:
葉露盈(插畫藝術家)
無論過去多少年,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都在想像千年以前那個春天,王羲之和一群文人飲酒作詩,是怎樣的場景。「90後」插畫師葉露盈也不能停止這種想像,於是,她將自己心中的蘭亭盛會畫了出來,是為《蘭亭集》繪本版。7月25日下午,葉露盈將來到朵雲書院廣富林店,和大家共同探討王羲之的傳奇人生以及「想像中的蘭亭盛會」。
上海|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蒙克——蒙克的藝術和人性的隱秘角落
時間:
7月25日(周六)14:00-15:3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主講人:
沈奇嵐(藝術評論家、策展人)
蒙克一直是當代藝術家的重要思想資源。7月25日,「尋夢挪威文化月」邀請到知名作家、藝術評論家、策展人沈奇嵐博士,從蒙克的主要藝術貢獻和經典作品出發,帶領觀眾一同重新體驗蒙克的作品和他的藝術世界,分享近年來與蒙克的藝術發生對話的當代藝術。
上海|神話之城
時間:
7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雲書院旗艦店海上文藪
嘉賓:
席路德(神話考古愛好者)、Rabbitslayer(史詩奇幻文學痴迷者)
自古,城市與神話便有深厚的淵源。世界各地,散布著一座座迷人的「神話之城」。本周六下午,《神話之城》一書的作者席路德、史詩奇幻文學痴迷者Rabbitslayer將來到朵雲書院旗艦店,圍繞神話與城市的關聯、人類早期文明歷史等話題展開對談,與讀者們一起「日行萬裡」,領略希臘神話中幾座古城的現實風貌。
上海|1978·青春爬坡——從茶場到大學
時間:
7月25日(周六)14:00-16:30
地點:
閔行區蘇虹路316號麗寶樂園B1大夏書店
嘉賓:
曹景行(媒體人、新聞評論員)、金光耀(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兩位黃山茶林場知青同事,如何成為78級復旦同窗?靠的是不休不停的讀書。當年讀什麼書,怎樣讀書,又如何影響他們的人生,7月25日,同您分享。
上海|江南可採蓮
時間:
7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寶山區滬太路2999弄24號
嘉賓:
邵仄炯(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於立(主持人)、施文卿(琵琶演奏家)、褚天翱(笛子演奏家)
江南的丹青之美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歷經了怎樣的轉變?才子佳人們如何為這份美麗增添亮色?近日火爆的「江南文化藝術展」上有什麼精彩看點?這一次的行知讀書會,主持人閻華將邀請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邵仄炯等帶大家穿越在江南山水之中,品讀畫中的深意,分享背後的故事。
上海|從景雲裡出發——柔石的小說創作
時間:
7月25日(周六)15:00-16:30
地點:
虹口區橫浜路35弄景雲裡13號暨魯迅與文化名人陳列館
主講人:
馬以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景雲裡,柔石受到了魯迅的親切關懷和引導,從而在農村題材和知識分子題材的小說創作中,有了長足的進步和重大的收穫,《為奴隸的母親》和《二月》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作。本期講座我們有幸請到華東師範大學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以鑫老師為我們講述:從景雲裡出發——柔石的小說創作。
上海|遠近不二:佛教和當代國人的微妙關係——《不一不異》新書分享會
時間:
7月25日(周六)19:00-20:00
地點:
黃浦區重慶南路308號大隱精舍高山流水廳
嘉賓:何歡歡(浙江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曉峰(澎湃新聞上海書評編輯)、張明揚(梨視頻副總編、歷史作家)
中國傳統文化根深葉茂,博大精深,是讓我們國人引以為傲的瑰寶。而佛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歷史悠久,其中不少思想與文化都具有很深的哲學內涵。7月25日,在大隱精舍,將舉辦《不一不異》新書分享會。作者何歡歡與你相約大隱書局,帶你了解佛教的哲學世界。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也許我們可以通過作者的分享與探討,獲得更多生活和人生的啟示。
上海|江南尋宅
時間:
7月26日(周日) 10:00
地點:
虹口區四川北路1468號四川北路公園內海派文化中心一樓景雲廳
嘉賓:
鬱萍(上海燊榕古建保護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丁豔麗(上海燊榕古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
