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文章 | TMT定量蛋白組學助力甘肅農大甜瓜的防禦機制研究

2021-03-02 鹿明生物

歐易/鹿明生物合作客戶甘肅農業大學畢陽教授課題組在Food chemistry期刊發表題為 「Sodium silicate prime defense responses in harvested muskmelon by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energy metabolism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通過TMT標記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表明,Si處理後的甜瓜果實線粒體通過調節被病原菌感染的甜瓜的能量代謝和ROS的產生,啟動寄主對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的抗性,從而降低了甜瓜的腐爛。

中文標題:矽酸鈉通過調節線粒體能量代謝和活性氧的產生來啟動收穫後甜瓜的防禦機制

研究對象:甜瓜線粒體

發表期刊:Food chemistry

影響因子:6.306

合作單位:甘肅農業大學

運用歐易/鹿明生物技術: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由鹿明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甜瓜(Cucumis melo L.)因其產量和消費量大而成為重要的農作物。但由於真菌病原體的感染導致甜瓜的產量明顯降低(約20-40%),瓜果質量也隨之受到影響。其中Trichothecium roseum是採摘後引起甜瓜粉腐病的主要真菌。

生理失調、病原菌感染和衰老是導致部分採摘後蔬菜、水果品質惡化的最常見原因。這些疾病與細胞能量有關。然而,水果組織中能量變化的增加和茶多酚的含量變化都會導致水果抗氧化免疫系統的增強。通過提高蔬菜和水果的抗病性,可以減緩衰老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三磷酸腺苷(ATP)由線粒體通過有機酸的呼吸氧化和線粒體電子傳輸鏈的電子轉移到氧氣中產生。在非生物和生物脅迫下,植物線粒體參與了程序性細胞死亡(PCD)的激活和ROS的產生。當真菌攻擊植物時,線粒體可能通過激活各種信號,如一氧化氮、活性氧、激發子或水楊酸,發揮防禦系統的作用。線粒體接收到的信號通常會影響它們的正常功能。這些信號會破壞細胞器的穩定性,並導致呼吸系統、細胞膜的潛能以及活性氧的產生。然而,少有報導涉及果實防禦反應與線粒體之間的關係。

矽(Si)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的物質(GRAS),是激活植物防禦的有效激發因子。植物可以通過激活參與反應的多條通路快速而強烈地對脅迫作出反應。在本研究中,使用矽酸鈉作為主要刺激物,來促進甜瓜果實進入激活期。另一方面,在初步實驗中,蛋白質組的一些研究結果表明,與能量代謝和防禦有關的酶也參與了誘導甜瓜果實對病原菌侵染的抗性。採用兩步Percoll梯度離心法對甜瓜果實中高純度線粒體進行富集,進一步探討其作用機理。檢測ROS的變化和來源,分析能量代謝相關酶的活性。採用串聯質譜標籤(TMT)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獲得了甜瓜果實線粒體蛋白豐度的整體變化,證實了Si處理誘導抗性的啟動機制。

1. 矽處理可減少真菌接種水果的病斑

接種Trichothecium roseum前12h對甜瓜果實進行矽預處理,7d後病原菌引起的損傷面積明顯減小。接種後5d和7d,Si處理的甜瓜(Si+C)的病斑面積分別比無Si處理的甜瓜(CK+C)減少55%和42%。表明Si處理誘導了接種病原菌的甜瓜果實對粉腐病的抗性。

2.矽處理提高了線粒體中ROS的產生

經矽處理和菌接種的果實(Si+C),超氧陰離子的產生和過氧化氫的積累迅速增加。用DCHF-DA染色法,在(Si+C)處理果實的24h後,在靠近感染點的1cm區域檢測到高螢光。此外,通過染色檢測ROS水平表明了生物脅迫對ROS活化的重要性,並與分析整個甜瓜樣品時用化學方法檢測的結果一致。採用DCHF-DA和Rh123雙染法,測定接種點附近薄壁細胞中活性氧的來源。觀察表明,Rh123的紅色螢光信號與ROS的DCF螢光的綠色信號基本一致,證實線粒體參與了Si處理誘導的ROS產生和病原感染。Si+C樣品的螢光強度明顯強於對照和病原感染(CK+C)樣品,說明Si處理的果實在24h內誘導了明顯的組織氧化爆發。

3.能量代謝和ATP含量變化

病原菌感染、衰老和生理紊亂與各類果蔬尤其是採摘後的細胞能量密切相關。本研究中,經矽處理的甜瓜果實的Trichothecium roseum感染增強了甜瓜組織中與能量代謝相關的酶活性,如SDH、CCO和H+-ATPase。

