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見習記者 陳仁海)一套百十平米的住房,被隔成七八個小房間,化整為零賺取更多房租。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雖然今年起江城已禁止「將住房原設計的房間分隔後出租」,但膠囊房仍大行其道,成為城市蟻族的棲身之所。
膠囊房按床位收費 一套房擠下近20人
1日,記者來到光谷片區,以租客身份聯繫上房東付女士。付女士帶領記者來到位於魯磨路公交車站附近一小區。走樓梯上三樓打開大門後,記者看到,一條狹長的走廊兩邊,共有7個房門,其中6個緊閉。
離大門最近的一間房開著門,裡面沒人。記者觀察發現,這間房由廚房改建而來,天然氣管道和計量表均裸露在外。整個房間大約四五平米,除了一張單人床,還有一張桌子。
付女士說,這套房目前住了6個人,唯一一間空房的前任房客昨天剛剛搬走。每間房月租金800元,房間都有獨立的電錶,每間房都配有空調,每月電費用多少交多少,每度電的價格比正常電價稍高一點。水錶是大家共用一個,每月水費由大家分攤。
記者表示租金過高,並對廚房安全隱患有所擔憂。付女士說,這個小區類似的房子,租金都是這個水平,「安全絕對沒問題,天然氣閥門已經關了,冒得事。」
「我這裡根本不愁租,一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在光谷一帶上班,都願意租這樣的房子。」付女士說。
隨後,記者找到丁字橋附近一居民區,隨房東乘電梯上四樓進房間。這套百餘平米的住房被隔成了6個房間,還有公用的客廳和衛生間,幾個租客正在客廳玩遊戲。
記者留意到,每個房間大小不一,大點的房間放有兩張高低鋪床,小點的房間則只有一張。房東告訴記者,房租是按床位收,一個床位每月300元,長租還可優惠。記者目測發現,這套住房擠下了近20人。
當天下午,記者找到一家房屋中介公司,詢問膠囊房房源。工作人員表示,自去年8月份以來,政府部門整治了幾次,現在沒有以前那麼明目張胆了,但手裡還是握有很多這類房源信息,交200塊錢押金就可免費看房。
「如果交了3個月租金,住一個月因為政府整治不能繼續住了怎麼辦?」面對記者的疑慮,對方稱,「這種情況不大可能出現。萬一發生了,我們負責幫你要回部分租金。」
在另一家房屋中介,記者以二房東身份詢問有無房源可供改建「膠囊房」。工作人員表示,手頭有一些外地投資客的房源,至於是否能夠改建,要看房主的態度,要跟房主談。另外如果小區物業不讓改建,也無法施工。
租戶:小小膠囊房 承載大夢想
在雄楚大道小何西村、楊家灣等地,多家租房中介負責人說,這一片近幾年拆了至少上十個城中村,一些年輕上班族被迫轉移到小區租房。與小區套間租金動輒2000多相比,「膠囊房」七八百元甚至更低的租金,對於收入只有兩三千的年輕人來說,很有吸引力。
夏濤(化名)大學畢業4年,換了3次工作,搬了4次家。剛畢業時他在雄楚大道附近的城中村與同學合租,分擔800元租金。3年前城中村改造,他在同學的介紹下,在附近一個小區的「膠囊房」裡住下了。「我那時候一個月收入2000多元,而小區的單間要1500元,租不起,只能住600元的『膠囊房』。」後來幾次工作變動,他都把租房目標瞄準公司附近小區的「膠囊房」。在他看來,這些膠囊房雖然小了點,但是租金相對便宜不少。
「這幾年跳了3次槽,每一次都離自己的夢想進了一步。總有一天,我會在這座城市找到喜歡的工作,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有一個自己的家。」
夏濤介紹,在他目前上班的公司,一半以上的單身外地年輕人,都是租住在這種「類大學宿舍」的膠囊房裡。
大房隔成小房出租 租金多收一倍
有知情人士稱,目前武漢的膠囊房多集中在光谷、南湖、徐東等片區,多是一些上世紀90年代的居民樓改造而成。而誕生膠囊房的主要原因,還是市場需求和房東「化整為零」後多收的租金。
記者就探訪的魯磨路和丁字橋兩處膠囊房租金算了一筆帳。按魯磨路附近二手房租金標準來算,八九十平米的房子,月租金約為2000—2500元,但房東將其隔成7間房後,每間房月租800元,若全部租出,可月收租金5600元,至少高出整套房直接出租的租金一倍以上;丁字橋附近100平米左右的二手房月資金在3000元左右,隔成6間房後按床位收費,18個床位,每月可收5400元,同樣高出整套出租租金近一倍。
膠囊房屢禁不止 蟻族憂無處可住
2014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武漢市房屋安全管理條例》,明確「將住房原設計的房間分隔後出租」,列為禁止實施的危害房屋安全行為,這意味著建「膠囊房」屬違法行為。
武昌區房管局房屋管理站相關負責人稱,將住宅改建成膠囊房,改變了房屋的結構和使用性質,會給住宅樓帶來建築、消防和治安隱患。一旦發現有建設膠囊房的現象,房管、城管等部門將聯合執法、責令整改。
有法律人士表示,未徵得居民同意,改建膠囊房的,租住人員會佔用小區公共資源,幹擾居民生活。居民有權向法院起訴,要求改建者排除妨礙,恢復房屋原狀。
一方面是政府逐漸加碼的膠囊房檢查力度,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新就業青年的租房需求。這一矛盾如何解決?
記者了解到,武漢市目前規定,上年度月收入低於3000元的武漢市畢業不滿六年的新就業人群,可申請公租房,但條件是申請人要與用人單位籤訂一年或以上期限的固定勞動聘用合同,且正常繳納社保或住房公積金。這一門檻,對於就職於中小型私企、社保和公積金都是鏡花水月的年輕人來講,不易達到。
不僅如此,政府公租房目前房源非常緊張,且大多數都在三環以外,在我市規劃的中心城區政府類公租房項目中,沒有一個建在年輕職工最集中的光谷片區。新就業人群即使能申請到公租房,上班也十分不便。
「雖然膠囊房又小又不安全,但勝在便宜、交通便利。如果膠囊房被取締了,真不知道偌大的武漢市,哪裡是我們可以落腳的地方。」參加工作不久的小張,說出了江城數萬蟻族的心聲。
【小常識】
膠囊房是當今房價高漲的產物,膠囊房主要特點是面積小,價廉,因其小,像膠囊而得名。
隨著房價不斷上漲,不少年輕人難以承受高額的房價,由於缺少積蓄,大多數年輕人還是靠租房生活。而在城市奮鬥多年的年輕人,渴望有一處屬於自己的安身處所,在這種環境下,催生了「膠囊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