時下風靡的《江南百景圖》以精美的畫風和趣味的本土設定抓住了不少人的心,沉迷於打造江南古鎮的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房子的屋簷都是翹起的?榫卯結構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屏風牆的設計又是出於什麼考慮?木材選擇有什麼講究?造房子的工序有多少?為什麼要裝門檻……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能在本期好書、科普繪本《江南尋宅記》中尋找到。本次「海派青申活」讀書會嘉賓、《江南尋宅記》的技術支持、上海燊榕古建築保護研究中心副理事長鬱萍女士,將帶領大家由淺入深地走進建築技術和藝術的大門。除此之外,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上海燊榕古建築保護研究中心主任丁豔麗也將加入到討論當中。
上海|鉛華洗盡後的真相——近代上海外僑俱樂部建築
時間:
7月2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楊浦區長海路366號楊浦區圖書館
主講人:
李玲(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建築系、碩士研究生導師)
本次活動將邀請到《鉛華洗盡後的真相——近代上海外僑俱樂部建築》一書的作者李玲,通過對於外僑俱樂部的歷史發展及個體建築的獨特形制與設計背景的介紹與講述,還原上海近代外僑俱樂部建築洗盡鉛華後的真實面目。
上海|復旦永恆,相輝無價——關於《相輝:一個人的復旦敘事》的對話
時間:
7月26日(周日)18:30-20:00
地點:
楊浦區國權路525號誌達書店·活動空間
嘉賓:
張廣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讀史老張(文史寫作者、媒體人、復旦校史研究者)
《相輝》一書所反映的年代,以復旦大學建校1905年起,訖於20世紀八十年代,作者希望通過對復旦大學消逝的校園風景、遠去的人物背影的追尋,去拼接、描述百多年來復旦人走過的艱難而輝煌的道路。本次活動,兩位嘉賓將主要展開關於《相輝:一個人的復旦敘事》一書的對話,之後也會就現場觀眾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解答和討論。
杭州|走出孤島,彼此點亮——書店支持計劃啟動分享會
時間:
7月2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文化體驗區B201單向空間1F
嘉賓:
許知遠(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朱鈺芳(曉風書屋創始人)、李蕾(作家、主持人)
單向空間發起「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攜手7座城市的11家書店,將對城市精神家園的守護和支持具象到每一間書店最具特色的現場,通過一場場立意不同的互動傳遞書店支持計劃的信念,讓享受閱讀的樂趣升級,將書店文化嵌入城市的脈絡之中,與同行者一起守護城市之光。作為計劃的首站,在疫情陰霾未散去的七月末,我們邀約單向空間創始人、作家許知遠和關心並支持書店發展的新朋舊友們,在單向空間·杭州店相聚,聊一聊這半年來的感受、行動與思考,並在派對中重新尋回人與人彼此靠近的溫度,在閱讀和交流中喚起一個公共文化空間之於個體精神生活的記憶和價值。
杭州|在閱讀中點亮彼此——單向和他的朋友們
時間:
7月25日(周六)17:00-19:00
地點:
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文化體驗區B201單向空間3F文藝現場
嘉賓:
許志強(學者)、孔亞雷(作家)、蕭耳(作家)、蘇七七(影評人)、舒羽(詩人)
「書店支持計劃」首站第二場活動,單向空間邀請朋友們,一起參與一場酒會,以及朗讀活動。
南京|思想對話:如何理解鮑德裡亞《消費社會》?
時間:
7月25日(周六)15:00
地點:
鼓樓區金銀街8號萬象書坊
嘉賓:
劉成富(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劉懷玉(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消費社會》是鮑德裡亞的代表作之一,自中文版問世以來,鮑德裡亞成了中國人文社科領域叱吒風雲的人物,其獨特的視角和批判精神備受讀者青睞。7月25日下午,《消費社會》中文版主譯者、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劉成富教授與南京大學哲學系劉懷玉教授應邀做客萬象書坊,共同對話「如何理解鮑德裡亞的《消費社會》」。
南京|紀念《小王子》作者聖埃克絮佩裡誕辰120周年——《小王子》譯者黃葒分享會
時間:
7月26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玄武區中山路286號羲和商業中心2F-3F奇點書集
主講人:
黃葒(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7月26日,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小王子譯者黃葒老師做客奇點書集,在《小王子》作者聖埃克絮佩裡誕辰120周年之際,與我們一起走進聖埃克絮佩裡的世界。
成都|抗戰八年的四川
時間:
7月2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高新區交子大道300號悠方購物中心6樓言幾又書店活動區
主講人:
袁庭棟(學者)
身在成都的你,對成都的解放史知道多少呢?言幾又聯合成都市圖書館特邀巴蜀文化名家袁庭棟老師講述「抗戰八年的四川」。抗日戰爭為什麼是一座偉大的豐碑?四川為什麼會成為最重要的大後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