4.甜瓜線粒體TMT蛋白質組學分析

4.1. 甜瓜果實線粒體蛋白質譜的研究

鑑定到5330個肽和1613個蛋白質。

4.2. 差異表達蛋白的功能分類

層次聚類分析表明,同一處理的每3次重複之間差異表達蛋白的趨勢表現出較好的一致性。比較兩組間的蛋白質豐度,發現19個蛋白表達上調,5個蛋白表達下調(圖1)。24種差異表達的線粒體蛋白的GO分析顯示出高百分比的基因歸因於金屬離子結合、氫離子跨膜轉運活性、TPase活性和氧化還原酶活性。這些差異表達蛋白參與了甜瓜果實線粒體的一些主要生物學過程,從而闡明和證實了Si處理對甜瓜果實激活狀態下線粒體能量代謝的調節機制

4.3. 與能量代謝相關的蛋白質

與能量代謝相關的上調蛋白包括細胞色素b-c1複合物亞基7-2、細胞色素c氧化酶亞基5b-2、ATP合酶亞基delta、ATPase F1複合物和α亞基蛋白。在本研究中,發現在矽處理和菌接種的甜瓜果實(Si+C)中,ATP合成酶的2個亞基上調,這與H+-ATPase活性和果實細胞內ATP含量的增加一致。在矽處理的甜瓜激活早期,能量代謝的調節是非常重要的。

4.4. 與防禦和應激反應相關的蛋白質

相關研究層表明,生物和非生物脅迫可誘導與防禦和應激反應相關的幾種蛋白質。在本研究中,小分子熱休克蛋白(HSP20)和伴隨蛋白CPN60-2(HSP60)在Si處理的甜瓜中在24h內上調。Si處理的甜瓜中HSPs的激活可能是在早期防禦過程中誘導非生物Si脅迫的結果。

4.5. 糖酵解和TCA循環相關蛋白

Si在生物脅迫條件下也能顯著調節糖酵解途徑蛋白。ROS信號和氧化應激是Si處理後線粒體糖酵解和TCA循環調節的主要原因。

4.6. 與氧化還原過程相關的蛋白質

線粒體的氧化還原狀態通過能量生產和消耗的微妙平衡保持穩定。在Si處理和菌感染(Si+C)體系中,誘導了兩種與氧化還原穩態相關的蛋白,包括乙醛脫氫酶家族2成員B7A和leghemb還原酶。線粒體不僅是果實細胞的能量來源,而且在細胞信號傳導中起著關鍵作用,其信號傳導受氧化還原過程的調控。這兩種蛋白的上調可能與Si處理後病原-宿主相互作用過程中的氧化應激和細胞信號轉導有關。

4.7. 與胺基酸代謝有關的蛋白質

本研究共鑑定到了4種參與胺基酸代謝和γ-氨基丁酸(GABA)運轉的蛋白質。天門冬氨酸轉氨酶在Si處理和菌接種(Si+C)24h後,豐度增加。但參與組氨酸代謝和氨醯tRNA生物合成的組氨酸tRNA連接酶表達下調。在Si處理和菌接種24h後,GABA轉氨酶1和琥珀酸半醛脫氫酶均上調。結果表明,在GABA誘導的植物免疫中,GABA的激活在Si誘導抗性機制和抗性機制之間建立了重要的聯繫。

4.8. 雜類和非分類蛋白質

DNA迴旋酶亞基A在Si處理和菌接種(Si+C)24h后豐度增加。此外,本研究還觀察到一種ATP依賴的鋅金屬蛋白酶FTSH和FTSH 2、含TraB結構域的蛋白質和不確定蛋白Csa_6G186365。然而,這些蛋白在防禦啟動中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該研究發現Si處理的甜瓜果實線粒體通過調節能量代謝和ROS生成,在抗病啟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揭示水果對病原菌感染的誘導抗性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信息。

矽酸鈉(Si)處理降低了接種甜瓜的腐爛程度,提高了關鍵酶的能量代謝活性,使細胞內ATP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Si還誘導了過氧化氫和超氧陰離子等線粒體活性氧(mtROS)的積累。本篇基於TMT的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顯示,共有24種豐度存在顯著差異的蛋白質參與能量代謝、防禦和應激反應、糖酵解和TCA循環以及氧化還原過程。本研究表明,Si處理後的甜瓜果實線粒體通過調節被病原菌感染的甜瓜的能量代謝和ROS的產生,啟動寄主對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的抗性。

上海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專注於生命科學和生命技術領域,是國內早期開展以蛋白組和代謝組為基礎的多層組學整合實驗與分析團隊。

