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海:培養自控力,99%的父母都翻過這個錯

2020-08-25 王金海家庭教育課堂


活動現場

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

今天給各位講的主題就是培養孩子自控力,99%的父母都犯過這個錯誤,每個父母都希望有個自律的孩子,不用大吼大叫,孩子就知道該如何去做。由於媽媽跟我說,我知道自控力對孩子非常的重要,自控力能預言一個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就,也能讓人冷靜的處理機動式的情緒。我也相信只要多培養孩子就能夠自控,如果失控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錯,可是我越是期待孩子越常常不能自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這裡我想跟各位父母說,其實父母希望孩子什麼事都自控是非常錯誤的,這一點也是所有的父母都犯過的錯。因為人的自控力實際上是有限度的,就像一個彈簧,它不能無節制的被壓縮,超過了他的承受能力,彈簧就會處於有失去彈性的可能性。所以自控力其實就像肌肉一樣是有極限的,過度的自控就會處於失控的狀態。

要人始終自控,就像讓人永遠不睡覺一樣,這一點我們是永遠做不到的,因為一個人自控是要操縱壓制和約束自己的思維,這個過程是緊張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就仿佛我們經常從同一個郵箱要提取我們的能量,時間久了,若不加油,油箱就必然會耗竭掉無限的自控,讓自己精疲力竭,結果身體消耗了更多,可能做事會更差,每個人都有一個特徵,就是要向鬆弛回歸,所以當我們希望孩子提升自控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們的精神上充電而充電最好的方法讓精神鬆弛。比如說當孩子做了一件非常需要自控力的事情之後,你可以讓他吃點甜點和糖,喝點水,好好休息一下,放鬆一會,這樣讓它恢復自控力。

很多公司提供下午茶,尤其是像谷歌這種世界級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他需要人高度的自律和專注的狀態。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公司在做培訓的時候,一般到了中場的時候也提供一些茶歇,其實也是這個目的,還有一點要特別提醒各位父母的,不能讓孩子把所有需要自控力的事情都放到一塊來做。

我們思考一下人一般在什麼時間的自控力最強,每個人情況可能略有差異,但是通常來說人的早上的時間自控力是最強的,然後隨著時間逐步會減弱,所以各位知道我在線上給各位講的所有的課都是在早上的時候給各位講,因為思維的活躍度注意力完全非常集中的狀態,如果我一般到了下午講課或者是晚上講課效果就會非常的差,這也是我們能理解為什麼很多人在晚上的時間其實看似時間很長,但是特別容易被消耗掉,我們就經常刷手機就過去了。

同時很多夫妻為什麼在晚上的時間也特別容易發生爭吵,而且下班後我們會特別容易因為孩子作業等各種問題而發火,在晚上也容易吃得很多,其實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白天透支了太多的精力,導致我們的自控力能力非常的弱,然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自控力是處於枯竭的狀態。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去做。

活動現場

所以通俗4個字叫要事第一,有兩件事,一件很困難,一件很容易。我們大部分人都傾向於去做容易的那件,但是重要的事情其實都不太容易,他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在我們大腦充滿能量,在較強的自控力的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先做那個非常重要看似有點困難的事情,儘管邁出第一步很難,但是如果我們強迫自己去做,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去適應,甚至在取得效果時就會產生非常愉悅的感覺,而且一旦人把難的事情做完之後,整個做後面的過程中感覺會非常輕鬆,如果我們反過來先做輕鬆的事情,把難的時間放到後面,我們在做輕鬆的事情的時候,整個心理負擔會非常的重,越做會越感到恐懼感,同時我們必須還得明白,既然自控力是非常有限的,那就必須要非常珍惜,把有限的自控力必須要用在好的刀刃上,所以要對時間有規劃。

我們的明確生活中最需要自控的地方,把自控力集中的用在這些地方,對我們自己來說可能是工作,但是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學習,那麼其他的很多事情我們需要有鬆弛的方式來對待,所以當我們想從這件事之後,我們就不會經常性的無限制的逼著孩子去做他非常自控的事情,有智慧的父母會經常提醒孩子說孩子你要適度的休息一下,但是沒有智慧的父母會每天逼著孩子一個作業做完之後又會給他買大量的作業,永遠覺得孩子在偷懶,這樣的孩子往往最後就會處於徹底的放鬆狀態。

