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除溼,膝蓋不痛的關鍵穴位!

2020-12-25 百年養生

有許多老年人會邊走路一邊喊疼 ,明明只有幾步路,可是還需坐車;上完廁所後,膝關會感到鑽心的疼廟,只有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站起來。這種情況,老年人多是患了增生性膝關節炎,也叫「膝痺症」。

膝關節疼痛是由於骨刺引發的,骨刺就是骨質增生。關節退化實際上是一個零件磨損過程,在長期壓力、拉力和損傷下,導致骨和骨之間的半月板變薄,面洞滑液減少,久而久之兩側的骨頭貼在一塊,長時間向一個方向用力,骨頭就會往一邊偏,根據生物力學原理,為了求平衡,而另側骨頭就會增生出相應的骨骼來。這就是所謂的代償性骨質增生發病原理,除此之外,骨質疏鬆腰肌勞損也是骨質增生的誘因。

怎樣對付膝關節病?就找特效穴位血海穴、梁丘穴,足穴用陵泉穴懸鐘穴和犢鼻穴。

血海穴位於人體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方2寸,在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的地方即是。血海,氣血的海洋,同時也是理血的要穴。

梁丘穴位於大腿前面,髂前上棘和髕底外側端連線上,髕底上方2寸處。它也是理血要穴。中醫學講究治風先要治血、膝關節病大多是因風邪入侵而引起的,所以要用血海穴和梁丘穴來疏通膝流局部的氣血。

特鼻穴位於膝蓋外下方,在取穴時先屈膝90度,這時膝關節髕韌帶的外側會有一個凹陷的地方,俗稱膝眼.犢鼻穴就在此處。該穴對治療膝靠疾病有一定療效

足三裡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它是能保證身體健壯的要穴,它除了能調節脾胃,還能硫風化溼,扶正祛邪。所以足三裡穴是用來散寒,祛溼的要穴。

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的地方。而懸鐘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踝尖上方3寸處,腓骨前緣凹陷的地方即是。這個穴位具有通經絡.祛風溼的功效。

對以上幾個穴位進行按摩,具體方法:用拇指指按,或用拇指指腹點按都可以,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每天1-2次。

還可以用艾條灸,重點是灸犢鼻穴10-20分鐘,一直灸到皮膚發紅,其他幾個穴位要灸5~ 10分鐘,每天1次。

或者把少量的防風、紅花、獨活、五加皮 、延胡索、艾葉、川芎這些藥材各取適量裝人一個布袋,加熱後敷在患處,或者用布袋包裹煎湯藥剩下的藥渣,趁熱敷在患處。

還有此老年人認為增加運動量就能「磨」掉骨刺,事實上這是不科學的。老年人在晨練時要注意負荷不能過大,不可以重複做一種動作,多進行騎車、遊泳等不負重的運動。這樣既能得到運動量,又能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休息。有的老年人爬山鍛鍊,在下山時自身體重再加上下衝力會加大對膝關節的磨損,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是坐纜車下山。

很多人都知道要防止鈣流失,對付膝關節病也是這樣。當女性閉經後鈣流失會加重,可以適當補充雌激素,以減少鈣流失。平時可多吃一些黃豆、豆漿等富含天然植物雌激素的食品。老年人滋養骨質,還需多吃膠質較豐富的食物,如肉片、蹄筋等,多喝黏稠的粥湯,或者是粘性比較多的食物,如紅薯、土豆、山藥、芋頭等。

