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歐易/鹿明生物合作客戶安徽農業大學陳國戶課題組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期刊發表的題為 「Comparative Proteomics Indicates That Redox Homeostasis Is Involved in High- and Low-Temperature Stress Tolerance in a Novel Wucai (Brassica campestris L.) Genotype」的研究成果,通過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和LC-MS/MS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發現了烏菜的氧化還原平衡、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謝、熱休克蛋白和信號轉導途徑與耐溫性有關,驗證了維持氧化還原穩態是烏菜新種質耐溫性的重要調控通路。
中文標題:比較蛋白質組學表明,在一個新的烏菜基因型中,氧化還原穩態與高低溫脅迫的發生有關
英文標題:Comparative Proteomics Indicates That Redox Homeostasis Is Involved in High- and Low-Temperature Stress Tolerance in a Novel Wucai (Brassica campestris L.) Genotype.
研究對象:烏菜
發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影響因子:4.556
合作單位:安徽農業大學
運用歐易/鹿明生物技術: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由鹿明生物提供技術支持)、LC-MS/MS蛋白鑑定(由鹿明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研究背景
溫度脅迫正成為植物研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低溫(LT)和高溫(HT)的變化預計將極大地影響酶活性、光合作用、碳同化、DNA/RNA穩定性、膜流動性以及轉錄和翻譯速率。烏菜作為一種不結球白菜(NHCC)產量和食用品質也會受其影響。新基因型WS-1是從烏菜一系列種質中鑑定出來的,它對LT和HT的耐受性高於以往實驗中使用的其他基因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哪一種調節途徑在熱應激反應中起主導作用,也不清楚同一通路是否能改善LT和HT耐受性。
本文作者使用串聯質譜標記(TMT)來評估新的NHCC基因型WS-1對LT和HT的反應所發生的分子變化。旨在確定和比較WS-1對LT和HT應激耐受的調控機制。
研究策略
研究結果
1、蛋白質組學定量分析鑑別差異表達蛋白
利用液相色譜-質譜(LC-MS/MS),作者檢測了207427張總譜圖,50800條肽段、23059條唯一肽段和6831個蛋白質(score sequence HT > 0和 unique peptides ≥ 1)(圖1A)。肽段數分布如(圖1B)所示,81.3%以上的蛋白質至少含有兩條肽段。約99.2%的蛋白質具有大於10 kDa的質量,有很好的覆蓋率(圖1C)。大於10%和20%的序列覆蓋率分布分別為61.2%和41.3%,表明數據質量很高(圖1D)。
圖1 | 已鑑定蛋白質的鑑定和定量評價
2、低溫(LT)組和高溫(HT)組共有的DEPs的功能分類
根據(Fold Change >1.2或Fold Change <0.83和p<0.05)篩選標準,共有1732個差異表達蛋白(DEPs)在LT處理中被鑑定,2806個DEPs在HT處理中被鑑定(圖2A)。這些上調和下調的DEPs被分為三組:
(1)710個DEPs是對LT組特異性的;
(2)1022個DEPs對LT和HT組都是共同的,包括172個共同上調的蛋白質,324個共同下調的蛋白質,526個不同調節的蛋白質(圖2B);
(3)1784個DEPs對HT組是特異性的。
為了確定WS-1的耐溫機制,作者重點研究了在低溫和高溫條件下調節的1022個DEPs的功能。
圖2 | 低溫(LT)和高溫(HT)處理下溫度脅迫響應蛋白的概述
(a)與對照相比,低溫和高溫處理下烏菜葉片差異表達蛋白的數量;
(b)LT和HT共同調節蛋白(1022蛋白)的分布;
