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位於成都天仙橋南街一棟居民樓內的「膠囊公寓」,一位租客嘗試爬進房間。
4月9日,成都人民北路二段盛世荷花針織批發城8樓和12樓兩間居民樓,被改裝成多個「膠囊公寓」。
「旅館老闆」出示的營業執照顯示並無經營旅館資格。
膠囊公寓」一度流行於日本、中國香港等人口密集度高、生活節奏快的地方,而現在,成都的「膠囊公寓」已經開始網絡攬客。
4月9日,有市民給華西傳媒呼叫中心028-96111打來電話,稱成都火車北站附近出現了不少「膠囊公寓」。記者調查發現,荷花池附近至少有5家「膠囊公寓」通過網際網路招攬生意,而此類公寓幾乎都沒有旅店類別的經營許可證和消防合格證。/市民舉報/沒看到消防設施擔心是否安全
8日晚上,市民李先生從成都火車北站出來,準備找個旅店住。
經過人民北路二段時,他看到盛世荷花針織批發城小區門口,放著一個白色的LED牌,上面寫著「太空艙公寓,55元/天」。他覺得價格合適,就按照保安說的地址,來到小區二單元12樓1205房,找到了這家名叫「青庭」的太空艙公寓。
房間裡10個「膠囊」式的床位,另外一間屋裡還有3個高低床,共6個床位。「這就是新聞說的『膠囊公寓』嘛。」李先生說,公寓和居民住房一樣,有客廳、廚房、衛生間,只是臥室裝進了「膠囊」。走進客廳,李先生看到一個自稱是租客的青年男子,已經住了幾天了。男子說,8樓還有一間這家開的「膠囊公寓」。
不一會兒,一個自稱是老闆的女子進來。她告訴李先生,保安介紹的顧客是每人每晚收費55元,但通過網上團購可以打折,每人每晚45元。看到房間連基本的消防設施都沒有,最後李先生選擇了離開。
李先生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自己好奇這樣的「膠囊旅館」是否合法,同時擔憂其存在安全隱患。/現場走訪/ 100平方米14個膠囊床48元就能住一晚
記者隨後在網上一搜,就彈出了三百萬個「膠囊公寓」的相關連結。
在美團上,記者找到了這家名為「青庭太空艙公寓」的團購網站。「僅售48元!最高價值68元的青庭太空艙公寓住宿1晚,膠囊臥房(橫艙)/膠囊臥房(豎艙)2選1,提供免費WiFi,使用多張美團券可連續入住。」團購價48元,已售2096。
9日,記者根據這個團購網頁提供的地址,來到人民北路二段196號,這是一個12層的電梯公寓。樓下保安說,1至3層是批發城的商鋪,4樓以上是住宅。記者隨後以看房為由,撥通了團購網上的聯繫電話,電話中對方讓記者到8樓的0802房。記者來到0802房,一名短髮女子開門後,帶著記者進去參觀。
記者看到,100平方米左右的套三房,兩個臥室都裝滿了「膠囊」床,一共14個。每個「膠囊」裡面,有鏡子、小梳妝檯、充電接口,床上用品也是酒店式白色三件套。
短髮女子說,現在0802房住了兩個女生,連續住了幾天了,「現在入住,交現金就可以,每人每天48元。」
在房間裡,記者沒有看到經營許可證和消防設施。當記者提出想去12樓再看看時,短髮女子拒絕了。/劇情反轉/面對警察詢問改口稱是員工宿舍
隨後,已經接到市民舉報的警方趕到12樓1205房間。面對民警詢問,這名短髮女子突然改口說,「這是我們的員工宿舍,並不是旅館。」
在民警的要求下,短髮女子拿出了一張「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複印件,但是名稱一欄卻顯示的是「四川風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幾分鐘後,一名自稱是房屋所有權人的趙先生趕到現場,他向民警解釋說,短髮女子是他的姐姐,1208房間和0802房間是自己買過來作為員工宿舍的,「我這個姐姐有點瓜,她肯定是想掙點錢,但確實是員工宿舍。」辦案民警說,由於沒有明確的受害人提供交易收據證明,暫不能對其進行治安行政處罰,但會對其有無經營行為做進一步調查。
9日晚7點左右,記者再次致電「青庭太空艙公寓」,電話裡的女子說,「正在裝修,這個月不做了。」記者調查
周末基本滿員年輕人居多
除了這間「青庭太空艙公寓」,記者還走訪了另外兩家居民住宅式「膠囊公寓」。
記者撥打「優格」膠囊旅館在網上留的電話,預約一個房間。下午6點,記者來到天仙橋南路一小區內的「優格」旅館,發現是由一套三居室的住房改建而成,房間100多平方米大小,20個膠囊太空艙分布在客廳、臥室、陽臺。
「你住哪個價位的嘛,58元、68元都可以選……」老闆吳先生說,旅館平時有六七個旅客入住,周末基本滿員,入住的一般都是外地到成都參加考試或者旅遊的年輕人,「酒店很貴,又不能租房子,所以膠囊旅館是個好選擇。」
吳先生稱,這家膠囊旅館已經運營了一年,房子是租來的,月租金5000元。「裝修很溫馨,都是精裝的,花了將近 10 萬元。」吳先生說,膠囊太空艙是從山東買來的,平均每個1萬餘元,「前期成本算下來,我投入了30萬元。」
記者在房間裡同樣沒有看到營業執照、消防證明等相關證件,室內也沒有防火設施。對此,吳先生稱證件正在辦理。「你剛才交錢的時候,我還錄入了你的身份信息,會向派出所備案。」吳先生說,自己的旅館是正規旅館,有一位租客甚至住了一個多月才離開,「晚上還會有一個人值守,很安全。」
隨後,記者又來到位於一環路北四段的一個住宅小區的「膠囊公寓」。工作人員說,這間店是去年6月開的,投資了一二十萬,房租一個月3000元錢。每間「膠囊」48元一晚,「若是住一個月,每人收1000元,水電氣費都不交,還有免費WIFI」。
據她介紹,平時來住比較多的,都是找工作的,放假的時候學生較多。
華西都市報記者 何艾琳 實習記者李智攝影楊濤律師說法開「膠囊公寓」要滿足三條件
面對現在「遍地開花」的「膠囊公寓」,四川追求律師事務所主任楊野平說,開這樣的「洋盤」旅館,需要至少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這樣的公寓必須修建在商用性樓房中,而不是居民住宅性質的樓房中。
第二,只要是經營性的場所,都需要提供規範的經營許可證和消防合格證。
第三,酒店和公寓都必須對入住者進行身份登記。
如果只是把居民住房改造一下,那麼這種「膠囊公寓」將存在許多隱患:一是消防安全隱患;二是無證經營,一旦出了事故很難認定責任;三是管理不系統,可能給不法分子提供收留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