我們現在比較流行的番茄時鐘的管理方法的時候,番茄鍾一般都是比如說25分鐘集中精力地高校的自控的工作,同時也會休息5分鐘,然後這樣的番茄粥經過三個之後,一般都會有大休息的20分鐘的時間,其實講的也同樣是這個道理,所以今天這節課就給各位分享到這裡,留給各位的作業,和孩子一起來分析一下孩子自控力最強的時間,讓孩子學會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這個時間段來做,包括對各位父母也同樣如此,我們需要協調和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今天這節課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大家的認真閱讀。

相關焦點

  • 王金海:培養孩子自制力,從吃開始
    今天給各位講的主題需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從吃開始,我們都知道吃飯其實是培養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在部隊訓練的時候,非常善於捕捉這個時機,什麼餐前唱歌,餐前的訓導,我想這一點大凡是軍訓過的朋友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肚子已經非常的餓了,但是還要唱一大堆歌曲,剛開始是非常不情願的,但是因為很餓,所以態度極其的認真,所以這也是訓練人非常好的契機。
  • 自控力的培養,從來都不是與生俱來,關鍵在於父母自身
    (本文約1662字,閱讀約需3分鐘)最近自控力好像逐漸開始進入了人類的話題,因為有研究表明自控力影響著孩子日後的成就以及幸福,很多家長聽到之後,開始將自控力列為重點培養的能力之一。有趣的是,那部分沒有吃掉一包零食的孩子,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表現都比把所有零食吃完的孩子要強。怎樣的父母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 培養自控力: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曾對一群幼兒園孩子進行了30多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那些自控力強的孩子更有主見,交際能力更強,無論生活還是事業,都比自控力弱的孩子成功。 2-7歲是孩子上早教、幼兒園、小學的時期,我們從這個時期開始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是非常必要的。這能讓孩子更快的融入集體的環境,開始學習獨立自理。
  • 《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培養自控力,給你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不光大人,孩子的自控力每天也都在經受著各種考驗。看到玩具就想買,看到零食就忍不住嘴,喜歡玩不想寫作業……和他們講自控力,似乎行不通。但是,作為父母不可以忽視孩子的自控力,從來沒有天生就特別自律的孩子,一切都需要父母從小培養,從一點一滴小事上做起。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影響孩子控制力的另外一個誘因是父母的反應。如果孩子一哭鬧就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孩子就會繼續這樣,造成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直接壓制,說「不許哭!」這樣無法消解孩子的消極情緒,還可能反彈得更厲害。怎麼反應能成功降低孩子的衝動呢?我的做法是首先描述孩子的感受,接納她的情緒:「我知道這個娃娃很好玩,你很想要,對吧?」
  • 心理學博士: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父母要提供腳手架式的幫助
    這種父母認為,孩子哪有什麼自控力啊,就該死死管著。有些父母帶孩子出去辦事,出發前商量得好好的不許鬧。可沒過多久,孩子就鬧著要走。這種時候,父母往往非常生氣,覺得孩子說話不算數,一點自控力都沒有。,父母常常會忽略了「信任」這個因素。
  • 孩子的自控力培養請在14歲前進行
    今日話題:孩子的自控力有效人群:4~14歲孩子閱讀時間:2分鐘效果:孩子終身受益重要程度:⭐️⭐️⭐️⭐️重點:1.自控力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指為達某個目標,對思想和行為有意識的進行約束和控制的過程。2.自控力包括五個方面:抑制衝動行為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制定計劃執行適應社會情境的行為3.自控力培養的階段:第一階段4~9歲,第二階段10~14歲。第二階段後,即14歲後,孩子已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及思考模式,加上青春期的作用,更難溝通,孩子性格及習慣基本形成,自控力培養難上加難。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幸福微語 | 做權威型父母,培養有自控力的孩子
    大量的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是對孩子最有利的一種教養方式,這種教養方式對於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也非常有效。這種方式既無條件地愛著孩子,給他及時的關愛和具體的指導,又對孩子有適當的要求,培養和發揮孩子獨特的能力和自我。
  • 王金海:面對誘惑,為啥你的孩子不能自控?
