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響應低溫脅迫的差異蛋白質組學分析

2021-02-16 食品科學雜誌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又稱作中國蘑菇,是熱帶、亞熱帶地區栽培最多的食用菌之一。草菇是典型的高溫型食用菌,適於在高溫環境下生長。當生長溫度低於15 ℃時,草菇菌絲體的活力下降、生長變緩甚至死亡。當貯藏溫度低於15 ℃時,草菇子實體也在12 h內發生自溶。草菇低溫自溶的特性制約了草菇菌種保藏和子實體生產流通,嚴重影響了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福建省農副產品保鮮技術開發基地的吳志亮、黃 瑩*、王則金*以草菇子實體為對象,利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草菇子實體響應低溫脅迫的差異蛋白質,揭示草菇發生低溫自溶後的代謝通路變化,旨在為草菇低溫自溶機理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草菇子實體由菌膜、菌託、菌傘、菌柄、菌褶構成。新鮮草菇的外部上方為灰黑色,往下至菌託漸淡,位於內部的成分均為白色,帶有草菇特有清香(圖1A)。經低溫(4 ℃)處理12 h後,草菇發生了自溶,草菇表面覆蓋水珠並發生褐變,內部以菌膜褐變最為嚴重,內部間隙可見自溶產生的積液,質地變軟萎蔫,發出腐爛的惡臭味(圖1B)。

由圖2可知,樣品的SDS-PAGE圖條帶清晰,樣品之間平行度較好,對照組與低溫處理組之間具有一定差異。蛋白質提取樣本量足夠,樣品量適於進行後續實驗。

草菇在4 ℃下處理12 h後,其蛋白質表達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樣品經質譜檢測,篩選出2 455 種Unused≥1.3的可信蛋白質。以P<0.05、變化倍數≥1.5或≤0.667(1/1.5)為依據篩選出332 種差異蛋白質,其中包含了64 種上調蛋白質、268 種下調蛋白質。

為進一步了解草菇在低溫脅迫下差異蛋白質的生物學功能,對差異蛋白質進行GO注釋分析,從生物學過程、細胞組成和分子功能方面進行富集分析。生物學過程注釋表明差異蛋白質主要參與細胞過程(37.04%)、代謝過程(31.71%)、定位(10.42%)、生物調節(8.33%)、細胞成分的組織或生物發生(7.18%)、應激響應(3.94%)。細胞組分注釋表明差異蛋白質主要分布在細胞部分(37.68%)、含蛋白質的複合物(21.92%)、細胞器(14.04%)和細胞器部分(13.05%)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結合活性(45.97%)、催化活性(40.52%)和結構分子活性(8.31%)等。

在P<0.05的範圍內,有109 種差異蛋白質被注釋到57 條KEGG通路上。其中差異蛋白質數量最多的通路是核糖體,有28 種,通路圖是map03010(圖5)。其次是RNA轉運,有15 種。與甲型流感相關的差異蛋白質有13 種。與肌動蛋白細胞骨架調節相關的差異蛋白質有11 種。與緊密連接相關的差異蛋白質有10 種。與病毒致癌相關的差異蛋白質有10 種。與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謝相關的差異蛋白質有10 種。由此可見,草菇在受到低溫脅迫後,核糖體、RNA轉運等代謝通路受到較大影響。

為研究草菇響應低溫脅迫的差異蛋白質,將鑑定到的蛋白質和COG資料庫進行比對,共計328 種蛋白質獲得注釋,分為22 種COG功能,分別用A~Z表示。如表3所示,P<0.05的功能聚類有J(翻譯、核糖體結構和生物合成)、Z(細胞骨架)、Y(細胞核結構),分別包含61、19、8 種差異蛋白質。這表明低溫脅迫主要影響了草菇的J、Z、Y功能,結果與KEGG通路分析結果一致。

篩選常用的內參基因所對應的蛋白質(表4),翻譯延伸因子1-α、β-肌動蛋白、GAPDH在蛋白質水平出現差異表達,不適合作為qPCR驗證實驗的內參基因。選擇變化倍數小於10%的TUB-β作為qPCR驗證實驗的內參基因。NADH-泛醌氧化還原酶是線粒體呼吸鏈的複合物Ⅰ,是具有代表性的差異蛋白質。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和NADH-泛醌氧化還原酶的基因轉錄水平表達變化和蛋白質水平一致。