獲取原文

諮詢TMT標記定量蛋白組學鹿明生物技術工程師

諮詢樣本準備細節

參考文獻

L Lyu, Y Bi, S Li, et al. Sodium silicate prime defense responses in harvested muskmelon by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energy metabolism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J]. Food Chemistry, 2019, 289: 369-376.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系鹿明生物原創

轉載請註明本文轉自鹿明生物

相關焦點

  • 項目文章|iTRAQ定量蛋白質組學助力南京農大茶樹抗寒機制研究
    ,iTRAQ標記定量蛋白組學分析可以解釋GABA誘導的茶樹抗寒生理效應。在本研究中,作者通過對茶樹在適宜溫度和低溫下的生理學和iTRAQ蛋白質組分析,探討了GABA的耐受機制。 研究策略
  • TMT標記定量蛋白組學助力烏菜氧化還原穩態與高低溫脅迫研究
    Genotype」的研究成果,通過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和LC-MS/MS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發現了烏菜的氧化還原平衡、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謝、熱休克蛋白和信號轉導途徑與耐溫性有關,驗證了維持氧化還原穩態是烏菜新種質耐溫性的重要調控通路。
  • 兩篇連發~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對水生生物中納米塑料毒性機理研究
    >技術評估了納米塑料對於水蚤毒理的分子機制文章之後。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結果,作者對部分酶濃度和基因表達進行了定量。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並通過分子和生化測量進行了驗證。 猜你還想看 ◆項目文章 | iTRAQ定量蛋白組學助力南京農大茶樹抗寒機制研究
  • 「蛋白組學研究」熱門DIA技術3篇文章總計IF:66分
    主要技術:PCT-SWATH/DIA中文標題:將組織活檢樣品快速質譜轉換為永久定量數字蛋白質組圖譜這篇文章中,作者用PCT-DIA技術方法將來自9個腎癌病人的18個組織切片分別轉化為(DIA)SWATH-MS多肽離子碎片譜圖,並從這些譜圖中對2000個蛋白樣本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SWATH-MS定量蛋白質組學
    SWATH-MS定量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乳糖酸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多靶點抗菌機制熱烈祝賀瀋陽農業大學康教授及其團隊研究成果榮登J. Agric. Food Chem.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運用基於SWATH的定量蛋白質組學以及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的超微結構觀察,系統的研究了LBA在蛋白質組水平上對MRSA的抗菌機制。進一步通過基於PRM的靶向質譜技術和實時定量PCR(qRT-PCR)技術驗證了幾種差異表達蛋白的蛋白表達水平和mRNA表達水平。
  • 【盤點】定量蛋白組學將在未來10年飛速發展!
    幾乎在所有生命科學領域內,科學研究工作者都需要對細胞、組織或完整生物體的蛋白進行定性描述或定量檢測。對一種細胞、組織或完整生物體所擁有的全套蛋白質為特徵的蛋白組學在生命科學領域將會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我們對蛋白組學的了解需要更清楚、完整的信息,比如說確定在細胞、組織或生物體內的蛋白質種類的數目,以及所有蛋白組分在不同條件下的表達水平等等。
  • 項目文章 | iTRAQ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揭示硝普鈉處理對大豆芽的影響
    ,通過iTRAQ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發現硝普鈉(NO供體)處理調節參與抗氧化系統和脂質過氧化相關蛋白質的表達,為生產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論指導。研究中iTRAQ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實驗由鹿明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 中國農大孫振鈞團隊Nature子刊封面文章:通過全基因組學分析揭示蚯蚓全球分布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利用長讀段三代測序與Hi-C測序相結合的策略,組裝了高質量的蚯蚓(Amynthas corticis)基因組。通過證明蚯蚓基因組的三倍體特徵、基因組擴張、歸一化分析蛋白質表達水平和16S rDNA、加權相關網絡分析(WGCNA)以及分析基因組中防禦基因圖譜揭示蚯蚓如何調動自身基因組及其腸道微生物應對土壤環境的脅迫。
  • 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nature新發,擬南芥植物氣孔免疫調節機制
    研究團隊結合生化實驗和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了擬南芥鈣離子滲透通道OSCA1.3控制免疫信號傳導期間氣孔關閉的機制。該研究確定了植物Ca2+通道及其在免疫信號傳導期間激活氣孔關閉的機制,並揭示了Ca2+內流機制對不同脅迫響應的特異性。