根據GO注釋(圖3A),這些「共同調節」蛋白質的功能被分配到幾個類別,包括生物過程、細胞成分和分子功能。對LT/Cont和HT/Cont處理中常用的1022個DEPs蛋白的生物學過程分析表明,其主要通路是小分子代謝過程和對非生物刺激的反應。大多數受調控的DEPs參與各種分子代謝過程(小分子、氧酸、有機酸、單體、羧酸、硫化合物和一元羧酸),其餘的DEPs則參與對刺激的反應。如圖3A所示,LT/Cont和HT/Cont處理組相同的是,大多數受調控的DEPs被預測定位於細胞部分、細胞、細胞內部分和細胞質,表明DEPs主要作用於這些細胞成分。HT/Cont處理中,這些DEPs的主要分子功能是RNA結合和蛋白質結合,而在LT/Cont處理中它們是催化活性和RNA結合(圖3A)。
為了確定與溫度脅迫耐受性相關的代謝通路,根據KEGG資料庫進一步分析了1022個DEPs(圖3B)。大多數DEPs富集在卟啉和葉綠素代謝、核糖體、次生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穀胱甘肽代謝、代謝通路、碳代謝、光合生物體的碳固定、2-氧羰基水楊酸代謝、胺基酸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謝通路(圖3C)。上調的DEPs富集在2-氧羰基水楊酸、光合生物體的碳固定、胺基酸的生物合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謝通路上。
圖3 | 低溫和高溫處理下溫度脅迫響應蛋白的研究概述
(a)1022個高低溫處理下常用調節蛋白的GO分類;
(b)1022個高低溫處理下常用調節蛋白的KEGG通路分析;
(c)在每個KEGG通路中,在LT和HT組上調、在LT和HT組下調 和不同調節(一種溫度處理後上調,另一種溫度處理後下調)的1022個差異調節蛋白的百分比。
3. LT和HT處理中上調的DEPs功能分析
接著作者對共有172個在LT和HT中上調的DEPs進一步進行GO(圖4A)和KEGG(圖4B)分析。這172個DEPs位於細胞質、葉綠體和質體中,參與了非生物刺激和脅迫的反應,參與了羧酸、氧酸、有機酸和一元羧酸的代謝過程。KEGG通路分析表明,大多數蛋白質在次級代謝產物生物合成和代謝通路中富集(圖4B)。後對172個在低溫和高溫處理中上調的DEPs進行了更詳細的本體分析,包括氧化還原穩態、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謝、熱休克蛋白、信號轉導和代謝過程相關的蛋白。
圖4 | 在低溫和高溫處理中上調的172種蛋白質
(a)兩種處理下上調蛋白的GO分類柱狀圖;
(b)172中上調蛋白在每條通路的百分比;
然後作者又使用STRING資料庫進行了PPI蛋白互作網絡分析,發現穀胱甘肽代謝在所有代謝通路中佔主導地位。此外,GLU1與其他代謝過程有直接或間接的相關性,其中主要的代謝過程是SRK2G(P43292)、FOLD4(a0d3dzn5)、RH14(Q8H136)、HSP17.7(M4DG78)、HSP18.1(M4CEA8)、GGT1(a0d3bw42)、BCAT3(Q9M401)、PDIL1-2(Q9SRG3)、ALDH10A8(a0d3cwl2)、ICDH(A0A078FVI0)和P5CSB(M4DE13)(圖5)。
圖5 | 蛋白互作網絡分析
方形:GO/KEGG term;圓點:蛋白質
4. 低溫和高溫處理上調DEPs相關基因的表達譜分析
為了評估mRNA與蛋白質表達水平的相關性,作者選擇了12個與DEPs相關的基因,在LT和HT兩種條件下上調,RT-PCR分析。結果表明,LT或HT組的大多數基因表達量均高於對照組。
在LT組中,以下基因的表達較高:RD22、SUS1、P5CSB和CYP38(圖6)。與對照組相比,LT和HT處理均能顯著提高sHSP17.7、sHSP18.1、ICDH、PSBP1和ERD10的表達水平。這些結果表明,蛋白質的表達模式並不總是與其轉錄表達模式一致,可能是因為應激相關基因支配了對LT和HT的反應。
圖6 | 低溫和高溫脅迫下植物葉片中與上調差異表達蛋白(DEPs)相關的基因表達
以肌動蛋白(Actin)為內對照,計算其相對表達水平。
5.BccrGLU1在擬南芥中的過表達導致溫度脅迫耐受
為了研究氧化還原穩態對植物耐溫性的影響,我們構建了表達BccrGLU1的轉基因擬南芥(圖7a)。RT-PCR結果表明,在選定的轉基因植株中,bcrglu1的轉錄水平被高度誘導,證實植株已經用35S-BccrGLU1:GFP被成功轉化(圖7B)。在正常生長條件下,野生型(WT)和過表達(OE)轉基因株系之間沒有明顯的表型差異,表明BccrGLU1的過表達不會導致轉基因擬南芥幼苗的表型缺陷。在OE株系中,鐵氧還蛋白(FD)-GOGAT活性在正常條件下顯著高於WT(圖7C)。
為了評價BccrGLU1的作用,對三個OE株系進行了生理學分析。在正常條件下,OE株系穀胱甘肽(GSH)含量高於WT系。在低溫和高溫下,三種過表達植物(OE#1、OE#2和OE#7)的GSH水平顯著高於野生型植物(圖7D)。正常條件下的OE株系的GSH/氧化穀胱甘肽(GSSG)比值與WT無差異,而溫度脅迫下的OE株系的GSH/氧化穀胱甘肽比值明顯高於WT植株(圖7E)。