本研究利用iTRAQ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草菇子實體響應4 ℃低溫脅迫的蛋白質表達變化,從蛋白質水平了解草菇低溫自溶的機理。結果表明,64 種上調蛋白質和268 種下調蛋白質響應低溫脅迫,生物信息學分析從宏觀角度反映了草菇自溶後的生物學功能和代謝通路變化,討論部分具體分析了與能量代謝等7 種代謝過程相關差異蛋白質,認為ATP合成酶β亞基、丙酮酸脫氫酶E1α亞基、碳水化合物酯酶家族9蛋白質、與EXG1-exo-beta-1,3-葡聚糖酶相關的蛋白質、TPS、TP、CAT和核糖體蛋白質等差異蛋白質可能與草菇低溫自溶相關,值得進一步研究。

本文《草菇響應低溫脅迫的差異蛋白質組學分析》來源於《食品科學》2020年41卷19期 212-220頁,作者:吳志亮,黃瑩,王則金。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829-322。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關信息。

相關焦點

  • TMT標記定量蛋白組學助力烏菜氧化還原穩態與高低溫脅迫研究
    圖2 | 低溫(LT)和高溫(HT)處理下溫度脅迫響應蛋白的概述(a)與對照相比,低溫和高溫處理下烏菜葉片差異表達蛋白的數量;(b)LT和HT共同調節蛋白(1022蛋白)的分布;根據GO注釋(圖3A),這些「共同調節」蛋白質的功能被分配到幾個類別
  • 項目文章|iTRAQ定量蛋白質組學助力南京農大茶樹抗寒機制研究
    功能蛋白-蛋白質網絡分析進一步表明,內源GABA和脅迫響應物質的變化誘導了茶樹光合作用、胺基酸合成和碳氮代謝之間的相互作用,相應的差異有助於茶樹抗寒性的提高。 在本研究中,作者通過對茶樹在適宜溫度和低溫下的生理學和iTRAQ蛋白質組分析,探討了GABA的耐受機制。 研究策略
  • 項目文章 | 轉錄組學+iTRAQ蛋白質組學揭示乾旱條件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機理
    本研究作為木薯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分析的首次研究,為乾旱脅迫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提供了新的方向。隨著全球範圍內有關乾旱響應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學研究的增多,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轉錄組與蛋白質組變化常常不一致,表明轉錄後調控在脅迫條件下的植物響應中起著關鍵作用,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參與乾旱脅迫的轉錄後調控基因與HSPs有關。
  • TMT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分析不同石杉鹼甲含量的蛇足石杉葉狀體的蛋白差異
    方法  利用定量蛋白質組學串聯質譜標籤(tandem mass tag,TMT)技術對不同株系蛇足石杉葉狀體進行定量蛋白質組學檢測和鑑定,再對差異蛋白進行GO和KEGG等生物信息學分析。蛋白質作為生命活動的直接執行者,在蛇足石杉合成Hup A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蛋白質組學已在植物領域廣泛應用,例如利用高通量的差異表達蛋白質組學,揭示多種植物根部響應鹽脅迫的多種調節機制[10],以及了解紅樹植物物種的耐鹽性和分泌能力[11]。
  • 客戶文獻 | 使用UHPLC-ESI-MS/MS定量分析冷脅迫誘導腐爛希瓦氏菌的脂質組學變化
    使用UHPLC-ESI-MS/MS定量分析冷脅迫誘導腐爛希瓦氏菌的脂質組學變化
  • 轉錄組學+iTRAQ蛋白質組學揭示乾旱條件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機理
    通過轉錄組測序技術和iTRAQ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聯合研究,在木薯葉片和根中分別鑑定出1242/715個差異表達基因(DEGs)和237/307個差異表達蛋白(DEPs)。本研究作為木薯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分析的首次研究,為乾旱脅迫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提供了新的方向。棕色箭頭和藍色箭頭分別代表上調和下調的DEGs/DEPs。
  • 兩篇連發~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對水生生物中納米塑料毒性機理研究
    TMT標記蛋白質組學質譜共鑑定到23,599種唯一性的肽段和4,344種蛋白質,其中定量到了3,973種蛋白質(圖3A)。蛋白質相互作用分析 差異蛋白的相互作用網絡分析(圖6)表明穀胱甘肽代謝在所有通路中佔據主導地位。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科研 | 山東農業大學:萌發前後不同氮水平下小麥種子的蛋白質組學分析(國人佳作)
    親本的氮水平顯著影響幼苗的生長為了研究發芽前後不同氮水平下生產的小麥種子的DAP,研究者選擇了兩個氮水平:N0(0 kg / ha)和N240(240 kg / ha),這是華北地區冬小麥生產的常規氮肥水平進行了蛋白質組學分析。
  • 科研 | Hortic Res:轉錄組和代謝組學分析揭示褪黑素通過抑制茉莉酸的生物合成促進銅脅迫下甜瓜根的發育(國人佳作)
    原名: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es revealthat melatonin promotes melon root development under copper stress byinhibiting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譯名:轉錄組和代謝組學分析揭示褪黑素通過抑制茉莉酸的生物合成促進銅脅迫下甜瓜根的發育
  • Molecular Cell:蛋白質翻譯後修飾調控植物脅迫反應