  • 【蛋白晶片法or質譜法】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的選擇及比較
    那麼,研究蛋白質組學應該如何選擇更合適的研究方法呢?以下將從六個主要方面進行比較和推薦。近年來,高通量技術平臺的開發大大推動了蛋白質組學研究工作。這些適用於蛋白質分析和標誌物開發的平臺讓研究人員能夠在單次分析中檢測數千種蛋白質。不過,您可能又會面臨甜蜜的負擔,不知道應該選擇哪個平臺。
  • 代謝組學在醫學領域機制研究的實驗設計方案
    我們知道隨著代謝組學的不斷發展,對代謝物定性定量準確性不斷提高,代謝組學在醫藥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小鹿特地總結了代謝組學在醫藥領域的主要應用方向(機制研究、標誌物篩選和藥效評價)及其對應的實驗設計思路(見下圖)。
  • Science:特殊技術可解析組蛋白修飾奧秘 助力基因調節機制的理解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6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總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及博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設計出了一種新方法,該方法可以幫助解析組蛋白的修飾過程,進而闡明基因調節的特殊機制,同時文章中研究人員還對單一核小體組合性修飾的模式進行了圖譜的繪製。
  • TMT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分析不同石杉鹼甲含量的蛇足石杉葉狀體的蛋白差異
    方法  利用定量蛋白質組學串聯質譜標籤(tandem mass tag,TMT)技術對不同株系蛇足石杉葉狀體進行定量蛋白質組學檢測和鑑定,再對差異蛋白進行GO和KEGG等生物信息學分析。蛋白質組學已在植物領域廣泛應用,例如利用高通量的差異表達蛋白質組學,揭示多種植物根部響應鹽脅迫的多種調節機制[10],以及了解紅樹植物物種的耐鹽性和分泌能力[11]。
  • Cell 主刊9月雙響,蛋白組學研究揭示表徵疾病進程的分子特徵
    今年7月9日,國際頂級期刊Cell同期發表了3篇關於肺癌的臨床蛋白質組分析文章,分別來自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以及CPTAC組織的研究團隊(Cell三連發:臨床肺癌蛋白質組新突破,華人科學家再攀高峰),充分體現了人們對這個領域的重視以及普遍的關注。
  • 看完秒懂,代謝組學醫藥領域機制研究實驗設計方案怎麼做?
    (見下圖)上期小鹿分享了代謝組學在醫藥機制研究中的實驗設計方案(包含多組學聯合及代謝組學+宏基因組)的實驗設計方案,詳情請戳一看到導師就害怕?你也有「導師恐懼症」嗎本期小鹿主要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現任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彭博(主要研究方向為:利用代謝組學和蛋白組學技術進行肝癌、膽管癌的病理機制研究以及癌症診斷標誌)。接著分享代謝組學在醫藥領域的機制研究設計方案,本期主要專注於經典分子生物學+代謝組學,及單純代謝組分析實驗設計方案。
  • 標誌物篩選、藥效評價保姆級代謝組學組學研究實驗思路!
    編者按本期是小鹿話代謝系列第五期~~在前2期,小鹿分享了代謝組學在醫學領域的實驗設計思路之機制研究,詳情請訪問鹿明WX公眾號:一看到導師就害怕?你也有「導師恐懼症」嗎?看完秒懂,代謝組學醫藥領域機制研究實驗設計方案怎麼做?
  • Cancer Cell基於多層組學整合分析的瀰漫胃癌蛋白基因組圖譜研究
    蛋白基因組(Proteogenomics)是一種多組學分析體系,包括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翻譯後修飾組等,從多組學層面重新定義疾病的分型、挖掘潛在的治療靶點,最終在蛋白水平上發現與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表達變化及關鍵分子調控機制,以進行更精準的用藥指導和藥物開發。
  • 項目文章 | 轉錄組學+iTRAQ蛋白質組學揭示乾旱條件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機理
    Integrative Analysis in Cassava under Drought 」的研究成果,通過轉錄組測序技術和iTRAQ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聯合研究,在木薯葉片和根中分別鑑定出1242/715個差異表達基因(DEGs)和237/307個差異表達蛋白(DEPs)。
  • 諾獎風向標:組蛋白領域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David Allis教授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Michael Grunstein教授因闡明基因表達受組蛋白化學修飾的機制獲得了2018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本文中,小編就對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組蛋白研究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 6篇16S rRNA基因測序+代謝組學聯合項目文章助力您快速發文
    然而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下遊組學研究可以回答「這些功能是否真的發生了,發生的程度是什麼樣的」。因此,16S rRNA基因測序與代謝組等多組學聯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單一組學研究的局限性,在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疾病關係研究等方面取得眾多進展,顯示良好應用前景。