相關焦點

  • 膝蓋痛、老寒腿,一貼就舒服,溫熱艾草隨時隨地養膝護膝!
    今天小編就給你推薦一款寶貝 艾草膝蓋貼 艾草溫熱除溼驅寒 祛風除溼 通經活絡 艾草是在我國民間一直被廣泛使用的藥草, 具有祛風除溼、活血通絡的功效。
  • 通則不痛,長按膝蓋5個穴位,幫助解決滑膜炎
    人體全身有幾百個穴位,而每個位置出現問題,幾乎都有對應的穴位,可以幫助緩解。出現滑膜炎時也是一樣的,掌握膝蓋位置,這幾個穴位,每天按上幾分鐘,也能幫助緩解和恢復滑膜炎問題。
  • 祛風除溼,舒筋通絡.治風溼痛、腰腿痛、肢體麻木
    祛風通絡。主治風溼疼痛,肢體麻木,跌打扭傷及雞爪風等症。《中藥大辭典》"酸,溫,無毒。"取根莖浸酒,去風血,除風瘙,宜老。"《中華本草》酸;溫;無毒歸肺;腎經祛風除溼;舒筋通絡;活血化瘀。主風溼痺痛;腰腿痛;肢體麻木;跌打扭傷;小兒麻痺症後遺症。
  • 在家按揉這4個穴位,幫你緩解
    其實這幾種中醫治療方法的核心都是疏通經絡、活血行氣、化瘀止痛,而發揮作用的關鍵就在於關節周圍的一些重要穴位。腿關節周邊也有幾處穴位,對於膝關節的疼痛和相關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比如血海、犢鼻、足三裡、懸鐘、梁丘、內膝眼、陰陵泉、陽陵泉等。
  • 祛風除溼,行氣止痛.治風溼痺痛,跌打傷痛,腰腿痛
    驅風,除溼,行氣。治腰腿痛,四肢痺痛,風溼骨痛。內服:煎湯,2~6錢。外用:搗敷。治跌打腫痛:五葉泡葉,搗敷《中華本草》苦;辛;溫歸肝;腎經祛風除溼,行氣止痛。內服:煎湯,6-18g。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
  • 祛風除溼,活血止痛.治風溼關節痛,坐骨神經痛
    根:主治風溼骨痛,勞傷腰腿痛,跌打損傷等症。用量1~5錢,泡酒服或水煎服。祛風除溼,活血止痛。治風溼關節痛,坐骨神經痛,跌打祛風除溼;活血止痛;解毒。
  • 祛風除溼.用於風溼性關節炎,腰腿痛,腰肌勞損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祛風除溼,止血,利尿。用於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骨折,黃疸性肝炎,吐血,便血,血尿;外用治瘡癤。《本草抬遺》:「生高山石上,根如箸,上有毛,節如蠶。」故名草石蠶、石蠶、巖蠶。所謂有毛,即指密被之白棕色狹鱗片,故又稱白毛巖蠶、白花石蠶。亦有以為其根與蛇、鼠尾、蚯蚓、蜈蚣等相似者,各以形名。
  • 能祛風除溼;活血消腫
    主治感冒,咳嗽,胸滿脅痛,腰痛,跌打風溼,月經不調,小兒疳積。 《中華本草》 味苦;辛;性微溫。發散風寒;健脾利水;舒筋活血;截瘧。祛風除溼;活血消腫。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骨折;胃痛;腰痛;淋巴腺炎
  • 膝蓋痛怎麼辦?跟著日本妹子做這事,膝蓋不疼了!
    對於一些經常爬樓梯、運動、打球或者是不注意保護的人,就很容易各種膝蓋關節痛。嚴重的話,走起路來還會一瘸一拐的。那麼膝蓋痛怎麼辦?不妨跟著日本妹子做這事。但數據顯示,日本卻是全球關節疾病發病率最低的一個國家,患病率僅為0.33%其實是因為他們懂得愛護膝蓋,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備上幾雙發熱護膝。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推薦這款艾草自發熱護膝。
  • 按一按4個穴位,腿再也不痛不涼了
    天氣一涼,可千萬別讓腿受涼,如果腿不慎受涼,會出現膝蓋的疼痛。不要等到行走困難,疼痛難忍才引起重視。今天教大家不用去醫院,不花一分錢的好方法。有事沒事按一按這四個穴位,腿再也不痛不涼了。梁丘穴能治療急性胃痛、胃酸、乳房痛、腸胃炎等本經之病,還對急性腿痛、腳痛、膝蓋痛有手到病除之效(陳舊性疼痛除外)。
