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膠囊公寓?最近有個小夥伴問小編,小編也是一臉懵逼,後來網上查了一下,情況大概是這樣的。一起看看吧。
膠囊公寓這個概念其實是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一批日本建築師看到城市的發展和日新月異,於是開始思考建築是否也能夠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相應的變化。於是他們從植物的生長和佛學的輪迴思想中得到靈感,想要做一個類似於主體加模塊的形式的建築。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日本誕生了最早的膠囊公寓。
在日本,膠囊公寓一般開設在大城市靠中心的位置。比如在東京的新宿,一般旅館價格大概是1000人民幣左右一晚上,但東京新宿的膠囊旅館可以便宜到200人民幣一晚上。
膠囊公寓的入住體驗是怎樣的?
據一位去日本京都旅遊住過膠囊公寓小夥伴講,日本膠囊公寓大致有如下幾個特點:
性價比高,酒店提供簡單早餐,咖啡、茶和白吐司;有免費wifi;男女住宿區是分開的,洗澡,洗臉等都方便;一人一櫃存放東西,貴重物體前臺免費存,這些服務和青旅基本一樣。因為位置好,晚上很晚出去也有不少小餐廳可以吃飯。
便於溝通:酒店公共區域有很多背包客,可以溝通一些線路,景點的情況,京都這家店臺灣的遊客很多,獲取了一些有用信息,也有書和地圖什麼的可以借。京都這個店的位置決定了入住的基本都是自助遊客。
舒適性尚可:在這裡的遊客白天基本都在外面玩,晚上回去洗洗涮涮,聊聊天就睡了。房間裡人來人往,但大家基本都遵循不打擾別人的原則,和青旅多人間差不太多。
膠囊公寓在日本大受歡迎,會不會在咱們這邊也大範圍推廣呢?然而目前膠囊公寓在國內推廣主要有以下困難:
性價比不高:在國內城市酒店、過夜場所可選擇餘地很大,交通成本低,價格相差不大,沒什麼必要住膠囊。
缺少規範,安全性差:膠囊公寓目前在國內還屬於新生事物,暫時還沒有相關行業規範。不少已有的膠囊公寓設施設計有缺陷,安全性差。據報導,之前一家北京的商家,把一處500平米的複式結構民房改造成有58個床位的膠囊公寓,存在嚴重消防安全隱患。開業不久就被相關部門查處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