    甲基化修飾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依賴的亞硝基化修飾是高度保守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這兩類修飾參與調控眾多生物學過程,包括調控非生物脅迫反應。但二者調控非生物脅迫的分子機制不甚清楚。
  • 鹽脅迫下的3代白木香離體根的轉錄因子表達分析
    摘 要:目的  研究3代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離體根在鹽脅迫條件下的轉錄因子表達模式差異,對響應鹽脅迫的各代轉錄因子家族差異基因的變化規律進行分析。鹽脅迫組與對照組的差異轉錄因子數量隨著鹽脅迫代數增加而增加。不同轉錄因子家族基因受鹽脅迫誘導表達情況不同,一些基因可能參與了脅迫記憶的傳遞。該研究有助於在整體水平加深了解白木香轉錄因子表達特性,為進一步研究白木香脅迫記憶及白木香鹽脅迫響應分子機制提供參考。植物由於固著於地面的生長模式,在生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受各種各樣的脅迫。
  • 遺傳發育所研究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調控植物脅迫反應研究中取得...
    甲基化修飾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依賴的亞硝基化修飾是高度保守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這兩類修飾參與調控眾多生物學過程,包括調控非生物脅迫反應。但二者調控非生物脅迫的分子機制不甚清楚。
  • 科研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使用iTRAQ技術對懸鈴葉薴麻減數分裂相關蛋白進行差異蛋白質組學分析(國人佳作)
    :Differential Proteomic Analysis to Identify ProteinsAssociated with Apomeiosis in Boehmeria tricuspis (Hance) Makino Using aniTRAQ-Based Strategy譯名:使用iTRAQ技術對懸鈴葉薴麻減數分裂相關蛋白進行差異蛋白質組學分析
  • SWATH-MS定量蛋白質組學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運用基於SWATH的定量蛋白質組學以及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的超微結構觀察,系統的研究了LBA在蛋白質組水平上對MRSA的抗菌機制。進一步通過基於PRM的靶向質譜技術和實時定量PCR(qRT-PCR)技術驗證了幾種差異表達蛋白的蛋白表達水平和mRNA表達水平。
  • 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nature新發,擬南芥植物氣孔免疫調節機制
    研究團隊結合生化實驗和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了擬南芥鈣離子滲透通道OSCA1.3控制免疫信號傳導期間氣孔關閉的機制。該研究確定了植物Ca2+通道及其在免疫信號傳導期間激活氣孔關閉的機制,並揭示了Ca2+內流機制對不同脅迫響應的特異性。
  • 項目文章 | iTRAQ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揭示硝普鈉處理對大豆芽的影響
    研究中iTRAQ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實驗由鹿明生物提供技術支持。硝普鈉,一種NO供體,已經被證明可以通過增強抗氧化系統來減輕UV-B脅迫造成的損害以及減輕脂質過氧化損害。然而,NO誘導的抗氧化系統和類黃酮生物合成相關的蛋白質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iTRAQ —— 蛋白質組學研究的利器
    ),轉錄組學(transcriptomics),蛋白組學(Proteinomics)和代謝組學(Metabolomics)等。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是蛋白質(protein)與 基因組學(genomics)兩個詞的組合體,表示「一種基因組所表達的全套蛋白質」,即包括一種細胞乃至一種生物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蛋白質組的實質是在大規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質的特徵,包括蛋白質的表達水平,翻譯後的修飾,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獲得各個相關信息,從而實現對細胞代謝等過程的整體而全面的認識。
  • 實力乾貨—蛋白質組學(iTRAQ)
    現在有一種很火的蛋白定量技術叫做iTRAQ,相信很多接觸過蛋白組學方面研究的童鞋們都有耳聞,不過可能大多數人對它沒有比較深入的了解,現在小知帶領大家一起來好好了解下這種超厲害的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隨著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組學這個詞慢慢的被大家所熟知,包括基因學,轉錄組學,蛋白組和代謝組學等。
  • 營養與健康所等開發新的定量蛋白質組數據差異分析計算模型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科院計算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邵振課題組研究論文「MAP: model-based analysis of proteomic data to detect proteins with significant abundance changes」,報導了一種新計算模型MAP,用於統計分析基於同位素標記產生的定量蛋白質組數據並鑑定其中差異表達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