  • 祛風除溼,活血化瘀。主風溼骨痛、勞傷
    祛風除溼,活血化瘀。主治風溼骨痛,勞傷。外用治蛇頭疔。 《中藥大辭典》 性溫,味辛澀。 驅風除溼,活血化瘀。 《中華本草》 辛;性溫 歸肝經 祛風除溼;活血化瘀。主風溼骨痛;勞傷
  • 想讓膝蓋「老」得慢一點?做這三個動作,按這五個穴位!!
    2、不按不痛,一按就痛 這同樣說明軟骨表層已經發生退化,受到按壓後,緩衝作用減小,對髕骨的保護作用下降,也是膝關節求救信號。 如果因為身體平衡性不佳、整個動作不連貫,或下蹲中加壓過度,短時不耐受,出現酸脹現象,這都是正常的。 關鍵是注意下蹲過程中,膝關節有無痛感,只有痛才意味著不正常,需儘早到醫院就診。 膝蓋最怕五件事情
  • 【家庭保健】落枕的穴位保健方法
    落枕的穴位保健方法絕骨,別名懸鐘。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主治病症: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 改善膝蓋一走就疼,不紅不腫,關節退化
    就是膝蓋疼。她這個膝蓋疼啊,很有特點,就是平時沒啥感覺,但是只要走路時間長了,兩側就開始疼。疼痛的地方,不紅也不腫,疼痛規律跟天氣變化關係也不大。最後,醫生就說了,說你這個病,說到底,就是年紀大了,老了。你呀,得學著適應。
  • 【健康】想讓膝蓋「老」得慢一點?這三個動作、五個穴位幫你護膝!
    膝關節早期退化時,通常不紅不腫、不痛不癢,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要當心。01 不明原因的上樓痛或下樓痛關節有光滑的軟骨保護著,還有一些起潤滑作用的關節液,但隨著年齡增長,軟骨逐漸變得毛糙,且關節液減少。這時如果關節負重大、摩擦頻繁,就會刺激到軟骨下的神經末梢,讓人感覺疼痛。
  • 膝蓋有寒氣,一張方子逼出來!化解膝涼、膝痛、膝關節炎,請細學
    這幾天,我的後臺上,總有讀者朋友跟我講,希望我說說關於膝蓋疼的事兒。我覺得,這可能和全國的降溫天氣有關係。一些肢體疼痛類的毛病,這時候會嚴重一些。  在這裡,我想給你講一張醫案,一張配伍。通過它,我們可以學習到一些東西。  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的老教授,內科教研室主任,吳幼卿老先生。  吳師的學術成就,我就不多說了。
  • 潮熱多汗,小便不利,遺尿、遺精,找膝蓋窩旁一個穴位,馬上搞掂!
    ☞ 輸入「22」,獲取面診指南課程☞ 輸入對應穴位名稱,或者對應病症,獲取解決方案正常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散熱,但是有一些人,一動就出汗,晚上睡覺也出汗,還有一種出汗,是尿不正常排出,但是汗卻比一般人多。
  • 農村路邊常見的「月見草」,祛風除溼,活血通絡,你認識嗎
    大家好我是你們三農小幫手小良,感謝你們的分享,是一種非常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月見草,國內農村路邊到處都是,一般在晚上開花,花色鮮豔,飄香四溢,有獨特的味道,此草還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活血活血通絡,預防脂肪肝,抵抗病毒的入侵,如果看到此草要記得摘回家,有很大的功效,我們今天小編帶著大傢伙來聊一聊月見草的一些知識吧
  • 膝蓋積液怎麼辦 膝蓋積液有哪些症狀
    (2)拔伸屈膝法:患者仰躺在床上,膝蓋抬起。醫生或者家人將腿輕輕的進行來回屈伸,鍛鍊膝關節。最後盡力能使膝關節完全彎曲,然後伸直。(3)刮筋、分筋法:患者仰臥,於髕骨外上方、內下方運用一拇指屈曲指關節,放於痛點內側;另一手掌按於屈拇之上,用臂力推動拇指向外刮數下。(4)膝關節積液時,可在髕骨周圍軟組織和大腿側身處進行交替式捶、打、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