圖7 | 35S-BccrGLU1:GFP融合蛋白的構建及與擬南芥野生型(WT)和過表達(OE)系溫度脅迫反應相關的生理變化示意圖
(a)35S-ccrGLU1:GFP融合蛋白構建示意圖;
(b)BccrGLU1在T3轉基因植株中的相對表達;
(c)Fd-GOGAT在WT和OE中的活性;
(d)葉片中穀胱甘肽(GSH)的含量;
(e)穀胱甘肽/氧化穀胱甘肽(GSSG)比值
另外,作者通過確定在溫度脅迫下的氧化損傷參數,以評估在OE株系的氧化還原穩態。在正常條件下,OE株系的MDA含量和電解質滲漏量與WT系無顯著差異。當OE株系暴露於LT和HT時,其MDA含量和電解質滲漏量均低於WT系(圖8A、B)。在正常條件下,三個OE系的脯氨酸含量略高於WT系,並且OE系的脯氨酸含量比WT系對LT和HT的反應更高(圖8C)
圖8 | 擬南芥WT和OE系的氧化損傷和脯氨酸含量
(a)擬南芥幼苗丙二醛含量;
(b)擬南芥幼苗電解質滲漏;
(c)擬南芥幼苗脯氨酸含量;
染色模式顯示,與WT相比,OE系在脅迫下的ROS水平較低(圖9A)。與野生型相比,OE席的過氧化氫(H2O2)含量和O2生成速率也降低,這與染色模式(圖9B,C)一致。這些結果表明,BCCRGLU1與活性氧清除相關,以對抗氧化應激。
圖9 | 擬南芥WT和OE株系的氧化損傷
(a)用硝基藍四唑(NBT)和過氧化氫(H2O2)在上排中進行組織化學染色法測定,在下排用DAB染色;
(b)氧氣含量的定量;
(c)過氧化氫含量的定量;
相關討論
圖10 | 對LT和HT處理都響應的上調WS-1蛋白示意圖
紅邊表示上調的蛋白質,箭頭表示正調節,T形條表示負調節
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表明,WS-1的耐溫性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穩定的氧化還原內環境、完整的析氧複合物、滲透壓的積累、sHSPs和伴侶的誘導以及代謝過程的增強。
研究者推斷,對LT和HT應激的耐受性涉及一個共同的調節通路,DEPs的表達增加,包括Fe-GOGAT、BADH、P5CS、GGT和AOX,有助於調節氧化還原穩態(圖10)。為了進一步證實氧化還原穩態的作用,研究者在擬南芥中過度表達了BccrGLU1。在LT和HT脅迫下,35S:BCCRGl1植物的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均比WT低,且與WS-1比較蛋白質組學數據一致。結合這些數據,發現氧化還原穩態在提高WS-1細胞對LT和HT脅迫的耐受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究結論
在本研究中,我們採用串聯質譜(TMT標記定量蛋白組學)結合液相色譜-質譜(LC-MS/MS質譜鑑定)的蛋白質組學方法,鑑定了1022種經LT或HT處理的WS-1共有的差異表達蛋白(DEPs)。在1022個DEPs中,172個對LT和HT都有上調反應,324個對LT和HT都有下調反應,526個對一種溫度脅迫有上調反應,對另一種溫度脅迫有下調反應。為了闡明WS-1的共同調控通路[P3] ,作者進一步分析了172個上調的DEPs。結果表明,烏菜的氧化還原平衡、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謝、熱休克蛋白、伴侶和信號轉導途徑與耐溫性有關。此外,35S:BCCRCRGL1在擬南芥中過表達,在溫度脅迫下,穀胱甘肽(GSH)含量降低,穀胱甘肽/氧化穀胱甘肽(GSH/GSSG)比值降低,氧化損傷減少。這一結果與氧化還原穩態相關蛋白的動態調節一致。這些數據表明,維持氧化還原穩態是烏菜新種質耐溫性的重要調控通路。
參考文獻:
Yuan L , Wang J , Xie S , et al. Comparative Proteomics Indicates That Redox Homeostasis Is Involved in High- and Low-Temperature Stress Tolerance in a Novel Wucai (Brassica campestris L.) Genotyp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ences, 2019, 20(15):3760.
猜你還想看
◆4D-DIA技術 | 基於PASEF-DIA技術的新冠肺炎免疫應答機制研究
◆喜報 | 上海師範大學生科院與鹿明生物開展全方位合作
◆項目文章 | 山東省科學院劉昌衡研究員海洋動物—刺參代謝組學研究新成果
◆4D-DIA技術 | 蛋白質組學領軍科學家帶您走進4D組學新時代
END
文章來源於鹿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