    我們說到自控力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米歇爾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他招募了600多名4歲的兒童參與這個實驗。在實驗開始的時候,他在每個孩子的面前桌子上放了一塊棉花糖,並且告訴孩子們他需要離開這個房間15分鐘,等他回來時如果棉花糖還在桌上,那時候他就會再給孩子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
  • 《自控力》:你對意志力的理解,很可能都是錯的
    冬天不減肥,夏天徒傷悲,你深深地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年復一年的夏天,你還是不斷在傷悲。喜歡的裙子買了很多,一直放在衣櫃裡,吊牌都沒拆過。你想要做個精緻女孩,你想像每個周末都邀請閨蜜到家裡來吃你親手做的英式茶點,你買了兩大箱烘焙用品,只做過一次,就束之高閣。
  • 焦慮的父母,往往擁有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才會自律
    比如,我們都明白,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發現孩子錯了,不要馬上指出,這是為了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並讓孩子學會自己檢查和發現錯誤。但很多焦慮的父母就難以做到這一點,他們往往會說:「道理誰都懂,可我就是忍不住啊。」為什麼會忍不住?因為如果看到孩子的錯誤沒有得到糾正,他們就會特別焦慮,只有孩子把錯誤改掉了,這個焦慮才會消失。
  • 能成功的孩子都有自控力,家長注意這三方面,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能成功的孩子都有自控力,家長注意這三方面,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我們都知道自制力自控力對於生活的影響,因為成功的孩子都很有自控力,所以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自控力都非常的重要,並且自控力培養的時間越早對於孩子的影響越多。所以家長們現在就要開始行動起來啦!
  • 自控力:教你如何培養自控力
    人都是貪圖享樂的,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我們做出的每一個選擇其實都是天使和惡魔之間博弈的結果,而起決定性因素的就是我們的自控力。到底什麼是自控力呢?自控力由3部分組成: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欲望。
  • 培養嬰幼兒自控力的三步曲
    0—1歲:開始學習管理感受和行為嬰兒剛出生時幾乎沒有自控力,基本上沒有意識也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或行為。但是發展自控力的過程應該始於嬰兒出生的最初幾個月,在父母和照顧者的敏感指導下,嬰兒可以開始學習管理自己的感受和行為。讓自己和寶寶都保持鎮定。當嬰兒感受到愛,他會感到鎮定自如,也會更加掌控自己。
  • 放棄父母的「控制欲」,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但也有很多人,懂得這個男孩的痛苦:「相信這不是他媽媽第一次打他,你責罵,甚至打你的孩子,他不會選擇放棄愛你,但他會選擇放棄愛自己。」「對於孩子,最大的光應該是來自父母,如果父母都不能成為支撐孩子的動力,那孩子真的會撐不下去。」作為父母,究竟應該怎樣養育孩子?
  • 「娃一點自控力都沒有怎麼辦」——比自控力更靠譜的,是這個……
    …… 總之,孩子的表現不好似乎最終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自控力差。我甚至都能想像得到,這些家長在面對孩子時,總會苦口婆心地說一句:「你要控制你自己。」 之前常爸也覺得這都是自控力的鍋,但一番研究之後,我發現問題沒那麼簡單。 因為幫助我們高效運轉的,僅僅有自律是不夠,還需要養成好習慣。
  • 王金海: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後果很可怕
    但是同時父母非常重要的是要幫助樹進行修枝剪葉,因為養分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他把養分都消耗在枝葉的生長上,那麼頭部的樹幹就得不到充足的養分,不可能長成大樹,所以我們這裡的修枝剪葉要培養孩子的自制力,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行為有原則。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在接下來的10節課中也會持續給大家分享和交流。那麼第二點特別重要的就是父母自身的情緒管理。
  • 堅持和有自控力的孩子應該這樣培養!
    近日,各大媒體都在報導12歲男孩獨自一人從國外輾轉回到祖國的消息:因為國外疫情嚴重,人身健康受到威脅,孩子和父母的聯繫僅憑一個手機,一路上,孩子聽從父母的囑咐,20多個小時水米未進,全身包裹,沉著冷靜,安全抵達祖國首都,報導一出,很多人都替孩子捏把汗,同時感嘆這個孩子的父母,為何有如此大的底氣做這個決定?
  • 王金海:兩招教會孩子抵制誘惑
    這個時代注意力被大量的分散,時間和精力也被大量的分散,比一個孩子聰明,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專注和聚焦,所以能抵制誘惑的孩子,能執著的孩子才是最優秀的孩子。很多父母會問說該怎麼樣幫助孩子抵制誘惑呢?今天我們重點講兩點,我們要講的第一點就叫轉移注意力。大家還記得我們之前講的棉花糖實驗嗎?你知道1/3的小孩,他們等了15分鐘沒有吃棉花糖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